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盐官海神庙
![]() |
盐官海神庙 |
海神庙位于海宁市西南角,钱塘江北岸,2001年6月与盐官海塘一起并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神庙始建于公元1730年,由当时的雍正帝下旨,皇家拨款修建的一座仿宫殿式建筑俗称“庙宫”,以祭祀浙海之神,这在禁建皇家建筑的南方是不多见的,所以又有“江南紫禁城”的美誉。初建时约占地四十余亩,后屡毁屡建,现存建筑面积不及原来的1/3。
![]() |
![]() |
山门墀头砖雕装饰 |
海神庙坐北朝南,门前东西向有两座三间五楼式仿木构汉白玉石牌坊。西面牌坊两面坊额上分别镌刻“作镇南邦”与“仁智长宁”,东面牌坊则刻有“雨阳时若”与“保厘东海”为清代书法家陈邦彦撰书。额坊雕饰卷草夔龙纹与变形夔龙纹,四柱饰以云气纹。喻意腾云之龙保一方水土。
![]() |
“作镇南邦”牌坊 |
![]() |
牌坊局部纹饰 |
![]() |
山门 |
大门左首立一抱小狮的牡狮,右首立一弄绣球之牝狮。双狮均系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憨态可掬,有南狮特征。背部被来往信徒以抚摩光洁,须弥座上雕刻出水瑞兽。
![]() |
石狮 |
![]() |
石狮须弥座 |
大门的八角壁端各立一旗杆,旗杆基座刻卷草夔凤纹。
![]() |
旗杆基石 |
门开三间,前设三对海潮纹抱鼓石,上悬“海神庙”匾额。
![]() |
门枕抱鼓石 |
![]() |
进得山门朝北,便直面仪门。东西边得钟鼓楼已不知毁于何年,不见踪迹。只留两处碑亭,但有碑无亭,细看在设碑的基座上,四角各有孔座,应是上部的木构亭间被毁余留的。西侧的碑刻为清重修海神庙纪碑,东侧的双面无字,怀疑是近年重建时设置的。
![]() |
山门侧影 |
仪门目前为海神庙陈列亭,设有原建规模沙盘,琉璃构件等等实物和图纹资料,细读之下对于了解和鉴赏海神庙会有更多的体会。
![]() |
仪门内殿柱础 |
![]() |
正殿 |
穿仪门与正殿之前设一鼎,鼎身环铸“企盼靖土安澜,风调雨顺”十字。东西配殿从祀历代治水殉难官民。
向北便是整个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正殿了,祭祀着传说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仿宫廷建筑,檐下一圈廊柱承托,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上书“保厘东海”居中为双龙戏珠。
![]() |
正脊局部 |
![]() |
澄澜保障御匾 |
正殿大门设六柱五间,斗拱下与额坊间遍施团龙团凤与群蝠彩绘;正殿的天花上为团龙团凤彩绘,当时没有细数,回来查阅资料原为九九之数。
![]() |
檐下,额坊彩绘 |
![]() |
遍福彩绘 |
![]() |
斗拱间镂雕的蝙蝠纹挂落 |
“浙海之神”身着龙袍,带帝冕,手拿朝板,坐江崖海水须弥座上,前设供案跪塌。
![]() |
浙东之神 |
正殿左祀伍子胥,传说他死后化身钱塘潮神;右祀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钱王射潮”的典故即出与此。
![]() |
伍员与钱镠 |
![]() |
正殿内柱础 |
出正殿向北即是目前海神庙存留的最后一幢建筑,复檐八角御碑亭。
![]() |
御碑亭 |
内供雍正,乾隆父子两代的御笔碑刻。
![]() |
御碑头 |
朝南面的是乾隆《御制阅海塘纪》,朝北面的是雍正《御制浙江海神庙碑文》。
![]() |
御笔 |
御碑下的须弥座分上下两段,上刻拐子龙纹,下刻海潮纹,中间以变形莲瓣纹加以间隔。
细观整个海神庙,有众多不合常礼之处耐人寻味。从其格局,纹饰仿宫殿式建筑,到虚构的“明神”-浙海之神着龙袍帝冕,接受世人香火供奉。再到雍,乾两代皇帝如此关照。结合海宁陈家的迷离身世。历史仿佛在此与江湖交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