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教学与实践的合一
公益创业,教学与实践的合一
刘灿
随着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政策的不断推出,湖南省也首次将"解放思想、创业富民"、"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创业之都、创新之都"的思想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创业氛围空前繁荣,以"教育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称的"创业教育"也被推上了时代的主题。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而高校的创业教育在于与知识的创造传承、学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和超越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社会机票代理加盟整体利益,具有典型的公益性质。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学术界最早定义在1998年,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Gregory,1998)。公益创业强调社会利益导向,与公益创业相关的教育就是公益创业教育,也是适用于高校的创业教育。
2007年4月,我校成立了国内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提出了"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基于集群的产学研与公益一体化创业教育新模式,将"公益创业"有机的分为:(1)非营利性组织型。(2)兼顾社会利益的企业型。(3)社会志愿公益活动型。(4)产学研混合型。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产学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产:(1)建设的"湖南大学产学研基地"。(2)建立新鸿基地产助学金和"雅礼奖助学金"。(3)举办首届公益创业节和长沙众悦管注册金融分析师理顾问有限公司100万冠名众悦.滴水恩基金。(4)湖大师生共建四川地震寻亲网。(5)多次获得"挑战杯"国家、省级金奖、一等奖,"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全国金奖。(6)创建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中国公益创业网。(7)创立滴水恩公益创业社团、湖大KAB俱乐部,滴水恩基金。
学:(1)国内第一部《公益创业学》教材批准立项。(2)参加民政部"慈善大讲堂"活动、"九三"学社湖南大学学术委员报告团讲学、参加福特基金会和人民大学等举行的《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3)开办多次湖南大学公益创业论坛。
研:(1)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2)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湖南省社科、湖南大学教改、SIT等多个公益创业课题研究。(3)在重点、核心期刊研究发表公益创业系列学术论文。
"路慢慢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与走在国内创业教育前沿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差距甚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不断的"行知变换"中将"公益创业"的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追赶国内创业教育先锋,进而学习国外斯坦福大学、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经典创业教育模式可谓任重道远。那么,如何真正将"公益创业"的理念作用于教学与实践,开启学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窗口,发挥"公益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合一,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建立健全公益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体系。体系是实体生存的根本,完整有效的规格体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上而下,由表及里",所谓"至上而下",指向上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下到"学生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灌输公益创业的知识与理念,形成"公益创业"良好的整体氛围与个人"公益创业"的突出意识,使其有效的作用的教学与工作中,并定期开展不同程度、范围内的各种公益创业交流会,公益创业论坛畅谈公益创业的先进事迹与经典案例。"
由表及里",俗义为"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可根据不同院系公益慈善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情况全面推动、重点进行部分院系和部门的公益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并形成院系与院系的交流竞争,院系与部门的交流竞争,以先入单位带动全校公益创业的发展,这一步的困难也在于各级领导的对于公益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构建"虚实结合,融会贯通"的公益创业教学与实践模式。"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建立一支良好的"公益创业"素养的专职教师队伍,可以通过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和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好的创业项目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得以实现。
(2)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采用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生、研究生入行针对性的教育。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竞争机制,对关于"公益创业"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等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嘉奖,达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主要在于"大创业观"的延伸,主要包括
(1)公益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包括建立"公益创业教育中心","湖大公益创业家协会""公益创业智囊团""公益创业研究会"等,
(2)公益创业实体的多样化,包括建立"公益创业孵化园","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公益创业咨询平台"等。
(3)公益创业活动的多样化,主要包括积极举行志愿公益活动、举办学术报告、科研国际品牌加盟网竞赛、创业竞赛、社团或沙龙的组织管理等公益创业活动。"融会贯通"的精髓在于"贯通式"学习的强调与应用,即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课堂考试与开放实验相结合,采取"课堂老师"和"企业老师"贯通授课的模式进行。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加快发展。
"交流"分为"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内部交流及指上面所提的校内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座谈、讲座、论坛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小范围的分享公益创业的优秀事迹和先进经验。而"外部交流"则更多的在于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可通过资料查询、考察调研、参加公益创业讲堂、学术论坛等多方面实现。
"合作"对于一个公益创业刚起步的新兴学校而言尤其重要,无论在慈善公益和创新创业方面,我们的资金和技术都是有限的,注重于2010年做什么赚钱国内慈善组织的合作,与高校的合作,与企业的合作,与研究机构的合作都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只有在不断的合作中学习对方先入的知识和技术,相互促进,提升自我,最终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加快发展。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只有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教学与实践的合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益创业教育全面发展,促入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010年3月
刘灿
随着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政策的不断推出,湖南省也首次将"解放思想、创业富民"、"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创业之都、创新之都"的思想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创业氛围空前繁荣,以"教育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称的"创业教育"也被推上了时代的主题。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而高校的创业教育在于与知识的创造传承、学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和超越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社会机票代理加盟整体利益,具有典型的公益性质。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学术界最早定义在1998年,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Gregory,1998)。公益创业强调社会利益导向,与公益创业相关的教育就是公益创业教育,也是适用于高校的创业教育。
2007年4月,我校成立了国内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提出了"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基于集群的产学研与公益一体化创业教育新模式,将"公益创业"有机的分为:(1)非营利性组织型。(2)兼顾社会利益的企业型。(3)社会志愿公益活动型。(4)产学研混合型。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产学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产:(1)建设的"湖南大学产学研基地"。(2)建立新鸿基地产助学金和"雅礼奖助学金"。(3)举办首届公益创业节和长沙众悦管注册金融分析师理顾问有限公司100万冠名众悦.滴水恩基金。(4)湖大师生共建四川地震寻亲网。(5)多次获得"挑战杯"国家、省级金奖、一等奖,"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全国金奖。(6)创建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中国公益创业网。(7)创立滴水恩公益创业社团、湖大KAB俱乐部,滴水恩基金。
学:(1)国内第一部《公益创业学》教材批准立项。(2)参加民政部"慈善大讲堂"活动、"九三"学社湖南大学学术委员报告团讲学、参加福特基金会和人民大学等举行的《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3)开办多次湖南大学公益创业论坛。
研:(1)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2)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湖南省社科、湖南大学教改、SIT等多个公益创业课题研究。(3)在重点、核心期刊研究发表公益创业系列学术论文。
"路慢慢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与走在国内创业教育前沿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差距甚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不断的"行知变换"中将"公益创业"的理念真正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追赶国内创业教育先锋,进而学习国外斯坦福大学、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经典创业教育模式可谓任重道远。那么,如何真正将"公益创业"的理念作用于教学与实践,开启学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窗口,发挥"公益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合一,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建立健全公益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体系。体系是实体生存的根本,完整有效的规格体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上而下,由表及里",所谓"至上而下",指向上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下到"学生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灌输公益创业的知识与理念,形成"公益创业"良好的整体氛围与个人"公益创业"的突出意识,使其有效的作用的教学与工作中,并定期开展不同程度、范围内的各种公益创业交流会,公益创业论坛畅谈公益创业的先进事迹与经典案例。"
由表及里",俗义为"全面撒网,重点培养",可根据不同院系公益慈善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情况全面推动、重点进行部分院系和部门的公益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并形成院系与院系的交流竞争,院系与部门的交流竞争,以先入单位带动全校公益创业的发展,这一步的困难也在于各级领导的对于公益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构建"虚实结合,融会贯通"的公益创业教学与实践模式。"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建立一支良好的"公益创业"素养的专职教师队伍,可以通过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和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好的创业项目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得以实现。
(2)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采用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生、研究生入行针对性的教育。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竞争机制,对关于"公益创业"提供的课程、教员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等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嘉奖,达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主要在于"大创业观"的延伸,主要包括
(1)公益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包括建立"公益创业教育中心","湖大公益创业家协会""公益创业智囊团""公益创业研究会"等,
(2)公益创业实体的多样化,包括建立"公益创业孵化园","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公益创业咨询平台"等。
(3)公益创业活动的多样化,主要包括积极举行志愿公益活动、举办学术报告、科研国际品牌加盟网竞赛、创业竞赛、社团或沙龙的组织管理等公益创业活动。"融会贯通"的精髓在于"贯通式"学习的强调与应用,即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课堂考试与开放实验相结合,采取"课堂老师"和"企业老师"贯通授课的模式进行。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加快发展。
"交流"分为"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内部交流及指上面所提的校内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座谈、讲座、论坛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小范围的分享公益创业的优秀事迹和先进经验。而"外部交流"则更多的在于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可通过资料查询、考察调研、参加公益创业讲堂、学术论坛等多方面实现。
"合作"对于一个公益创业刚起步的新兴学校而言尤其重要,无论在慈善公益和创新创业方面,我们的资金和技术都是有限的,注重于2010年做什么赚钱国内慈善组织的合作,与高校的合作,与企业的合作,与研究机构的合作都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只有在不断的合作中学习对方先入的知识和技术,相互促进,提升自我,最终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加快发展。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只有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教学与实践的合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益创业教育全面发展,促入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