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让人心动的词汇
有些词汇,看着就让人心动,蓝天碧草、白云悠悠、永恒。。。。。
还有一些是作家的功绩。有些心情和细微的感受,我们总在平时就有所体会,但是呢,又觉得说不清道不明,搜肠刮肚的表达,总觉得欠缺,词不达意。
但是,某些敏锐的作家可以。当读到某段文字时候,忽然瞥见依次一句,正和自己的朦胧心事,那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熨帖的很。
最早有这种感受,是初中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简短的几句居然让人眼前呈现了一种萧瑟的图画,美得很啊。那时少年强说愁的各种憋货,顿时在他面前失色。那是我第一次对古典的东西有感觉,但是直到现在长进不大啊。。。。。。读的很少,而且只对李煜偏心。李煜啊李煜,真是爱死他了!那是一种意向美和图画美。想想,忽然觉得我喜欢,可能是因为我对图画的东西比较敏感,对容易引发想象的东西喜欢。总之,读一次就真心舒服。
还很喜欢一个近代的作家,汪曾祺。高中读他的《受戒》,那种感觉很神奇,明明都是简单的词句,也没什么繁复刻意的修饰,怎么连起来就那么有味道呢?整章整章的都弥漫着韵味,太神奇了。后来读了他的自报家门和其他的东西,他师从沈从文先生,那就难怪了,沈从文的文字确实也是那样的。不过我还是喜欢汪曾祺些,因为此人特有生活情趣,他说喜欢的事情就是写写文、画画画、做做菜,我是一向认为喜欢做菜的人有生活情趣的。看他写的一些有关吃的文字,满口生津,特别的解馋。而且他是真会做菜,不是象袁枚那样以做菜作为一种文人特有的品味,他的菜单都是听来的,所以汪曾祺显得纯粹多了,也生活化多了。
汪曾祺的文字简直可以作为我喜欢风格的模板。我不喜欢刻意的文字,不喜欢太复杂的文字。看到繁复的背景描写就头疼。主要还是要随性、见真性情。
汪曾祺的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个我从高中暑假作业上看的,一直喜欢到现在。
汪曾祺有些文字很漂亮简练:甜美的兴奋、材料凑手。。。。。
他说:曲靖韭菜花是中国咸菜里的“神品”;一个人的风格和他的气质有关,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运动是一场疲劳战术,非得把人搞得极度疲劳,身心交瘁,丧失一切意志,瘫软在地不可,我写了很多次检查,一次比一次没内容,更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就要收场了,因为大家都累了。
还有一些是作家的功绩。有些心情和细微的感受,我们总在平时就有所体会,但是呢,又觉得说不清道不明,搜肠刮肚的表达,总觉得欠缺,词不达意。
但是,某些敏锐的作家可以。当读到某段文字时候,忽然瞥见依次一句,正和自己的朦胧心事,那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熨帖的很。
最早有这种感受,是初中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简短的几句居然让人眼前呈现了一种萧瑟的图画,美得很啊。那时少年强说愁的各种憋货,顿时在他面前失色。那是我第一次对古典的东西有感觉,但是直到现在长进不大啊。。。。。。读的很少,而且只对李煜偏心。李煜啊李煜,真是爱死他了!那是一种意向美和图画美。想想,忽然觉得我喜欢,可能是因为我对图画的东西比较敏感,对容易引发想象的东西喜欢。总之,读一次就真心舒服。
还很喜欢一个近代的作家,汪曾祺。高中读他的《受戒》,那种感觉很神奇,明明都是简单的词句,也没什么繁复刻意的修饰,怎么连起来就那么有味道呢?整章整章的都弥漫着韵味,太神奇了。后来读了他的自报家门和其他的东西,他师从沈从文先生,那就难怪了,沈从文的文字确实也是那样的。不过我还是喜欢汪曾祺些,因为此人特有生活情趣,他说喜欢的事情就是写写文、画画画、做做菜,我是一向认为喜欢做菜的人有生活情趣的。看他写的一些有关吃的文字,满口生津,特别的解馋。而且他是真会做菜,不是象袁枚那样以做菜作为一种文人特有的品味,他的菜单都是听来的,所以汪曾祺显得纯粹多了,也生活化多了。
汪曾祺的文字简直可以作为我喜欢风格的模板。我不喜欢刻意的文字,不喜欢太复杂的文字。看到繁复的背景描写就头疼。主要还是要随性、见真性情。
汪曾祺的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个我从高中暑假作业上看的,一直喜欢到现在。
汪曾祺有些文字很漂亮简练:甜美的兴奋、材料凑手。。。。。
他说:曲靖韭菜花是中国咸菜里的“神品”;一个人的风格和他的气质有关,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运动是一场疲劳战术,非得把人搞得极度疲劳,身心交瘁,丧失一切意志,瘫软在地不可,我写了很多次检查,一次比一次没内容,更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就要收场了,因为大家都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