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总结(欠码)
2011年是欠码工作的第一年,感触颇多,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下。
总结分为经历、失败、思想三个部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发邮件详聊:silegon@gmail.com
工作经历
毕业前,同学们找工作时都比较迷茫。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缺乏工作经验,公司都想要有工作经验的”。我也乱参加了几个学校的招聘会,发现提供的岗位不是自己想要的。
幸好自己胡乱学了些Linux和Django,在豆瓣上的Django小组看到99fang黄河同学发的招聘帖。沟通后,有幸获得了99fang.com实习机会,开始了职业生涯。
3月到5月初的两个月时间在99fang.com,感觉同事们都不错,99fang是个重技术的环境,常有各种技术沟通,注重员工的技术能力提升。但是由于自己编程能力有限,加上要回校处理一些毕业事宜,所以结束了实习。
6月初到7月中旬,在张教主的42qu.com工作。创业公司的工作感觉很兴奋,很酷也很累。自己还是由于技术不过关,在张教主那里感觉也很苦逼。加上又要回校处理一些毕业的破事,所以又灰溜溜的回学校了。
9月初到现在,在广州的游易网络一个人搞web开发。感觉公司比较温馨,同事好相处,老板是赚钱和生活的高手。目前做的工作任务也是自己正想锻炼的能力。
旅行经历
自己以前是个没怎么出过远门人,虽然出生成长在伟人的故乡,但是也就是个小城而已。包括大学期间,虽然折腾了自行车社团,但一直说得比骑得还多。
直到在42qu添乱的那段时间,发现在个苦逼的老板下面工作感觉是如此的强烈。还好碰到了一起实习陶同学,一起走了次南锣鼓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周末的暴走成了必修课,印证了99fang一鸣同学的那句话“work hard,play harder, sleep hardest。"
北京和广东都是千年古城,可以看的和说的都太多了,有名的景点和博物馆基本都一个人去过了。这一年拍了几千张景点的相片,也取得了三个比较重要的收获:身体放松了,审美能力提高了,偶尔也可以充充文化人了。
失败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于是收获了一小部分的成功和一大堆的失败
大失败是编程能力不济丧失了一些工作的机会。小失败是思想上放松怕麻烦等等。比如北京接手人家的转租被坑600元,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够要了比较低的工钱等等。
别人的成功不一定好懂,但自己的失败却最好理解。只有毫不保留的勇于面对和对外坦诚,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当然这些有时候也意味着伤害。
对于自己在意的失败,应该去了解为什么会失败,别人有时会比自己看得更清楚。如果能解决导致失败的问题,这是再好不过的。退而其次也要知道到底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解决该问题。
失败的分析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应该是一辈子都可以来提升的能力。
思想
这些思想上的认识是一年来重要的收获。分为一个个点,来龙去脉的慢慢说吧。
认真:
以前我是个意识不到细心的人。直到看了故宫的书、画、珍宝后有种震撼的感觉。那不是因为我有文化懂得鉴赏,而是我看到了实物的精美,感觉到了无数聪明的工匠吃饱了撑着花费几年乃至一生的光阴来制作眼前的文物。想想自己从小到大做了无数自己都不关心的烂货,而工匠们做的几件精品却能让世人惊叹和铭记。
认真是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必不可少的,根据互联网产品边际成本小、容易分发的特性。在认真上投入几倍的精力,往往可以带来几十倍或者几百倍的收益。
审美能力和改进:
很多好产品是由凡物一次次改进出来的,而改进的方向必须由审美能力来指明。这是我读《乔布斯传》最大的收获。
换位思考和理解文化:
虽然身为韶山人,但一直对毛泽东思想不大喜欢,因为觉得那是一直被强迫学的。直到和深圳的周阿姨聊天时才懂得,那是历史财富,已经不是眼前的政治了。周阿姨是个做过一些大事的人,她还说“很多事失败了,虽然不是自己的责任,但是也要承担。很多事成功了,自己做的真正很少。”至此感觉到了换位思考,感觉到了毛泽东当年在那样的环境中是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另外还理解了懂一方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的和一方人交流,因为这是沟通双方共同的价值观。而博物馆是地方历史文化入门的最佳地点。
职业规划:
前段时间CpyUG上看到个求职的帖子,一个学了五年的C++的人想转行做Python,说自己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有个回帖就问了“你是有一个五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有五个一年的工作经验?“我当时震撼了,感觉几年后自己也会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大家普遍意识到的就是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何曾会想到工作几年之后还会有这样的磨练。
后来又幸运的得到了豆瓣一次晚了半年的面试。更加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以后绝不是以后想做一个有过五个一年工作经验的人,但也不是一个拥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虽然成为一个伟大的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是我奢求的目标。但是我最想做的还是做成“让大家玩的有意义”这件事,这不是任何一个单一岗位能实现的。
所以我需要做的是看对于创业项目来说缺少那些能力,然后去为之锻炼,直到能较为顺利的创业,实现这件事或者证明这件事不靠谱。这就是我给自己找的意义。
收获与舍弃: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青春是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成本,我们不能选择花与不花,但我们能选择收获什么。在广州工作面试时我就跟老板说了:“现在最大的成本是青春,现在最大的收获是专业技能和能力。”我做好自己想独立完成的网站后,就会朝锻炼下一项能力前进。这样的折腾意味着舍弃一些金钱、稳定。但现在还年轻,我还玩得起,这也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玩法。
沟通:
以前一直自己觉得自己沟通没问题,总想着自己组织过社团和多少人沟通云云,但是却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沟通失败。反思起来最大的缺陷是不注意沟通对象的情绪感受。沟通对象是人,不是没有情绪的计算机。另外不要想着在与比较亲近的人沟通上占便宜,长期一起生活这种伤害迟早会让大家一起遭殃。
拖延:
重要的事情尽早做,不要动拖到最后成为必须要做的紧急的事情。有些事情做了之后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拖在当前就很难看到未来。
计划与总结:
只要值得,就可以预估下。比如买自己以前没有购买过的东西,看要花费多少钱,带来的收益是多少,要放弃多少利益(相同功能的旧物品退役),学习的成本是多少,使用的成本是多少等等。计划和总结时很好的习惯,虽然很多时候计划基本都是鬼话,但总比没说好。每次有意外的总结也是很好的收获。
总结分为经历、失败、思想三个部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给我发邮件详聊:silegon@gmail.com
工作经历
毕业前,同学们找工作时都比较迷茫。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缺乏工作经验,公司都想要有工作经验的”。我也乱参加了几个学校的招聘会,发现提供的岗位不是自己想要的。
幸好自己胡乱学了些Linux和Django,在豆瓣上的Django小组看到99fang黄河同学发的招聘帖。沟通后,有幸获得了99fang.com实习机会,开始了职业生涯。
3月到5月初的两个月时间在99fang.com,感觉同事们都不错,99fang是个重技术的环境,常有各种技术沟通,注重员工的技术能力提升。但是由于自己编程能力有限,加上要回校处理一些毕业事宜,所以结束了实习。
6月初到7月中旬,在张教主的42qu.com工作。创业公司的工作感觉很兴奋,很酷也很累。自己还是由于技术不过关,在张教主那里感觉也很苦逼。加上又要回校处理一些毕业的破事,所以又灰溜溜的回学校了。
9月初到现在,在广州的游易网络一个人搞web开发。感觉公司比较温馨,同事好相处,老板是赚钱和生活的高手。目前做的工作任务也是自己正想锻炼的能力。
旅行经历
自己以前是个没怎么出过远门人,虽然出生成长在伟人的故乡,但是也就是个小城而已。包括大学期间,虽然折腾了自行车社团,但一直说得比骑得还多。
直到在42qu添乱的那段时间,发现在个苦逼的老板下面工作感觉是如此的强烈。还好碰到了一起实习陶同学,一起走了次南锣鼓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周末的暴走成了必修课,印证了99fang一鸣同学的那句话“work hard,play harder, sleep hardest。"
北京和广东都是千年古城,可以看的和说的都太多了,有名的景点和博物馆基本都一个人去过了。这一年拍了几千张景点的相片,也取得了三个比较重要的收获:身体放松了,审美能力提高了,偶尔也可以充充文化人了。
失败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于是收获了一小部分的成功和一大堆的失败
大失败是编程能力不济丧失了一些工作的机会。小失败是思想上放松怕麻烦等等。比如北京接手人家的转租被坑600元,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够要了比较低的工钱等等。
别人的成功不一定好懂,但自己的失败却最好理解。只有毫不保留的勇于面对和对外坦诚,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当然这些有时候也意味着伤害。
对于自己在意的失败,应该去了解为什么会失败,别人有时会比自己看得更清楚。如果能解决导致失败的问题,这是再好不过的。退而其次也要知道到底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必要解决该问题。
失败的分析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应该是一辈子都可以来提升的能力。
思想
这些思想上的认识是一年来重要的收获。分为一个个点,来龙去脉的慢慢说吧。
认真:
以前我是个意识不到细心的人。直到看了故宫的书、画、珍宝后有种震撼的感觉。那不是因为我有文化懂得鉴赏,而是我看到了实物的精美,感觉到了无数聪明的工匠吃饱了撑着花费几年乃至一生的光阴来制作眼前的文物。想想自己从小到大做了无数自己都不关心的烂货,而工匠们做的几件精品却能让世人惊叹和铭记。
认真是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必不可少的,根据互联网产品边际成本小、容易分发的特性。在认真上投入几倍的精力,往往可以带来几十倍或者几百倍的收益。
审美能力和改进:
很多好产品是由凡物一次次改进出来的,而改进的方向必须由审美能力来指明。这是我读《乔布斯传》最大的收获。
换位思考和理解文化:
虽然身为韶山人,但一直对毛泽东思想不大喜欢,因为觉得那是一直被强迫学的。直到和深圳的周阿姨聊天时才懂得,那是历史财富,已经不是眼前的政治了。周阿姨是个做过一些大事的人,她还说“很多事失败了,虽然不是自己的责任,但是也要承担。很多事成功了,自己做的真正很少。”至此感觉到了换位思考,感觉到了毛泽东当年在那样的环境中是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另外还理解了懂一方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的和一方人交流,因为这是沟通双方共同的价值观。而博物馆是地方历史文化入门的最佳地点。
职业规划:
前段时间CpyUG上看到个求职的帖子,一个学了五年的C++的人想转行做Python,说自己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有个回帖就问了“你是有一个五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有五个一年的工作经验?“我当时震撼了,感觉几年后自己也会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大家普遍意识到的就是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何曾会想到工作几年之后还会有这样的磨练。
后来又幸运的得到了豆瓣一次晚了半年的面试。更加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以后绝不是以后想做一个有过五个一年工作经验的人,但也不是一个拥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虽然成为一个伟大的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是我奢求的目标。但是我最想做的还是做成“让大家玩的有意义”这件事,这不是任何一个单一岗位能实现的。
所以我需要做的是看对于创业项目来说缺少那些能力,然后去为之锻炼,直到能较为顺利的创业,实现这件事或者证明这件事不靠谱。这就是我给自己找的意义。
收获与舍弃: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青春是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成本,我们不能选择花与不花,但我们能选择收获什么。在广州工作面试时我就跟老板说了:“现在最大的成本是青春,现在最大的收获是专业技能和能力。”我做好自己想独立完成的网站后,就会朝锻炼下一项能力前进。这样的折腾意味着舍弃一些金钱、稳定。但现在还年轻,我还玩得起,这也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玩法。
沟通:
以前一直自己觉得自己沟通没问题,总想着自己组织过社团和多少人沟通云云,但是却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沟通失败。反思起来最大的缺陷是不注意沟通对象的情绪感受。沟通对象是人,不是没有情绪的计算机。另外不要想着在与比较亲近的人沟通上占便宜,长期一起生活这种伤害迟早会让大家一起遭殃。
拖延:
重要的事情尽早做,不要动拖到最后成为必须要做的紧急的事情。有些事情做了之后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拖在当前就很难看到未来。
计划与总结:
只要值得,就可以预估下。比如买自己以前没有购买过的东西,看要花费多少钱,带来的收益是多少,要放弃多少利益(相同功能的旧物品退役),学习的成本是多少,使用的成本是多少等等。计划和总结时很好的习惯,虽然很多时候计划基本都是鬼话,但总比没说好。每次有意外的总结也是很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