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 我会对你说
如果你问我你有什么变化,我只想告诉你,如果你一直是个爱掉头发的姑娘,当然这爱好和你心情不好你奔波劳累没什么关系;高中的时候你早晨起来梳头发,会故意把那些掉下来的触目惊心的头发留在洗手池里等着你妈妈过来洗漱的时候发现你上学多累多操劳,而现在你不过是用手拢一拢它们然后打开水龙头把它们冲到下水道里,它们优雅地打个旋儿,像细小的竹荚鱼。虽然,你从小就是个爱掉头发的姑娘,这一点在你学会动这些千回百转的小心思之前的那些年里,妈妈早就记在心里了。
如果你问我成长有什么好处,我只想告诉你,当你嘟着嘴来找我拧一个饮料瓶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子;当你的手粗糙起来,茧子像水华一样沉积下来,手上摩擦力够了,你就能自己打开一个饮料瓶。
如果你问我找一个人一块儿生活有什么好处,我只想告诉你,和一个人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是件未来比过去更加渺茫的东西。你们两人势必有一人先离开,除非一起在合适的年龄遭遇车祸或空难;或者两人一同约好面对面将猎刀捅进对方的胸膛,但很显然这一招只适合精通人体解剖又志同道合的家庭。大部分的家庭并不是志同道合的,所以他们发现这一点后只好捡起砂纸互相打磨,对于对方的理想形状以及这形状是否与自己匹配又大抵依赖臆想,于是两个人最终被磨成面目全非的两只碰巧搁在同一个盒子里的器件,买主打开来要啧啧称奇:这两个玩意儿出厂时居然是被当成可以拼插在一起的零件出售的!
如果你问我那么是不是该一个人生活,我只想告诉你,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你抓起饮料瓶想喝又拧不开瓶盖,左右看看发现一个还算靠谱的人,就请他过来拧,然后一转眼你就长大了;你已经离不开他了。你的手上长了茧子,却支支吾吾不告诉他;你想要的比饮料更多,但你自己也想不明白你想要什么。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喜欢开着新闻频道,因为那感觉就像有个人在家跟你说话;我不喜欢开音乐,没人会在家配着齐整洁净的伴奏高歌的,更别提家里会不会出现一整个交响乐团这样的事情了。我想,我们的家里,大概就需要一个拧瓶盖儿的人;需要一个说说话的人。要不然空空的房子也不会言语,没人给你拧瓶盖儿,更没人爱看你收起锋芒早上起来眼皮浮肿头发散乱的样子。
如果你问我成长有什么坏处,我只想告诉你,从前你只嫉妒他人,现在你开始嫉妒自己的青春,嫉妒从前有人给你煮川贝母梨汤,嫉妒你可以明明白白地把你的嫉妒说出来;你嫉妒你的房子不像故事里写得那样跟着身体长大,它长大了你又嫉妒不再有人一起跟你把它填满。用什么填满?拼布沙发,编织地毯。
如果你问我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我只想告诉你,我可能是病糊涂了。我想我再写下去格调就不高了,因为以上的内容好歹是普适的:家庭啊,成长啊,上一辈儿的事儿和我们这一辈儿的事儿;再写下去,就不普适了。但我现在字打着打着,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自己的事儿倒也成了别人的事儿。
谁的事儿呢?
从前有个姑娘,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走进一间刷得米黄的小教室,孩子们坐的整整齐齐,气息均匀抑扬顿挫地齐声背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每个人的音色音调音量都是一样的,她仿佛遇到了三十三胞胎。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她找了个最后的位子坐下来,孩子都背对着她,脊梁绷得直挺挺的,穿着桃红鹅黄的高领毛衣,像一朵朵被掐下来的生嫩水灵的花儿。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她兴奋得大步趟出小教室。春天来了,新生活开始了!
她冲着灰得像死鱼脸的天空举起双臂。
然后,一支被忘了的、原先夹在她腋下的温度计,从她衣服下摆滑落出来。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得,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传道书4:9》
如果你问我成长有什么好处,我只想告诉你,当你嘟着嘴来找我拧一个饮料瓶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子;当你的手粗糙起来,茧子像水华一样沉积下来,手上摩擦力够了,你就能自己打开一个饮料瓶。
如果你问我找一个人一块儿生活有什么好处,我只想告诉你,和一个人一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是件未来比过去更加渺茫的东西。你们两人势必有一人先离开,除非一起在合适的年龄遭遇车祸或空难;或者两人一同约好面对面将猎刀捅进对方的胸膛,但很显然这一招只适合精通人体解剖又志同道合的家庭。大部分的家庭并不是志同道合的,所以他们发现这一点后只好捡起砂纸互相打磨,对于对方的理想形状以及这形状是否与自己匹配又大抵依赖臆想,于是两个人最终被磨成面目全非的两只碰巧搁在同一个盒子里的器件,买主打开来要啧啧称奇:这两个玩意儿出厂时居然是被当成可以拼插在一起的零件出售的!
如果你问我那么是不是该一个人生活,我只想告诉你,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你抓起饮料瓶想喝又拧不开瓶盖,左右看看发现一个还算靠谱的人,就请他过来拧,然后一转眼你就长大了;你已经离不开他了。你的手上长了茧子,却支支吾吾不告诉他;你想要的比饮料更多,但你自己也想不明白你想要什么。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喜欢开着新闻频道,因为那感觉就像有个人在家跟你说话;我不喜欢开音乐,没人会在家配着齐整洁净的伴奏高歌的,更别提家里会不会出现一整个交响乐团这样的事情了。我想,我们的家里,大概就需要一个拧瓶盖儿的人;需要一个说说话的人。要不然空空的房子也不会言语,没人给你拧瓶盖儿,更没人爱看你收起锋芒早上起来眼皮浮肿头发散乱的样子。
如果你问我成长有什么坏处,我只想告诉你,从前你只嫉妒他人,现在你开始嫉妒自己的青春,嫉妒从前有人给你煮川贝母梨汤,嫉妒你可以明明白白地把你的嫉妒说出来;你嫉妒你的房子不像故事里写得那样跟着身体长大,它长大了你又嫉妒不再有人一起跟你把它填满。用什么填满?拼布沙发,编织地毯。
如果你问我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我只想告诉你,我可能是病糊涂了。我想我再写下去格调就不高了,因为以上的内容好歹是普适的:家庭啊,成长啊,上一辈儿的事儿和我们这一辈儿的事儿;再写下去,就不普适了。但我现在字打着打着,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自己的事儿倒也成了别人的事儿。
谁的事儿呢?
从前有个姑娘,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走进一间刷得米黄的小教室,孩子们坐的整整齐齐,气息均匀抑扬顿挫地齐声背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每个人的音色音调音量都是一样的,她仿佛遇到了三十三胞胎。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她找了个最后的位子坐下来,孩子都背对着她,脊梁绷得直挺挺的,穿着桃红鹅黄的高领毛衣,像一朵朵被掐下来的生嫩水灵的花儿。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她兴奋得大步趟出小教室。春天来了,新生活开始了!
她冲着灰得像死鱼脸的天空举起双臂。
然后,一支被忘了的、原先夹在她腋下的温度计,从她衣服下摆滑落出来。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得,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传道书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