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乐与路(一)
2012年1月6日
11:59
2011年,这个多事的年代,苦逼了多年的地下音乐人终于迎来了春天。互联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成为各个地下音乐人面向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扇天窗,在苦逼中传达着他们心中的自由、欢快和对音乐梦想的坚持,在这一年,通过这扇天窗,他们终于由地下转为地上,由圈内变成小众。用《新周刊》的话说,互联网是送给中国人民最好的礼物,当然,也是送给这些执着了多年的地下音乐人最好的礼物。
在商业化的道路进程上,与中国社会发展一齐需要面对的,是地下音乐人的商业化情结。在Web2.0时代以前,网络给予传播的,仍然是小范围的受众,音乐人需要面对的,与15年前那些第二代音乐人一样,商业化与否成为他们最为纠结的问题。新的传播技术让他们与全国人民发生了互动,他们展现出独特于商业音乐、音乐流水线、网络口水歌之外的音乐才能,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评价中,渐次完成了文艺青年向公共知识分子的转变。
尽管他们的处境仍然很艰难,但通过网络的交流,可以得到乐迷的直接肯定,成为他们最大的动力。在经济来源上,2011年,各路大侠纷纷上演展开巡演、公路演出、纪念演出,他们开面包、挤火车,奔走在祖国大地上,演出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或多或少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各大景区与旅游城市纷纷推出音乐节品牌,将商业、音乐、城市与地方形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乐迷们追捧的户外狂欢节日;专辑、书藉的发售通过淘宝和微博,成为新的销售途径——当然,这些与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乎其微,庆幸的是我们终于看到,收入虽然微薄和不固定,总算有个途径吧。
摇滚乐的兴盛,必定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与政府界定的内容相关。从艺术的规律来说,越是道德滑坡和价值观迷失的社会,艺术就越为繁荣,因为批判与讽刺,永远是摇滚乐的最强生命力所在。我们期盼着社会的进步,当然也期盼摇滚乐的繁荣,真希望这些希望不再是一个希望。
11:59
2011年,这个多事的年代,苦逼了多年的地下音乐人终于迎来了春天。互联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成为各个地下音乐人面向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扇天窗,在苦逼中传达着他们心中的自由、欢快和对音乐梦想的坚持,在这一年,通过这扇天窗,他们终于由地下转为地上,由圈内变成小众。用《新周刊》的话说,互联网是送给中国人民最好的礼物,当然,也是送给这些执着了多年的地下音乐人最好的礼物。
在商业化的道路进程上,与中国社会发展一齐需要面对的,是地下音乐人的商业化情结。在Web2.0时代以前,网络给予传播的,仍然是小范围的受众,音乐人需要面对的,与15年前那些第二代音乐人一样,商业化与否成为他们最为纠结的问题。新的传播技术让他们与全国人民发生了互动,他们展现出独特于商业音乐、音乐流水线、网络口水歌之外的音乐才能,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评价中,渐次完成了文艺青年向公共知识分子的转变。
尽管他们的处境仍然很艰难,但通过网络的交流,可以得到乐迷的直接肯定,成为他们最大的动力。在经济来源上,2011年,各路大侠纷纷上演展开巡演、公路演出、纪念演出,他们开面包、挤火车,奔走在祖国大地上,演出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或多或少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各大景区与旅游城市纷纷推出音乐节品牌,将商业、音乐、城市与地方形象结合在一起,成为乐迷们追捧的户外狂欢节日;专辑、书藉的发售通过淘宝和微博,成为新的销售途径——当然,这些与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乎其微,庆幸的是我们终于看到,收入虽然微薄和不固定,总算有个途径吧。
摇滚乐的兴盛,必定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与政府界定的内容相关。从艺术的规律来说,越是道德滑坡和价值观迷失的社会,艺术就越为繁荣,因为批判与讽刺,永远是摇滚乐的最强生命力所在。我们期盼着社会的进步,当然也期盼摇滚乐的繁荣,真希望这些希望不再是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