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一起踢的足球》
辛卯年的最后第二天,去踢了兔年的最后一场球,受伤了,艰难地爬到场边休息,看着场上奔跑的这些人和自己红肿的膝盖,好像心底有声音问过自己,何苦遭这罪呢?这也应该是第一次这样问自己,在我印象里。
想起毕业时填写的同学录中,在个人资料一栏的兴趣爱好处,我一定会把“足球”写在最前面。百度百科对于爱好的解释是这样的:喜爱;具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时间长了可能成为生活的习惯。逐条对照,竟十分佩服当年青春期迷茫的萌动,更欣慰对此的坚持,终于有一样东西,我可以不心虚地跟自己说,可以一直坚持下来并衷于其中。
努力地回想,何时与足球结缘?一定不是小学,那时的乡镇小学比不上现在,有块像样的篮球场已是奢望,何况足球场,那时对于篮球的理解也仅是抱着球跑,不让他人抢去。足球,印象中应该没什么印象。那时主要的体育运动应该算是乒乓吧。
初中时一开始去足球场,除了参加升旗仪式和体育课,就是被拉去凑数充当肉墙,印象颇深的一次,被英语老师射门时踢到了手上,不仅被罚点球,还受伤了一阵,所以那时对于足球,还称不上兴趣,更多时候宁愿守在篮球架下等落下的篮球。不过那个时候,开始看《足球世界》了。
中考失利后,在伤心泪水和发奋决心的洗刷之后,又恢复了小小少年的本色,那个假期,应该是我疯狂地喜欢上足球的时候,常一个人找个空地颠着球,和对着墙踢。最多的时候是去村里(用现在话来说应该叫村委会),那里正好有围墙,还有车棚,下班后又没人,也正好在我家对面。倘若没有拆迁的话,倒是可以指着那些墙上的球印,以后对我的孩子进行励志教育。所以等那个假期结束后的高中生活来临时,我更多时候放学晚回家时,都是在绿色的草坪上和那个圆圆的东西一起度过的,尽管我每次都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与学习有关的借口来应付与母亲。三中操场,三十六所的草坪,老体育场,张高霁、翁兄、带鱼头、老头子,江加荣,戚佳军,刘建伟,计亮,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赶足球的日子吗?高中时,看的体育杂志还多了《当代体育》和《体坛周报》。时常是晚饭后先是看这些,然后再是作业,所以慢慢养成了拖拉和晚睡的坏习惯。也一直纳闷,当时中午出去买的《体坛周报》,为什么每次总被班主任没收,不管我是否拿在手上。
大学生活,如今去回顾,首先想到的总是与足球有关的人与事。当时还兴写信,记得与老头子通信时,总是不免相互介绍下近期球场上的表现,新生杯,师院杯,还有更多的小场地,认识了许多的朋友,有些现在一直都是好朋友,更多的是叫不上名的。很难忘记,新生杯时班级女生们帮我们洗的一次鞋袜;很是兴奋,奔跑着去看系队的名单;很难理解,大学里会一直踢5-6个小时;很想记着,一去拼搏的兄弟。四人制比赛时的激昂与实力,总是让我想起你们,费维、春喜和胖子,还有那件绿色的训练背心。转到人文学院后,拿了一次师院杯的第三名,希望这几年人文学院还可以多拿几个奖杯。
工作后,足球还是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只是地点更加趋向于集中,一般都是在嘉兴学院,之前在老三中,下午放学时还有时与我的学生们踢踢。排解工作压力,除了睡眠,还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足球这个时期还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前些年开始,和丝绸公司的朋友们一起踢,不时地参加一些比赛,只是不知怎地,战绩在呈下降趋势,而个人位置也在逐渐地后移,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依旧是,空下来,想要
做点什么的时候,就会想到去嘉兴学院。
瘸着脚到父母家吃饭,免不了又被父亲唠叨了“一大把岁数了,还踢,又踢不出山”,母亲也依旧还是把踢球说成拍皮球,我也依旧没有吭声,因为我知道以后还会听到爸妈这样的唠叨……
想起毕业时填写的同学录中,在个人资料一栏的兴趣爱好处,我一定会把“足球”写在最前面。百度百科对于爱好的解释是这样的:喜爱;具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时间长了可能成为生活的习惯。逐条对照,竟十分佩服当年青春期迷茫的萌动,更欣慰对此的坚持,终于有一样东西,我可以不心虚地跟自己说,可以一直坚持下来并衷于其中。
努力地回想,何时与足球结缘?一定不是小学,那时的乡镇小学比不上现在,有块像样的篮球场已是奢望,何况足球场,那时对于篮球的理解也仅是抱着球跑,不让他人抢去。足球,印象中应该没什么印象。那时主要的体育运动应该算是乒乓吧。
初中时一开始去足球场,除了参加升旗仪式和体育课,就是被拉去凑数充当肉墙,印象颇深的一次,被英语老师射门时踢到了手上,不仅被罚点球,还受伤了一阵,所以那时对于足球,还称不上兴趣,更多时候宁愿守在篮球架下等落下的篮球。不过那个时候,开始看《足球世界》了。
中考失利后,在伤心泪水和发奋决心的洗刷之后,又恢复了小小少年的本色,那个假期,应该是我疯狂地喜欢上足球的时候,常一个人找个空地颠着球,和对着墙踢。最多的时候是去村里(用现在话来说应该叫村委会),那里正好有围墙,还有车棚,下班后又没人,也正好在我家对面。倘若没有拆迁的话,倒是可以指着那些墙上的球印,以后对我的孩子进行励志教育。所以等那个假期结束后的高中生活来临时,我更多时候放学晚回家时,都是在绿色的草坪上和那个圆圆的东西一起度过的,尽管我每次都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与学习有关的借口来应付与母亲。三中操场,三十六所的草坪,老体育场,张高霁、翁兄、带鱼头、老头子,江加荣,戚佳军,刘建伟,计亮,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赶足球的日子吗?高中时,看的体育杂志还多了《当代体育》和《体坛周报》。时常是晚饭后先是看这些,然后再是作业,所以慢慢养成了拖拉和晚睡的坏习惯。也一直纳闷,当时中午出去买的《体坛周报》,为什么每次总被班主任没收,不管我是否拿在手上。
![]() |
![]() |
大学生活,如今去回顾,首先想到的总是与足球有关的人与事。当时还兴写信,记得与老头子通信时,总是不免相互介绍下近期球场上的表现,新生杯,师院杯,还有更多的小场地,认识了许多的朋友,有些现在一直都是好朋友,更多的是叫不上名的。很难忘记,新生杯时班级女生们帮我们洗的一次鞋袜;很是兴奋,奔跑着去看系队的名单;很难理解,大学里会一直踢5-6个小时;很想记着,一去拼搏的兄弟。四人制比赛时的激昂与实力,总是让我想起你们,费维、春喜和胖子,还有那件绿色的训练背心。转到人文学院后,拿了一次师院杯的第三名,希望这几年人文学院还可以多拿几个奖杯。
![]() |
工作后,足球还是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只是地点更加趋向于集中,一般都是在嘉兴学院,之前在老三中,下午放学时还有时与我的学生们踢踢。排解工作压力,除了睡眠,还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足球这个时期还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前些年开始,和丝绸公司的朋友们一起踢,不时地参加一些比赛,只是不知怎地,战绩在呈下降趋势,而个人位置也在逐渐地后移,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依旧是,空下来,想要
做点什么的时候,就会想到去嘉兴学院。
![]() |
![]() |
![]() |
![]() |
瘸着脚到父母家吃饭,免不了又被父亲唠叨了“一大把岁数了,还踢,又踢不出山”,母亲也依旧还是把踢球说成拍皮球,我也依旧没有吭声,因为我知道以后还会听到爸妈这样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