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著和火影忍者
今早去上英美名著与电影,99个意愿点砸来的神课。
起晚了,而且走错了教室,最后还是迟到了。近来难以控制思绪,白天也恍恍惚惚的。
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我只能坐到最后一排,老师都被密密麻麻的人头挡住了。坐我右边的是一位娇小的女生,不过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迟到的男生,坐在我左边。当时我想,虽然坐最后一排不太方便观察老师,但至少比较清静,不在老师眼皮子底下也没那么大压力。
课按部就班地进行,讲得很好。老师讲到期末考试的部分,给我们展示去年的试题,突然发问:班纳特家为什么热情欢迎某某某?整个教室无人能答,鸦雀无声。
很正常嘛,如果能答出来干嘛还来上课呢?
就在我对沉默习以为常的时候,右手边那位娇小的女生突然答道:是因为班纳特太太知道女儿们都没继承权(当然是用英语答得)!这位女生身躯虽小,声音却尖锐洪亮,从最后一排刺向十五米开外的老师,擦破了教室里的死气沉沉,惹得老师大声赞赏。
老师又在PPT上展示了一段文段,让大家猜作者和作品名。
我右边的女生摇摇头:“这个...还真是...”
我左边的男生却突然答道:“马克吐温,blablabla~”声音浑厚,略沙哑,带着一点点起床气,从最后一排震向十五米开外的老师,教室里一片“啧啧啧”的赞叹声,老师再次盛赞,说我们这个班的学生有前途blablabla。
但是我好难过,压力好大,蛋疼菊紧。感情我身边这两位晚到迟到是因为胸有成竹,只有我一个小弱是因为心绪不定撞到了大牛棚里。好难过,好难过。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左手边的男生还比较沉稳,右手边的女生一直叽叽喳喳,老师问什么答什么,老师说什么重复什么,老师漏什么补充什么,但是声音都不大,只有我能听到。在看 Pride and Prejudice 电影的时候这位女生还悉心为我指出谁是谁,她们为什么跳舞跳得那么高兴什么的。
我觉得好难过,就像回到了大一刚开学。那时候和三哥同桌,经常被他指教发音、语调什么的,当时我经常刺儿他,非常不爽,并且从中领悟到了我后来经常重复的“不自知的踌躇满志会在无意中伤害很多人”。其实被三哥纠正是小事,他也没能纠正我多久,但我纠结的是:在自己尚未准备好、第一次开口的时候就被指责为错误,需不需要忍受?当然不需要了,直接打回去。可如果真得是大牛来指正我,最终的结果是我学得更快,即使对方带点习气傲气让我不舒服,我需不需要忍受?就像那个女生那样。
我的思维一下就跳跃到了《火影忍者》。
看火影有四年多了,这是我跟过时间最长的漫画。虽然最近火影经常被指责为烂尾漫画(情节确实比第一部糟糕很多),但是有时对我还是有启发的。在最近的更新里,鸣人学会了从寄宿在自己身体的九尾那里吸取力量,但是这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九尾虽然强大,却是憎恨的集合体,从它那里吸取力量的时候往往会带出憎恨,使自己迷失,成为憎恨的玩物。
这种设定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是今天再想想,大牛就像九尾,我就像鸣人吧?
鸣人在学会吸取九尾力量之前花了很多时间修炼,练习控制情绪,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九尾那里得到力量却不受憎恨污染。我也该这样吧?如果没有较高的精神层次,没有具有定力的灵魂,很容易就在与大牛的交往中迷失,要么盲目崇拜大牛的牛逼之处,“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更近一步,即使从大牛那里学到了东西,但是却无法忍受这一过程的不爽、忿怒甚至憎恨,斤斤计较于对方的态度语气什么的,要么忍耐却想不开,非常抑郁,要么干脆撕破脸皮,断了学习的路径还赔了一段联系。
所以我才这么叹服佛教,因为佛教使人理解到那种不爽、忿怒、憎恨都是起心动念的假象,鸣人完成的修炼得到了佛理的印证。日本本来就是佛教兴盛之国,民族性中有东方禅意,这或许也是《火影忍者》创作的一个思想源头,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了。
西哲里,苏格拉底说:“一无所需最像神”。佛教里,最不受伤害的便是胜者。其实前者的逻辑可以上溯到后者:一无所需,无所失去,于是便可不受伤害。这是我的小见解。
但我认为,或者说我坚信,“一无所需”是有限度的,生于这五浊恶世便不可能全然不受伤害。我不想于此生成为“神”。我有需要,我想占有,于是有“贪”把我缚于尘世,我就是愿意为得到而受伤,就算没有结果也在所不惜。我承认我愚痴,不愚痴还是等下辈子吧。我从佛法中学习随缘,但我仍期待地平线上你的身影。
所以最后我也就和那个女生聊起来了,大不了跟她扯俄苏文学嘛。你知道卡拉马佐夫家族天性何如吗?不知道吧~知道?那你用俄语说说看?嘿嘿~
起晚了,而且走错了教室,最后还是迟到了。近来难以控制思绪,白天也恍恍惚惚的。
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我只能坐到最后一排,老师都被密密麻麻的人头挡住了。坐我右边的是一位娇小的女生,不过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迟到的男生,坐在我左边。当时我想,虽然坐最后一排不太方便观察老师,但至少比较清静,不在老师眼皮子底下也没那么大压力。
课按部就班地进行,讲得很好。老师讲到期末考试的部分,给我们展示去年的试题,突然发问:班纳特家为什么热情欢迎某某某?整个教室无人能答,鸦雀无声。
很正常嘛,如果能答出来干嘛还来上课呢?
就在我对沉默习以为常的时候,右手边那位娇小的女生突然答道:是因为班纳特太太知道女儿们都没继承权(当然是用英语答得)!这位女生身躯虽小,声音却尖锐洪亮,从最后一排刺向十五米开外的老师,擦破了教室里的死气沉沉,惹得老师大声赞赏。
老师又在PPT上展示了一段文段,让大家猜作者和作品名。
我右边的女生摇摇头:“这个...还真是...”
我左边的男生却突然答道:“马克吐温,blablabla~”声音浑厚,略沙哑,带着一点点起床气,从最后一排震向十五米开外的老师,教室里一片“啧啧啧”的赞叹声,老师再次盛赞,说我们这个班的学生有前途blablabla。
但是我好难过,压力好大,蛋疼菊紧。感情我身边这两位晚到迟到是因为胸有成竹,只有我一个小弱是因为心绪不定撞到了大牛棚里。好难过,好难过。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左手边的男生还比较沉稳,右手边的女生一直叽叽喳喳,老师问什么答什么,老师说什么重复什么,老师漏什么补充什么,但是声音都不大,只有我能听到。在看 Pride and Prejudice 电影的时候这位女生还悉心为我指出谁是谁,她们为什么跳舞跳得那么高兴什么的。
我觉得好难过,就像回到了大一刚开学。那时候和三哥同桌,经常被他指教发音、语调什么的,当时我经常刺儿他,非常不爽,并且从中领悟到了我后来经常重复的“不自知的踌躇满志会在无意中伤害很多人”。其实被三哥纠正是小事,他也没能纠正我多久,但我纠结的是:在自己尚未准备好、第一次开口的时候就被指责为错误,需不需要忍受?当然不需要了,直接打回去。可如果真得是大牛来指正我,最终的结果是我学得更快,即使对方带点习气傲气让我不舒服,我需不需要忍受?就像那个女生那样。
我的思维一下就跳跃到了《火影忍者》。
看火影有四年多了,这是我跟过时间最长的漫画。虽然最近火影经常被指责为烂尾漫画(情节确实比第一部糟糕很多),但是有时对我还是有启发的。在最近的更新里,鸣人学会了从寄宿在自己身体的九尾那里吸取力量,但是这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九尾虽然强大,却是憎恨的集合体,从它那里吸取力量的时候往往会带出憎恨,使自己迷失,成为憎恨的玩物。
这种设定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是今天再想想,大牛就像九尾,我就像鸣人吧?
鸣人在学会吸取九尾力量之前花了很多时间修炼,练习控制情绪,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九尾那里得到力量却不受憎恨污染。我也该这样吧?如果没有较高的精神层次,没有具有定力的灵魂,很容易就在与大牛的交往中迷失,要么盲目崇拜大牛的牛逼之处,“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更近一步,即使从大牛那里学到了东西,但是却无法忍受这一过程的不爽、忿怒甚至憎恨,斤斤计较于对方的态度语气什么的,要么忍耐却想不开,非常抑郁,要么干脆撕破脸皮,断了学习的路径还赔了一段联系。
所以我才这么叹服佛教,因为佛教使人理解到那种不爽、忿怒、憎恨都是起心动念的假象,鸣人完成的修炼得到了佛理的印证。日本本来就是佛教兴盛之国,民族性中有东方禅意,这或许也是《火影忍者》创作的一个思想源头,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了。
西哲里,苏格拉底说:“一无所需最像神”。佛教里,最不受伤害的便是胜者。其实前者的逻辑可以上溯到后者:一无所需,无所失去,于是便可不受伤害。这是我的小见解。
但我认为,或者说我坚信,“一无所需”是有限度的,生于这五浊恶世便不可能全然不受伤害。我不想于此生成为“神”。我有需要,我想占有,于是有“贪”把我缚于尘世,我就是愿意为得到而受伤,就算没有结果也在所不惜。我承认我愚痴,不愚痴还是等下辈子吧。我从佛法中学习随缘,但我仍期待地平线上你的身影。
所以最后我也就和那个女生聊起来了,大不了跟她扯俄苏文学嘛。你知道卡拉马佐夫家族天性何如吗?不知道吧~知道?那你用俄语说说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