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之二
泰伯篇第八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概是论语中最著名的一个句读公案了。今日的本子大都点在了中间,使之成为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封建制度愚民政策的最大证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立圣之后,就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者,想为他的所有语句覆上所有时代的意义。于是,自然而然地,也出现了这样的句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是个妙断呀!忘记出处了,看到有人讨论这条的时候,提出要研究论语中的使动用法,如果已经有那般成熟的“使”了,便此种句读就很是合理了。
不过我想讨论的倒不全是这个问题。第一次看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时,大概起码是三年前吧,当时非常叫绝,认为这才当是孔子本意!现在却远不这么想了,不光是因为论语中还有“庶之富之才教之”、孟子中“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之词,倒是真的不再觉得“去教”,会是个好办法。
《理想国》中就把城邦教育问题说得很明白。第七卷,明白指出,“搞辩证法的人违反法律”,所以辩证法只能教给被挑选出来的人。大多数人仅仅依靠风俗习惯就成为好人,他们模仿祖先的生活,承袭规范,道德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个定在的实践和思维方式,是傍着就可以稳定地活下去的所在。而对于那些有或者将有反思能力的人来说,对道德的反思必定是开启智慧的第一步,而对道德的背离则是自然的第二步,想想这个,就已是多么令城邦的统治者发抖了。
亚西比得用无数雅典人的血告诉了雅典人,辩证法如果学不到家,会是多大的公害。其实他并不是没有学好辩证法,只是学好之后,不再愿意默默归家。想起丁师最后一堂课上说的,道德的背后有道,如果你有幸成为了悟道的人,还要有勇气爬回到路上去。
教之,之后,却是要盲之。可是对于已经点亮了的世界,如何又再能继续忍受黑暗?
装聋作哑,泯如众人,几人甘心?就是现在的知识分子,半吊子或者满血的,又几人甘于完全的普通?
可是你们知道么,“如果不甘心,就没有资格继续学下去了。”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概是论语中最著名的一个句读公案了。今日的本子大都点在了中间,使之成为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封建制度愚民政策的最大证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立圣之后,就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者,想为他的所有语句覆上所有时代的意义。于是,自然而然地,也出现了这样的句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是个妙断呀!忘记出处了,看到有人讨论这条的时候,提出要研究论语中的使动用法,如果已经有那般成熟的“使”了,便此种句读就很是合理了。
不过我想讨论的倒不全是这个问题。第一次看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时,大概起码是三年前吧,当时非常叫绝,认为这才当是孔子本意!现在却远不这么想了,不光是因为论语中还有“庶之富之才教之”、孟子中“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之词,倒是真的不再觉得“去教”,会是个好办法。
《理想国》中就把城邦教育问题说得很明白。第七卷,明白指出,“搞辩证法的人违反法律”,所以辩证法只能教给被挑选出来的人。大多数人仅仅依靠风俗习惯就成为好人,他们模仿祖先的生活,承袭规范,道德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个定在的实践和思维方式,是傍着就可以稳定地活下去的所在。而对于那些有或者将有反思能力的人来说,对道德的反思必定是开启智慧的第一步,而对道德的背离则是自然的第二步,想想这个,就已是多么令城邦的统治者发抖了。
亚西比得用无数雅典人的血告诉了雅典人,辩证法如果学不到家,会是多大的公害。其实他并不是没有学好辩证法,只是学好之后,不再愿意默默归家。想起丁师最后一堂课上说的,道德的背后有道,如果你有幸成为了悟道的人,还要有勇气爬回到路上去。
教之,之后,却是要盲之。可是对于已经点亮了的世界,如何又再能继续忍受黑暗?
装聋作哑,泯如众人,几人甘心?就是现在的知识分子,半吊子或者满血的,又几人甘于完全的普通?
可是你们知道么,“如果不甘心,就没有资格继续学下去了。”
对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间歇性厌烦症 (67人喜欢)
- trt, minus 17 (5人喜欢)
- 2024 时空压缩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