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设计师刘昊威:尊重内心情感的需求
空间艺术设计师刘昊威:尊重内心情感的需求
【文:陈宓(海兰撰稿Helena Author Studio)】
北京城,旧王府,南池子,人立小庭深院。青石墙,朱红门,金秋叶,留足此处不欲还。每年秋天,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徜徉于此,重新审视身边看似平凡的事物,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惊喜和愉悦,在色彩的碰撞与影像的变幻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就是国内空间设计领域的先锋代表人物刘昊威。
14岁时,刘昊威从家乡武汉来到北京求学,之后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深造。2005年,刘昊威在北京CBD商务区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CAA设计联合(Core of Arch. & Art Association/建筑与艺术的核心联合),开启了自我事业发展的新航程。
作为CAA的创始人与工作核心,刘昊威在空间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兼备建筑感与艺术感的风格,体现出其对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情感的极强掌控力。他的设计作品广泛涵盖了城市、建筑、时尚、艺术、生活等不同领域。华丽的背后是刘昊威倾注的他对空间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尚走向准确的把握,使得他的作品无不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与生命力。
2008年,刘昊威受美国CH集团邀请赴美主持设计在洛杉矶比华利山的超大型私人豪宅和在南加州数十万平方米的葡萄酒庄园。2009年起,受中国国家铁道部的委托,刘昊威成功主持了京沪高铁车厢的整体室内空间设计。刘昊威说,优秀的建筑师需要的是自我身心的不断沉淀,是要靠时间打磨的,就像央视新址的设计者库哈斯一样,他40岁之前还是一名新闻记者,"我觉得建筑师是思想家、哲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甚至是演讲家的结合体,我一直努力行进在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的路上。"
S = surface L= 刘昊威
S: 您是如何走上设计之路的?为何又钟爱建筑设计?
L:说起来有点戏剧性。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希望我能具有一技之长,于是在我面前摆放了一支画笔和一架电子琴,让我选择去学习哪一个。我本能的拿起了画笔,就这么简单。在上大学之前,我所学习的种类很多,像水墨画、油画、书法什么的。大大小小也得了不少奖。但也许是十几年长时间的从事绘画让我感觉有些许沉闷,自我体内的某种存在似乎已经饱和了,于是就想开拓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学开始便学习了和绘画有一定关联的建筑设计。
S:能谈谈色彩的运用对您创作的影响吗?这是一种制约还是灵感的来源?
L:肯定是灵感的来源。在我的设计中,我用色会很谨慎,我喜欢通过纯粹简单的手法来表达一种灵动的意境,而不是滥用色彩。我看过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他们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眼球效应而疯狂地拼凑涂色,反而让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这不是我推崇的,我喜欢在统一的基调下去搭配和组合材料。就如同我工作室的会客厅一样,运用的是同一色系中的棕色和米色,再以白色打底,白色是一种很神奇的颜色,就像创作山水画,白色是整体画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元素的运动都是建立在白色的基础之上的。
S:巧妙的色彩搭配会对观赏者的心理产生什么效应?
L:色彩与空间、材质的合理相融,会带来完美的心理感受。我们所做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是让人们在这种视觉感觉中生活得更有品趣。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排除内心的忧郁、不安、压抑等不良情绪,达到心灵的净化。在我的设计中,我崇尚的理念就是追求人内心最本质的情感需求,通过我的设计和作品来净化观赏者的内心。我个人在生活中其实也是比较简单,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
S:可以谈谈您在色彩搭配方面的要领吗?
L:千万别有太多的纯色应运。一定要把握好整体的基调,统一和谐。但不排除运用一两个特殊点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这是合理的。如果设计者对颜色的运用理解的还不深刻的话,我建议他去认真看看印象派时期的大师作品。
S:那么您喜欢的颜色有哪些呢?
L:我喜欢的颜色其实很多,但最钟爱的还是黑色和白色。白色寓意着光明和希望,看到纯净的白色一种神圣感会在我体内油然而生,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欧洲某个小镇上的一所教堂,阳光斜照进来时的温暖意境。而黑色会带给我一种力量、一种酷的感觉,就如同一匹黑色的健硕野马一样会不拘泥于现状,甚至是带有叛逆气息的感觉,空间艺术刘昊威。
S:您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对某些自然场景的迷人色彩记忆犹新?
L:我儿时在武汉生活,每到夏天就喜欢去解放公园路,因为那里有高大茂盛的法国梧桐。阳光稀稀疏疏的穿过树冠形成的穹顶在地面上投射出点点斑驳,绿色、棕色、阳光的美妙色彩是我始终迷恋的,那时我会感悟到成长的力量。来到北京后我总喜欢去老城区散步,最喜欢秋天的南池子。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我的工作虽然是每天要接触很多人,但我内心还是喜欢安静与祥和。南池子拥有很多四合院,路边也有很多树木,青灰色的石墙,朱红色的院门再加上秋天金黄色的树叶,简直是太美了!置身其中可以脱离现代都市气息的束缚,人都仿佛穿越了。
S: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运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元素,让"色彩"对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L:例子有很多,说一个简单的吧,在我们为一家电影公司所做的设计中 ,我们巧妙的加入了五种颜色,灵感来自于我国《易经》之中的金木水火土,使得作品的整体艺术感得到了升华。
S:您和您的设计团队所主张和追求的理念是什么?
L:我们尊重和追求人的内心情感因素的体现和表达。例如,著名建筑师刘昊威,我们在为客户设计家居时会观察对方的性格特点或需求。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专门打造符合对方风格的作品。
S:就空间设计而言,您觉得中西方的差异在哪里?
L:最大的差异是观念,其次才是技术。目前中国的本土设计还没有形成气候和力量,观念的落后是根本。观念包括了决策者的观念、从业者的观念和普通大众的审美观,这些统统落后。在西方,真正的高端设计师源自对艺术的崇尚,CAA刘昊威,是去发掘宇宙空间中有趣的和有意义的元素。而在中国本土,大部分的创造还是在模仿西方现成的理念和思维,缺乏原创性,我国本土设计师群体的心态比较浮躁。
S:绿色环保理念是目前流行的设计风向,您对此有什么心得?
L:确实,近年来人们对环保十分崇尚,要求空间的色彩设计在思维观念、设计表现、工艺材料以及文化品位上都贴近绿色的潮流。我们也提倡各式各样的自然色彩风格,使人们心系着环境的同时对时尚感知自如。我特别注重在空间设计中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使用者能有回归原始和自然的感觉。我不主张使用对比强烈或过多刺激性的颜色,可以将适当的绿色带入并与其他颜色和谐相配,以起到清爽养眼的作用。
S:那么,常用的环保设计手法都有哪些呢?
L:设计师可以把室内做得如室外一般,把自然引进室内。也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使用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像室内绿化盆栽、水景、插花等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绿色环保设计的另一个要领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
【文:陈宓(海兰撰稿Helena Author Studio)】
北京城,旧王府,南池子,人立小庭深院。青石墙,朱红门,金秋叶,留足此处不欲还。每年秋天,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徜徉于此,重新审视身边看似平凡的事物,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惊喜和愉悦,在色彩的碰撞与影像的变幻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就是国内空间设计领域的先锋代表人物刘昊威。
14岁时,刘昊威从家乡武汉来到北京求学,之后顺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深造。2005年,刘昊威在北京CBD商务区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CAA设计联合(Core of Arch. & Art Association/建筑与艺术的核心联合),开启了自我事业发展的新航程。
作为CAA的创始人与工作核心,刘昊威在空间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兼备建筑感与艺术感的风格,体现出其对艺术表现形式与空间情感的极强掌控力。他的设计作品广泛涵盖了城市、建筑、时尚、艺术、生活等不同领域。华丽的背后是刘昊威倾注的他对空间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尚走向准确的把握,使得他的作品无不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与生命力。
2008年,刘昊威受美国CH集团邀请赴美主持设计在洛杉矶比华利山的超大型私人豪宅和在南加州数十万平方米的葡萄酒庄园。2009年起,受中国国家铁道部的委托,刘昊威成功主持了京沪高铁车厢的整体室内空间设计。刘昊威说,优秀的建筑师需要的是自我身心的不断沉淀,是要靠时间打磨的,就像央视新址的设计者库哈斯一样,他40岁之前还是一名新闻记者,"我觉得建筑师是思想家、哲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甚至是演讲家的结合体,我一直努力行进在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的路上。"
S = surface L= 刘昊威
S: 您是如何走上设计之路的?为何又钟爱建筑设计?
L:说起来有点戏剧性。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希望我能具有一技之长,于是在我面前摆放了一支画笔和一架电子琴,让我选择去学习哪一个。我本能的拿起了画笔,就这么简单。在上大学之前,我所学习的种类很多,像水墨画、油画、书法什么的。大大小小也得了不少奖。但也许是十几年长时间的从事绘画让我感觉有些许沉闷,自我体内的某种存在似乎已经饱和了,于是就想开拓一片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学开始便学习了和绘画有一定关联的建筑设计。
S:能谈谈色彩的运用对您创作的影响吗?这是一种制约还是灵感的来源?
L:肯定是灵感的来源。在我的设计中,我用色会很谨慎,我喜欢通过纯粹简单的手法来表达一种灵动的意境,而不是滥用色彩。我看过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他们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眼球效应而疯狂地拼凑涂色,反而让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这不是我推崇的,我喜欢在统一的基调下去搭配和组合材料。就如同我工作室的会客厅一样,运用的是同一色系中的棕色和米色,再以白色打底,白色是一种很神奇的颜色,就像创作山水画,白色是整体画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元素的运动都是建立在白色的基础之上的。
S:巧妙的色彩搭配会对观赏者的心理产生什么效应?
L:色彩与空间、材质的合理相融,会带来完美的心理感受。我们所做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是让人们在这种视觉感觉中生活得更有品趣。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排除内心的忧郁、不安、压抑等不良情绪,达到心灵的净化。在我的设计中,我崇尚的理念就是追求人内心最本质的情感需求,通过我的设计和作品来净化观赏者的内心。我个人在生活中其实也是比较简单,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
S:可以谈谈您在色彩搭配方面的要领吗?
L:千万别有太多的纯色应运。一定要把握好整体的基调,统一和谐。但不排除运用一两个特殊点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这是合理的。如果设计者对颜色的运用理解的还不深刻的话,我建议他去认真看看印象派时期的大师作品。
S:那么您喜欢的颜色有哪些呢?
L:我喜欢的颜色其实很多,但最钟爱的还是黑色和白色。白色寓意着光明和希望,看到纯净的白色一种神圣感会在我体内油然而生,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欧洲某个小镇上的一所教堂,阳光斜照进来时的温暖意境。而黑色会带给我一种力量、一种酷的感觉,就如同一匹黑色的健硕野马一样会不拘泥于现状,甚至是带有叛逆气息的感觉,空间艺术刘昊威。
S:您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对某些自然场景的迷人色彩记忆犹新?
L:我儿时在武汉生活,每到夏天就喜欢去解放公园路,因为那里有高大茂盛的法国梧桐。阳光稀稀疏疏的穿过树冠形成的穹顶在地面上投射出点点斑驳,绿色、棕色、阳光的美妙色彩是我始终迷恋的,那时我会感悟到成长的力量。来到北京后我总喜欢去老城区散步,最喜欢秋天的南池子。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我的工作虽然是每天要接触很多人,但我内心还是喜欢安静与祥和。南池子拥有很多四合院,路边也有很多树木,青灰色的石墙,朱红色的院门再加上秋天金黄色的树叶,简直是太美了!置身其中可以脱离现代都市气息的束缚,人都仿佛穿越了。
S: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运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元素,让"色彩"对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L:例子有很多,说一个简单的吧,在我们为一家电影公司所做的设计中 ,我们巧妙的加入了五种颜色,灵感来自于我国《易经》之中的金木水火土,使得作品的整体艺术感得到了升华。
S:您和您的设计团队所主张和追求的理念是什么?
L:我们尊重和追求人的内心情感因素的体现和表达。例如,著名建筑师刘昊威,我们在为客户设计家居时会观察对方的性格特点或需求。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专门打造符合对方风格的作品。
S:就空间设计而言,您觉得中西方的差异在哪里?
L:最大的差异是观念,其次才是技术。目前中国的本土设计还没有形成气候和力量,观念的落后是根本。观念包括了决策者的观念、从业者的观念和普通大众的审美观,这些统统落后。在西方,真正的高端设计师源自对艺术的崇尚,CAA刘昊威,是去发掘宇宙空间中有趣的和有意义的元素。而在中国本土,大部分的创造还是在模仿西方现成的理念和思维,缺乏原创性,我国本土设计师群体的心态比较浮躁。
S:绿色环保理念是目前流行的设计风向,您对此有什么心得?
L:确实,近年来人们对环保十分崇尚,要求空间的色彩设计在思维观念、设计表现、工艺材料以及文化品位上都贴近绿色的潮流。我们也提倡各式各样的自然色彩风格,使人们心系着环境的同时对时尚感知自如。我特别注重在空间设计中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使用者能有回归原始和自然的感觉。我不主张使用对比强烈或过多刺激性的颜色,可以将适当的绿色带入并与其他颜色和谐相配,以起到清爽养眼的作用。
S:那么,常用的环保设计手法都有哪些呢?
L:设计师可以把室内做得如室外一般,把自然引进室内。也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使用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此外,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自然造型艺术,像室内绿化盆栽、水景、插花等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绿色环保设计的另一个要领就是色彩的搭配和组合,恰当颜色选用和搭配可以起到健康和装饰的双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