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学意大利语的
由于不想变成一篇学习汇报,所以想到什么说什么为是。
欧洲就是一个很杂烩的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国家自己内部的历史和发展很爱牵扯不清,跟自己的邻居吵个没完或者狼狈为奸。其实本来硕士课程在国内光是有一门英语就已经让我们累的够呛了,可是法国也许是旅游业旺盛,也许是好管闲事,非要我们这些学旅游的学生再挑一门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身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而且是广东人(否认自己的身份是可耻的,其实我真的有那么老广么,随便吧),语言转换方式其实因为吸收不同因素太多,反而变得不够灵活。
那么其实可以选择的第二外语有哪些呢?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还有原本在计划中的德语。后来也不知为什么传说中的德语课没有开,所以我横跨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的妄想未能如愿(暗想:德语难学到没人坚持)。过去我们的师姐们作为外籍学生必须学法语,可是今年也没有请到法语老师来交我们这群老外,到最后西班牙语也不可能开课给没有基础的外籍学生——或者基础太好的外籍学生,如西班牙学生——只有意大利语课我们必须要上,就像必修的选修课一般。
出发前老妈激动地嘱咐我说,要是有得选你可绝对不能够选意大利语!!!!赶快选西班牙语!!我就说好吧,我喜欢德语多点,老妈就黑脸,我就答应说西语就西语咯。
结果是她和我的设想都未能实现,而且还要冷门的意大利语成了必修,太意外。
笼统介绍一下意大利语入门班的学生构成:西班牙女生2,法国男生2,罗马尼亚女生1,德国女生1,阿塞拜疆女生1,然后就是包括我在内的5名中国女生。
我这样编排介绍顺序是有讲究的,是把外国学生按照学意大利语入门的水平从易到难的来排的的。
为什么法国要排在西班牙后面呢,因为法国人无论讲什么外语几乎都像讲法语= =
为什么阿塞拜疆要排在德国后面呢?因为阿塞拜疆人讲自己的语言外还讲俄语~你说是德国人讲得好些还是俄国人会学得好些呢~
好了要隆重地说,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不过烂烂地学了十几年英语,弱爆地学了四年法语,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内学习的。
首先还是要说我的学习同伴们:
1. 首先,意大利语是拉丁语的直系孙子(引用《天然废材意呆利》里头的见解);而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都是意大利语的亲戚,大家都是拉丁语系的衍生者罗曼语系的家族成员。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当年是被古罗马人征服了,所以他们生息的地方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尼亚之名是直接来自于东罗马帝国,而罗马尼亚语和意大利语都是属于东罗曼语支系的。过去我只道罗马尼亚也是东欧国家,应该讲斯拉夫语的;不过看罗马二字都能猜到几分~唉,罗马尼亚女生说起意大利语的腔调和发音方式顺到就像我讲东北话似的——别提多自然了。。。
2. 西班牙同学二位女生,得天独厚啊,再加上学过法语,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大舌音,把我快弹走了。老师说,西班牙人讲话他都能猜得到好几分,就是大家的词首几乎相近,不过词尾构成就改变了。不过正宗的西班牙语,即卡斯蒂利亚语自然是与意大利很多很多相像之处,然而西班牙其他的地区的方言如加泰罗尼亚文,却与法语更为相近。这种感觉就像韶关人明明身在广东,讲话却更像湖南人一样的道理。虽然地理上是法国更加靠近意大利,但是西班牙语确实比较与意大利语在构词上,发音上和语感上更加相近。就像湛江的雷州话和福建话很像但是大家隔得太远而不相知。
3. 法国的两位男生,一位在意大利实习过,一位也是南部人,离意大利那么近,所以一开口就会发现他们词汇量在初学者中不错,这就是地理区位优势所助了。然而日常对话中,法语却没有像西班牙语那样接近意大利语,所谓西班牙语是从通俗化的拉丁语演化来的,反而是一些涉及天文地理的比较相像,也对,大家都是教会的来造词的,本身一些涉及学科的东西绝对是不能与拉丁语差太远了。这样一来,英语就显得很可怜了,因为随便哪个罗曼语系的语言学起拉丁语都很快,而英语总是被拉丁语唬住了,参见博物馆museum,其实就是拉丁语,英语本身就是东抄一个,西抄一下的大杂烩。
意大利语人只要有点语言环境,就能讲不错的法语。就夯的例子是现在的萨科齐夫人卡拉布吕尼,自称“用法语写诗,用意大利语做梦”。你从小在这里长大当然就能吟诗作对啦拜托。
4. 个人认为德语是不正常的语言,其系统繁复到一个紊乱的程度,他们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伏尔泰却说它压根“不神圣,非罗马,勿谈帝国”,因此日耳曼民族跟拉丁民族本身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出于对教会的拱卫,以及对西罗马帝国的延续,加上与拉丁国家一些摩擦和联系,其实德语跟意大利语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像我看德国女生学法语,其实也不算要死要活。要死要活的是我们苦逼的汉族娃。
5. 说到阿塞拜疆语,我不了解,其实是突厥语系来的。干脆我说俄语得了,反正该女生也把它当母语。俄语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朝,说白了就是古希腊那边是一脉相承的。俄罗斯人对土耳其等等非常了解,文化上还非常有相同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和希腊语),和我上文讲到的西罗马帝国(拉丁文化,拉丁语)两者,因为代表的文化和地域都不一样。同在“罗马”之名的荣辉下,两者其实是不相融的。
其实阿塞拜疆是个很妙的地方,阿塞拜疆人可是突厥人的后代,马背上的民族啊。跟很多独联体国家一样,它是阿拉伯国家,而且跟伊朗很亲。是西亚国家,可是由于是前苏联加盟国,他们人民的姓氏却是俄式的。说到它的历史,它又曾经被土耳其、蒙古和波斯入侵过。看到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我就恍然大悟为毛当年苏联想入侵伊朗想得那么厉害。我们班这位突厥后裔美女,她的长相就成天让班上的高卢男女们直喊“princess!”稍深的肤色加上高鼻梁大眼,修长的身材(特别是长腿)非常让人赞叹!幸好她跟普通阿拉伯妇女相比她西化很多,所以很容易跟她亲近。
容许我题外下,我一看到突厥二字马上浮想联翩到大唐还有唐太宗与它们的战争~
但是多亏了俄式的发音,讲俄语的突厥后裔美女学起意大利语发音也是小菜一碟~
以上就是我们身处的同辈,客气点说是大家都零基础,可是我们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再加上大家是在意法双国籍的老师用法语教学的前提下学的,我们简直不战而败了。
大家都是鹦鹉学舌,有些就学到形神兼备(没错,学外语,必须形似,神态肢体也要用上!特别是热情激动的罗曼语们,骗你们的话我改姓),我们就吃力至极。意大利语的读音规则别人一看就会,我们就是不入脑子。
用我自己概括来看,我个人学意大利语的辅助基础是法语。好比一根蜡烛,我的法语底子就像是蜡烛的芯儿,意大利语就是外面那层蜡;那条芯耗尽了,蜡烛的整个形态也就没了。也就是说除非我不断地补充积累更多的法语,否则我根本跟不上意大利语的学习。
尽管老师是个大好人,有爱的意呆立人,有爱心且宽容、忍耐我们的一切后进表现。可是可是,我们眼见周围人一日千里的进度,自尊受打击啊~!!!
然而老师冲我们说,你们是tri-langue的银才!!中英法三语啊!有了意大利语,你们就拥有第二门欧洲语言啦,棒啊!!明显地无视英语来着哈哈~老师真的对我们很容易满足,而且很爱将意大利语和我们国家的渊源大讲特讲,让我格外受宠若惊。
虽然学来学去,20多岁人还在学幼儿园级水平的语言课,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看到各国人语言文化交融时候,迸发出来的各种奇异效应。就算我有各种各样的挫败感,却不知不觉被异国文化的很多趣味事物转移了注意力。欢笑就是语言学习最好的润滑剂和推进力。
在倍感思念意大利语课之际写就。我会有下篇,意大利语课堂的笑话。
欧洲就是一个很杂烩的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历史,国家自己内部的历史和发展很爱牵扯不清,跟自己的邻居吵个没完或者狼狈为奸。其实本来硕士课程在国内光是有一门英语就已经让我们累的够呛了,可是法国也许是旅游业旺盛,也许是好管闲事,非要我们这些学旅游的学生再挑一门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身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而且是广东人(否认自己的身份是可耻的,其实我真的有那么老广么,随便吧),语言转换方式其实因为吸收不同因素太多,反而变得不够灵活。
那么其实可以选择的第二外语有哪些呢?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还有原本在计划中的德语。后来也不知为什么传说中的德语课没有开,所以我横跨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的妄想未能如愿(暗想:德语难学到没人坚持)。过去我们的师姐们作为外籍学生必须学法语,可是今年也没有请到法语老师来交我们这群老外,到最后西班牙语也不可能开课给没有基础的外籍学生——或者基础太好的外籍学生,如西班牙学生——只有意大利语课我们必须要上,就像必修的选修课一般。
出发前老妈激动地嘱咐我说,要是有得选你可绝对不能够选意大利语!!!!赶快选西班牙语!!我就说好吧,我喜欢德语多点,老妈就黑脸,我就答应说西语就西语咯。
结果是她和我的设想都未能实现,而且还要冷门的意大利语成了必修,太意外。
笼统介绍一下意大利语入门班的学生构成:西班牙女生2,法国男生2,罗马尼亚女生1,德国女生1,阿塞拜疆女生1,然后就是包括我在内的5名中国女生。
我这样编排介绍顺序是有讲究的,是把外国学生按照学意大利语入门的水平从易到难的来排的的。
为什么法国要排在西班牙后面呢,因为法国人无论讲什么外语几乎都像讲法语= =
为什么阿塞拜疆要排在德国后面呢?因为阿塞拜疆人讲自己的语言外还讲俄语~你说是德国人讲得好些还是俄国人会学得好些呢~
好了要隆重地说,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不过烂烂地学了十几年英语,弱爆地学了四年法语,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内学习的。
首先还是要说我的学习同伴们:
1. 首先,意大利语是拉丁语的直系孙子(引用《天然废材意呆利》里头的见解);而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都是意大利语的亲戚,大家都是拉丁语系的衍生者罗曼语系的家族成员。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当年是被古罗马人征服了,所以他们生息的地方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尼亚之名是直接来自于东罗马帝国,而罗马尼亚语和意大利语都是属于东罗曼语支系的。过去我只道罗马尼亚也是东欧国家,应该讲斯拉夫语的;不过看罗马二字都能猜到几分~唉,罗马尼亚女生说起意大利语的腔调和发音方式顺到就像我讲东北话似的——别提多自然了。。。
2. 西班牙同学二位女生,得天独厚啊,再加上学过法语,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大舌音,把我快弹走了。老师说,西班牙人讲话他都能猜得到好几分,就是大家的词首几乎相近,不过词尾构成就改变了。不过正宗的西班牙语,即卡斯蒂利亚语自然是与意大利很多很多相像之处,然而西班牙其他的地区的方言如加泰罗尼亚文,却与法语更为相近。这种感觉就像韶关人明明身在广东,讲话却更像湖南人一样的道理。虽然地理上是法国更加靠近意大利,但是西班牙语确实比较与意大利语在构词上,发音上和语感上更加相近。就像湛江的雷州话和福建话很像但是大家隔得太远而不相知。
3. 法国的两位男生,一位在意大利实习过,一位也是南部人,离意大利那么近,所以一开口就会发现他们词汇量在初学者中不错,这就是地理区位优势所助了。然而日常对话中,法语却没有像西班牙语那样接近意大利语,所谓西班牙语是从通俗化的拉丁语演化来的,反而是一些涉及天文地理的比较相像,也对,大家都是教会的来造词的,本身一些涉及学科的东西绝对是不能与拉丁语差太远了。这样一来,英语就显得很可怜了,因为随便哪个罗曼语系的语言学起拉丁语都很快,而英语总是被拉丁语唬住了,参见博物馆museum,其实就是拉丁语,英语本身就是东抄一个,西抄一下的大杂烩。
意大利语人只要有点语言环境,就能讲不错的法语。就夯的例子是现在的萨科齐夫人卡拉布吕尼,自称“用法语写诗,用意大利语做梦”。你从小在这里长大当然就能吟诗作对啦拜托。
4. 个人认为德语是不正常的语言,其系统繁复到一个紊乱的程度,他们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伏尔泰却说它压根“不神圣,非罗马,勿谈帝国”,因此日耳曼民族跟拉丁民族本身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出于对教会的拱卫,以及对西罗马帝国的延续,加上与拉丁国家一些摩擦和联系,其实德语跟意大利语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像我看德国女生学法语,其实也不算要死要活。要死要活的是我们苦逼的汉族娃。
5. 说到阿塞拜疆语,我不了解,其实是突厥语系来的。干脆我说俄语得了,反正该女生也把它当母语。俄语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朝,说白了就是古希腊那边是一脉相承的。俄罗斯人对土耳其等等非常了解,文化上还非常有相同处。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和希腊语),和我上文讲到的西罗马帝国(拉丁文化,拉丁语)两者,因为代表的文化和地域都不一样。同在“罗马”之名的荣辉下,两者其实是不相融的。
其实阿塞拜疆是个很妙的地方,阿塞拜疆人可是突厥人的后代,马背上的民族啊。跟很多独联体国家一样,它是阿拉伯国家,而且跟伊朗很亲。是西亚国家,可是由于是前苏联加盟国,他们人民的姓氏却是俄式的。说到它的历史,它又曾经被土耳其、蒙古和波斯入侵过。看到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我就恍然大悟为毛当年苏联想入侵伊朗想得那么厉害。我们班这位突厥后裔美女,她的长相就成天让班上的高卢男女们直喊“princess!”稍深的肤色加上高鼻梁大眼,修长的身材(特别是长腿)非常让人赞叹!幸好她跟普通阿拉伯妇女相比她西化很多,所以很容易跟她亲近。
容许我题外下,我一看到突厥二字马上浮想联翩到大唐还有唐太宗与它们的战争~
但是多亏了俄式的发音,讲俄语的突厥后裔美女学起意大利语发音也是小菜一碟~
以上就是我们身处的同辈,客气点说是大家都零基础,可是我们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再加上大家是在意法双国籍的老师用法语教学的前提下学的,我们简直不战而败了。
大家都是鹦鹉学舌,有些就学到形神兼备(没错,学外语,必须形似,神态肢体也要用上!特别是热情激动的罗曼语们,骗你们的话我改姓),我们就吃力至极。意大利语的读音规则别人一看就会,我们就是不入脑子。
用我自己概括来看,我个人学意大利语的辅助基础是法语。好比一根蜡烛,我的法语底子就像是蜡烛的芯儿,意大利语就是外面那层蜡;那条芯耗尽了,蜡烛的整个形态也就没了。也就是说除非我不断地补充积累更多的法语,否则我根本跟不上意大利语的学习。
尽管老师是个大好人,有爱的意呆立人,有爱心且宽容、忍耐我们的一切后进表现。可是可是,我们眼见周围人一日千里的进度,自尊受打击啊~!!!
然而老师冲我们说,你们是tri-langue的银才!!中英法三语啊!有了意大利语,你们就拥有第二门欧洲语言啦,棒啊!!明显地无视英语来着哈哈~老师真的对我们很容易满足,而且很爱将意大利语和我们国家的渊源大讲特讲,让我格外受宠若惊。
虽然学来学去,20多岁人还在学幼儿园级水平的语言课,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看到各国人语言文化交融时候,迸发出来的各种奇异效应。就算我有各种各样的挫败感,却不知不觉被异国文化的很多趣味事物转移了注意力。欢笑就是语言学习最好的润滑剂和推进力。
在倍感思念意大利语课之际写就。我会有下篇,意大利语课堂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