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一周,及思想过程
想想我23年的生命里,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实在是很少,原因无非是分为内在的和外在,内在的原因就是我自身的性格,可以说是很内向,与陌生人接触让我有种很不安的感觉,所以几乎不去主动去接触什么一些社会上面实践,也就很少能触及其中的规则,也不愿意思考这些事。再加上中国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方面实在是很缺失,我所在的学校们几乎没给我们安排出实践让我们有几乎更多的了解这个社会,不在学校的时候我又经常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顶多就是跟同学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也涉及不到更多有关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方面的东西。
实习第一周,我是到工厂实习的,因为有父亲的关系,再加上在我们这座北方城市想要找到与我技术相关的地方真的是很难,有些同学去买电脑了,这跟技术真的是差别很大,那些更加接近商业和营销,而这些东西真的不是我感兴趣的,我想在这次较长时间的实习当中获得什么,首先我想赚钱,因为这么多年的生命我几乎没有创造过任何价值,对于学校实验室的贡献我想算不上对家庭和自身的经济条件有什么提高的活动。赚钱的同时我又不想成为廉价劳动力,所以一直不肯外出打工,大学生打工无非是那么两样,家教和服务员。服务性工作是我所不齿的。想我这样自命清高的人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自己在学业上又不是特别突出,在中国的学术界成长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寄希望于进入研发类技术部门了,最近在读《我是沃兹》这本书,对他的工程师生活确实很是向往,但那是在中国,我要想成为工程师不知道还要经历些什么。
有些想远了,还是说这次实习吧,初到一个工厂性的企业,有办公室和车间两个主要工作地点,在车间内我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在办公室主要处理工单安排,人员调动还有工作状况分析,当然这些我都不会,我的专业是电子,是弱电,而且我从事的大多数或是创造性或是验证性的实验,这与在工程的流水线维修相去甚远,我其实还是很难做到与办公室的人交流,主要是还是我跟他们缺少共同的话题,而且我很难找到与别人交流的突破口,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弱点,这是性格所致,我到底要不要改变一下呢?我不想一辈子怀才不遇,我不想做《伤心者》中的何夕,我的性格注定自己偏向那些无法迎合很多人。其实在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或是在车间的电气维修工们都不是坏人,起码不是那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黑心人,也许自己是被网络上的言论给误导了,从一直带我的电工小头头(比我大两届,在工厂一年多一点)那里我得知了他这一年的感受,听他的意思是他觉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起码在这个工作单位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是信奉“人性本恶”的,人之初,自然是性本恶,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当然是以保证自己基因留存为基础的。真正的大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都是古人以讹传讹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特例的存在,但是人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的,我知道我自己对别人冷漠的原因,因为自己在思想中不相信别人,而在实践中又倾向于相信别人,因为那样会给自己节省很多时间,相信别人比较好不用费劲心机去猜想一个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从表面想象或是别人告诉我的话我都相信,这样有利于自己把心思放在我感兴趣的东西上,但是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处于发呆状态,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节约下来的时间到底有没有必要,还是给自己增添了更多发呆的时间。
我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多一些好看的书,这是我常年来养成的习惯,可是这么多年我又因为这个习惯得到了什么我比别人看问题更加深刻吗?没有我只是有些奇怪的想法,觉得自己比别人牛一些,可是在别人眼里我仍然是个幼稚的小孩,看问题是浅薄的,虽然我了解许多科普知识,只是大概的知道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一是不能给我带来经济效益,二是根本不能让我自己混入科学家行列,甚至也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科幻作家。
工作是无聊的“繁重”,其实我大多时间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下,每天来回溜达,把工厂车间内的机器和人都看在眼里,但是转眼就忘,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因为没有人去主动给我讲,我又不愿意问,我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人,我真的不清楚我看在眼里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应该引起我的注意,我在这个时候没了主意,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我还需要丰富一些
实习第一周,我是到工厂实习的,因为有父亲的关系,再加上在我们这座北方城市想要找到与我技术相关的地方真的是很难,有些同学去买电脑了,这跟技术真的是差别很大,那些更加接近商业和营销,而这些东西真的不是我感兴趣的,我想在这次较长时间的实习当中获得什么,首先我想赚钱,因为这么多年的生命我几乎没有创造过任何价值,对于学校实验室的贡献我想算不上对家庭和自身的经济条件有什么提高的活动。赚钱的同时我又不想成为廉价劳动力,所以一直不肯外出打工,大学生打工无非是那么两样,家教和服务员。服务性工作是我所不齿的。想我这样自命清高的人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自己在学业上又不是特别突出,在中国的学术界成长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寄希望于进入研发类技术部门了,最近在读《我是沃兹》这本书,对他的工程师生活确实很是向往,但那是在中国,我要想成为工程师不知道还要经历些什么。
有些想远了,还是说这次实习吧,初到一个工厂性的企业,有办公室和车间两个主要工作地点,在车间内我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在办公室主要处理工单安排,人员调动还有工作状况分析,当然这些我都不会,我的专业是电子,是弱电,而且我从事的大多数或是创造性或是验证性的实验,这与在工程的流水线维修相去甚远,我其实还是很难做到与办公室的人交流,主要是还是我跟他们缺少共同的话题,而且我很难找到与别人交流的突破口,我知道这是自己的弱点,这是性格所致,我到底要不要改变一下呢?我不想一辈子怀才不遇,我不想做《伤心者》中的何夕,我的性格注定自己偏向那些无法迎合很多人。其实在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或是在车间的电气维修工们都不是坏人,起码不是那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黑心人,也许自己是被网络上的言论给误导了,从一直带我的电工小头头(比我大两届,在工厂一年多一点)那里我得知了他这一年的感受,听他的意思是他觉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起码在这个工作单位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是信奉“人性本恶”的,人之初,自然是性本恶,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当然是以保证自己基因留存为基础的。真正的大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都是古人以讹传讹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特例的存在,但是人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的,我知道我自己对别人冷漠的原因,因为自己在思想中不相信别人,而在实践中又倾向于相信别人,因为那样会给自己节省很多时间,相信别人比较好不用费劲心机去猜想一个人的行为,大多数都是从表面想象或是别人告诉我的话我都相信,这样有利于自己把心思放在我感兴趣的东西上,但是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处于发呆状态,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节约下来的时间到底有没有必要,还是给自己增添了更多发呆的时间。
我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多一些好看的书,这是我常年来养成的习惯,可是这么多年我又因为这个习惯得到了什么我比别人看问题更加深刻吗?没有我只是有些奇怪的想法,觉得自己比别人牛一些,可是在别人眼里我仍然是个幼稚的小孩,看问题是浅薄的,虽然我了解许多科普知识,只是大概的知道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一是不能给我带来经济效益,二是根本不能让我自己混入科学家行列,甚至也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科幻作家。
工作是无聊的“繁重”,其实我大多时间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下,每天来回溜达,把工厂车间内的机器和人都看在眼里,但是转眼就忘,我没有过多的思考,因为没有人去主动给我讲,我又不愿意问,我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人,我真的不清楚我看在眼里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应该引起我的注意,我在这个时候没了主意,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我还需要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