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风国际』 11月首周新房26个项目零成交,年底开启“以价换量”
11月第一周,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成交与供应都处在比较的平稳状态,从结构上看,城区成交占比继续下滑,郊区项目让利增多呈现带动成交的趋势。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结11月第一周商品房市场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走低,11月楼市渐入“冬眠”期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第一周(10.31-11.6)北京商品住宅网签量为1158套,环比上周下降了22%。同比上涨了12.5%,认购量环比上涨了19.2%。
11月第一周商品住宅成交情况
时间 住宅网签量(套) 住宅认购量(套)
10月第一周 1029 ——
10月第四周 1485 1567
11月第一周 1158 1868
同比变化 12.5%↑ ——
环比变化 22%↓ 19.2%↑
以上数据统计来源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公布的数据看,11月第一周成交平缓,同比10月份甚至上涨了12.5%,但本周有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入市,乐活家园和麓景嘉园北里,共计提供住宅700余套。从来拉高了本周成交量,预计商品住宅签约量仍然不足1000套,新房成交量有可能在11月探底。新入市项目成交效率较低,11月入市项目尚未显示签约,加上8月份以来入市的其他项目,在本周内零成交的数量达到26个,占比达到1/3。此外,认购量环比增长近2成,11月4日单日认购量为367套,有可能在下周签约量上有所呈现。
供应量趋于平缓,小户型占据主导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第一周有6个项目入市,共计提供住宅1331套。
环比上涨6倍;供应面积增长1.2倍,套均面积则下降了7成,仅为107.1平方米。
11月第一周商品期房住宅供应情况
时间 期房住宅供应套数 期房住宅供应面积(平米) 套均供应面积(平米)
10月第一周 0 0 0
10月第四周 189 65539.43 346.8
11月第一周 1331 142522.2 107.1
同比变化 —— —— ——
环比变化 604.2%↑ 117.5%↑ 69.1%↓
以上数据来自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11月首周入市项目情况反映出市场转入传统淡季之后的特点:首先,推盘节奏放缓,基本不会出现集中推盘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11月全月的入市量项目数量应该在20个左右;其次,小户型占据绝对比例,别墅和大户型项目将逐渐淡出;再次,11月供应和成交都会维持低位下降的态势,单月供销比例缩小。
在这种情况下,11月刚需卖方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郊区项目滞销更加严重,开发商或开启“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基于首周的成交和供应情况,预计全月整体签约量将低于5000套。
城区成交占比连续下降,成交均价结构性走高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0月第四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034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6.7%。
11月第一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
时间 成交均价
10月第一周 ——
10月第四周 19069
11月第一周 20344
同比 ——
环比 6.7%↑
以上数据统计来源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从9月第四周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跌破2万元/平方,已连续5周保持约1.9万元/平方米的水平。1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再次回到2万元以上,主要是受成交结构影响。8月以后入市在本周成交的项目中,高端项目15个(包括别墅、花园洋房),占比接近30%,本周成交75套,平均签约面积为317平方米,成交均价为27439元/平方米,签约金额6.5亿,比其他37个普通商品住宅的销售金额仅少0.4亿,从而大幅拉高了本周成交均价。排除这15个高端高端项目的影响,成交均价仅为16360元/平方米。
此外,城区成交继续走低,本周占比仅为12.5%,环比上周下降了6.8%。
一周热点:库存逼近12万,京贸国际城一周成交最高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6日,商品住宅存量达到119236套,创2009年5月底以来历史最高,已经逼近12万大关;12月23日再次入市的京贸国际城,拟售均价不到160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比去年低了近1万元,降价幅度达到40%,而这一项目在本周的成交量为74套,是8月份以来入市的78个项目中在本周成交量最高的项目。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限购之后,楼市面临沉重压力,一方面是持续攀升的库存,一方面是日益浓厚的市场观望所造成的低成交。预计到11月底,库存积压所需要消化的时间会达到24个月,到年底则可能达到30个月。在楼市“入冬”之后,大幅降价已经成为推动成交的唯一途径。10月底,龙湖在上海和杭州“抢收”,5天内认购近20亿,去化率达到9成。京贸国际城的例子也以证明,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热销,如果该项目持续保持这样的销售速度,两个月以内有望完成90%的消化率。但是,这种降价幅度在短期内还不会大范围出现,大部分开发商也处在降价的观望期,大幅下调价格的情况目前只可能出现在部分郊区以及部分前期定价过高的项目上。
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走低,11月楼市渐入“冬眠”期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第一周(10.31-11.6)北京商品住宅网签量为1158套,环比上周下降了22%。同比上涨了12.5%,认购量环比上涨了19.2%。
11月第一周商品住宅成交情况
时间 住宅网签量(套) 住宅认购量(套)
10月第一周 1029 ——
10月第四周 1485 1567
11月第一周 1158 1868
同比变化 12.5%↑ ——
环比变化 22%↓ 19.2%↑
以上数据统计来源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公布的数据看,11月第一周成交平缓,同比10月份甚至上涨了12.5%,但本周有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入市,乐活家园和麓景嘉园北里,共计提供住宅700余套。从来拉高了本周成交量,预计商品住宅签约量仍然不足1000套,新房成交量有可能在11月探底。新入市项目成交效率较低,11月入市项目尚未显示签约,加上8月份以来入市的其他项目,在本周内零成交的数量达到26个,占比达到1/3。此外,认购量环比增长近2成,11月4日单日认购量为367套,有可能在下周签约量上有所呈现。
供应量趋于平缓,小户型占据主导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第一周有6个项目入市,共计提供住宅1331套。
环比上涨6倍;供应面积增长1.2倍,套均面积则下降了7成,仅为107.1平方米。
11月第一周商品期房住宅供应情况
时间 期房住宅供应套数 期房住宅供应面积(平米) 套均供应面积(平米)
10月第一周 0 0 0
10月第四周 189 65539.43 346.8
11月第一周 1331 142522.2 107.1
同比变化 —— —— ——
环比变化 604.2%↑ 117.5%↑ 69.1%↓
以上数据来自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11月首周入市项目情况反映出市场转入传统淡季之后的特点:首先,推盘节奏放缓,基本不会出现集中推盘的现象,由此可以推断11月全月的入市量项目数量应该在20个左右;其次,小户型占据绝对比例,别墅和大户型项目将逐渐淡出;再次,11月供应和成交都会维持低位下降的态势,单月供销比例缩小。
在这种情况下,11月刚需卖方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郊区项目滞销更加严重,开发商或开启“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基于首周的成交和供应情况,预计全月整体签约量将低于5000套。
城区成交占比连续下降,成交均价结构性走高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0月第四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034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6.7%。
11月第一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
时间 成交均价
10月第一周 ——
10月第四周 19069
11月第一周 20344
同比 ——
环比 6.7%↑
以上数据统计来源于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从9月第四周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跌破2万元/平方,已连续5周保持约1.9万元/平方米的水平。1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再次回到2万元以上,主要是受成交结构影响。8月以后入市在本周成交的项目中,高端项目15个(包括别墅、花园洋房),占比接近30%,本周成交75套,平均签约面积为317平方米,成交均价为27439元/平方米,签约金额6.5亿,比其他37个普通商品住宅的销售金额仅少0.4亿,从而大幅拉高了本周成交均价。排除这15个高端高端项目的影响,成交均价仅为16360元/平方米。
此外,城区成交继续走低,本周占比仅为12.5%,环比上周下降了6.8%。
一周热点:库存逼近12万,京贸国际城一周成交最高
根据澳风国际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1月6日,商品住宅存量达到119236套,创2009年5月底以来历史最高,已经逼近12万大关;12月23日再次入市的京贸国际城,拟售均价不到160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比去年低了近1万元,降价幅度达到40%,而这一项目在本周的成交量为74套,是8月份以来入市的78个项目中在本周成交量最高的项目。
澳风国际地产首席分析师认为,限购之后,楼市面临沉重压力,一方面是持续攀升的库存,一方面是日益浓厚的市场观望所造成的低成交。预计到11月底,库存积压所需要消化的时间会达到24个月,到年底则可能达到30个月。在楼市“入冬”之后,大幅降价已经成为推动成交的唯一途径。10月底,龙湖在上海和杭州“抢收”,5天内认购近20亿,去化率达到9成。京贸国际城的例子也以证明,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热销,如果该项目持续保持这样的销售速度,两个月以内有望完成90%的消化率。但是,这种降价幅度在短期内还不会大范围出现,大部分开发商也处在降价的观望期,大幅下调价格的情况目前只可能出现在部分郊区以及部分前期定价过高的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