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行进的本身就可以改变叙事的一切
*事先声明,本文正如同下面的“句3”一样,是一次纯粹的,华丽的扯淡
句1:Till Death Do Us Apart。
这句话可以表述出这些东西:由于句子本身属于新婚的夫妻在教堂中发誓时的誓言,那么这应该是某个男子(或女子)向自己所爱之人表达的心意。这个人必定在热恋之中。这个人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品位,而且通常是矫情无比的小资趣味。
句2:Till Death Do Us Apart,貌似是《圣经》文体,其实是狗屁。
句1后面添加的成分改变了这个句子的走向,打破了看似美好幸福的假象。句2比句1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个人既有可能是刚刚经受了感情的打击,对之前笃定信奉的爱情有着无尽的痛苦和悔恨,所以恶毒地攻击誓言本身。也有可能这是一个把感情看透了的淡定的人,回想自己曾经的情感往事发出的抒情性的自嘲。
句3:Till Death Do Us Apart,貌似是《圣经》文体,其实是狗屁——啊~我是一个修辞学家。
句2貌似句气已断,只能用句号终结这个句子了(确实这里无论如何是不能用逗号的),然而一个破折号却改变了一切。如果说句2是对句1的转折,那么句3之于句2和句1就完全是一个不能逆转的颠覆了。句3在表述上的可能性要远远超出句2,甚至可以说句3所表述出的可能性接近于无限了——当然,同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这整个句子是一次纯粹的,华丽的扯淡。
叙事的魔力往往不在内容,而在于结构本身。句子行进的本身就可以改变叙事的一切。
句1:Till Death Do Us Apart。
这句话可以表述出这些东西:由于句子本身属于新婚的夫妻在教堂中发誓时的誓言,那么这应该是某个男子(或女子)向自己所爱之人表达的心意。这个人必定在热恋之中。这个人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品位,而且通常是矫情无比的小资趣味。
句2:Till Death Do Us Apart,貌似是《圣经》文体,其实是狗屁。
句1后面添加的成分改变了这个句子的走向,打破了看似美好幸福的假象。句2比句1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个人既有可能是刚刚经受了感情的打击,对之前笃定信奉的爱情有着无尽的痛苦和悔恨,所以恶毒地攻击誓言本身。也有可能这是一个把感情看透了的淡定的人,回想自己曾经的情感往事发出的抒情性的自嘲。
句3:Till Death Do Us Apart,貌似是《圣经》文体,其实是狗屁——啊~我是一个修辞学家。
句2貌似句气已断,只能用句号终结这个句子了(确实这里无论如何是不能用逗号的),然而一个破折号却改变了一切。如果说句2是对句1的转折,那么句3之于句2和句1就完全是一个不能逆转的颠覆了。句3在表述上的可能性要远远超出句2,甚至可以说句3所表述出的可能性接近于无限了——当然,同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这整个句子是一次纯粹的,华丽的扯淡。
叙事的魔力往往不在内容,而在于结构本身。句子行进的本身就可以改变叙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