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姻缘(转)
《真爱密码》《当和尚遇到钻石》的作者,修学佛法后,应用佛法的知识成功的经商,成功的找到伴侣
美国人迈克尔·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印度达兰落发为僧,其后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一直勤奋精研佛学。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其所在的公司,由原来仅有5万美金的贷款,三、四名员工发展到后来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数量更已超过500人
格西麦克·罗区,美国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总统学术将章获得者,成功企业家,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副总裁。经外,作者有一名特殊的身份,他是一名僧侣,曾在色拉寺修行了八年,作为一名佛教导师,他常年在世界各地讲学。他的名作《当和尚遇到钻石》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他还创办了一所大学:钻石山大学。他还是一名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师。
格西的妻子:克瑞丝蒂·麦克纳丽(瑜珈师,古藏文和梵文翻译家)
--------------------------------------------------------------
视频里提到上师要求其念40万遍某咒,伴侣就会主动找上来,他带着怀疑念了2年,当正好念完那天真的来了
不知道这咒是什么咒?
视频里有他为真爱密码这书签名,并且有CD,CD是录制的他和他老婆念得咒,谁了解具体是什么咒了?
当和尚遇到钻石
有没有可能赚钱与修行并行不悖?佛法如何融入纷繁的现代竞争社会?如何在获得世人所谓的成功时让灵性也获得提升?相信,这都是商业社会中弘扬佛法的重要议题,也是让世人在越来越难以自拔的精神空洞中始终保持澄净心灵的重要议题。一向以来,这方面的解决之道在传统佛学中均难觅踪影,所幸,在《当和尚遇到钻石》里,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将以“悟”为原点的佛学向众生作了极其浅白又不失深刻的阐述。
美国人迈克尔·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印度达兰落发为僧,其后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一直勤奋精研佛学。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其所在的公司,由原来仅有5万美金的贷款,三、四名员工发展到后来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数量更已超过500人。
在上师建议之初,罗奇格西也有过抵触和不解,可以想见,要一个出世修行达20年之久的僧人回到曾经背离的凡尘俗世,远比享尽富华的人遁入空门难得多。尽管如此,在上师的开示之后,罗奇格西还是依照指示在商业界立足下来,在一个经营钻石生意的小公司,从最卑微的职位开始商业社会的修行生涯。期间,罗奇格西过的是一种内圣外俗的生活,蓄着和常任一样的头发,西服革履,从在张扬其佛弟子的身份,但内心修行一如既往,并将佛法运用到经营的每一个范畴。在经营公司时,罗奇格西和修持佛法一样勤勉,事无巨细都认真负责,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就这样过了七年,直至公司已经成长为业内名声显赫的企业。
无心插柳的结果让罗奇格西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七年里,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并将修证佛法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指引如何在商场中,获得内心喜悦,外在成功的秘诀所在。
对于很多象我们般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人而言,很多人总认为佛法是出世法,修持和赚钱更是互不兼容。此书可以说是“佛法不离世法,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这一佛学的基本义理的又一重要明证,并从知到行,都给予了详细的参考,可作为佛学入门,亦可作为经商者的枕边书。
借用卡尔维诺的话“每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如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按此定义,本书无疑属于经典,它给予我们的并非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心灵宝藏,因为,字里行间总会埋藏着让你为之顿悟的亮光,需要的只是重读,然后发现。
真爱密码》——凤凰主持人梁文道诚荐 1 2009-01-09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麦克·格西的 《真爱密码》(英文原著名:”The Goddess Code”)。这个书名有点古怪,你是不是觉得很唐突?和尚?真爱?搞什么明堂?是破戒吗?NO!是情人吗?NO!是朋友吗?NO!到底是什么呀?看下去… …你会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可以完全为对方考虑的;是超越利益与欲望的;是靠真诚努力的;是需要信心的;是有真爱的… …这本书是将《金刚经》的智慧用在婚恋情感方面,教你如何找到真爱伴侣,如何与伴侣和谐相处,它对我的婚恋观有相当大的影响,向我们发出的惊世之语,那是我们在阅历了人间纷繁跌宕的情感戏场,拨开滞重漫漶的悲欢迷情之厚雾,得以往真爱之义的纵深处一瞥究竟的一扇玄远之门。
本书的作者,麦克格西与麦克纳莉,是一对积年深入经藏密行精修的佛门弟子,按本书译著黄晋先生的解释,他们还是一对精神伴侣,而且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样的出处,如此的一种组合,本身就已迥异于常见,则由他们所道出的真爱之义,定然是惊奇而神秘的,然而,这能适合于我们?适合于凡尘沉浮中为情所苦的众生吗?而在现在的这本与他的精神伴侣共同讲述的真爱书中,所沿用的,仍是那一本他们早已圆融于心的古老经典。本书以《金刚经》的空性智慧,观照于当世间人与人之相处,相合与相融种种情形,所讲述的故事,是他们自身从陌路至各自相觅到因缘和合的真实经历。藉由空性的导引,寻觅伴侣之路实非我们所熟知的惯常事,那将是一条以真智通彻于爱的所有深义的究竟之道,这需要学习,更需要修悟。在实际可行的层面上,作者以“铭印法则”以说明,因的造作完全是深入到心内,而不是向外可求得的。这对我们来说可能很是陌生,因为我们只知道爱真的对象来自于外,却从未知道真爱之果实源自于心。也许,这正是智与愚的分界线,立于慈悲大爱之上,回复到人我之间的小爱,就是一种以真智行世的实证,真爱之道,就是如此。
与您共享一些章节:
作者格西麦克?罗区,美国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总统学术奖章获得者,他曾在色拉寺修行八年,获得了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资格,他将《金刚经》用在商业经营上并取得成功,成为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副总裁,并写下《当和尚遇到钻石》,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他的精神伴侣克瑞丝蒂麦克?纳莉,美国人,纽约大学毕业,古梵文、藏文教授,佛教导师,作家,夫妇二人共同创办钻石山大学,同是瑜伽大师。
在与你分享书中的精彩观点和我的读后感之前, 先说说麦克?罗区为什么做和尚的?
麦克?罗区儿时父母离异,他父母虽然彼此相爱,但他们老在争吵,直到后来不得不分开。麦克在心里种下一个种子,他长大后绝对不要这样。麦克14岁时开始交第一个女朋友,第一天两人好得不得了,一个礼拜后就有些不开心,6个月后就开始争吵。麦克想也许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吧,分手一年后,他有了第二个女朋友,可6个月后他们又开始争吵。之后第三个、第四个… …直到麦克20岁时,他下了结论: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和睦相处,这是不可能的!后来,麦克就当了和尚,就这样过了八年,直到麦克拿到格西学位。然后,他的上师说,你已经完成格西学位,你要想取得更高成就的话,你要找一位伴侣,这是金刚乘的教法。你们必须随时在一起,两人距离不超过五米以上,一辈子都要这样,一起吃饭,一起禅修;做瑜伽时呼吸要同步,而且在伴侣关系开始时,要进行三年的闭关。当你从中体会一些东西,你的伴侣成为了你的老师,你们就成了更高层面意义的伴侣。(与伴侣闭关修行,呵呵,我之前在武侠小说中看过,现在才知是确有其事。)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伴侣?
因为我们体内,有两种不同的能量,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宇宙中有两种能量,就像太阳和月亮,男人体内右侧的太阳脉能量相对较多,女人体内左侧的月亮脉的能量相对较多。我们的体内能量不平衡,这就是我们被具有不同能量的异性所吸引的缘故。(中医的任督二脉、阴阳平衡与印度的太阳脉月亮脉说法类似)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希望我们的能量得到平衡,这就是我们希望能结成伴侣的原因。你的体内有某种能量,而某地有一个人,他的体内有一个跟你相对应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跟你吻合相配的。就像你是一个圆的一半,你的伴侣能刚好跟你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圆。当你找到非常好的伴侣,你体内阴阳能量就会平衡,中脉的气就会通畅,人就不容易生病,不容易变老。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伴侣,两人也会越来越相近与相像。事实上,当你真正平衡自己身体内部的能量的话, 你就会成为一个大师,你对自己的心灵和思想的控制就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好伴侣,那么,好伴侣到哪去找呢?
人海茫茫,两个人能相遇,已经太不容易;能相遇,能相爱,可两个人能长相处、长相守吗?两个人在一起能相处、相守,可两个人在一起能够过得非常快乐吗?我们心中梦寐以求的真爱伴侣在哪里可以找到?
一.怎样才能找到好伴侣?
观点一:真爱伴侣不在外面,不是找来的,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你认为这个人很棒,这些感受是从你这边来的,你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上写着:此人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喜欢谁或不喜欢谁,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我们的内心投射出去的事情。(也就是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这就是你对世界的看法,是根本来源。
举个例子:我手里有一支笔,如果有一只小狗跑过来,你觉得它会做什么?咬住它玩,是吗?我看到的是一只笔,狗看到的是个玩具,可它只是一件东西。笔的概念是我赋予它的,是吗?狗看到的不一样,狗不会拿起这支笔给它的狗女友写一封情书。明白了这个例子你就能理解你的伴侣的空性,真爱伴侣的好坏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当你没有准备好能够看到你的伴侣的时候,你永远都看不到你的伴侣。从某种程度来讲,伴侣并不是从你的眼里看到的,而是来自你内心的想法,来自于你的思想中,是你创造出来的。如果找不到,那是你的眼睛被傲慢遮住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眼光,如何改变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看法,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伴侣就会自动地来到你的身边。
真爱伴侣是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真爱密码》——凤凰主持人梁文道诚荐 2 2009-01-09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二.怎样保持跟你伴侣的关系?
观点二:我们要种下正面积极的心理铭印(就是在心里种下好的种子),因为它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伴侣在外面存在着,完美的伴侣是你的内心让你看到的。当你看到你伴侣身上的缺点,它只不过是你自身的一面镜子而已。刚开始和伴侣相处时,一切都美妙得不得了。可相处久了,你们两个可能为了谁应该去倒垃圾而争吵。你脑袋里有一个清单,写的都是伴侣的毛病:我每次叫他倒垃圾他从来都不去做;我每次做完饭还要洗碗,他一回来就躺着沙发上看电视从来不帮我……当我们把伴侣的毛病列出清单的那一刻,我们就在内心种下了一个负面的种子。当这个种子种下去,我们再去看我们伴侣的时候,我们眼中的伴侣变得越来越糟糕了。可是,这个想法(负面的种子)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好像这并不是我们伴侣的错吧。
比方说你和这个伴侣不开心,不要放弃沟通!不要轻易说分手的话!不要去尝试离婚!不要以感情不和为借口,即使再去找一个新伴侣,你就会同样在你新伴侣身上看到那些原来老的缺点。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再找一个人组建一个新家庭,一切就会好起来。因为这些是从你内心出来的,因此你就应该从你真正的根源问题来解决。
与其种下一个负面的种子收获争吵和伤害,不如种下一个好的种子收获爱情和幸福。
如果你想让生气愤怒的人在你面前消失,你只要平息你的情绪,扩大你的包容,展露你的微笑,通过你的微笑,你会在你的心灵中种下新的种子,然后通过这些新的种子的成长成熟,你就会看到这些愤怒的人渐渐消失了……
不妨把你的伴侣看成是你自我修行完善的好老师,当你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的时候,你伴侣身上没什么问题会大到无法解决的。你可以和他好好沟通,影响他和你一起修行。这才是与伴侣和谐相处的秘诀。
每天起床前花五分钟做一个短短的禅修,能增进你和伴侣间的感情:不要睁开眼,躺在床上,想你伴侣的所有让你开心的、好的事情,把他的优点列一遍,这样就在你的内心种下了非常好的种子,下一次看到他时,你的眼里会充满爱意。这就是与你的伴侣和谐长久地相处相守的秘密。
你需要不断种下新的种子,让你不断看到完美的伴侣。具体来说,就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去做。不要和对方去谈,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不断在自己内心种下新的种子,假以时日,你就会看见自己的伴侣越来越完美,而你们之间也会越来越和谐幸福!
三.如何跟你的伴侣一起变得非常快乐?如何让你和你伴侣的关系得到延展和升华?成为一种更高层面的爱。
观点三:真爱是什么?真爱就是,你能够敞开你的心灵,让你自己能够对待对方,比对待自己还要更重要,这就叫真爱。真正的爱,绝对不仅仅是局限在你的小家庭里,真正的爱,是面对所有人的,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会照射到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身上,你会关心每一个人。有伴侣的,和你的伴侣一起用你们和谐的关系服务整个世界,去照顾他人的需求;如果你还没找到真爱伴侣,你自己想要找到伴侣,需要先帮助你身边单身的朋友找到伴侣 。
四.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怎么办?
如果你理解上面所说“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你就能明白,有些单相思的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打动他爱的人,因为爱的感觉不是他传递给对方的,而是对方自己心理投射的效应。所以说,真爱伴侣不是求来的,你必须要吸引你的伴侣!领悟之时就是真正改变、自我修行完善的开始。多读圣贤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蕙质兰心、世事通透得道之人方可吸引你爱的人。
五.如果你的爱的人离开你怎么办?
你爱的人离开了你,你的心里肯定特别难受,这种痛的感觉会让人好一段日子透不过气来。那么,不妨把离开你的人当作是你情感路上成长的老师,他带你走了一段,路还长,他不能陪你走下去了,要把你交给下一位老师了。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是情感的成长过程。两人分开一定有许多原因,不再去想那些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不要再想是谁的错,谁抛弃谁,谁伤害谁,不要在你的心里种下伤害的种子、疼痛的种子、怨恨的种子。放下!开始新生活,也许不久,你又能看到你的下一位情感老师了。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寻找婚姻伴侣的朋友们!
寻得理想伴侣的祈祷 2009-02-14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寻得理想伴侣的祈祷说明
*婚姻是神圣的,
即将进入婚礼殿堂的朋友们,
请记住:
感谢是最好的聘礼,
真爱是最棒的嫁妆,
真心的祝福是最大的贺礼;
再记住:
感谢是一切苦难的立可白,
宽恕是第一好用的橡皮擦!
*婚姻来自于肉体感官上的需求和人类内在的恐惧(包括不安全感、孤独感、匮乏感)。准备进入婚姻,不仅是双方互相吸引就好;幸福的婚姻绝对少不了责任感、参与感和一体感!重要的是,要能看到并尊重双方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圆满性。进入婚姻最好的状况是,两个相爱的人,在爱中互相扶持,互相接纳彼此的差异性,同时尊重、保有各自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并从中得到觉性的开启和灵性的成长。在伴侣关系中,我们会把自己的阴暗面投射在伴侣的身上,我们渴望的理想伴侣的特质常是我们内在的匮乏和恐惧的投射。要看出自己在追求理想伴侣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一份恐惧、不信任、不安全感?父母的伤痛会以“爱之深责之切”的方式传承给我们。我们与父母的纠葛会代代相传,我们会在伴侣身上看到我们不接受的父母的影子。与父母的关系如果没有疗愈,与伴侣的关系就不容易顺畅。问自己,你看到了父母亲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是你不愿看到的?你在痛恨什么?你在害怕什么?你在抗拒什么?你在逃避什么?爱是所有的答案;要去听到我们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内在渴求被爱、被理解、被接受与渴望成长的声音,去看出这份关系隐含的正面意义,看出它可以让我们学到什么功课、让我们更柔软有爱。
祈祷文
我和我的伴侣是生命中的兄弟姐妹。
我们是从灵性层面的真善美来互相吸引的。
我不会轻率地仅以外表为第一选择。
我们能看到并欣赏彼此内在的光明、纯净、良善、丰富。
我们能够在平等的关系中互相信任、坦诚相待。
我们能清楚地沟通和表达,我们不伪装自己来取悦对方。
我们理解并接受自己和对方的不完美。
我们不会在无谓的琐事上争执不休,让彼此反复受伤受苦。
我可以从我过去受伤的感情事件中学会爱和宽恕。
我完完全全接受自己,我完完全全宽恕OOO。
(此时心中自然浮现的人就是你要宽恕的对象!)
我完完全全走出感情受创的经验。我感谢他们的陪伴,我祝福他们。
我向他们挥手道别,我完完全全放手了。
我和我的伴侣能看清“爱”的真实和“恐惧”的虚幻;
我们将活出爱的真谛,绝不活在吵吵闹闹的恐惧幻相中。
我们将从彼此的关系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成长、勇于改变。
我们将在喜悦和感恩中,学习该学到的功课。
我们能尊重彼此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我们能理解并接纳彼此的差异性。
我能做真实的自己,我也能表达真实的自己。
我将用我的温柔看到他的温柔,
我将用我的光明看到他的光明,
我将用我的真实看到他的真实。
我将在爱与理解中帮助彼此更自由更快乐!
我经常自我反省;我为我的选择负责。
我不把我未完成的梦想、为获得满足的私欲,强加在伴侣的身上。
我不要求对方表现完美。
当我能够理解并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同时也能接纳我自己的不完美,
我真正的爱才会展开!
我愿意拥有美好的伴侣关系,我值得拥有美好的伴侣。
我愿意敞开我的心,认清并放下我的恐惧,
我用敞开的心迎接我的理想伴侣。
我们可以同甘共苦;我要和他共享生命的丰富和喜悦,
我也愿意陪伴他一起走过生命的磨练。
我愿意和我的伴侣携手一起创造、共享幸福美好、丰足喜悦的人生。
我们能看到彼此内在的神圣美好,
我们互相鼓励启发,互相欣赏感激,并能以对方为荣。
我们之间最深的连结是心灵的感动和神性的连结,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美好的神圣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在心灵的层面上互相沟通、彼此连结了!
我祝福我的理想伴侣学业精进、工作顺利、事业繁荣、平安健康!
感谢祖先与爸爸妈妈带我到这个世界来。感谢上天为我安排了最理想合适的因缘。感谢上天已经在牵线。感谢上天已经准备好赐给我一位最优秀了不起的人生伴侣。
感谢上天的最好安排!我的理想伴侣将在最适当的时刻出现!(感谢21遍)
注:
1.如果你长久来的信念是“不值得被爱”、“不配得到爱”,“不配得到幸福”,就遇不到爱你的人,或选择不对或不适合你的人,来呼应与证明你内在认定自己的状态(我不够好,不值得爱);在尚未能够珍爱、疼惜自己之前,真爱不容易出现。认真念此篇祈祷文,可以帮助释放自己的恐惧、匮乏、受伤的感觉和不配得的意识。当你开始接受自己,爱自己,真爱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2.这一篇不论已婚未婚,都可以念。已婚的朋友认真念祈祷文一段日子之后,自己的心改变了,会发现,家中的先生或妻子逐级变成自己的理想伴侣!你也会发现,你的人生中的理想伴侣就在你的身边!原来,只要自己改变,世界就会改变!想要找到理想伴侣,自己要先成为理想伴侣!
麦克罗区格西回忆他的上师堪苏仁波切洛桑塔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3-20 19:25:40 / 个人分类:如是我闻
查看( 47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麦克罗区格西回忆他的上师
"我认识仁波切三十年了,之前他在印度住了十二年,在这四十二年里,他从来不曾在没有上师的指示的情况下去任何地方。如果他去了某地,那是因为他的某位上师的指示。“
”有一次他的一位上师DL喇嘛仁波切写信给他,说是需要筹集约一万美元培训藏人学校的老师。仁波切在一天里清空了他的银行帐户,把所有的钱都寄去了。每当他的上师需要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这么做。“
”他对赤江仁波切非常虔诚。每当赤江仁波切的名字在书里出现,他就会开始哭泣。开始的两次我以为他是装出来的,(因为)他就(突然地)开始哭,他以前从未那样过。可是在(见到他这样)二十年后,你会想, 哦....“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小片纸,上面是当年他向赤江仁波切请教heart chakra(心轮)时仁波切手绘的图案..."
2.
"赤江仁波切去世前不久,仁波切和我去见他。赤江仁波切说:“美国人讲英语,是吧?”,仁波切回答:”是的是的“。赤江仁波切说”我想要你翻译这本书(“掌中解脱”)“,仁波切回答”是,一定“, 而那时仁波切只会一些粗浅的英文。回来后我们讨论这个事,仁波切说:”我必须学英语,因为我要翻译这本书。“。
......
有人出钱让仁波切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学了大约六个月的英文。我那时是他的司机,每天开车送他去上课。
....
第一次上课回来后,他说:“我有这个玩意儿叫家庭作业”。然后他对我说:“你来做!".(众笑) 我忙说:”仁波切,(作业)的用处就是要你来做。“,他就看着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时他看着我的样子。然后他把作业递给我,说:'我是 你 的 老 师!'。 那时他离开西藏不久,还没有被美国化。(众笑) 他就像在说:‘你开玩笑吗?你要违背你上师的意愿?我叫你做我的家庭作业’
在开始的十年里,他差不多都是那样,好像在说:‘我是你的上师,你在想什么? 我让你做这个事,你老回嘴干什么?’对于他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渐渐地,他开始自己做作业了。(众笑)
...........
人们不知道他是他多么努力地学英文。。有时他在家一天教二三堂课。(那时)没有什么人来听课,课堂上就两三个人,甚至一两个人。这很让我烦。当上师们老迈,或者过世后,人们匆忙赶到,为他们祈祷:请乘愿再来。可是当他们在世时,却没有人来听课。没有人用功。那样有差不多十几二十年。
...每堂课后,我都去他的房间,列出课上他讲错的英文,这样子很多年..."
...他常讲自己的英文很烂,可有时他却会滔滔不绝地讲上两个小时完美,流利的英文。你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他在和你开玩笑,他想要你认真地听他讲的东西,他让你一起译书是想让你有机会积聚功德,而实际上他可以写出比你更好的英文。你有时会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我们听说智慧出版社也在翻译《掌中解脱》...我在伦敦的时候就去看他们的翻译质量和进展如何。还不错,虽然不到我们的水准,但还不错。所以回来后我对仁波切说:“仁波切,他们快要译完了,考虑到有二十万本书要翻译,也许我们应该译本不同的书。”仁波切就看着我:“你疯了么?赤江仁波切让我干这个,别的事都不要紧。”。。。
1981年DL喇嘛仁波切让仁波切照料南印度的色拉寺,那时候那里就像个丛林,四处是野象,没有清洁的水,人们住在帐篷里。人人都生病... ...我们赞助了五个僧人的生活费用。
...你们知道整个故事,(仁波切)他过了二十年什么都没有的生活,他来美国时什么都没有,不知道一个英文词,连一个美元都没有。他讲课从不收费,他也不愿意麻烦学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帮助色拉寺呢?他是这么做的:如果有人(哪怕)给他五块钱,他都放到一边,
他退休后有社保金,他从来没用过那笔钱,每次他收到(社保金)的支票,他会放到供桌上,一周后,他就存到一起给色拉寺。
我有时都快疯了。我那时给他做饭,他从来都是在有折价券时才去商店,我说:“仁波切,你只会给我们省三分钱。”他会说:“我们必须替色拉寺省钱。”。
...他从不在自己身上化钱,从来不。他会拿个五块钱,去店里买过期三天的面包,那就成了我们的晚饭...(但是)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他攒出了这笔钱,(现在)每天供给两千个僧人。他只是做了他的上师让他去做的。
就是在他上师过世后,他仍然做着上师曾让他去做的。色拉寺的大部分建筑是他出钱修建的。大约在1983年左右。色拉寺濒临破产,已准备要关闭寺院。寺院的大殿是分期付款的,他们已拖欠很久,所以大殿就要被一些当地人拿走了。仁波切组织了三个人把他们所有的财产拿了出来,拿出他们拥有的一切,付清了贷款。我记得有一天,某个人给了仁波切一万美元,我和仁波切就去了色拉寺...让所有有医疗费用负担的僧人都来,任何人只要他有医药或治疗费用的帐单,他就可以拿到补偿。结果约有五百人来排队,我们在那里坐了一整天。仁波切和每个来者交谈,查看他们的状况,(最后)他付了所有的帐单。他在一天里花了一万美元。
就是那种决心,他学了英文,化了二十年完成了(翻译),完成了他的上师让他完成的。
当年DL喇嘛仁波切让他帮助色拉寺只是随口的一句话,但他在二十年里努力去做,确保让色拉寺得到很好的照料。那就是他的上师瑜伽。
3---
藏文词“"Nimbonamba",意为取其精华,利用机会,不论你得到什么机会,充分利用它。
那么仁波切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可以以他的财务和时间为例。这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最大的两项资源。
仁波切是怎么做到最佳利用的呢?。
......仁波切只带了条毛巾离开西藏...他出生于一个底层家庭,父亲是木匠...他姐姐接济了他的求学费用,所以直到他姐姐在印度去世,他一直帮助她的生活,他在美国时也一直如此。
他常将此当作笑话来讲:”那时我在色拉寺的的浴室里,正在擦脸。这时第一个炸弹落了下来。“ 轰炸非常猛烈,第一天就炸死了大多数的僧人。他就赶快逃出寺去,跑到寺后的山上才停下来,这时他才意识到毛巾还在头上。所有他总是说”我带出西藏的只有一条毛巾和我的念珠。“
...他(初到美国)在肯尼迪机场下飞机时是一无所有...他又不愿意讲课收费。我记得我第一次去仁波切那儿听课,他走到冰箱那里,半开门,探头看了看,拿出牛奶和黄油,给我们做了藏式奶茶。课后别人都走了,我还在和仁波切聊天,然后我去冰箱那里想找点吃的,发现冰箱里完全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仁波切拿出了他最后的牛奶和黄油,给了他的学生。
...藏文:“Runapple" 是褒义词,指善于节省和管理钱财的人,而”Sanachan“是贬义词,指小气和吝啬的人。而仁波切就是”Runapple"的最好例子。
他从来没有浪费一分钱,从不在他不需要的事物上花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他能够接济色拉寺所有的僧人。他建立的信托基金的利息足以供给两千僧人每天的饮食开销...
他大部分时间是Runapple,当攒到两万,三万块后,他会一下子全汇到印度去,他的银行帐户又空了,我们几乎没钱买面包。(另一方面),仁波切从来不做他(认为)不能完成的项目,别的寺院的人会来找他:“听说你在接济色拉寺,也请帮助我们。”他会说:”不行,我只有资源做这个,我知道我能干成什么,如果我答应十家寺院,最后是谁都得不到。”。
...他非常的有远见,挑选项目时非常小心,但一旦承诺后就一辈子遵守诺言。
如何管理时间:仁波切从不浪费时间。一般他在中午或一点钟前从不走出他的房间。因为我有时去他房里送饭,递电话什么的,得以有机会看到他在做什么。你们知道供曼达一般人都认为是很初级的修习...可仁波切每天都修。他有一套固定的修行。他也不让别人浪费他的时间,有人会来找他:“仁波切,我看上一套公寓想要买..." 他会用这个”denei"来对付他们。 藏文Denei意为“然后呢,然后又怎样呢”。这样在谈了十分钟后,访客会发现他们得到的回答就是“denei”,他们就会离开。人们常会来找他,请他替他们为一些世俗事作决定,他会说:”我教过你道次第,是吧?”,“是是,我听过课”,“那就是所有我要说的。”(众笑)。
他的意思就是:你知道道次第,你学过广论,你来为你的公寓作决定,你知道规则和所有的信息,你(应该自己)作决定。
...那时候,一些蒙古喇嘛还在世,俗人会来找他们用羊骨打卦,问一些诸如“明年我儿子会结婚吗?“之类的问题。仁波切从来都拒绝做这个,”我不打卦,我教过你道次第,你知道整个道次第,你来作符合伦理道德,对他人有益的(决定),不要来问我你是不是应该卖你的公寓。“然后他会婉转地谢客,重新回到自己的修行上。这就是他如何节省自己的时间。
但是仁波切也知道如何放松,当我下班回来,他会唤我上楼,然后我们一起看洋基队的比赛,他会让Jamba准备一些爆玉米花和茶。但他的念珠始终在转动着。
我记得一次他说:“我们必须要放松。”。我说,“好,让我们放松一下。”他问我:“你知道在寺院里如果Giku(监院师)捉到你看电影他们会怎么处罚你么?”如果Giku捉到僧人去村子里偷看电影,犯事的僧人会被罚站在大经堂里手举一张大幅电影海报半天。
仁波切说:“你在这里差不多相当于giku吧?”我说:“也许吧”。然后他说“我们去看电影你说如何?”...(众笑)。
我记得我们去看了部Steven Seagal(动作片明星)的片子。仁波切喜欢看冒险片。有时人们会(推荐)说:”仁波切,有一部电影,非常有意义,有深度,很感性的电影。“ 结果我们却去看部《Dirty Harry》(动作片)。因为他会说“不不,我放松的时候,我可不想知道那些精神的感性的东西,还是让我们来看部枪战片。”.... 渐渐地,我注意到,在看球赛时,看电影时,仁波切始终在转动着他的念珠。旁人以为他在看电视...他实际是(想)让我们愉快,我们美国人在电视旁会觉得放松和愉快,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自在,而他实际在作他的念诵。...所以仁波切知道如何放松,但他也从未浪费过时间。
4.
对死亡的观修,
仁波切一生中有过几次性命攸关的时刻...从喜马拉雅山中出走时,他目睹了许多死亡。
... 他修习一种传统的“Gedang”法,就是每晚就寝前,清洁供水杯,打扫房间就像明天就要死亡一样,在这上面,他非常严格,每晚都做。.....当你做睡梦瑜伽时,你引导自己经历整个死亡过程。每个人死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他有做这个修习。
守方神
当时我们在新泽西,七六年的某一天,当时天天下雨,阴郁极了,我忍不住发牢骚,骂骂咧咧,仁波切立刻对我说:“别说什么,安静! Sadha会听见的。”.... Sadha是地方神。他们管当地的天气。你不该多抱怨天气。藏人和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去崇拜他们,而是和他们和谐相处,这些神灵还不曾证悟,但是非常有威力。
仁波切非常在意会有这些神灵存在,他有时候甚至会去尊崇他们。他闭关时会适宜地献食子,他也确保我们会供时将供品送出时非常小心。他对此很严肃,必须要完美。而要做的很好要化8-10小时。如果不对,他会将它们打碎再从头开始。。。
...老喇嘛Ngawang Yamba, 他来自黑海附近的卡尔梅克(十三世纪遗留的蒙古人的后裔),(当年)他步行穿越西伯利亚,然后坐在骆驼背上向南穿过戈壁滩到了拉萨,最终拿到了拉然巴格西。他非常殊异,是位了不起的学者。他眼睛瞎了(...白内障...) 我和他一起住过,每个月他们会在吉祥日一起念祈请文,事后我负责清扫。
我对仁波切抱怨:“他们总是在地上留下垃圾”,那时他们来做会供后,我们会供餐给他们,“什么垃圾?”,“我不知道,他们拿着面包,做些小东西然后就扔了。” “什么小东西?” “好像把面包放在手里捏碎然后扔掉一样” ,“那不是什么东西,那是施给饿鬼的,那很重要,你不应该把它们扫到垃圾堆里去,你真蠢,这个国家里难道他们什么都不教你么?当然你献供后要布施饿鬼.... ”(众笑)...在吃完时,仁波切会留最后几口。。。。。你观想施给饿鬼。
三恶道
我来自一个不相信有地狱等恶道的文化,而仁波切却完全相信。
。。。仁波切渐渐地开始教授密法,一次课前,我问他:“我听说如果你违反金刚誓言,你会去金刚地狱?” 仁波切立刻说:“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地狱,你会去,每个人都会”,他说的时候毫不犹豫,“每个人都行为不端,人们互相伤害,看看这个世界吧。”。。。“如果你受了密乘戒,你会去地狱,但是你可以告诉其他地狱的人,我来这儿不是因为我杀了人,或者通奸,我是因为破了密乘戒,你应该为此自豪。”他(讲这话时)非常严肃,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蟑螂的故事
有一个内蒙古来的格西给了我一个旧收音机,当时我们不知道里面全是蟑螂,慢慢地蟑螂遍布整个房子。仁波切非常注意屋子的整洁。他怎么对付蟑螂呢?
仁波切注意到蟑螂晚上出来找食时喜欢狗食,他就想了一个主意,
在一个垃圾袋中间放一个装了狗食的碗,放在房间中间,然后设定
闹钟到两点,每天半夜两点,仁波切会起床下楼将这个垃圾袋拿到屋外去。
这样约八个月之后,很奇妙的,蟑螂再也不回来了,永远不回来了。
有时松鼠会敲他的门,他会走出门给他们一些坚果。。。
我们有时会扔某种面食给鸟吃,仁波切会要求我们先切碎,他对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鸟儿没牙齿么?
色拉寺里不允许个人养宠物和花等,因为三个原因:
1。会发出噪声,影响别人修行。
2。比较脏,而且可能会伤害本地的小动物。
3。令修行者心有挂碍,你不在时别人要替你照顾它,也影响到别人。
仁波切非常自豪寺里对他例外允许他养了一盆花。(花和宠物一样被禁止,因为同样会
让修行人分心。)
仁波切有位弟子是火箭科学家,做和卫星有关的工作,一天他被派驻到澳大利亚的一个秘密基地,所以托仁波切照料他的一条狗,他和仁波切说:”我可能六个月就回来“,结果他一去就是十二年。
这条狗很漂亮,也乖,但是就是非常怕雷电,所以每次外面打雷闪电时,仁波切就会抱着它,哄着它。有一次,仁波切和我说:"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怕雷电么?因为它前生是被雷击死的。“
...
后来狗越来越老,到处随地大小便,但是仁波切还是很耐心,经常给它洗澡,最后它就是在一次仁波切给它洗澡时死去了
美国人迈克尔·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印度达兰落发为僧,其后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一直勤奋精研佛学。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其所在的公司,由原来仅有5万美金的贷款,三、四名员工发展到后来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数量更已超过500人
格西麦克·罗区,美国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总统学术将章获得者,成功企业家,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副总裁。经外,作者有一名特殊的身份,他是一名僧侣,曾在色拉寺修行了八年,作为一名佛教导师,他常年在世界各地讲学。他的名作《当和尚遇到钻石》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他还创办了一所大学:钻石山大学。他还是一名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师。
格西的妻子:克瑞丝蒂·麦克纳丽(瑜珈师,古藏文和梵文翻译家)
--------------------------------------------------------------
视频里提到上师要求其念40万遍某咒,伴侣就会主动找上来,他带着怀疑念了2年,当正好念完那天真的来了
不知道这咒是什么咒?
视频里有他为真爱密码这书签名,并且有CD,CD是录制的他和他老婆念得咒,谁了解具体是什么咒了?
当和尚遇到钻石
有没有可能赚钱与修行并行不悖?佛法如何融入纷繁的现代竞争社会?如何在获得世人所谓的成功时让灵性也获得提升?相信,这都是商业社会中弘扬佛法的重要议题,也是让世人在越来越难以自拔的精神空洞中始终保持澄净心灵的重要议题。一向以来,这方面的解决之道在传统佛学中均难觅踪影,所幸,在《当和尚遇到钻石》里,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将以“悟”为原点的佛学向众生作了极其浅白又不失深刻的阐述。
美国人迈克尔·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印度达兰落发为僧,其后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一直勤奋精研佛学。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其所在的公司,由原来仅有5万美金的贷款,三、四名员工发展到后来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员工数量更已超过500人。
在上师建议之初,罗奇格西也有过抵触和不解,可以想见,要一个出世修行达20年之久的僧人回到曾经背离的凡尘俗世,远比享尽富华的人遁入空门难得多。尽管如此,在上师的开示之后,罗奇格西还是依照指示在商业界立足下来,在一个经营钻石生意的小公司,从最卑微的职位开始商业社会的修行生涯。期间,罗奇格西过的是一种内圣外俗的生活,蓄着和常任一样的头发,西服革履,从在张扬其佛弟子的身份,但内心修行一如既往,并将佛法运用到经营的每一个范畴。在经营公司时,罗奇格西和修持佛法一样勤勉,事无巨细都认真负责,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就这样过了七年,直至公司已经成长为业内名声显赫的企业。
无心插柳的结果让罗奇格西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七年里,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并将修证佛法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指引如何在商场中,获得内心喜悦,外在成功的秘诀所在。
对于很多象我们般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人而言,很多人总认为佛法是出世法,修持和赚钱更是互不兼容。此书可以说是“佛法不离世法,离世觅佛法,犹如觅兔角。”这一佛学的基本义理的又一重要明证,并从知到行,都给予了详细的参考,可作为佛学入门,亦可作为经商者的枕边书。
借用卡尔维诺的话“每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如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按此定义,本书无疑属于经典,它给予我们的并非一次愉悦的阅读体验,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心灵宝藏,因为,字里行间总会埋藏着让你为之顿悟的亮光,需要的只是重读,然后发现。
真爱密码》——凤凰主持人梁文道诚荐 1 2009-01-09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麦克·格西的 《真爱密码》(英文原著名:”The Goddess Code”)。这个书名有点古怪,你是不是觉得很唐突?和尚?真爱?搞什么明堂?是破戒吗?NO!是情人吗?NO!是朋友吗?NO!到底是什么呀?看下去… …你会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可以完全为对方考虑的;是超越利益与欲望的;是靠真诚努力的;是需要信心的;是有真爱的… …这本书是将《金刚经》的智慧用在婚恋情感方面,教你如何找到真爱伴侣,如何与伴侣和谐相处,它对我的婚恋观有相当大的影响,向我们发出的惊世之语,那是我们在阅历了人间纷繁跌宕的情感戏场,拨开滞重漫漶的悲欢迷情之厚雾,得以往真爱之义的纵深处一瞥究竟的一扇玄远之门。
本书的作者,麦克格西与麦克纳莉,是一对积年深入经藏密行精修的佛门弟子,按本书译著黄晋先生的解释,他们还是一对精神伴侣,而且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样的出处,如此的一种组合,本身就已迥异于常见,则由他们所道出的真爱之义,定然是惊奇而神秘的,然而,这能适合于我们?适合于凡尘沉浮中为情所苦的众生吗?而在现在的这本与他的精神伴侣共同讲述的真爱书中,所沿用的,仍是那一本他们早已圆融于心的古老经典。本书以《金刚经》的空性智慧,观照于当世间人与人之相处,相合与相融种种情形,所讲述的故事,是他们自身从陌路至各自相觅到因缘和合的真实经历。藉由空性的导引,寻觅伴侣之路实非我们所熟知的惯常事,那将是一条以真智通彻于爱的所有深义的究竟之道,这需要学习,更需要修悟。在实际可行的层面上,作者以“铭印法则”以说明,因的造作完全是深入到心内,而不是向外可求得的。这对我们来说可能很是陌生,因为我们只知道爱真的对象来自于外,却从未知道真爱之果实源自于心。也许,这正是智与愚的分界线,立于慈悲大爱之上,回复到人我之间的小爱,就是一种以真智行世的实证,真爱之道,就是如此。
与您共享一些章节:
作者格西麦克?罗区,美国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总统学术奖章获得者,他曾在色拉寺修行八年,获得了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资格,他将《金刚经》用在商业经营上并取得成功,成为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副总裁,并写下《当和尚遇到钻石》,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他的精神伴侣克瑞丝蒂麦克?纳莉,美国人,纽约大学毕业,古梵文、藏文教授,佛教导师,作家,夫妇二人共同创办钻石山大学,同是瑜伽大师。
在与你分享书中的精彩观点和我的读后感之前, 先说说麦克?罗区为什么做和尚的?
麦克?罗区儿时父母离异,他父母虽然彼此相爱,但他们老在争吵,直到后来不得不分开。麦克在心里种下一个种子,他长大后绝对不要这样。麦克14岁时开始交第一个女朋友,第一天两人好得不得了,一个礼拜后就有些不开心,6个月后就开始争吵。麦克想也许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吧,分手一年后,他有了第二个女朋友,可6个月后他们又开始争吵。之后第三个、第四个… …直到麦克20岁时,他下了结论: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和睦相处,这是不可能的!后来,麦克就当了和尚,就这样过了八年,直到麦克拿到格西学位。然后,他的上师说,你已经完成格西学位,你要想取得更高成就的话,你要找一位伴侣,这是金刚乘的教法。你们必须随时在一起,两人距离不超过五米以上,一辈子都要这样,一起吃饭,一起禅修;做瑜伽时呼吸要同步,而且在伴侣关系开始时,要进行三年的闭关。当你从中体会一些东西,你的伴侣成为了你的老师,你们就成了更高层面意义的伴侣。(与伴侣闭关修行,呵呵,我之前在武侠小说中看过,现在才知是确有其事。)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伴侣?
因为我们体内,有两种不同的能量,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宇宙中有两种能量,就像太阳和月亮,男人体内右侧的太阳脉能量相对较多,女人体内左侧的月亮脉的能量相对较多。我们的体内能量不平衡,这就是我们被具有不同能量的异性所吸引的缘故。(中医的任督二脉、阴阳平衡与印度的太阳脉月亮脉说法类似)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希望我们的能量得到平衡,这就是我们希望能结成伴侣的原因。你的体内有某种能量,而某地有一个人,他的体内有一个跟你相对应的能量,这个能量可以跟你吻合相配的。就像你是一个圆的一半,你的伴侣能刚好跟你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圆。当你找到非常好的伴侣,你体内阴阳能量就会平衡,中脉的气就会通畅,人就不容易生病,不容易变老。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伴侣,两人也会越来越相近与相像。事实上,当你真正平衡自己身体内部的能量的话, 你就会成为一个大师,你对自己的心灵和思想的控制就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好伴侣,那么,好伴侣到哪去找呢?
人海茫茫,两个人能相遇,已经太不容易;能相遇,能相爱,可两个人能长相处、长相守吗?两个人在一起能相处、相守,可两个人在一起能够过得非常快乐吗?我们心中梦寐以求的真爱伴侣在哪里可以找到?
一.怎样才能找到好伴侣?
观点一:真爱伴侣不在外面,不是找来的,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你认为这个人很棒,这些感受是从你这边来的,你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上写着:此人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喜欢谁或不喜欢谁,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我们的内心投射出去的事情。(也就是心理学的投射效应)这就是你对世界的看法,是根本来源。
举个例子:我手里有一支笔,如果有一只小狗跑过来,你觉得它会做什么?咬住它玩,是吗?我看到的是一只笔,狗看到的是个玩具,可它只是一件东西。笔的概念是我赋予它的,是吗?狗看到的不一样,狗不会拿起这支笔给它的狗女友写一封情书。明白了这个例子你就能理解你的伴侣的空性,真爱伴侣的好坏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当你没有准备好能够看到你的伴侣的时候,你永远都看不到你的伴侣。从某种程度来讲,伴侣并不是从你的眼里看到的,而是来自你内心的想法,来自于你的思想中,是你创造出来的。如果找不到,那是你的眼睛被傲慢遮住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眼光,如何改变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看法,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伴侣就会自动地来到你的身边。
真爱伴侣是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
《真爱密码》——凤凰主持人梁文道诚荐 2 2009-01-09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二.怎样保持跟你伴侣的关系?
观点二:我们要种下正面积极的心理铭印(就是在心里种下好的种子),因为它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伴侣在外面存在着,完美的伴侣是你的内心让你看到的。当你看到你伴侣身上的缺点,它只不过是你自身的一面镜子而已。刚开始和伴侣相处时,一切都美妙得不得了。可相处久了,你们两个可能为了谁应该去倒垃圾而争吵。你脑袋里有一个清单,写的都是伴侣的毛病:我每次叫他倒垃圾他从来都不去做;我每次做完饭还要洗碗,他一回来就躺着沙发上看电视从来不帮我……当我们把伴侣的毛病列出清单的那一刻,我们就在内心种下了一个负面的种子。当这个种子种下去,我们再去看我们伴侣的时候,我们眼中的伴侣变得越来越糟糕了。可是,这个想法(负面的种子)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好像这并不是我们伴侣的错吧。
比方说你和这个伴侣不开心,不要放弃沟通!不要轻易说分手的话!不要去尝试离婚!不要以感情不和为借口,即使再去找一个新伴侣,你就会同样在你新伴侣身上看到那些原来老的缺点。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再找一个人组建一个新家庭,一切就会好起来。因为这些是从你内心出来的,因此你就应该从你真正的根源问题来解决。
与其种下一个负面的种子收获争吵和伤害,不如种下一个好的种子收获爱情和幸福。
如果你想让生气愤怒的人在你面前消失,你只要平息你的情绪,扩大你的包容,展露你的微笑,通过你的微笑,你会在你的心灵中种下新的种子,然后通过这些新的种子的成长成熟,你就会看到这些愤怒的人渐渐消失了……
不妨把你的伴侣看成是你自我修行完善的好老师,当你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的时候,你伴侣身上没什么问题会大到无法解决的。你可以和他好好沟通,影响他和你一起修行。这才是与伴侣和谐相处的秘诀。
每天起床前花五分钟做一个短短的禅修,能增进你和伴侣间的感情:不要睁开眼,躺在床上,想你伴侣的所有让你开心的、好的事情,把他的优点列一遍,这样就在你的内心种下了非常好的种子,下一次看到他时,你的眼里会充满爱意。这就是与你的伴侣和谐长久地相处相守的秘密。
你需要不断种下新的种子,让你不断看到完美的伴侣。具体来说,就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要去做。不要和对方去谈,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不断在自己内心种下新的种子,假以时日,你就会看见自己的伴侣越来越完美,而你们之间也会越来越和谐幸福!
三.如何跟你的伴侣一起变得非常快乐?如何让你和你伴侣的关系得到延展和升华?成为一种更高层面的爱。
观点三:真爱是什么?真爱就是,你能够敞开你的心灵,让你自己能够对待对方,比对待自己还要更重要,这就叫真爱。真正的爱,绝对不仅仅是局限在你的小家庭里,真正的爱,是面对所有人的,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会照射到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身上,你会关心每一个人。有伴侣的,和你的伴侣一起用你们和谐的关系服务整个世界,去照顾他人的需求;如果你还没找到真爱伴侣,你自己想要找到伴侣,需要先帮助你身边单身的朋友找到伴侣 。
四.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怎么办?
如果你理解上面所说“真爱伴侣是从你的心里创造出来的!”,你就能明白,有些单相思的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打动他爱的人,因为爱的感觉不是他传递给对方的,而是对方自己心理投射的效应。所以说,真爱伴侣不是求来的,你必须要吸引你的伴侣!领悟之时就是真正改变、自我修行完善的开始。多读圣贤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蕙质兰心、世事通透得道之人方可吸引你爱的人。
五.如果你的爱的人离开你怎么办?
你爱的人离开了你,你的心里肯定特别难受,这种痛的感觉会让人好一段日子透不过气来。那么,不妨把离开你的人当作是你情感路上成长的老师,他带你走了一段,路还长,他不能陪你走下去了,要把你交给下一位老师了。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是情感的成长过程。两人分开一定有许多原因,不再去想那些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不要再想是谁的错,谁抛弃谁,谁伤害谁,不要在你的心里种下伤害的种子、疼痛的种子、怨恨的种子。放下!开始新生活,也许不久,你又能看到你的下一位情感老师了。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寻找婚姻伴侣的朋友们!
寻得理想伴侣的祈祷 2009-02-14作者: 阿兰若♡♡ 联系作者 寻得理想伴侣的祈祷说明
*婚姻是神圣的,
即将进入婚礼殿堂的朋友们,
请记住:
感谢是最好的聘礼,
真爱是最棒的嫁妆,
真心的祝福是最大的贺礼;
再记住:
感谢是一切苦难的立可白,
宽恕是第一好用的橡皮擦!
*婚姻来自于肉体感官上的需求和人类内在的恐惧(包括不安全感、孤独感、匮乏感)。准备进入婚姻,不仅是双方互相吸引就好;幸福的婚姻绝对少不了责任感、参与感和一体感!重要的是,要能看到并尊重双方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圆满性。进入婚姻最好的状况是,两个相爱的人,在爱中互相扶持,互相接纳彼此的差异性,同时尊重、保有各自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并从中得到觉性的开启和灵性的成长。在伴侣关系中,我们会把自己的阴暗面投射在伴侣的身上,我们渴望的理想伴侣的特质常是我们内在的匮乏和恐惧的投射。要看出自己在追求理想伴侣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一份恐惧、不信任、不安全感?父母的伤痛会以“爱之深责之切”的方式传承给我们。我们与父母的纠葛会代代相传,我们会在伴侣身上看到我们不接受的父母的影子。与父母的关系如果没有疗愈,与伴侣的关系就不容易顺畅。问自己,你看到了父母亲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是你不愿看到的?你在痛恨什么?你在害怕什么?你在抗拒什么?你在逃避什么?爱是所有的答案;要去听到我们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内在渴求被爱、被理解、被接受与渴望成长的声音,去看出这份关系隐含的正面意义,看出它可以让我们学到什么功课、让我们更柔软有爱。
祈祷文
我和我的伴侣是生命中的兄弟姐妹。
我们是从灵性层面的真善美来互相吸引的。
我不会轻率地仅以外表为第一选择。
我们能看到并欣赏彼此内在的光明、纯净、良善、丰富。
我们能够在平等的关系中互相信任、坦诚相待。
我们能清楚地沟通和表达,我们不伪装自己来取悦对方。
我们理解并接受自己和对方的不完美。
我们不会在无谓的琐事上争执不休,让彼此反复受伤受苦。
我可以从我过去受伤的感情事件中学会爱和宽恕。
我完完全全接受自己,我完完全全宽恕OOO。
(此时心中自然浮现的人就是你要宽恕的对象!)
我完完全全走出感情受创的经验。我感谢他们的陪伴,我祝福他们。
我向他们挥手道别,我完完全全放手了。
我和我的伴侣能看清“爱”的真实和“恐惧”的虚幻;
我们将活出爱的真谛,绝不活在吵吵闹闹的恐惧幻相中。
我们将从彼此的关系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成长、勇于改变。
我们将在喜悦和感恩中,学习该学到的功课。
我们能尊重彼此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我们能理解并接纳彼此的差异性。
我能做真实的自己,我也能表达真实的自己。
我将用我的温柔看到他的温柔,
我将用我的光明看到他的光明,
我将用我的真实看到他的真实。
我将在爱与理解中帮助彼此更自由更快乐!
我经常自我反省;我为我的选择负责。
我不把我未完成的梦想、为获得满足的私欲,强加在伴侣的身上。
我不要求对方表现完美。
当我能够理解并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同时也能接纳我自己的不完美,
我真正的爱才会展开!
我愿意拥有美好的伴侣关系,我值得拥有美好的伴侣。
我愿意敞开我的心,认清并放下我的恐惧,
我用敞开的心迎接我的理想伴侣。
我们可以同甘共苦;我要和他共享生命的丰富和喜悦,
我也愿意陪伴他一起走过生命的磨练。
我愿意和我的伴侣携手一起创造、共享幸福美好、丰足喜悦的人生。
我们能看到彼此内在的神圣美好,
我们互相鼓励启发,互相欣赏感激,并能以对方为荣。
我们之间最深的连结是心灵的感动和神性的连结,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美好的神圣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在心灵的层面上互相沟通、彼此连结了!
我祝福我的理想伴侣学业精进、工作顺利、事业繁荣、平安健康!
感谢祖先与爸爸妈妈带我到这个世界来。感谢上天为我安排了最理想合适的因缘。感谢上天已经在牵线。感谢上天已经准备好赐给我一位最优秀了不起的人生伴侣。
感谢上天的最好安排!我的理想伴侣将在最适当的时刻出现!(感谢21遍)
注:
1.如果你长久来的信念是“不值得被爱”、“不配得到爱”,“不配得到幸福”,就遇不到爱你的人,或选择不对或不适合你的人,来呼应与证明你内在认定自己的状态(我不够好,不值得爱);在尚未能够珍爱、疼惜自己之前,真爱不容易出现。认真念此篇祈祷文,可以帮助释放自己的恐惧、匮乏、受伤的感觉和不配得的意识。当你开始接受自己,爱自己,真爱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2.这一篇不论已婚未婚,都可以念。已婚的朋友认真念祈祷文一段日子之后,自己的心改变了,会发现,家中的先生或妻子逐级变成自己的理想伴侣!你也会发现,你的人生中的理想伴侣就在你的身边!原来,只要自己改变,世界就会改变!想要找到理想伴侣,自己要先成为理想伴侣!
麦克罗区格西回忆他的上师堪苏仁波切洛桑塔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3-20 19:25:40 / 个人分类:如是我闻
查看( 47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麦克罗区格西回忆他的上师
"我认识仁波切三十年了,之前他在印度住了十二年,在这四十二年里,他从来不曾在没有上师的指示的情况下去任何地方。如果他去了某地,那是因为他的某位上师的指示。“
”有一次他的一位上师DL喇嘛仁波切写信给他,说是需要筹集约一万美元培训藏人学校的老师。仁波切在一天里清空了他的银行帐户,把所有的钱都寄去了。每当他的上师需要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这么做。“
”他对赤江仁波切非常虔诚。每当赤江仁波切的名字在书里出现,他就会开始哭泣。开始的两次我以为他是装出来的,(因为)他就(突然地)开始哭,他以前从未那样过。可是在(见到他这样)二十年后,你会想, 哦....“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小片纸,上面是当年他向赤江仁波切请教heart chakra(心轮)时仁波切手绘的图案..."
2.
"赤江仁波切去世前不久,仁波切和我去见他。赤江仁波切说:“美国人讲英语,是吧?”,仁波切回答:”是的是的“。赤江仁波切说”我想要你翻译这本书(“掌中解脱”)“,仁波切回答”是,一定“, 而那时仁波切只会一些粗浅的英文。回来后我们讨论这个事,仁波切说:”我必须学英语,因为我要翻译这本书。“。
......
有人出钱让仁波切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学了大约六个月的英文。我那时是他的司机,每天开车送他去上课。
....
第一次上课回来后,他说:“我有这个玩意儿叫家庭作业”。然后他对我说:“你来做!".(众笑) 我忙说:”仁波切,(作业)的用处就是要你来做。“,他就看着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时他看着我的样子。然后他把作业递给我,说:'我是 你 的 老 师!'。 那时他离开西藏不久,还没有被美国化。(众笑) 他就像在说:‘你开玩笑吗?你要违背你上师的意愿?我叫你做我的家庭作业’
在开始的十年里,他差不多都是那样,好像在说:‘我是你的上师,你在想什么? 我让你做这个事,你老回嘴干什么?’对于他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渐渐地,他开始自己做作业了。(众笑)
...........
人们不知道他是他多么努力地学英文。。有时他在家一天教二三堂课。(那时)没有什么人来听课,课堂上就两三个人,甚至一两个人。这很让我烦。当上师们老迈,或者过世后,人们匆忙赶到,为他们祈祷:请乘愿再来。可是当他们在世时,却没有人来听课。没有人用功。那样有差不多十几二十年。
...每堂课后,我都去他的房间,列出课上他讲错的英文,这样子很多年..."
...他常讲自己的英文很烂,可有时他却会滔滔不绝地讲上两个小时完美,流利的英文。你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他在和你开玩笑,他想要你认真地听他讲的东西,他让你一起译书是想让你有机会积聚功德,而实际上他可以写出比你更好的英文。你有时会有这种强烈的感受。
我们听说智慧出版社也在翻译《掌中解脱》...我在伦敦的时候就去看他们的翻译质量和进展如何。还不错,虽然不到我们的水准,但还不错。所以回来后我对仁波切说:“仁波切,他们快要译完了,考虑到有二十万本书要翻译,也许我们应该译本不同的书。”仁波切就看着我:“你疯了么?赤江仁波切让我干这个,别的事都不要紧。”。。。
1981年DL喇嘛仁波切让仁波切照料南印度的色拉寺,那时候那里就像个丛林,四处是野象,没有清洁的水,人们住在帐篷里。人人都生病... ...我们赞助了五个僧人的生活费用。
...你们知道整个故事,(仁波切)他过了二十年什么都没有的生活,他来美国时什么都没有,不知道一个英文词,连一个美元都没有。他讲课从不收费,他也不愿意麻烦学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帮助色拉寺呢?他是这么做的:如果有人(哪怕)给他五块钱,他都放到一边,
他退休后有社保金,他从来没用过那笔钱,每次他收到(社保金)的支票,他会放到供桌上,一周后,他就存到一起给色拉寺。
我有时都快疯了。我那时给他做饭,他从来都是在有折价券时才去商店,我说:“仁波切,你只会给我们省三分钱。”他会说:“我们必须替色拉寺省钱。”。
...他从不在自己身上化钱,从来不。他会拿个五块钱,去店里买过期三天的面包,那就成了我们的晚饭...(但是)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他攒出了这笔钱,(现在)每天供给两千个僧人。他只是做了他的上师让他去做的。
就是在他上师过世后,他仍然做着上师曾让他去做的。色拉寺的大部分建筑是他出钱修建的。大约在1983年左右。色拉寺濒临破产,已准备要关闭寺院。寺院的大殿是分期付款的,他们已拖欠很久,所以大殿就要被一些当地人拿走了。仁波切组织了三个人把他们所有的财产拿了出来,拿出他们拥有的一切,付清了贷款。我记得有一天,某个人给了仁波切一万美元,我和仁波切就去了色拉寺...让所有有医疗费用负担的僧人都来,任何人只要他有医药或治疗费用的帐单,他就可以拿到补偿。结果约有五百人来排队,我们在那里坐了一整天。仁波切和每个来者交谈,查看他们的状况,(最后)他付了所有的帐单。他在一天里花了一万美元。
就是那种决心,他学了英文,化了二十年完成了(翻译),完成了他的上师让他完成的。
当年DL喇嘛仁波切让他帮助色拉寺只是随口的一句话,但他在二十年里努力去做,确保让色拉寺得到很好的照料。那就是他的上师瑜伽。
3---
藏文词“"Nimbonamba",意为取其精华,利用机会,不论你得到什么机会,充分利用它。
那么仁波切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可以以他的财务和时间为例。这是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最大的两项资源。
仁波切是怎么做到最佳利用的呢?。
......仁波切只带了条毛巾离开西藏...他出生于一个底层家庭,父亲是木匠...他姐姐接济了他的求学费用,所以直到他姐姐在印度去世,他一直帮助她的生活,他在美国时也一直如此。
他常将此当作笑话来讲:”那时我在色拉寺的的浴室里,正在擦脸。这时第一个炸弹落了下来。“ 轰炸非常猛烈,第一天就炸死了大多数的僧人。他就赶快逃出寺去,跑到寺后的山上才停下来,这时他才意识到毛巾还在头上。所有他总是说”我带出西藏的只有一条毛巾和我的念珠。“
...他(初到美国)在肯尼迪机场下飞机时是一无所有...他又不愿意讲课收费。我记得我第一次去仁波切那儿听课,他走到冰箱那里,半开门,探头看了看,拿出牛奶和黄油,给我们做了藏式奶茶。课后别人都走了,我还在和仁波切聊天,然后我去冰箱那里想找点吃的,发现冰箱里完全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仁波切拿出了他最后的牛奶和黄油,给了他的学生。
...藏文:“Runapple" 是褒义词,指善于节省和管理钱财的人,而”Sanachan“是贬义词,指小气和吝啬的人。而仁波切就是”Runapple"的最好例子。
他从来没有浪费一分钱,从不在他不需要的事物上花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他能够接济色拉寺所有的僧人。他建立的信托基金的利息足以供给两千僧人每天的饮食开销...
他大部分时间是Runapple,当攒到两万,三万块后,他会一下子全汇到印度去,他的银行帐户又空了,我们几乎没钱买面包。(另一方面),仁波切从来不做他(认为)不能完成的项目,别的寺院的人会来找他:“听说你在接济色拉寺,也请帮助我们。”他会说:”不行,我只有资源做这个,我知道我能干成什么,如果我答应十家寺院,最后是谁都得不到。”。
...他非常的有远见,挑选项目时非常小心,但一旦承诺后就一辈子遵守诺言。
如何管理时间:仁波切从不浪费时间。一般他在中午或一点钟前从不走出他的房间。因为我有时去他房里送饭,递电话什么的,得以有机会看到他在做什么。你们知道供曼达一般人都认为是很初级的修习...可仁波切每天都修。他有一套固定的修行。他也不让别人浪费他的时间,有人会来找他:“仁波切,我看上一套公寓想要买..." 他会用这个”denei"来对付他们。 藏文Denei意为“然后呢,然后又怎样呢”。这样在谈了十分钟后,访客会发现他们得到的回答就是“denei”,他们就会离开。人们常会来找他,请他替他们为一些世俗事作决定,他会说:”我教过你道次第,是吧?”,“是是,我听过课”,“那就是所有我要说的。”(众笑)。
他的意思就是:你知道道次第,你学过广论,你来为你的公寓作决定,你知道规则和所有的信息,你(应该自己)作决定。
...那时候,一些蒙古喇嘛还在世,俗人会来找他们用羊骨打卦,问一些诸如“明年我儿子会结婚吗?“之类的问题。仁波切从来都拒绝做这个,”我不打卦,我教过你道次第,你知道整个道次第,你来作符合伦理道德,对他人有益的(决定),不要来问我你是不是应该卖你的公寓。“然后他会婉转地谢客,重新回到自己的修行上。这就是他如何节省自己的时间。
但是仁波切也知道如何放松,当我下班回来,他会唤我上楼,然后我们一起看洋基队的比赛,他会让Jamba准备一些爆玉米花和茶。但他的念珠始终在转动着。
我记得一次他说:“我们必须要放松。”。我说,“好,让我们放松一下。”他问我:“你知道在寺院里如果Giku(监院师)捉到你看电影他们会怎么处罚你么?”如果Giku捉到僧人去村子里偷看电影,犯事的僧人会被罚站在大经堂里手举一张大幅电影海报半天。
仁波切说:“你在这里差不多相当于giku吧?”我说:“也许吧”。然后他说“我们去看电影你说如何?”...(众笑)。
我记得我们去看了部Steven Seagal(动作片明星)的片子。仁波切喜欢看冒险片。有时人们会(推荐)说:”仁波切,有一部电影,非常有意义,有深度,很感性的电影。“ 结果我们却去看部《Dirty Harry》(动作片)。因为他会说“不不,我放松的时候,我可不想知道那些精神的感性的东西,还是让我们来看部枪战片。”.... 渐渐地,我注意到,在看球赛时,看电影时,仁波切始终在转动着他的念珠。旁人以为他在看电视...他实际是(想)让我们愉快,我们美国人在电视旁会觉得放松和愉快,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自在,而他实际在作他的念诵。...所以仁波切知道如何放松,但他也从未浪费过时间。
4.
对死亡的观修,
仁波切一生中有过几次性命攸关的时刻...从喜马拉雅山中出走时,他目睹了许多死亡。
... 他修习一种传统的“Gedang”法,就是每晚就寝前,清洁供水杯,打扫房间就像明天就要死亡一样,在这上面,他非常严格,每晚都做。.....当你做睡梦瑜伽时,你引导自己经历整个死亡过程。每个人死时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他有做这个修习。
守方神
当时我们在新泽西,七六年的某一天,当时天天下雨,阴郁极了,我忍不住发牢骚,骂骂咧咧,仁波切立刻对我说:“别说什么,安静! Sadha会听见的。”.... Sadha是地方神。他们管当地的天气。你不该多抱怨天气。藏人和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去崇拜他们,而是和他们和谐相处,这些神灵还不曾证悟,但是非常有威力。
仁波切非常在意会有这些神灵存在,他有时候甚至会去尊崇他们。他闭关时会适宜地献食子,他也确保我们会供时将供品送出时非常小心。他对此很严肃,必须要完美。而要做的很好要化8-10小时。如果不对,他会将它们打碎再从头开始。。。
...老喇嘛Ngawang Yamba, 他来自黑海附近的卡尔梅克(十三世纪遗留的蒙古人的后裔),(当年)他步行穿越西伯利亚,然后坐在骆驼背上向南穿过戈壁滩到了拉萨,最终拿到了拉然巴格西。他非常殊异,是位了不起的学者。他眼睛瞎了(...白内障...) 我和他一起住过,每个月他们会在吉祥日一起念祈请文,事后我负责清扫。
我对仁波切抱怨:“他们总是在地上留下垃圾”,那时他们来做会供后,我们会供餐给他们,“什么垃圾?”,“我不知道,他们拿着面包,做些小东西然后就扔了。” “什么小东西?” “好像把面包放在手里捏碎然后扔掉一样” ,“那不是什么东西,那是施给饿鬼的,那很重要,你不应该把它们扫到垃圾堆里去,你真蠢,这个国家里难道他们什么都不教你么?当然你献供后要布施饿鬼.... ”(众笑)...在吃完时,仁波切会留最后几口。。。。。你观想施给饿鬼。
三恶道
我来自一个不相信有地狱等恶道的文化,而仁波切却完全相信。
。。。仁波切渐渐地开始教授密法,一次课前,我问他:“我听说如果你违反金刚誓言,你会去金刚地狱?” 仁波切立刻说:“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地狱,你会去,每个人都会”,他说的时候毫不犹豫,“每个人都行为不端,人们互相伤害,看看这个世界吧。”。。。“如果你受了密乘戒,你会去地狱,但是你可以告诉其他地狱的人,我来这儿不是因为我杀了人,或者通奸,我是因为破了密乘戒,你应该为此自豪。”他(讲这话时)非常严肃,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蟑螂的故事
有一个内蒙古来的格西给了我一个旧收音机,当时我们不知道里面全是蟑螂,慢慢地蟑螂遍布整个房子。仁波切非常注意屋子的整洁。他怎么对付蟑螂呢?
仁波切注意到蟑螂晚上出来找食时喜欢狗食,他就想了一个主意,
在一个垃圾袋中间放一个装了狗食的碗,放在房间中间,然后设定
闹钟到两点,每天半夜两点,仁波切会起床下楼将这个垃圾袋拿到屋外去。
这样约八个月之后,很奇妙的,蟑螂再也不回来了,永远不回来了。
有时松鼠会敲他的门,他会走出门给他们一些坚果。。。
我们有时会扔某种面食给鸟吃,仁波切会要求我们先切碎,他对我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鸟儿没牙齿么?
色拉寺里不允许个人养宠物和花等,因为三个原因:
1。会发出噪声,影响别人修行。
2。比较脏,而且可能会伤害本地的小动物。
3。令修行者心有挂碍,你不在时别人要替你照顾它,也影响到别人。
仁波切非常自豪寺里对他例外允许他养了一盆花。(花和宠物一样被禁止,因为同样会
让修行人分心。)
仁波切有位弟子是火箭科学家,做和卫星有关的工作,一天他被派驻到澳大利亚的一个秘密基地,所以托仁波切照料他的一条狗,他和仁波切说:”我可能六个月就回来“,结果他一去就是十二年。
这条狗很漂亮,也乖,但是就是非常怕雷电,所以每次外面打雷闪电时,仁波切就会抱着它,哄着它。有一次,仁波切和我说:"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怕雷电么?因为它前生是被雷击死的。“
...
后来狗越来越老,到处随地大小便,但是仁波切还是很耐心,经常给它洗澡,最后它就是在一次仁波切给它洗澡时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