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
“百百宋楼”者清季藏书名家陆心源庋藏古籍之处也,以藏宋版书两百部及元刻、名人手钞手校者闻名海内。“百百宋楼”之名有驾黄丕烈百百宋一廛楼而上之意。陆氏百百宋楼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为近代海内四大藏书处。
此套陆氏藏札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首先,收藏者为陆心源、陆学源、陆培之三人,可谓集陆氏一门两代人的心血,陆氏收藏富甲东南,闻名海内,所集所通信往还者皆一时俊彦,所涉内容折射出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次,陆氏藏书藏札大半售归日人,国内流散甚少,陆家与名流往来书信更可谓寥若星凤。再者,藏札中同光名臣曾国藩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关注也是相关史籍资料中所仅见的。最后则是晚清金石名家杨岘的丛札面世,世人得杨公只字片纸即珍若拱璧,今丛札中杨岘详细论述金石学,这对于研究杨氏的艺术历程,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
陆心源、陆学源、陆培之三家小传如下:
1、陆心源(1834~1894年)浙江归安(吴兴今湖州)人。字刚甫、刚父。号子稼,又号存斋、潜园(有“潜园总集”)、潜庵,晚号潜园老人、穰梨馆主。室名百百宋楼。专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抄本。有《百百宋楼藏书志》。专藏明清刻本。十万卷楼、千甓亭(千甓亭古砖录古砖图释)。筑钟鼎室,鬲鼎楼、仪顾堂(有“仪顾堂集”)。咸丰九年举人,累官,广东南韶连兵备道、高廉道、福建盐运使。为学渊博,生平爱藏书,晚年归里,即以藏书、校书、刻书终身。所藏多达十五万卷,珍本、孤本计有宋刻二百余种,元刻四百余种。著作等身凡九百四十余卷,合称《潜园总集》。辑有《唐文拾遗》、《吴兴诗存》、《宋史翼》等。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著名收藏家。(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2、陆学源(1854~1900年)浙江归安(吴兴今湖州)人。字仲敏、号竺斋、笃斋。邑庠生。累官刑部郎中,会典馆协修。加盐运使衔,赏双眼花翎并加二品衔。为陆心源堂弟,是心源收藏与著述的得力助手。卒于光绪二十六年,年四十七岁。(见《潜园遗事》上海三联书店一九九六年版)
3、陆树基(1882~1979年)浙江湖州人。现代收藏家、篆刻家。字培之,别署老培、培芝、培知、固庐、五湖印伯。藏书画甚富,所藏明清印人印作逾二百方。解诒印。辑有《宝史斋古银存》、《苦铁刻印》及自刻印成《陆培之印存》、《固庐治石耋册》。为陆学源之子,心源堂侄。(见《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按:此批陆氏先人所藏之书札、墨迹等,皆有树基(培之)识语。
此套陆氏藏札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首先,收藏者为陆心源、陆学源、陆培之三人,可谓集陆氏一门两代人的心血,陆氏收藏富甲东南,闻名海内,所集所通信往还者皆一时俊彦,所涉内容折射出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次,陆氏藏书藏札大半售归日人,国内流散甚少,陆家与名流往来书信更可谓寥若星凤。再者,藏札中同光名臣曾国藩对于文化教育的高度关注也是相关史籍资料中所仅见的。最后则是晚清金石名家杨岘的丛札面世,世人得杨公只字片纸即珍若拱璧,今丛札中杨岘详细论述金石学,这对于研究杨氏的艺术历程,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
陆心源、陆学源、陆培之三家小传如下:
1、陆心源(1834~1894年)浙江归安(吴兴今湖州)人。字刚甫、刚父。号子稼,又号存斋、潜园(有“潜园总集”)、潜庵,晚号潜园老人、穰梨馆主。室名百百宋楼。专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抄本。有《百百宋楼藏书志》。专藏明清刻本。十万卷楼、千甓亭(千甓亭古砖录古砖图释)。筑钟鼎室,鬲鼎楼、仪顾堂(有“仪顾堂集”)。咸丰九年举人,累官,广东南韶连兵备道、高廉道、福建盐运使。为学渊博,生平爱藏书,晚年归里,即以藏书、校书、刻书终身。所藏多达十五万卷,珍本、孤本计有宋刻二百余种,元刻四百余种。著作等身凡九百四十余卷,合称《潜园总集》。辑有《唐文拾遗》、《吴兴诗存》、《宋史翼》等。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著名收藏家。(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2、陆学源(1854~1900年)浙江归安(吴兴今湖州)人。字仲敏、号竺斋、笃斋。邑庠生。累官刑部郎中,会典馆协修。加盐运使衔,赏双眼花翎并加二品衔。为陆心源堂弟,是心源收藏与著述的得力助手。卒于光绪二十六年,年四十七岁。(见《潜园遗事》上海三联书店一九九六年版)
3、陆树基(1882~1979年)浙江湖州人。现代收藏家、篆刻家。字培之,别署老培、培芝、培知、固庐、五湖印伯。藏书画甚富,所藏明清印人印作逾二百方。解诒印。辑有《宝史斋古银存》、《苦铁刻印》及自刻印成《陆培之印存》、《固庐治石耋册》。为陆学源之子,心源堂侄。(见《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按:此批陆氏先人所藏之书札、墨迹等,皆有树基(培之)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