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转换规律总和的结构和作为方法论的结构主义——为了即将忘却的纪念
作为转换规律总和的结构和作为方法论的结构主义
——为了即将忘却的纪念
1、 什么是结构
有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每个成分都同时起到对于被它所统属的内容是形式,而对于比它高一级的形式而言又是内容的作用。
尽管种种结构主义的批判意图不同,但是所有的结构主义都有共同的两个理想。
其一,结构本身是自足的,理解其无需与本性无关的因素。
转换规律不仅使得整个体系达到守恒和充实的状态,而且转换规律也在体系内自足完成,与外界无关。
其二,结构是可以形式化的。
形式化一者在数理逻辑方程式中表现,另一则通过控制论模式作为中间阶段而实现的。
所以,结构首先并且主要是一束转换关系,结构和运算的关系就在于,结构只代表运算的组成规律、平衡形式,并不高于或先于运算。事实上,由运算互相协调、组织形成体系,而体系构造过程的结果即为结构。
2、 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
(1) 整体性
结构具有内部融贯性,它是各部分的有机结合,而非独立成分的混合。成分通过规律形成结构,而这结构不是简单相加的联合关系,成分具有整体性。
首先,整体并不先于成分。从格式塔完型和感知结构的角度,反对联想主义的先验假设,从社会整体性的角度,反对个人主义的先验假设。总之,是自然规律的“涌现”产生整体性。
其次,运算结构主义的立场就在于,要重视成分间的关系,即所谓组成的程序或过程,关系组成秩序或过程的结果即是全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体系的规律也就等于关系的规律。
最后,关于整体是有形成过程还是预先形成,其实,结构与发生论五官,结构在本性上是非实践性的,结构是关于若干转换的体系,而非某个静止的形式。
(2) 转换性
结构是非静止的,由内在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
其一,结构具有两极性,一方面,它造成结构,一方面,它又是被构成的所以,一项其结构作用的活动,只能包含在一个转换体系里。
其二,转换可以是非时间性的,如1、2、3的逻辑数字顺序,也可以是时间性的,诸如结婚。但最后的目的是将结构建筑在如同数理逻辑体系的结构那样的非时间性的基础上面。
(3) 自调性
自调性即是指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结构是因其本身规律在自行调节,并无外因作用。
首先,结构的自身调整性的前提就在于结构具有守恒性和封闭性。结构具有封闭性是指,结构固有的转换不会越出边界,而只会产生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结构具有守恒性是指,结构可以以子结构的方式并入更广泛的结构中,但这仅仅是联盟,并不取消原边界,其变化只是一种丰富现象。
其次,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长的级次问题,自我调整是通过结构的整体性规律在起作用的。
最后,结构自身调整或曰守恒作用有三个程序。
第一,运算。从控制论的观点看,运算时一个完善的调节作用,即其具有内在的控制手段,对行动的结果期预先矫正的作用。
第二,调节作用。一部分留在已经完成或者差不多完成的结构内,成为在平衡状态下完成导致结构自身调整的自身调节。另一部分则参与构造新结构,将一或多合并为新结构,将其以子结构的形式整合进新结构中。
第三,节奏机制。节奏通过建立以种种对称性和重复为基础的最初级的手段来保证其自身调节作用。
3、 什么是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即是指结构这一抽象概念在一切领域都似乎有用。正如霍克斯所言,结构主义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其自身,而自语各事物间可感的关系。一种因素的本质并无意义,其意义在于它和其他因素在既定情境中的关系。任何实体或经验的意义只有在结构中可感。
4、 结构主义的若干要点
(1)结构主义并不是一种学说或是哲学,而是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具有技术性、强制性、智慧上的诚实性和革新性。真正的结构主义,是方法论上的结构主义。
(2)结构研究并不排他性。
结构研究并不排他,而是整合了所有学科的研究。其整合式建立在互反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构就是多学科的协调,结构并不等于可观察到的关系,因为这仅局限于某一领域。
(3)结构并不消灭人,也不消灭主体的活动。
首先,个别主体并不等于认识论上的主体。认识论上是同一水平上所有主体的共同认知核心。
其次,初意识到并不等于主体在其智慧活动所能达到的程度。初意识到的是破碎而歪曲的,主体也并不等于“我”或者“体验”,主体的运算构成结构的组成成分,主体从动作普遍协调而来。主体活动有着持续的除中心作用,将其从自发的心理上的自我中心现象中解放出来,其目的是协调以及建立互反关系的持续过程。这过程即产生结构,使结构处于构造与再构造的过程之中。
(4) 结构均有构造过程。
结构的内容是下一级内容的形式,而形式是上一级形式的内容。
(5) 功能主义
主体是存在的,且与结构的发生过程相关,所以功能仍有价值,一直被蕴涵在作为结构来源的自身调节作用里。根据二律背反和形式化的种种限制说明,一切结构的机构并不存在。主体的本性即构成一个功能作用的重心,而非先验集结所。
后记:大学时代的最后一门考试在皮亚杰《结构主义》的选段阐述中结束。尽管在5000字的要求下我不可避免地杯具了,但还是谨记录下这读书笔记,为了这棒子教的一系列美学概论、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美学原理专题以及这一门西方文论,也为了即将忘却的本科时代的纪念。留下这一篇小小的札记,算是为以后不幸考到这一门的后来者抛砖引玉吧。是为记。
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38090/
——为了即将忘却的纪念
1、 什么是结构
有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每个成分都同时起到对于被它所统属的内容是形式,而对于比它高一级的形式而言又是内容的作用。
尽管种种结构主义的批判意图不同,但是所有的结构主义都有共同的两个理想。
其一,结构本身是自足的,理解其无需与本性无关的因素。
转换规律不仅使得整个体系达到守恒和充实的状态,而且转换规律也在体系内自足完成,与外界无关。
其二,结构是可以形式化的。
形式化一者在数理逻辑方程式中表现,另一则通过控制论模式作为中间阶段而实现的。
所以,结构首先并且主要是一束转换关系,结构和运算的关系就在于,结构只代表运算的组成规律、平衡形式,并不高于或先于运算。事实上,由运算互相协调、组织形成体系,而体系构造过程的结果即为结构。
2、 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
(1) 整体性
结构具有内部融贯性,它是各部分的有机结合,而非独立成分的混合。成分通过规律形成结构,而这结构不是简单相加的联合关系,成分具有整体性。
首先,整体并不先于成分。从格式塔完型和感知结构的角度,反对联想主义的先验假设,从社会整体性的角度,反对个人主义的先验假设。总之,是自然规律的“涌现”产生整体性。
其次,运算结构主义的立场就在于,要重视成分间的关系,即所谓组成的程序或过程,关系组成秩序或过程的结果即是全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体系的规律也就等于关系的规律。
最后,关于整体是有形成过程还是预先形成,其实,结构与发生论五官,结构在本性上是非实践性的,结构是关于若干转换的体系,而非某个静止的形式。
(2) 转换性
结构是非静止的,由内在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
其一,结构具有两极性,一方面,它造成结构,一方面,它又是被构成的所以,一项其结构作用的活动,只能包含在一个转换体系里。
其二,转换可以是非时间性的,如1、2、3的逻辑数字顺序,也可以是时间性的,诸如结婚。但最后的目的是将结构建筑在如同数理逻辑体系的结构那样的非时间性的基础上面。
(3) 自调性
自调性即是指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结构是因其本身规律在自行调节,并无外因作用。
首先,结构的自身调整性的前提就在于结构具有守恒性和封闭性。结构具有封闭性是指,结构固有的转换不会越出边界,而只会产生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结构具有守恒性是指,结构可以以子结构的方式并入更广泛的结构中,但这仅仅是联盟,并不取消原边界,其变化只是一种丰富现象。
其次,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长的级次问题,自我调整是通过结构的整体性规律在起作用的。
最后,结构自身调整或曰守恒作用有三个程序。
第一,运算。从控制论的观点看,运算时一个完善的调节作用,即其具有内在的控制手段,对行动的结果期预先矫正的作用。
第二,调节作用。一部分留在已经完成或者差不多完成的结构内,成为在平衡状态下完成导致结构自身调整的自身调节。另一部分则参与构造新结构,将一或多合并为新结构,将其以子结构的形式整合进新结构中。
第三,节奏机制。节奏通过建立以种种对称性和重复为基础的最初级的手段来保证其自身调节作用。
3、 什么是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即是指结构这一抽象概念在一切领域都似乎有用。正如霍克斯所言,结构主义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其自身,而自语各事物间可感的关系。一种因素的本质并无意义,其意义在于它和其他因素在既定情境中的关系。任何实体或经验的意义只有在结构中可感。
4、 结构主义的若干要点
(1)结构主义并不是一种学说或是哲学,而是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具有技术性、强制性、智慧上的诚实性和革新性。真正的结构主义,是方法论上的结构主义。
(2)结构研究并不排他性。
结构研究并不排他,而是整合了所有学科的研究。其整合式建立在互反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构就是多学科的协调,结构并不等于可观察到的关系,因为这仅局限于某一领域。
(3)结构并不消灭人,也不消灭主体的活动。
首先,个别主体并不等于认识论上的主体。认识论上是同一水平上所有主体的共同认知核心。
其次,初意识到并不等于主体在其智慧活动所能达到的程度。初意识到的是破碎而歪曲的,主体也并不等于“我”或者“体验”,主体的运算构成结构的组成成分,主体从动作普遍协调而来。主体活动有着持续的除中心作用,将其从自发的心理上的自我中心现象中解放出来,其目的是协调以及建立互反关系的持续过程。这过程即产生结构,使结构处于构造与再构造的过程之中。
(4) 结构均有构造过程。
结构的内容是下一级内容的形式,而形式是上一级形式的内容。
(5) 功能主义
主体是存在的,且与结构的发生过程相关,所以功能仍有价值,一直被蕴涵在作为结构来源的自身调节作用里。根据二律背反和形式化的种种限制说明,一切结构的机构并不存在。主体的本性即构成一个功能作用的重心,而非先验集结所。
后记:大学时代的最后一门考试在皮亚杰《结构主义》的选段阐述中结束。尽管在5000字的要求下我不可避免地杯具了,但还是谨记录下这读书笔记,为了这棒子教的一系列美学概论、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美学原理专题以及这一门西方文论,也为了即将忘却的本科时代的纪念。留下这一篇小小的札记,算是为以后不幸考到这一门的后来者抛砖引玉吧。是为记。
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3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