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书 回顾
经济分析史
约瑟夫·熊彼特
今年还看了熊彼特的两本 《马克思到凯恩斯》 《经济周期循环论》 如果只看这两本 不会觉得熊彼特有多出色 但是《经济分析史》这本还未完成的著作 较好的整理了从希腊开始到五十年代的整个经济思想史 熊彼特在哈佛的图书馆寻找了大量资料(恐怕在其他地方很难找这些历史资料) 在亚当斯密之前 经院哲学等等的大量分析。众多经济学家的轮番上阵 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书中提及的那些书本 估计一两个月也无法读完。熊彼特对经济学家 经济学思想的独到观点亦是能让读者受益匪浅(书中多次有写到读者指南,有的是残篇) 较之有的经济思想史 熊彼特虽然没有将整本书写完整(这本书是他妻子花数年整理后出版的) 可是本书的恢弘大气让许多有关经济思想的书籍相形见绌。
剑桥艺术史
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
剑桥艺术史是一套能够让人初步了解整个艺术历史的书。对于艺术入门者来说 这套书再适合不过了。大量的插图 解释 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让原先显得遥远不可知的艺术世界变得亲近自然。各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古希腊 哥特 文艺复兴 巴洛克 洛可可 印象派 立体派 等等都被一一罗列开来。 看完这个系列后 我也会去看一些画本 照片之类的 例如 米开朗基罗
全球通史 第七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
人类文明从哪里开始 这里一个闪光点 那里一个闪光点 文明之火 星星点点 却又时常岌岌可危 经不起野蛮的入侵 屠杀。那些幸存的文明 那些融入的文明 那些交融的文明 那些复兴的文明,逐步扩张,逐步联系在一起,或是战争或是贸易或是探索。在废墟与黑暗之中 一群人眷恋曾经的辉煌,在繁华与阳光下,一批人享受生活的富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时间 生活总是千差万别。在死亡后重生 激发出无尽活力 在光荣中衰败 摇摇欲坠。历史读本时常只是让人了解某一个国家 某一段历史 但却有人想要写出一部 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全球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做到了 而且十分成功。
小说类
堂吉诃德 古斯塔夫. 多雷插画版
塞万提斯的小说加上多雷的插画 可算是双重享受了。堂吉诃德一位以大战风车而闻名的二愣子,却又有太多让人心酸之处。堂吉诃德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骑士的梦想。没有人能够质疑堂吉诃德在犯骑士病之外的品德,他是虽是一个妄想狂,但却比太多的人更加正直,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还不忘赠予随从桑丘大量的钱财以表示自己的歉意。堂吉诃德所爱之人,是真实的存在的人,但在更多情况下,则是他幻想中的人,他为他所思所爱之人而战,却不知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贵族们戏弄堂吉诃德,让堂吉诃德真的当上了一回骑士,让桑丘当上了岛主。堂吉诃德和桑丘得到了这些,却没有像一些人那样做出自私自利的行为,相反,正义的观念始终是在他们心中的。 其实当平常的人们追逐遥远的梦想时,又何尝不像堂吉诃德呢?这些失败又会成一个战风车的笑话。堂吉诃德是喜剧 堂吉诃德亦是悲剧。堂吉诃德远超那个时代的骑士小说 如果有读过一两本骑士小说的话 会更容易明白堂吉诃德的幻想行为源自哪里。
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的开场充满文艺范儿,让人印象深刻。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传奇逐步展开在读者眼前,天赋与狂野 冒险与痴迷 愤怒与悲伤 布恩迪亚家族人总是与众不同。布恩迪亚与马孔多的百年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拉美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人将布恩迪亚家族关系列出图来 布恩迪亚家族谱系
动物农场
这本小书可以让人联想到太多事情。奥威尔用简单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农场 动物们如何打败农场主 如何获胜。而聪明的猪拿破仑又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异己 掌握大权 愚弄动物。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苏联 红色系国度发生的许多事件 都能从动物农场中看到类似的情节。一个朋友说 1984描述了极权下的情形 而动物农场描述了 如何走到极权情形 两者相比 动物农场更胜一筹。
法律相关类别
令人失望的《九人》
今年读的第一本法律相关书....我很难欣赏 作者所喜欢的自由派法官 我的观点和备受作者冷嘲热讽的黑人法官托马斯类似 托马斯法官是反对平权运动的 他认为平权是给予黑人特权 而如果是将黑人视为与白人平等的话 黑人是不应该享有特权的 。还有其中的凯洛案。凯洛案是辉瑞在某市建立药厂,政府借机促进经济,要征地建大型酒店,购物中心,凯洛的土地要被转移给开发商名下建购物中心或地下停车厂,凯洛诉讼政府没有这种权利,而最高法院判定凯洛败诉,自由派法官清一色支持市政府。自由派法官怎么能这样做,私有财产不受保护与天朝何异?
《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纵观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期间是有许多荒唐之事 例如神裁之类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 英国的普通法才和社会衔接的较好 英国的法制基础才为牢靠。私以为普通法是优于大陆法的 普通法是由判例等等构成 而大陆法则是采取制定成文的形式,远不如普通法灵活。
《美国的陪审团》
讲述了了陪审团制度的来龙去脉,陪审团制度的优缺点。到底是法官判定罪名成立与否 还是平民判定罪名成立与否;这是法官与陪审团制度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是平民说了算,而不是大法官说了算。陪审团的智慧 坚持正义的决心绝不低于法官。曾几何时,陪审团们还在法官的重重压力 甚至威胁 绑架下 因言获罪的将军之子 对着陪审团喊出 不要放弃你们的权利 陪审团中回应道 我们不会 ;陪审团最终给出公正的审判。而如今,对陪审团的非议满天飞,麦当劳天价赔偿 辛普森案让人大跌眼镜,陪审团制度真的应该抛弃么? 作者对麦当劳案给出了很好解释 但有关辛普森案 解释不够好 有机会可以看一下李昌钰有关辛普森案的评述 他是参与这个案件 从他的种种勘察 推论来看 许多证据是与辛普森对不上号 辛普森只能算是疑罪 。
波斯纳
《论剽窃》
我一评论这本书就生怕自己哪里不小心 成剽窃了,这本书直接其他人引书评 剽窃的前世今生
《并非自杀契约》
波斯纳认为恐怖分子既不能归类为刑事罪犯 也不能归为战争犯,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子 不应该享有以上两者所能的权利,因为他们极其危险,所以用刑也是恰当合理的。为政府反恐行为所导致的公民自由丧失作辩护。进一步指出这些行为是必要与恰当的。 波斯纳说的自然在理 但另一方面 曾经有看过一部电影 具体名字忘了 一个穆斯林回到机场的时候被扣留 随后被送出国境 送往海外囚禁(因为那个国家可以正当使用严刑) 受到各种迫害 但 事实却是 他是无辜的 反恐法是有可能逼迫无辜的人。
宪政古今
什么是宪政?宪政从何而来? 很多时候 人们在讨论宪法的时候往往忘记这句话:宪法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人民构建政府的行为,无宪法的政府只是无权利的权利。英格兰显然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不同与罗马法的道路。
弑君者
虽说主人公是库克,但主要看点是在于那个时代,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前因后果。任何人,包括国王,并不能享有免罪的特权,必须受到审判(虽然那个时代的审判还显得简陋)。对查理一世的审判开启了审判最高统治者的先河,而在之前或者是其他国家,并非经过审判。 一百多年后 路易十四被送上断头台 相比英国人审判查理 法国人审判路易并未做的更好 查理一世案与路易十四案的比较
自传类别
不少人是不屑这个类别的 但是私以为像 杨 赵所写他们的亲身经历 远比历史学家 或是 其他旁观者所描绘的情景精彩许多倍。有特别经历的人 有特别的看法 这些看法亦十分有趣。
Son of Hamas
我确实不能理解 为什么这样一本书 会被人们长期忽视。作者作为哈马斯七个创始人之一 sheikh 之子,从一个穆斯林变成一个基督徒,他的父亲创建哈马斯,他却为以色列特工机构shin bet 工作 ,在以色列代号叫做 绿色王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逊于任何谍战片。而且主人公的那些观点 那些思考 对各种人的看法 尤其是阿拉法特黑白脸描述 都会影响读者对中东局势的看法。 本书流水账剧透可以看 哈马斯之子
在华五十年
司徒雷登前二十年几乎都是如何受教会和传教生涯,可能有不少人不感兴趣。 他真正的登台在1919 筹办 燕京大学后 为了办学与中美各色人等打交道 涉及高官巨贾 军阀政客。对于燕京大学的成功 司徒雷登功不可没。对于民国时期 中国变换莫测 复杂局势 司徒雷登自有他独到的眼光。而后来中美关系白皮书的作者们 ,根本不明白中国的局势,简单把中国问题看成两派之争。因为某人的一文,司徒雷登长久被钉在帝国煮义的柱子上,遭受万人痛恨。 2008年11月17日上午,根据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其骨灰被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欢迎回来,司徒雷登先生~
宫女谈往录
慈禧最为信任侍女之一 1900年西逃时 慈禧侍女只带两名 其一便是她。宫女娓娓道来宫中各种琐事 而这些琐事中 无不体现中宫中生活的浮华与冷漠。只见笑相迎,不见墙角泪,宫里的生活是残酷的,那些皇家贵族的品质(如西逃时 再苦主子们也没有说过) 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更加适应皇家的生活。 慈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让人难以捉摸透 而这种复杂很大程度上也是皇族制度本身的造成的。跟了慈禧几十年的太监并不知晓慈禧喜欢吃什么菜,皇宫的规矩,每次都要有上百道菜,而每道菜,主子不能舀第三勺。曾经有一次光绪帝故意要舀第三勺给太后,掌勺太监急忙喊 收~~ 这道菜也就被收走了,光绪连宫中小小的一个吃饭制度都改变不了,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有能力成功变法。 慈禧几乎从不失态 而面对珍妃的那次 确实是气急败坏了 珍妃死前与慈禧的对话 慈禧 李莲英等人为人处世方式确很符合当下风格(虽然我不大喜欢这种风格) 他们可以出书《慈禧教你如何做领导》 《李莲英的圆滑经》
经济相关类别
阿玛蒂亚 森
《贫困与饥荒》
“交换权利失败” (failure of exchange entitlement)是导致饥荒发生的原因,而并非粮食产量不足。在森提出的几个例子中(一例除外),国家或是地区饥荒发生时期,粮食产量均未出现大幅下降。在埃塞尔比亚饥荒中,牧民因为受灾,畜牧损失严重,原先通过畜牧换取粮食的方法日益艰难,在粮价未上升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饥荒。价格在这时候,并不能反应出受灾人对粮食的急切需求。森所提出的应对方法或许还有待商酌,可并不防碍本书整体非常高的水准。对经济有兴趣的人不应错过此书。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森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一个穆斯林因为宗教冲突而死亡,死者只是因为是个穆斯林就要被杀死,这无疑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越是强调单一的身份(穆斯林或是印度教),将人简单化符号化,越能成为暴力的理由。他是一个穆斯林,我是印度教,我要杀死他。但是他不仅仅是个穆斯林,他还有更多的身份,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印度人,一个音乐老师,一个好邻居等等。《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开始对犹太人的描述并不觉得恰当,而用森的身份观点(虽然本书未提及犹太人问题)去解释犹太人的厄运可能更为恰当。
曼瑟・奥尔森
《国家的兴衰》
本书的侧重点还是在于分析国家衰落的原因,认为长期稳定的环境促成分利集团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集团通过各种手段对政府形成压力,维护自身的利益,阻碍市场发展,使得经济难以进一步发展。
《权力与繁荣》
姐妹篇,国家为什么会繁荣。最开始提出固定的犯罪集团优于流动的犯罪集团(我觉得这是政治的雏形) 接着是固定的匪帮优于流动的匪帮(冯玉祥) 再后来到出 国王的出现 民主的产生。到这里都很认同,中间部分有一些不同看法。到苏联部分的时候,无法认同,在苏联这样的国家,斯大林这类人只会关心自身权利,经济问题不是问题。
奥尔森还有一本《集体行动的逻辑》 打算今年看
道格拉斯诺斯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能够解释美国和欧洲长期增加、苏联的兴起与衰弱、新兴市场的成功、以及部分国家经济长期低迷(相比奥尔森,诺斯的时间跨度更大,奥尔森的兴衰是几十年)。 诺斯的经济观是兼并吸收演绎诸家理论并加以融会贯通 本书涉及的知识范不少超出经济学范畴。对于我来说,本书很有冲击力。
《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的兴起,绝不仅仅是偶然结果,在工业革命前,重视产权的经济制度已经在那些即将飞黄腾达的国家建立起来,而西班牙作为大航海时代的佼佼者,却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保护产权的制度,法国的君主权力过大也使得个人财产保护并未得当。
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
穆勒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本小书也阐述了他对功利主义的理解。个人觉得穆勒的功利主义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攻击? 穆勒说谋求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 并未说这一过程是要牺牲某一小众的幸福。
《论自由》
据说这个论自由版本翻译的很好。 直接引用简介: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
第一篇是说强制储蓄的,不是很同意,将来收入未必能有今天低收入的效用高,八十岁高收入未必比二十岁低收入好。 有关工资的那篇虽然作者讲述的很有意思,为什么公司不愿减薪等等问题,比起斯蒂格利茨不停自夸的效率工资解释的好太多了。
神经元经济学
神经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人们开始不满足现有经济层面上解释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经济行为的神经原因。当感情强烈时候,感性大于理性,这是与我们人类本身的神经原因相关的。书中不少有意思的动物实验,还有采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做博弈实验分析大脑活动区域,让人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充满期待。
另一条道路
索托的所做所为是值得人们钦佩的,这本书在拉美地区产生的巨大影响,战胜阶级斗争思想。本书描述了在不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的非正规经济,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与活力。在僵化的体制下,穷人自己已经是在走一条非法但是合理的道路,用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经济状况。 李子暘写的一篇索托及其影响还是不错的 叫 恐怖主义的覆灭
企业、市场与法律
科斯的七篇论文 第一篇是总的介绍,很好阐述了科斯的观点。 受其他攻击比较大的是社会成本问题 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其考察法律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表明没有交易费用 法律就无关重要,应该重视交易费用。科斯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他更多的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然后给出一个严谨的条件下的答案 并未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针对他的批评更多是集中在扩展这部分 而这部分绝大多数并非科斯所做。
其他推荐
《The Magic of Reality》
今年关于纸书能不能被代替的讨论 着实热闹了一番。The Magic of Reality ipad版效果非常之好 这本科普书籍先是给出神话传说 再给出科学解释 既有作者视频讲解 又有各种科学试验 (ipad上操作青蛙进化 三棱镜试验 ) 动画演绎地震发生情形 神话传说。纸书相比之下 最多是能够有照片图片 ,还是弱很多。 唯一的问题是 现在相对纸书价格还很贵 二十多美元在国内能买好多纸书。 这本也不是我买的 谢谢 洛。
建筑类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图以释文 外行也能看
《破土》一个建筑师的故事,感觉在他设计的建筑故事生活故事之间不停跳动着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是从考古发掘 随葬品开始 考察远古 古代居住建筑 到往后的木结构建筑 都有不错的解析
经济相关类
《The World Economy》 从统计角度看经济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赫舒拉发 当年的价格理论三大人物之一 价格理论教材
《苏州近代货币录》 这本书可以证明 非国家化的货币并非幻想 确确实实存在 而且种类繁多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芝加哥一代目奈特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阿罗不可能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最好再看或是讨论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科斯对经济 和 对经济学家的看法
《中县干部》中有关经济部分可以看一下 基层规划经济是如何失败的
《苏东坡传》 论王安石变法的错误 及 苏大才子的正确
《尼伯龙根的指环》德国传说故事 很喜欢 拉克汉的插图很好。只是本书居然有几个错别字!
《哥德尔证明》 数学和逻辑
《我在伊朗长大》一个经历伊斯兰革命的姑娘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 如何看待伊朗与外面世界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真汉子
《制造现代主义》 艺术经济人不是吸血鬼 毕加索与经纪人的故事
《怪诞心理学》 别信星座 还有类似星座的那些东西
《极权主义的起源》 中文版把一个人给删了 但不妨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峭壁边缘》鲍尔森所写,主要讲述金融危机时期,他和他的团队,还有美国政府都在做什么 书比电影精彩
《抉择时刻》小布什写的 因为媒体的缘故 我们常常得到的是扭曲的布什消息 而这本则是能够表达出布什自己观点 为什么卡特琳娜飓风照片中美军都是持有武器 为什么要向伊拉克增兵
《美第奇家族兴亡史》版本不是很好 美第奇家族相当具有传奇色彩 美第奇家族像是现实的布恩迪亚家族 美第奇家族相册
关于翻译问题 肯定是读原著好 支持读原著
开放评论 但避免无意义的争吵 网上跟人争论任何问题都是在浪费时间。
书墙是用这个 http://imnerd.org/douban/做的 有几本是小时候看的书
约瑟夫·熊彼特
今年还看了熊彼特的两本 《马克思到凯恩斯》 《经济周期循环论》 如果只看这两本 不会觉得熊彼特有多出色 但是《经济分析史》这本还未完成的著作 较好的整理了从希腊开始到五十年代的整个经济思想史 熊彼特在哈佛的图书馆寻找了大量资料(恐怕在其他地方很难找这些历史资料) 在亚当斯密之前 经院哲学等等的大量分析。众多经济学家的轮番上阵 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书中提及的那些书本 估计一两个月也无法读完。熊彼特对经济学家 经济学思想的独到观点亦是能让读者受益匪浅(书中多次有写到读者指南,有的是残篇) 较之有的经济思想史 熊彼特虽然没有将整本书写完整(这本书是他妻子花数年整理后出版的) 可是本书的恢弘大气让许多有关经济思想的书籍相形见绌。
剑桥艺术史
苏珊·伍德福德(Susan Woodford)
剑桥艺术史是一套能够让人初步了解整个艺术历史的书。对于艺术入门者来说 这套书再适合不过了。大量的插图 解释 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让原先显得遥远不可知的艺术世界变得亲近自然。各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古希腊 哥特 文艺复兴 巴洛克 洛可可 印象派 立体派 等等都被一一罗列开来。 看完这个系列后 我也会去看一些画本 照片之类的 例如 米开朗基罗
全球通史 第七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
人类文明从哪里开始 这里一个闪光点 那里一个闪光点 文明之火 星星点点 却又时常岌岌可危 经不起野蛮的入侵 屠杀。那些幸存的文明 那些融入的文明 那些交融的文明 那些复兴的文明,逐步扩张,逐步联系在一起,或是战争或是贸易或是探索。在废墟与黑暗之中 一群人眷恋曾经的辉煌,在繁华与阳光下,一批人享受生活的富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时间 生活总是千差万别。在死亡后重生 激发出无尽活力 在光荣中衰败 摇摇欲坠。历史读本时常只是让人了解某一个国家 某一段历史 但却有人想要写出一部 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全球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做到了 而且十分成功。
小说类
堂吉诃德 古斯塔夫. 多雷插画版
塞万提斯的小说加上多雷的插画 可算是双重享受了。堂吉诃德一位以大战风车而闻名的二愣子,却又有太多让人心酸之处。堂吉诃德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骑士的梦想。没有人能够质疑堂吉诃德在犯骑士病之外的品德,他是虽是一个妄想狂,但却比太多的人更加正直,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还不忘赠予随从桑丘大量的钱财以表示自己的歉意。堂吉诃德所爱之人,是真实的存在的人,但在更多情况下,则是他幻想中的人,他为他所思所爱之人而战,却不知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贵族们戏弄堂吉诃德,让堂吉诃德真的当上了一回骑士,让桑丘当上了岛主。堂吉诃德和桑丘得到了这些,却没有像一些人那样做出自私自利的行为,相反,正义的观念始终是在他们心中的。 其实当平常的人们追逐遥远的梦想时,又何尝不像堂吉诃德呢?这些失败又会成一个战风车的笑话。堂吉诃德是喜剧 堂吉诃德亦是悲剧。堂吉诃德远超那个时代的骑士小说 如果有读过一两本骑士小说的话 会更容易明白堂吉诃德的幻想行为源自哪里。
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的开场充满文艺范儿,让人印象深刻。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传奇逐步展开在读者眼前,天赋与狂野 冒险与痴迷 愤怒与悲伤 布恩迪亚家族人总是与众不同。布恩迪亚与马孔多的百年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拉美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人将布恩迪亚家族关系列出图来 布恩迪亚家族谱系
动物农场
这本小书可以让人联想到太多事情。奥威尔用简单的故事描述了一个农场 动物们如何打败农场主 如何获胜。而聪明的猪拿破仑又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异己 掌握大权 愚弄动物。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苏联 红色系国度发生的许多事件 都能从动物农场中看到类似的情节。一个朋友说 1984描述了极权下的情形 而动物农场描述了 如何走到极权情形 两者相比 动物农场更胜一筹。
法律相关类别
令人失望的《九人》
今年读的第一本法律相关书....我很难欣赏 作者所喜欢的自由派法官 我的观点和备受作者冷嘲热讽的黑人法官托马斯类似 托马斯法官是反对平权运动的 他认为平权是给予黑人特权 而如果是将黑人视为与白人平等的话 黑人是不应该享有特权的 。还有其中的凯洛案。凯洛案是辉瑞在某市建立药厂,政府借机促进经济,要征地建大型酒店,购物中心,凯洛的土地要被转移给开发商名下建购物中心或地下停车厂,凯洛诉讼政府没有这种权利,而最高法院判定凯洛败诉,自由派法官清一色支持市政府。自由派法官怎么能这样做,私有财产不受保护与天朝何异?
《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纵观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期间是有许多荒唐之事 例如神裁之类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 英国的普通法才和社会衔接的较好 英国的法制基础才为牢靠。私以为普通法是优于大陆法的 普通法是由判例等等构成 而大陆法则是采取制定成文的形式,远不如普通法灵活。
《美国的陪审团》
讲述了了陪审团制度的来龙去脉,陪审团制度的优缺点。到底是法官判定罪名成立与否 还是平民判定罪名成立与否;这是法官与陪审团制度的本质区别。我认为是平民说了算,而不是大法官说了算。陪审团的智慧 坚持正义的决心绝不低于法官。曾几何时,陪审团们还在法官的重重压力 甚至威胁 绑架下 因言获罪的将军之子 对着陪审团喊出 不要放弃你们的权利 陪审团中回应道 我们不会 ;陪审团最终给出公正的审判。而如今,对陪审团的非议满天飞,麦当劳天价赔偿 辛普森案让人大跌眼镜,陪审团制度真的应该抛弃么? 作者对麦当劳案给出了很好解释 但有关辛普森案 解释不够好 有机会可以看一下李昌钰有关辛普森案的评述 他是参与这个案件 从他的种种勘察 推论来看 许多证据是与辛普森对不上号 辛普森只能算是疑罪 。
波斯纳
《论剽窃》
我一评论这本书就生怕自己哪里不小心 成剽窃了,这本书直接其他人引书评 剽窃的前世今生
《并非自杀契约》
波斯纳认为恐怖分子既不能归类为刑事罪犯 也不能归为战争犯,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子 不应该享有以上两者所能的权利,因为他们极其危险,所以用刑也是恰当合理的。为政府反恐行为所导致的公民自由丧失作辩护。进一步指出这些行为是必要与恰当的。 波斯纳说的自然在理 但另一方面 曾经有看过一部电影 具体名字忘了 一个穆斯林回到机场的时候被扣留 随后被送出国境 送往海外囚禁(因为那个国家可以正当使用严刑) 受到各种迫害 但 事实却是 他是无辜的 反恐法是有可能逼迫无辜的人。
宪政古今
什么是宪政?宪政从何而来? 很多时候 人们在讨论宪法的时候往往忘记这句话:宪法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人民构建政府的行为,无宪法的政府只是无权利的权利。英格兰显然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不同与罗马法的道路。
弑君者
虽说主人公是库克,但主要看点是在于那个时代,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前因后果。任何人,包括国王,并不能享有免罪的特权,必须受到审判(虽然那个时代的审判还显得简陋)。对查理一世的审判开启了审判最高统治者的先河,而在之前或者是其他国家,并非经过审判。 一百多年后 路易十四被送上断头台 相比英国人审判查理 法国人审判路易并未做的更好 查理一世案与路易十四案的比较
自传类别
不少人是不屑这个类别的 但是私以为像 杨 赵所写他们的亲身经历 远比历史学家 或是 其他旁观者所描绘的情景精彩许多倍。有特别经历的人 有特别的看法 这些看法亦十分有趣。
Son of Hamas
我确实不能理解 为什么这样一本书 会被人们长期忽视。作者作为哈马斯七个创始人之一 sheikh 之子,从一个穆斯林变成一个基督徒,他的父亲创建哈马斯,他却为以色列特工机构shin bet 工作 ,在以色列代号叫做 绿色王子。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逊于任何谍战片。而且主人公的那些观点 那些思考 对各种人的看法 尤其是阿拉法特黑白脸描述 都会影响读者对中东局势的看法。 本书流水账剧透可以看 哈马斯之子
在华五十年
司徒雷登前二十年几乎都是如何受教会和传教生涯,可能有不少人不感兴趣。 他真正的登台在1919 筹办 燕京大学后 为了办学与中美各色人等打交道 涉及高官巨贾 军阀政客。对于燕京大学的成功 司徒雷登功不可没。对于民国时期 中国变换莫测 复杂局势 司徒雷登自有他独到的眼光。而后来中美关系白皮书的作者们 ,根本不明白中国的局势,简单把中国问题看成两派之争。因为某人的一文,司徒雷登长久被钉在帝国煮义的柱子上,遭受万人痛恨。 2008年11月17日上午,根据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其骨灰被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欢迎回来,司徒雷登先生~
宫女谈往录
慈禧最为信任侍女之一 1900年西逃时 慈禧侍女只带两名 其一便是她。宫女娓娓道来宫中各种琐事 而这些琐事中 无不体现中宫中生活的浮华与冷漠。只见笑相迎,不见墙角泪,宫里的生活是残酷的,那些皇家贵族的品质(如西逃时 再苦主子们也没有说过) 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更加适应皇家的生活。 慈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让人难以捉摸透 而这种复杂很大程度上也是皇族制度本身的造成的。跟了慈禧几十年的太监并不知晓慈禧喜欢吃什么菜,皇宫的规矩,每次都要有上百道菜,而每道菜,主子不能舀第三勺。曾经有一次光绪帝故意要舀第三勺给太后,掌勺太监急忙喊 收~~ 这道菜也就被收走了,光绪连宫中小小的一个吃饭制度都改变不了,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有能力成功变法。 慈禧几乎从不失态 而面对珍妃的那次 确实是气急败坏了 珍妃死前与慈禧的对话 慈禧 李莲英等人为人处世方式确很符合当下风格(虽然我不大喜欢这种风格) 他们可以出书《慈禧教你如何做领导》 《李莲英的圆滑经》
经济相关类别
阿玛蒂亚 森
《贫困与饥荒》
“交换权利失败” (failure of exchange entitlement)是导致饥荒发生的原因,而并非粮食产量不足。在森提出的几个例子中(一例除外),国家或是地区饥荒发生时期,粮食产量均未出现大幅下降。在埃塞尔比亚饥荒中,牧民因为受灾,畜牧损失严重,原先通过畜牧换取粮食的方法日益艰难,在粮价未上升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饥荒。价格在这时候,并不能反应出受灾人对粮食的急切需求。森所提出的应对方法或许还有待商酌,可并不防碍本书整体非常高的水准。对经济有兴趣的人不应错过此书。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森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一个穆斯林因为宗教冲突而死亡,死者只是因为是个穆斯林就要被杀死,这无疑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越是强调单一的身份(穆斯林或是印度教),将人简单化符号化,越能成为暴力的理由。他是一个穆斯林,我是印度教,我要杀死他。但是他不仅仅是个穆斯林,他还有更多的身份,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印度人,一个音乐老师,一个好邻居等等。《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开始对犹太人的描述并不觉得恰当,而用森的身份观点(虽然本书未提及犹太人问题)去解释犹太人的厄运可能更为恰当。
曼瑟・奥尔森
《国家的兴衰》
本书的侧重点还是在于分析国家衰落的原因,认为长期稳定的环境促成分利集团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集团通过各种手段对政府形成压力,维护自身的利益,阻碍市场发展,使得经济难以进一步发展。
《权力与繁荣》
姐妹篇,国家为什么会繁荣。最开始提出固定的犯罪集团优于流动的犯罪集团(我觉得这是政治的雏形) 接着是固定的匪帮优于流动的匪帮(冯玉祥) 再后来到出 国王的出现 民主的产生。到这里都很认同,中间部分有一些不同看法。到苏联部分的时候,无法认同,在苏联这样的国家,斯大林这类人只会关心自身权利,经济问题不是问题。
奥尔森还有一本《集体行动的逻辑》 打算今年看
道格拉斯诺斯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能够解释美国和欧洲长期增加、苏联的兴起与衰弱、新兴市场的成功、以及部分国家经济长期低迷(相比奥尔森,诺斯的时间跨度更大,奥尔森的兴衰是几十年)。 诺斯的经济观是兼并吸收演绎诸家理论并加以融会贯通 本书涉及的知识范不少超出经济学范畴。对于我来说,本书很有冲击力。
《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的兴起,绝不仅仅是偶然结果,在工业革命前,重视产权的经济制度已经在那些即将飞黄腾达的国家建立起来,而西班牙作为大航海时代的佼佼者,却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保护产权的制度,法国的君主权力过大也使得个人财产保护并未得当。
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
穆勒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本小书也阐述了他对功利主义的理解。个人觉得穆勒的功利主义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攻击? 穆勒说谋求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 并未说这一过程是要牺牲某一小众的幸福。
《论自由》
据说这个论自由版本翻译的很好。 直接引用简介: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
第一篇是说强制储蓄的,不是很同意,将来收入未必能有今天低收入的效用高,八十岁高收入未必比二十岁低收入好。 有关工资的那篇虽然作者讲述的很有意思,为什么公司不愿减薪等等问题,比起斯蒂格利茨不停自夸的效率工资解释的好太多了。
神经元经济学
神经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人们开始不满足现有经济层面上解释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经济行为的神经原因。当感情强烈时候,感性大于理性,这是与我们人类本身的神经原因相关的。书中不少有意思的动物实验,还有采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做博弈实验分析大脑活动区域,让人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充满期待。
另一条道路
索托的所做所为是值得人们钦佩的,这本书在拉美地区产生的巨大影响,战胜阶级斗争思想。本书描述了在不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的非正规经济,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与活力。在僵化的体制下,穷人自己已经是在走一条非法但是合理的道路,用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经济状况。 李子暘写的一篇索托及其影响还是不错的 叫 恐怖主义的覆灭
企业、市场与法律
科斯的七篇论文 第一篇是总的介绍,很好阐述了科斯的观点。 受其他攻击比较大的是社会成本问题 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其考察法律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表明没有交易费用 法律就无关重要,应该重视交易费用。科斯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他更多的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然后给出一个严谨的条件下的答案 并未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针对他的批评更多是集中在扩展这部分 而这部分绝大多数并非科斯所做。
其他推荐
《The Magic of Reality》
今年关于纸书能不能被代替的讨论 着实热闹了一番。The Magic of Reality ipad版效果非常之好 这本科普书籍先是给出神话传说 再给出科学解释 既有作者视频讲解 又有各种科学试验 (ipad上操作青蛙进化 三棱镜试验 ) 动画演绎地震发生情形 神话传说。纸书相比之下 最多是能够有照片图片 ,还是弱很多。 唯一的问题是 现在相对纸书价格还很贵 二十多美元在国内能买好多纸书。 这本也不是我买的 谢谢 洛。
建筑类
《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图以释文 外行也能看
《破土》一个建筑师的故事,感觉在他设计的建筑故事生活故事之间不停跳动着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是从考古发掘 随葬品开始 考察远古 古代居住建筑 到往后的木结构建筑 都有不错的解析
经济相关类
《The World Economy》 从统计角度看经济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赫舒拉发 当年的价格理论三大人物之一 价格理论教材
《苏州近代货币录》 这本书可以证明 非国家化的货币并非幻想 确确实实存在 而且种类繁多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芝加哥一代目奈特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阿罗不可能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最好再看或是讨论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科斯对经济 和 对经济学家的看法
《中县干部》中有关经济部分可以看一下 基层规划经济是如何失败的
《苏东坡传》 论王安石变法的错误 及 苏大才子的正确
《尼伯龙根的指环》德国传说故事 很喜欢 拉克汉的插图很好。只是本书居然有几个错别字!
《哥德尔证明》 数学和逻辑
《我在伊朗长大》一个经历伊斯兰革命的姑娘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 如何看待伊朗与外面世界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真汉子
《制造现代主义》 艺术经济人不是吸血鬼 毕加索与经纪人的故事
《怪诞心理学》 别信星座 还有类似星座的那些东西
《极权主义的起源》 中文版把一个人给删了 但不妨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峭壁边缘》鲍尔森所写,主要讲述金融危机时期,他和他的团队,还有美国政府都在做什么 书比电影精彩
《抉择时刻》小布什写的 因为媒体的缘故 我们常常得到的是扭曲的布什消息 而这本则是能够表达出布什自己观点 为什么卡特琳娜飓风照片中美军都是持有武器 为什么要向伊拉克增兵
《美第奇家族兴亡史》版本不是很好 美第奇家族相当具有传奇色彩 美第奇家族像是现实的布恩迪亚家族 美第奇家族相册
关于翻译问题 肯定是读原著好 支持读原著
开放评论 但避免无意义的争吵 网上跟人争论任何问题都是在浪费时间。
书墙是用这个 http://imnerd.org/douban/做的 有几本是小时候看的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