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最终没有换掉这个模板自定义标题(真有够狗血)的原因是今天晚上跟爸妈出去爬山结果两圈就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开始自感岁月不饶人。好吧,虽然在此自言“青春balabala"有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矫情,但是,年岁在增加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写这篇日志,一方面是觉得对不起多年未打理的QQ空间(oh! u know how i love u when i was a teenager!!!)所以想给它一个迟到的交待,另一方面觉得这个模板界面挺好看的算是支持一下马化腾同志的创意吧。
我可不想写什么年终总结。这一年不管经历了多少人和事,终归只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地用只言片语刻录每天的心情和只有自己能分辨的人和事——对,每天。这就是为什么我虽然不搭理空间但我的“说说”永远在更新的原因。谁知道呢,大概是懒吧。
刚刚用了一点时间看了一遍从高中开始正式使用的空间。看看这6年来自己的成长。过去我用很多自己以及密友才能解开的code。这是年少而不理智、胆怯而逃避现实的表现。现在不用了。是因为成熟了吗?不不不。我只是学会了不将它落于纸上了而已。谁知道呢,大概还是懒吧。
有的事情,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伤心的、落寞的、焦虑的,凡此种种消极的情绪,都不愿意写在纸上了。网络这么速食的东西,有多少人是怀着悲悯的心情在检阅他人的悲伤。所以,还不如花时间来爱身边爱我的人。
说到爱我的人。莫不如我们来谈谈爱情?青春何以没有爱情。别说我纸上谈兵哦。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周国平的理论+亦舒的剧情+身边的案例”修养的二十二岁女青年,我还是有一点话说。
以下的言论不对诸位的人生幸福负责,所以我也就无所顾忌了。
先说一个也许不搭的小事儿。大年初一在外婆家,二表哥问我为什么没有男朋友,我说“没‘感觉’啊”。我明显地感到二哥冷笑了一下。
他喊他老婆:阿雯,你结婚的时候对我有感觉吗?我是你的理想结婚对象吗?
雯雯姐姐笑吟吟地回了一句:不是!
我二哥乘胜追击,问我大嫂:阿嫂,**(我大表哥的名字)是你结婚时的理想对象吗?
大嫂笑笑摇头。
二哥还不满足,他说,你不信问问你爸妈,你问问在场任何一个结婚的人,他们都不会是跟“有感觉的对象”结婚的!
我沉默不语。不过这不代表我赞同哦。
李大仁之所以接受maggie是因为“她长得不错,性格不错,各方面都不错”,所以想“试一试能不能在一起”。但结果是,没有爱,“试一试”都变成了“亵渎了爱”。
有一种说法——理智的人会选择爱自己的人,感性的人会选择自己爱的人。G补充——浪漫的人会选择爱自己且自己爱的人。双鱼无疑是浪漫的人,G一语中的。所以,我可以倾尽所有时间来等待the one。
事实证明,用“条件”来权衡感情投资的做法只会让我作呕,用“条件”来伪饰爱情的做法更是让人唾弃。不管将来有多少事实表明,有了种种“条件”生活可以过得多么逍遥自在,但是那种快乐不属于我。我更信奉两个相爱的人是因为爱而在一起,因为爱而为共同的理想努力,因为爱而克服可能遇到的阻碍,因为爱彼此支持、组建家庭。
对,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条件”匹配!
当然,我并不否认条件匹配的重要性,过来人都不止一次强调过这一点。我也不会离经叛道到跟父母在这一点上作对的地步。只是,“条件”不应该宣兵夺主,而是作为一段relationship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存在。
爱,才是主题。
说到这里忽然有点伤感。青春都终将“逝去”了...啊不不不不能那么没有出息。其实这样也不错呀。李大仁最后不是也跟程又青在一起了吗?(oh,甜腻的第13集!)何况我的要求那么那么那么低——只要一个阿静哥哥那样的就好了。阿静哥哥足够好了,真的足够足够好了,从内到外。如果世界上还有第二个阿静哥哥,小女子挤破脑袋也要抢了来,耶!
完了,这篇百年日志快写成《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了。
速速回到主题。
我所感怀的是,命运多么奇妙。让我在我最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把我推入了祖国的东北角,让一个从未感受过哈尼的甜腻的白痴似的假小子认识了一个名字叫做QQ的说着同一口家乡话而且睡斜对角床的小女孩(最近喜欢用长句么这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自嘲是“两个3分虎背熊腰在李四光肆无忌惮上演拉拉的剧目”,我们肆无忌惮地吃冰激凌并且必须把对方拉下水。有时候,习惯了一个人的我,却会突然很害怕要一个人穿过黑暗。两年前的我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我,一个人背着书包顶着星光,孤独的时候也不懂得倾诉。是你改变了我。哈尼,周QQ,你在看吗?你知不知道今天是初四,我想死你了。你知不知道,一年后的现在,我们一众人就面临着分别——也许只有你,才不必在毕业的时候对我说那声没有保证的“再见”。所以,狠狠地当众mua一个吧。
我所感怀的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总是能遇到好老师。我不是一个精通世故的人,有些东西并不懂。但我能走下去,而且还算顺利。虽然不知道将来如何,但是我依然充满感激。如果青春注定将要逝去,那么我最为感谢的就是在这条路上,有一个善良的引路人。
当然要感谢的还有好多人。但这篇日志既不是年终总结,也不是遗书,逐一感谢似乎有些...怪怪的哦。
虽然现在才22岁,但是昔日的同学之中已出现了一些“分化”——这么说也许并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机遇并不相同。就个人而言,很多时候,如果一次机会错失了,那么接下来将会是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再接着便是马太效应。奈之何如?奈之何如?
但这么说依然是不公平的。我们有脑有手,凭什么给自己的惰性再找理由?
喜欢hilary clinton那句: follow your heart, stick to your goals.
青春终将逝去,但是梦想永随。
——谨以此纪念我在壬辰龙年第四天的心血来潮
by the way,马化腾应该给一个万年不写日志一写就N长的劳模女青年发压岁钱
20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