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及我的迷茫
我可不是要写一篇论文。 今日难道的好兴致啊! 就让我从价值观的产生谈起。 在我看来价值观由感性产生,理性是不作价值判断的。 什么叫由感性产生?简单地讲就是你喜欢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就是有价值的,所有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因为你喜欢它。 既然是感性、是喜欢,每个人的价值观就都会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假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你认为它有价值。 如果有很多项你意识到的选择,你会做出比较,做更有价值的事。 好了,来看看我怎么用这个价值理论分析问题。 举个经常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假如我爸妈要我剪胡子,我怎么决定剪还是不剪? 有这么几个因素在影响这个决定,所谓的道德(即我是否要听爸妈的话)、剪不剪间接带来的好坏(如别人的评语)、剪不剪直接带来的好坏(如浪费时间、动刀子)。 然后一般地我会觉得不剪给我带来是快感是极其强烈的,所以我就不剪了。 可是现实生活中问题还没这么简单,理论毕竟是理论。 你有时可能会觉得这个理论不适应,这里有一个原因。 你认为什么有价值,这不是由你意识判断的,是由所谓的潜意识判断的,既然是潜意识你就一般意识不到,所以你不觉得你做了的符合你的价值了。也就是说,你喜欢什么不是你意识控制的,是由潜意识控制的。 可是潜意识毕竟是潜意识啊!既然意识不到你就完全可以忽略它,以为你所有的都是由意识判断的。 既然是你的意识了,你就完全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现在谈谈我的人生观。关于人生观我这里只讲人生的意义。 嘿嘿。 也从人生的意义的产生谈起。 首先我们假设人生是存在的,存在先于意义,也就是说人生就是人生,不因为人生有意义所以才有、才是人生。 人生的意义是由价值判断来的。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在我看来,人是先有人生的。只有这个人生,于是这个人生活啊、生活啊… 什么叫只有这个人生?就是他不对人生做任何判断。 然后他生活得很无聊,因为没有价值判断、没有意义。 因为他没有能力杀死自己(下不了手),于是他就想活得很有聊,就做了价值判断,就产生了意义。 让我解释一下一句名言。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和人生意义的形成与转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本来无聊,为了摆脱无聊就产生了人生意义。当发现这个意义无法实现时,为了既摆脱痛苦又摆脱无聊,就换成了另一个意义。 好了再让我谈谈我的迷茫。 我觉得我因为迷茫所以迷茫。 为什么会迷茫呢?因为不知道真实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真实呢? 呵呵。 真实是全知的,就是说真实什么都知道。 这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二十世纪某人提出了一个缸中之脑理论(brain in a vat),就是说你不知道你是否是一个放在装满水的水缸里的大脑。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所有感觉都是神经产生的,假设这真的是真的。 那么如果一位科学家一直向一个大脑发生电波,那么那个大脑就完全可以感觉到你现在所感觉到的一切。 所以你不知道你是不是缸中之脑。 如果你认识真实,你必然知道你是不是缸中之脑。 好了,这个产生了极大的问题。 你怎么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是真的? 我把科学看作是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好像是佛祖讲的啊!) 因为如果科学是真知,它必然可以解决缸中之脑的问题。 只要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就不能说它认识到了真实。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能相信什么,而不是认识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 相信! 你想相信什么就可以相信什么! 相信这和相信那没有任何区别! 然后我就迷茫了。 现在让我来总结一下。 其实没什么好总结的。 不能有结论。 那些看春晚的人啊! 哪里会有我听着春晚写文章爽啊! 哈哈! 新春愉快! 于辛卯年除夕夜 道长马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