莫札特的音乐
莫札特的音乐
今日常听见的莫札特作品 , 几乎都是在世最后十年完成的。
依着父亲的期望安排而作为一个作曲家 , 莫札特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乐器以及当时不同的音乐型式 . 他擅长演奏钢琴与小提琴等乐器 , 也会演奏中提琴 . 他喜欢音乐 , 有着一对敏感的耳朵 , 能分辨出每一个音来 ,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所有的乐器都很欣赏 . 他不喜欢管乐器 , 尤其是小喇叭 . 据说他父亲为了要让他喜欢这个乐器 , 特别请他的一位好友到家里吹给他听 , 不料才吹出第一个音莫札特的脸色便立刻发青 , 而且倒在床上发抖 . 不管这件轶事真实性有多少 , 莫札特确实是没有为小喇叭作什么作品 . 但相反的 , 虽然他曾经说过 : 要我为我几乎无法忍受的乐器 ( 长笛 ) 作曲 , 实在是.... . 即使如此 , 莫札特也为长笛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作品 : 如第一号 , 第二号长笛协奏曲 , 长笛与竖琴双重协奏曲 , 长笛四重奏等等 . 就某些方面而言 , 这象征了他的作曲的 " 专业能力 " . 同样可看出莫札特功力的是竖笛 . 莫札特成年之后 , 竖笛成为当时一种新兴的乐器 . 莫札特很喜欢竖笛丰富的音色 , 也开始在音乐作品中使用这一种乐器 . 对这个乐器 , 他是以作曲家的态度来面对 . 因为根据资料显示莫札特并不会演奏竖笛 .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 , 他就着自己对这个乐器的喜爱和认识作为他创作的基础 . 然而当时莫札特的作曲技巧以及乐思己经进入全面成熟期 , 所以不论是竖笛五重奏以及后来的竖笛协奏曲 , 不仅仅是很好的作品 , 也几乎成为莫札特自己同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 莫札特在这里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作曲家 , 有时也是观众在舞台下的愉快心情 . 在莫札特的乐器情结里 , 竖笛所代表的不是演奏家莫札特 , 而是作曲家 , 听众 , 和朋友。
早在八岁之时 , 莫札特就规律地在作曲了 . 终其一生他完成了 650 多件作品 , 形式包罗万象 , 几乎没有漏掉其时代任何一种曲式 : 交响曲 , 协奏曲 , 歌剧 , 歌曲 , 独奏乐器奏鸣曲 , 独奏曲 , 宗教音乐 , 室内乐 , 管弦乐曲.......... , 令人惊异的是在如此大量的创作中 , 他的创作水准仍能维持在一定程度以上 , 甚至于在许多曲式里竖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 他的 50 首交响曲和海顿相互影响 , 为音乐史中最重要的曲式奠下了深厚的基础 . 他的室内乐亦与海顿有重要的互动 ; 钢琴协奏曲更是音乐史中无人能出其右 , 可谓个中的极品 . 在歌剧上莫札特数件重量级的作品将歌剧角色与音乐的可能性提升许多 . 除此之外在纯粹奏鸣曲式上的确立更是功不可没 。
这许多的作品 , 后来由一位分类学家 Koechel 以谨慎的考究依作品完成时间来编号 , 编号愈小的作品表示是愈早的创作 . 虽然这份作品清单后来几经后来学者修订 , 但是为了纪念这位最早投身于莫札特作品统整的学者 , 莫札特的作品编号仍以 " K " 来表示 . 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编号就是 K1 , 最后一首安魂曲就写成 K626。
十八岁时写的第25号交响曲 K183 , 是莫札特早年真正的一首重量级作品 . 沉重的 G 小调在开头四小节的切分音里充满张力 , 似乎在表现对命运的挣扎 . 然而不久后 , K201 这首 A 大调的 29 号交响曲却又是一首气度恢弘的光明大作 . 或许这是莫札特的一种创作平衡吧 。
像这样子作品以互相平衡成对出现的情形 , 在莫札特往后的创作中也常常看到 . 以交响曲为例 , K550 和 K551 分别是 G 小调与 C 大调的作品 , 也常常被拿来互相对比 . 以相同调性对比的还有弦乐五重奏 K515 与 K516 ; 钢琴协奏曲的 K466 ( D ) 与 K467 ( C ) , K488 ( A ) 与 K491 ( C ) ; 甚至于也有人把魔笛和安魂曲拿来对比的呢 . 当然 , 这种对比有很大的主观成份在内 , 甚至于也难免有些穿凿附会的意味 . 但是不论是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下的结果 , 还是纯粹是后人的推敲 , 看这些成对的作品的确令人为莫札特能同时构思两件性格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大赞不已 .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对的作品往往是属于众多作品中的佼佼之作 , 很值得细加玩赏。
1775 年 19岁的莫札特连续写了五阙小提琴协奏曲 ( K207 , K211 , K216 , K218 , K219 ) . 这五首风格明朗快活的作品可以说是当时宫廷音乐品味的反映 . 另外他的木管协奏曲 , 小夜曲 , 嬉游曲等 , 也常常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 . 这类的曲子在那个音乐家还无法完全独立于宫廷之外的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 尽管这类曲的的创作目的并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伟大艺术家为了表现内心深处的挣扎或感情而作 , 但是经过时代的考验 , 莫札特这些作品至今仍能留传下来 , 广受大家的喜爱 . 或许在各种不同作品的浮华外貌之下 , 存在着某种不会受形式限制或影响的特质 , 仍能感动我们。
莫札特尽管写了这些应时的音乐 , 却不代表他和在位者的关系维持得很好 . 他和柯罗瑞多主教间的恶劣关系一直是他不擅处理主从关系的表现 . 这种紧张关系对莫札特的影响重大 , 甚至于 1781 年 5 月 9 日他被主教的仆人一脚朝屁股踢出去 , 造成永久而正式的决裂的日期 , 还被许多史家大书特书。
E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 K304 ) 和 A 小调钢琴奏鸣曲 ( K310 ) 这一对作品完成 在 1778 年的秋天 , 被认为是母亲去世的表情之作 . 两阙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小调听来也似乎是不仅是功能性地使用小调 . 莫札特的作品大多数主要以大调写成 . 尽管其中或有穿插小调乐句 , 但整个色调仍多趋明朗 . 然而这些难得出现的小调一但被使用时 , 场合必然是非常重大的 . 他的小调作品几乎在整个作品列表中都是站在重要地位的大作 . 或许在莫札特天真烂漫的性格里 , 这些偶尔出现的阴霾是潜在他生命中深沉情感的不自觉渲泄吧。
1781 年以后的十年 , 也是莫札特生命最后精华的十年 . 莫札特在维也纳定居这十年中的创作是他作品的另一个高峰 . 二十六岁成家之后他算是能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了 , 尽管不擅理财的夫妇俩常常要为了经济问题而烦恼 , 但是得以获得自由的莫札特将创作生命注入了更多的热力 , 今日我们仍能常听到的作品大多是最后十年的创作。
K417降E大调第二号法国号协奏曲完成于1783年5月27日,是真正为罗特凯普所写的第一首协奏曲,莫札特调侃的写上“怜悯驴子、牛、笨呆的罗特凯普而作”。本曲规模虽小,但是是用正规的三个乐章写成,华丽的技巧鲜少,但是曲想的魅力极大,轻快优美的旋律中可以窥见莫札特幽默的笔调。第一乐章由庄严典雅并略带幽默的乐音,进入带有阴暗晦涩的中段,绽放出内酝的光芒。第二乐章是具有莫札特内省的高雅乐章,突显出法国号音色的高贵特质,像是春天午后天空淡淡的阴霾与微风轻抚。第三乐章带有莫札特的玩笑气质,中段的第一小提琴奏着戏谑似的乐句,与优美庄雅的法国号形成对比,似乎是莫札特正嘲笑着罗特凯普。
1784 年是钢琴协奏曲之年 , 在这一年中莫札特连续写了六首钢琴协奏曲 ( K449 , K450 , K451 , K453 , K456 , K459 ) . 莫札特写钢琴协奏曲几乎都是为 了自己要开演奏会而写 . 值得一提的是 , 有多首作品因为时间匆促而来不及从脑中写出来 , 使得谱上的记号非常简略 , 甚至于空白 . 今天 , 许多学者为着各种不同版本的弹法而伤脑筋不已 . 大概该归过于莫札特太过聪明的头脑吧!
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受最多人喜欢的曲式 . 他一共创作了 27 首钢琴协奏曲 , 每一首都有相当独特的个性 . 一般而言 20 号 ( K466 ) 以后的八首最受欢迎 . 这些精致的作品最令人赞赏的除了它们丰富的旋律性外 , 还有协奏曲本身难以达成的平衡感 . 所有的协奏曲作曲家都必须面对主奏协奏孰轻孰重的问题 , 尽管莫札特在音乐史占的时期算是颇早 , 但是其后的各作曲家实在不 容易找到几个在这方面处理得漂亮的。
莫札特的几部重要歌剧都是在最后十年完成的 . 土耳其后宫诱逃 ( K384 ) , 费加洛婚礼 ( K492 ) , 唐乔凡尼 ( K527 ) , 魔笛 ( K620 ) 等皆是歌剧史上的重大钜作 . 莫札特本人多次在信件中表达出他对歌剧写作的渴望 . 我们在他为歌剧中各个角色写出的咏叹调里可以感受到莫札特绝不是只将主角刻意过份突出的作曲家 , 他为每个角色所写的音乐份量总是平衡而恰到好处。
K626 安魂曲D小调是莫札特最后一首庄严的宗教音乐 , 也是莫札特一生中最后一首作品 . 与威尔第 , 佛瑞的安魂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安魂曲 .安魂曲共分七部 , 十四曲 , 由独唱部份 , 混声合唱以及管弦乐团联合演奏。
C大调 第四十一号交响曲 " 邱比特 " 是的最后一首交响 曲 . 这首宏伟壮阔的 C 大调交响曲是莫札特晚年最具代表性之三大巨作中的最后一首 , 此曲除了表现出莫札特晚年纯熟深刻的曲风外 , 于第四乐章中对位法的使用更是有如神来之笔 , 完美地结合了主调音乐与复音音乐。
今日常听见的莫札特作品 , 几乎都是在世最后十年完成的。
依着父亲的期望安排而作为一个作曲家 , 莫札特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乐器以及当时不同的音乐型式 . 他擅长演奏钢琴与小提琴等乐器 , 也会演奏中提琴 . 他喜欢音乐 , 有着一对敏感的耳朵 , 能分辨出每一个音来 ,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所有的乐器都很欣赏 . 他不喜欢管乐器 , 尤其是小喇叭 . 据说他父亲为了要让他喜欢这个乐器 , 特别请他的一位好友到家里吹给他听 , 不料才吹出第一个音莫札特的脸色便立刻发青 , 而且倒在床上发抖 . 不管这件轶事真实性有多少 , 莫札特确实是没有为小喇叭作什么作品 . 但相反的 , 虽然他曾经说过 : 要我为我几乎无法忍受的乐器 ( 长笛 ) 作曲 , 实在是.... . 即使如此 , 莫札特也为长笛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作品 : 如第一号 , 第二号长笛协奏曲 , 长笛与竖琴双重协奏曲 , 长笛四重奏等等 . 就某些方面而言 , 这象征了他的作曲的 " 专业能力 " . 同样可看出莫札特功力的是竖笛 . 莫札特成年之后 , 竖笛成为当时一种新兴的乐器 . 莫札特很喜欢竖笛丰富的音色 , 也开始在音乐作品中使用这一种乐器 . 对这个乐器 , 他是以作曲家的态度来面对 . 因为根据资料显示莫札特并不会演奏竖笛 .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 , 他就着自己对这个乐器的喜爱和认识作为他创作的基础 . 然而当时莫札特的作曲技巧以及乐思己经进入全面成熟期 , 所以不论是竖笛五重奏以及后来的竖笛协奏曲 , 不仅仅是很好的作品 , 也几乎成为莫札特自己同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 莫札特在这里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作曲家 , 有时也是观众在舞台下的愉快心情 . 在莫札特的乐器情结里 , 竖笛所代表的不是演奏家莫札特 , 而是作曲家 , 听众 , 和朋友。
早在八岁之时 , 莫札特就规律地在作曲了 . 终其一生他完成了 650 多件作品 , 形式包罗万象 , 几乎没有漏掉其时代任何一种曲式 : 交响曲 , 协奏曲 , 歌剧 , 歌曲 , 独奏乐器奏鸣曲 , 独奏曲 , 宗教音乐 , 室内乐 , 管弦乐曲.......... , 令人惊异的是在如此大量的创作中 , 他的创作水准仍能维持在一定程度以上 , 甚至于在许多曲式里竖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 他的 50 首交响曲和海顿相互影响 , 为音乐史中最重要的曲式奠下了深厚的基础 . 他的室内乐亦与海顿有重要的互动 ; 钢琴协奏曲更是音乐史中无人能出其右 , 可谓个中的极品 . 在歌剧上莫札特数件重量级的作品将歌剧角色与音乐的可能性提升许多 . 除此之外在纯粹奏鸣曲式上的确立更是功不可没 。
这许多的作品 , 后来由一位分类学家 Koechel 以谨慎的考究依作品完成时间来编号 , 编号愈小的作品表示是愈早的创作 . 虽然这份作品清单后来几经后来学者修订 , 但是为了纪念这位最早投身于莫札特作品统整的学者 , 莫札特的作品编号仍以 " K " 来表示 . 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编号就是 K1 , 最后一首安魂曲就写成 K626。
十八岁时写的第25号交响曲 K183 , 是莫札特早年真正的一首重量级作品 . 沉重的 G 小调在开头四小节的切分音里充满张力 , 似乎在表现对命运的挣扎 . 然而不久后 , K201 这首 A 大调的 29 号交响曲却又是一首气度恢弘的光明大作 . 或许这是莫札特的一种创作平衡吧 。
像这样子作品以互相平衡成对出现的情形 , 在莫札特往后的创作中也常常看到 . 以交响曲为例 , K550 和 K551 分别是 G 小调与 C 大调的作品 , 也常常被拿来互相对比 . 以相同调性对比的还有弦乐五重奏 K515 与 K516 ; 钢琴协奏曲的 K466 ( D ) 与 K467 ( C ) , K488 ( A ) 与 K491 ( C ) ; 甚至于也有人把魔笛和安魂曲拿来对比的呢 . 当然 , 这种对比有很大的主观成份在内 , 甚至于也难免有些穿凿附会的意味 . 但是不论是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下的结果 , 还是纯粹是后人的推敲 , 看这些成对的作品的确令人为莫札特能同时构思两件性格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大赞不已 .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对的作品往往是属于众多作品中的佼佼之作 , 很值得细加玩赏。
1775 年 19岁的莫札特连续写了五阙小提琴协奏曲 ( K207 , K211 , K216 , K218 , K219 ) . 这五首风格明朗快活的作品可以说是当时宫廷音乐品味的反映 . 另外他的木管协奏曲 , 小夜曲 , 嬉游曲等 , 也常常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 . 这类的曲子在那个音乐家还无法完全独立于宫廷之外的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 尽管这类曲的的创作目的并不是我们一般印象中伟大艺术家为了表现内心深处的挣扎或感情而作 , 但是经过时代的考验 , 莫札特这些作品至今仍能留传下来 , 广受大家的喜爱 . 或许在各种不同作品的浮华外貌之下 , 存在着某种不会受形式限制或影响的特质 , 仍能感动我们。
莫札特尽管写了这些应时的音乐 , 却不代表他和在位者的关系维持得很好 . 他和柯罗瑞多主教间的恶劣关系一直是他不擅处理主从关系的表现 . 这种紧张关系对莫札特的影响重大 , 甚至于 1781 年 5 月 9 日他被主教的仆人一脚朝屁股踢出去 , 造成永久而正式的决裂的日期 , 还被许多史家大书特书。
E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 K304 ) 和 A 小调钢琴奏鸣曲 ( K310 ) 这一对作品完成 在 1778 年的秋天 , 被认为是母亲去世的表情之作 . 两阙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小调听来也似乎是不仅是功能性地使用小调 . 莫札特的作品大多数主要以大调写成 . 尽管其中或有穿插小调乐句 , 但整个色调仍多趋明朗 . 然而这些难得出现的小调一但被使用时 , 场合必然是非常重大的 . 他的小调作品几乎在整个作品列表中都是站在重要地位的大作 . 或许在莫札特天真烂漫的性格里 , 这些偶尔出现的阴霾是潜在他生命中深沉情感的不自觉渲泄吧。
1781 年以后的十年 , 也是莫札特生命最后精华的十年 . 莫札特在维也纳定居这十年中的创作是他作品的另一个高峰 . 二十六岁成家之后他算是能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了 , 尽管不擅理财的夫妇俩常常要为了经济问题而烦恼 , 但是得以获得自由的莫札特将创作生命注入了更多的热力 , 今日我们仍能常听到的作品大多是最后十年的创作。
K417降E大调第二号法国号协奏曲完成于1783年5月27日,是真正为罗特凯普所写的第一首协奏曲,莫札特调侃的写上“怜悯驴子、牛、笨呆的罗特凯普而作”。本曲规模虽小,但是是用正规的三个乐章写成,华丽的技巧鲜少,但是曲想的魅力极大,轻快优美的旋律中可以窥见莫札特幽默的笔调。第一乐章由庄严典雅并略带幽默的乐音,进入带有阴暗晦涩的中段,绽放出内酝的光芒。第二乐章是具有莫札特内省的高雅乐章,突显出法国号音色的高贵特质,像是春天午后天空淡淡的阴霾与微风轻抚。第三乐章带有莫札特的玩笑气质,中段的第一小提琴奏着戏谑似的乐句,与优美庄雅的法国号形成对比,似乎是莫札特正嘲笑着罗特凯普。
1784 年是钢琴协奏曲之年 , 在这一年中莫札特连续写了六首钢琴协奏曲 ( K449 , K450 , K451 , K453 , K456 , K459 ) . 莫札特写钢琴协奏曲几乎都是为 了自己要开演奏会而写 . 值得一提的是 , 有多首作品因为时间匆促而来不及从脑中写出来 , 使得谱上的记号非常简略 , 甚至于空白 . 今天 , 许多学者为着各种不同版本的弹法而伤脑筋不已 . 大概该归过于莫札特太过聪明的头脑吧!
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受最多人喜欢的曲式 . 他一共创作了 27 首钢琴协奏曲 , 每一首都有相当独特的个性 . 一般而言 20 号 ( K466 ) 以后的八首最受欢迎 . 这些精致的作品最令人赞赏的除了它们丰富的旋律性外 , 还有协奏曲本身难以达成的平衡感 . 所有的协奏曲作曲家都必须面对主奏协奏孰轻孰重的问题 , 尽管莫札特在音乐史占的时期算是颇早 , 但是其后的各作曲家实在不 容易找到几个在这方面处理得漂亮的。
莫札特的几部重要歌剧都是在最后十年完成的 . 土耳其后宫诱逃 ( K384 ) , 费加洛婚礼 ( K492 ) , 唐乔凡尼 ( K527 ) , 魔笛 ( K620 ) 等皆是歌剧史上的重大钜作 . 莫札特本人多次在信件中表达出他对歌剧写作的渴望 . 我们在他为歌剧中各个角色写出的咏叹调里可以感受到莫札特绝不是只将主角刻意过份突出的作曲家 , 他为每个角色所写的音乐份量总是平衡而恰到好处。
K626 安魂曲D小调是莫札特最后一首庄严的宗教音乐 , 也是莫札特一生中最后一首作品 . 与威尔第 , 佛瑞的安魂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安魂曲 .安魂曲共分七部 , 十四曲 , 由独唱部份 , 混声合唱以及管弦乐团联合演奏。
C大调 第四十一号交响曲 " 邱比特 " 是的最后一首交响 曲 . 这首宏伟壮阔的 C 大调交响曲是莫札特晚年最具代表性之三大巨作中的最后一首 , 此曲除了表现出莫札特晚年纯熟深刻的曲风外 , 于第四乐章中对位法的使用更是有如神来之笔 , 完美地结合了主调音乐与复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