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第6、7集)旁白记录
第六集:威猛铜狮
我是百兽之王
也曾叫做狻猊
我是龙的儿子
也是佛的坐骑
我本来自西域
东汉才到这里
化身大门守卫
看护家宅官邸
进入紫禁城中
只管保卫皇帝
身影并不孤单
伙伴就在附近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
看门的狮子却只有六对
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
这对狮子一雄一雌
大概从明朝开始
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
看着那些通过午门
跨过金水河
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
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
祈福迎春
为了家宅平安
还会在家门上
福字请门神
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
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
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
也镇守着国家的法律威严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
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
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
已经变成这儿的语言
他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
底座是方形
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
他们头上有45个发髻
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
脚踩绣球
象征掌握社稷
西侧是雌狮
抚摸幼狮
象征子嗣昌隆
除了太和门
紫禁城后庭
乾清门 养心门
宁寿门 养性门和长春宫前
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后廷的这些兄弟姐妹
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身上都是鎏金的
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鲜
我们在前朝值班
要挺起腰板
睁大眼睛
竖起耳朵
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
我得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他们不用这么紧张
总是耷拉耳朵
眯缝着眼睛
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最小的是在
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
慈禧太后权利比皇帝都大
她还是低调地
把狮子设成最小的款式
曾经的威猛铜狮
此刻也变得温馨静谥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
不知道还要再待多少年
还好我并不孤独
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第七集:太庙
公元1850年2月25日
农历正月十四
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
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
写下一道朱谕
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不立神功圣德碑
庙 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
《礼记 曲礼》中记载
君子讲营宫室
宗庙为先
厩库次之
宫室为后
古时候
人们在家中
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
都要先去宗庙祭祀
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
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
当年永乐皇帝
按照《周礼 考工记》中
前朝后寝
左祖右社的规定
在紫禁城的左前方
建造了太庙
这次曾经安放过
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
太庙营建的规格
不亚于紫禁城里
任何一栋建筑
就宫殿本恨得建筑高度而言
太庙正殿的高度
甚至超过了
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
如今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
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
殿内六十八根大柱
及主要梁部件
全部使用金丝楠木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
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
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
明清两代
这里一直上演着
庄严的帝国礼仪
祭祖的三天前
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
不饮酒
不吃荤
不处理刑事案件
甚至不看病
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
时光流转
道光皇帝在位之际
延续千年的礼仪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签署了近代中国
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
更没有颜面象列位先祖一样
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
这才留下了那道亲笔朱谕
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这一有违祖训的决定
显然难住了儿子咸丰皇帝
如果遵从父命
无疑是把自己排除在
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
最终
道光皇帝的神位
还是进入了太庙
不情愿地接受着
后世子孙的祭拜
皇家祭祖的香火
在1924年熄灭了
那以后这曾经的皇家禁地
变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
我是百兽之王
也曾叫做狻猊
我是龙的儿子
也是佛的坐骑
我本来自西域
东汉才到这里
化身大门守卫
看护家宅官邸
进入紫禁城中
只管保卫皇帝
身影并不孤单
伙伴就在附近
紫禁城里的龙不计其数
看门的狮子却只有六对
最大的一对就在这里
这对狮子一雄一雌
大概从明朝开始
就一直守在太和门前
看着那些通过午门
跨过金水河
进入紫禁城的人们
老百姓过年
家家户户放起烟花爆竹
祈福迎春
为了家宅平安
还会在家门上
福字请门神
原来紫禁城也画过门神
但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我们
我们负责皇帝的家宅平安
也镇守着国家的法律威严
我们虽然来自西域
却在这里住了几千年
不知不觉我们的表达
已经变成这儿的语言
他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
底座是方形
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
他们头上有45个发髻
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
东侧是雄狮
脚踩绣球
象征掌握社稷
西侧是雌狮
抚摸幼狮
象征子嗣昌隆
除了太和门
紫禁城后庭
乾清门 养心门
宁寿门 养性门和长春宫前
也各有一对形制不同的狮子
后廷的这些兄弟姐妹
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身上都是鎏金的
因为他们比我年轻多了
其实我们原来也很光鲜
我们在前朝值班
要挺起腰板
睁大眼睛
竖起耳朵
这里是皇帝宣读诏书的地方
我得时刻关注任何风吹草动
他们不用这么紧张
总是耷拉耳朵
眯缝着眼睛
因为那里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不能多听多看多想
最小的是在
在慈禧太后住过的长春宫
慈禧太后权利比皇帝都大
她还是低调地
把狮子设成最小的款式
曾经的威猛铜狮
此刻也变得温馨静谥
我已在这里看了几百年的世事变迁
不知道还要再待多少年
还好我并不孤独
因为身旁永远都有她相伴
第七集:太庙
公元1850年2月25日
农历正月十四
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
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
写下一道朱谕
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不立神功圣德碑
庙 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
《礼记 曲礼》中记载
君子讲营宫室
宗庙为先
厩库次之
宫室为后
古时候
人们在家中
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
都要先去宗庙祭祀
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
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
当年永乐皇帝
按照《周礼 考工记》中
前朝后寝
左祖右社的规定
在紫禁城的左前方
建造了太庙
这次曾经安放过
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
太庙营建的规格
不亚于紫禁城里
任何一栋建筑
就宫殿本恨得建筑高度而言
太庙正殿的高度
甚至超过了
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
如今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
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
殿内六十八根大柱
及主要梁部件
全部使用金丝楠木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
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
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
明清两代
这里一直上演着
庄严的帝国礼仪
祭祖的三天前
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
不饮酒
不吃荤
不处理刑事案件
甚至不看病
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
时光流转
道光皇帝在位之际
延续千年的礼仪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签署了近代中国
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
更没有颜面象列位先祖一样
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
这才留下了那道亲笔朱谕
死后灵位不入太庙
这一有违祖训的决定
显然难住了儿子咸丰皇帝
如果遵从父命
无疑是把自己排除在
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
最终
道光皇帝的神位
还是进入了太庙
不情愿地接受着
后世子孙的祭拜
皇家祭祖的香火
在1924年熄灭了
那以后这曾经的皇家禁地
变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