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旧文:《辞人》
最初是年轻的邹铭峻先生,彼时在《HIS LIFE》做编辑,约我写专栏,我提出一个非分的请求:写12期,12个人,题目叫《十二无名者》,全文不提及人名。
现在看来,这想法与写法都不够成熟,写了两期之后,杂志改版,小邹离职,这个专栏未能继续。
第一篇叫《辞人》,是写一位台湾的词作者,姚谦先生。曾有朋友问我:姚谦先生很有名啊,怎么是无名者?
在我心中,“名”不是“有名”、“名声”、“名誉”,不是英文中“FAMOUS”的含义,是一种可以放大也可以化为无有的指称。具体到当时专栏的想法,姚谦先生大名当然鼎鼎,于我却是个生活中正正常常的遭遇,就像吃羊肉串时和老板聊天的感觉差不多,见到作者,却不知这个作者曾写过影响了自己人生观的歌词,见面时他自自然然谈笑风生,并不将过往挂在嘴边,不往自己的身上安放怎样的标签,这是我欣赏的态度。
《鲁冰花》、《客途秋恨》、《爱情》、《秋天别来》、《分享》,等等歌曲,如果你在唱起它们的时候是涌起了情感,而不是想起了作词者,这才是词者的成功。
当然,如果想起了一个作者,却想不起他写过些什么,或者想起他写过些什么,却像是想起了一件高悬在云端、挂满了勋章的军装,也未见得就是不好,样态不同罢了。
--------------------------------------------------------------------------------------------------------------------------------------------------------
《辞人》
2006年,我和妻子创作的第一个剧本,被电影局枪毙了。那个关于少年犯罪的剧本,花去了我们将近一年的时间,有两个月几乎没有出过门,朋友也都疏远了。
也就在那段绝望的日子,我认识了一位流行音乐的词者,也是资深的前辈,了解他作品的人不多。和他吃饭之前,我特地上网查了查他的名字,搜到一些他最近与人合作的作品,有新人王,有音乐剧。是的,我几乎不知道有什么好歌是他写的,如果见面时恍然不觉,似乎是件没有礼貌的事。
我们见面,吃饭,聊天,我说想写歌词,想尝试其它的路,他说好啊,你把你的文章发给我看。我是真动心了,晚上回家把文章发给他看,他觉得不错,却也没说我适合写歌词,倒是我提起自己剧本被枪毙了,他鼓励我:加油。
2007年底,第一部由我参与编剧主演的电影已经拍摄完毕,我决定远渡他乡,去上海开公司,妻子也不反对,我们借了一笔钱,来到上海,在开阔的浦东找到了一处偏僻幽静的社区,装修了办公室,租了房子。那个社区自成一体,五脏俱全,犹如一个独立的岛国,时常有朋友来探望,走时发来短信:荒岛生存。
我开始穿上西装,和同事一起探索业务,面见各类商务人士,翻阅各类财经杂志,那些商界领袖的潇洒事迹被我时时引用到公司的发展中。我庆幸自己远离了北京和电影,远离了纷乱又无聊的朋友圈,终于开始过上清静又自足的生活。每天在社区的酒吧喝到大醉,和烤羊肉串的斗鸡眼老板聊聊家乡的事,和同事一起把啤酒瓶扔到十字路口的中央,与妻子养了只白色的流浪猫,又把它送给宠物店里的外国人,如此种种,直到有一天,传来了消息:电影通过了审查,可以公映了。
那一天是荒岛上最开心的日子。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回信表示了祝贺。
接下来的一个深夜,和妻子在家看卫星电视。台湾一家电视台请来了曾淑勤,她弹起了吉它唱起了歌,纯净与低回的力量深深打动了我。那首歌的名字叫《客途秋恨》,歌词大开大阖,完全是一首咏叹生命的诗歌,居然是他的词。接下来的一首歌词也是他的,我更加震惊,因为这首歌的名字叫《鲁冰花》。
09年,我结束了荒岛生存,回到北京。和朋友们去唱卡拉OK。我唱了一首伍思凯的《分享》,那是初中时一起听歌的兄弟们最爱合唱的歌。歌词里说:“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我感觉到自己活了过来,那些少年时的激动,纯真与快乐,回到了我的心中。
回家后写信给他:认识你这么久,是这么缓慢的发现,过去在我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歌曲,是你的词,你的词从来不光芒四射,从来不复杂跳跃,没有凄绝的美,没有高调的姿态,却是潜入人的情感,打开人的内心。你让我见到了一种上等的作品和作者,那就是此情犹在,词者无名。
现在看来,这想法与写法都不够成熟,写了两期之后,杂志改版,小邹离职,这个专栏未能继续。
第一篇叫《辞人》,是写一位台湾的词作者,姚谦先生。曾有朋友问我:姚谦先生很有名啊,怎么是无名者?
在我心中,“名”不是“有名”、“名声”、“名誉”,不是英文中“FAMOUS”的含义,是一种可以放大也可以化为无有的指称。具体到当时专栏的想法,姚谦先生大名当然鼎鼎,于我却是个生活中正正常常的遭遇,就像吃羊肉串时和老板聊天的感觉差不多,见到作者,却不知这个作者曾写过影响了自己人生观的歌词,见面时他自自然然谈笑风生,并不将过往挂在嘴边,不往自己的身上安放怎样的标签,这是我欣赏的态度。
《鲁冰花》、《客途秋恨》、《爱情》、《秋天别来》、《分享》,等等歌曲,如果你在唱起它们的时候是涌起了情感,而不是想起了作词者,这才是词者的成功。
当然,如果想起了一个作者,却想不起他写过些什么,或者想起他写过些什么,却像是想起了一件高悬在云端、挂满了勋章的军装,也未见得就是不好,样态不同罢了。
--------------------------------------------------------------------------------------------------------------------------------------------------------
《辞人》
2006年,我和妻子创作的第一个剧本,被电影局枪毙了。那个关于少年犯罪的剧本,花去了我们将近一年的时间,有两个月几乎没有出过门,朋友也都疏远了。
也就在那段绝望的日子,我认识了一位流行音乐的词者,也是资深的前辈,了解他作品的人不多。和他吃饭之前,我特地上网查了查他的名字,搜到一些他最近与人合作的作品,有新人王,有音乐剧。是的,我几乎不知道有什么好歌是他写的,如果见面时恍然不觉,似乎是件没有礼貌的事。
我们见面,吃饭,聊天,我说想写歌词,想尝试其它的路,他说好啊,你把你的文章发给我看。我是真动心了,晚上回家把文章发给他看,他觉得不错,却也没说我适合写歌词,倒是我提起自己剧本被枪毙了,他鼓励我:加油。
2007年底,第一部由我参与编剧主演的电影已经拍摄完毕,我决定远渡他乡,去上海开公司,妻子也不反对,我们借了一笔钱,来到上海,在开阔的浦东找到了一处偏僻幽静的社区,装修了办公室,租了房子。那个社区自成一体,五脏俱全,犹如一个独立的岛国,时常有朋友来探望,走时发来短信:荒岛生存。
我开始穿上西装,和同事一起探索业务,面见各类商务人士,翻阅各类财经杂志,那些商界领袖的潇洒事迹被我时时引用到公司的发展中。我庆幸自己远离了北京和电影,远离了纷乱又无聊的朋友圈,终于开始过上清静又自足的生活。每天在社区的酒吧喝到大醉,和烤羊肉串的斗鸡眼老板聊聊家乡的事,和同事一起把啤酒瓶扔到十字路口的中央,与妻子养了只白色的流浪猫,又把它送给宠物店里的外国人,如此种种,直到有一天,传来了消息:电影通过了审查,可以公映了。
那一天是荒岛上最开心的日子。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回信表示了祝贺。
接下来的一个深夜,和妻子在家看卫星电视。台湾一家电视台请来了曾淑勤,她弹起了吉它唱起了歌,纯净与低回的力量深深打动了我。那首歌的名字叫《客途秋恨》,歌词大开大阖,完全是一首咏叹生命的诗歌,居然是他的词。接下来的一首歌词也是他的,我更加震惊,因为这首歌的名字叫《鲁冰花》。
09年,我结束了荒岛生存,回到北京。和朋友们去唱卡拉OK。我唱了一首伍思凯的《分享》,那是初中时一起听歌的兄弟们最爱合唱的歌。歌词里说:“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我感觉到自己活了过来,那些少年时的激动,纯真与快乐,回到了我的心中。
回家后写信给他:认识你这么久,是这么缓慢的发现,过去在我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歌曲,是你的词,你的词从来不光芒四射,从来不复杂跳跃,没有凄绝的美,没有高调的姿态,却是潜入人的情感,打开人的内心。你让我见到了一种上等的作品和作者,那就是此情犹在,词者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