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斯威士兰
马普托已进入盛夏,印度洋面上的海风带了充沛的雨水,进入雨季海面也开始不平静起来。下午有时在海边跑步,会担心浪打上岸堤海水溅到身上。而我依旧过着平静的日子。每天的生活就像早餐一样永远都不变。
周日那天我们出发去斯威士兰躲签。同行的有两个同事,其中一位同事的妻子和4岁的女儿。车向南行驶穿过马普托市区,离市区越远,铁皮顶土墙房逐渐增多。经过破旧的城镇无所事事的人。在路上同事告诉我,我们的司机吉娜住在离市区30公里的地方。每天很早要起床赶公交车来上班,晚上又要赶路回家。她的工作只有不到2000元人民币,丈夫死的早,一个人要养活好多孩子。
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的边界地带是山区,公路逐渐上升到山顶,那里有一座小镇子。葡萄牙人当年修建的建筑还保留完好。上面写着日期是从1940-1950年期间。不知不觉车开到了边卡。
这边卡实在不起眼,只有几个士兵站在门口,漫不经心的检查了我们的车,放行。在莫桑比克处盖了章进入中间地带,那里居然也有个免税店。所谓的免税店不过是个简易的铁皮顶房。由于我们已经办好了斯威士兰的签字,入境也很顺利。在卫生间我看到放洗手液的瓶子旁边的小篮子里有几十个印度产的避孕套。顺手拿了几个,不知道是不是超大号的。
斯威士兰的艾滋病感染率很高,尽管这个国家只有100多万人口,却拥有好几项世界第一。不过这些第一的头衔都跟不幸相关。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官方统计的艾滋病感染率40%以上。世界上平均人口寿命最低的国家。非洲唯一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也是南部非洲唯一跟台湾建交的国家。
穿越边界后的景色大不相同。莫桑比克处是凋敝和破败,与之相比,斯威士兰连公路都显得闪亮起来。路的两边是喷水灌溉的甘蔗林。据说这里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食糖。这个季节甘蔗还只长的半米高,郁郁葱葱。我看到甘蔗地不远处有个制糖厂。甘蔗地里竖着一个牌子:皇家甘蔗地。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皇家农场,皇家旅店,甚至皇家SPA。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财产由国王所有。尽管斯威士兰的人类发展指数很低,但斯威士兰国王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富的君主之一。国王的权利很大,解散议会后,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实行裆禁包禁。
听到英语觉得很亲切,因为在莫桑比克,人人都讲葡语。在斯威士兰的几天,好几次我们都习惯性的跟当地人打招呼:amigo,对方会很奇怪吧。
斯威士兰的首都叫姆巴巴内,这是个只有6万人口的小城。以中国的标准看来他只能叫做小镇。尽管没有高大的建筑和宽阔的马路,市区内倒也整洁干净。只是一座巨大的烂尾楼有点大煞风景。离首都不远是著名的恩祖威尼山谷,也是当地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芦苇节就在此举行。
我们出了首都朝piggy peak驶去。那里有斯威士兰最美的山区。在猪峰那边的野生保护区,租了一间小木屋。木屋有两个独立的卧室和饭厅。厅内有烤箱,微波炉,冰箱和一整套的餐具和厨具。尽管是夏天,早晚的天气比较凉。厅内有火炉,火炉旁堆积了一小堆劈柴。
我们的邻居是一群羚羊,不过它们对我们这些访客并不怎么热情,只顾低头吃草。
放下东西,同事带我们去当地最好的一家自助餐厅。餐厅内布置的很好,食品充沛。价格只每人100多兰特。我烤了些烤肉和贝壳,又吃了些蛋糕。餐厅下面是个游泳池,远处看去是一望无际的树林和草原。
回木屋的路上,不断有交通标志上画着一只牛。在非洲这种标志很常见。在南非的开普敦我甚至看到了画有松鼠的交通标志牌。一路上我们都在赞叹这连绵的群山。
我们到了山顶上一处林场。高大笔直的树木参天。中间是一条路径。车停在路边。我们沿路走到林间的高尔夫球场,球场上空无一人。路的两把掉下来绿色的刺团,原来是栗子树。我伸手去抓却被刺中了手。地上的栗子有些已经被掰开了。除了栗子树,还有榛子树。路的尽头是个幼儿园。一棵大树下有20几个木头墩子。大概是老师跟小朋友讲话的地方。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Maguga大坝。大坝的一边有小心鳄鱼的标志,湖面上有两艘小游船。人偌大个湖上,只有几个人在坝上。天逐渐黑了下来,我们就在湖边的饭馆吃饭。我点了一份牛排,一杯当地的啤酒,牌子叫SB。当地的中国人都叫他SB啤酒。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夜幕降临在人工湖上。
回到小木屋,草原上的夜晚很安静。
第二天一早,同事的小女儿多多早早就起床跟妈妈一起去采摘野果。他们摘了一些蓝莓。我们用烤箱热了些昨天餐厅给我们的面包黄油和番茄酱。我一直想有这么一个大烤箱用来烤肉和蛋糕。他们还摘了野花插在矿泉水水瓶里。我们去市中心的超市买了些牛排回来吃。下午开车到山边登山。
走了20分钟我就把同事给甩在了身后,我走的很快,山涧中有一条小溪。我降到溪底,小溪清澈见底。可我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大概是很少有人来,小径都淹没在杂草中了。于是我自己开辟了一条路爬上去,又绕到另一边,看到了溪水形成了一个瀑布。站在山顶上满眼是一望无际青色的群山。山的尽头就是南非国了。我站在山顶驻足观看了好一阵子,然后对着群山道别。我又沿着另一条路走,走下了山谷,山谷下是树林和灌木丛。下到谷底只听到水声却看不见水流,原来水流淹没在灌木下。我沿着这小溪走了好一阵子。光是听着水流的声音就够让人开心的。
同事开着车在平台上等我,我们又开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看到有一群羚羊在那里吃草。走近了发现有一只斑马在其中。远处还有一群狒狒在奔跑。山顶上各种野花和不知名字的草。望着山谷。我知道今生再不会回这里不免有点感伤。
我们去看了同事以前的房东,是一位印度人,印度人的老婆是上海人,她来非洲已经几十年了。她最初嫁给了一个香港人,丈夫死后又嫁给了这印度人,前夫留下的女儿现在开普敦上学。他们俩在院子里养了3条大狗。小女孩有点害怕狗。印度人笑着说,这些狗不咬人的,只是想跟你玩。印度人请我们到屋里坐。对我们说姆巴巴内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开车不注意,就错过了。而且晚上死气沉沉,没有马普托热闹。我想起了每个周末,马普托住处外的通宵Party。老板娘给我们倒茶,她的桌子上插了一些草。小女孩抓了几根草玩,老板娘说:这是柠檬草,她在院子里种了很多,喝茶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或者放在房间里。用手搓这草会发出柠檬的味道。老板娘告诉我她刚来斯威士兰的时候曾去过莫桑比克,那时候莫桑比克还在打仗。公路上都是被炮弹炸的坑。有时候边界会关闭,还要担心地雷。
晚上在一家酒店吃饭,要了一份意大利面+牛肉,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顿意大利面。回到小木屋,关掉车灯,之间漫天的星斗,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繁星了。好像只有在小时候,那时候天空还很纯净没有被灯光污染。我想起了有一年学前班开家长会。那是一个晚上,家长们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我们一群小朋友就在外面看星星。多少年过去了,又见到了璀璨的繁星,可是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早上又一直羚羊在我们的福特Ranger附近吃草,还放了一连串的屁。四岁的小妹妹拉着我要跟我赛跑。她管我叫强叔,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我们几个坐在餐厅里吃饭聊天。羚羊在外面的野地上吃饭。白色的小羊羔一直跟在妈妈身边。
上午我们参观了一个玻璃厂,有10几年了历史了,所有的玻璃制品都是来自回收。玻璃厂的宣传栏上挂着玻璃收集的照片,下面的注释写着:在斯威士兰,很多低收入家庭的主要家庭是回收玻璃。我们看到了玻璃加工的车间,穿着红色制服的黑工拿着长长的铁杆,铁杆的一头是暗红色的融态玻璃。他们熟练的走来走去,好像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中的小人。在玻璃商店里我买了个玻璃的河马,样子很可爱。
当我们进入玻璃厂的时候,一个开着路虎defender的白人老头在我们车后喊着。我们这才发现后车胎已经瘪了。几个人从未动手换过轮胎,却也尝试着把换好了备胎,玻璃厂的保安来帮忙。可是备胎的尺寸比正常的轮胎细了一号。离开了玻璃厂后,我们到处找修车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汽车修理厂的标志,我们就跟着误打误撞走到了一个水塘,水塘里的一棵树上站满了一树的水鸟,到了修理厂,保安告知我们,这里面是修引擎的,没有轮胎可供更换。我们请求进入给轮胎打些气。小黑很热情的帮我们开门。我们开到了车间内,发现这个修理厂是修理农用车和卡车的。工厂内的工人跑过来帮忙。并不要我们一分钱。这在其他非洲国家是很少见的。在其他的一些非洲国家比如莫桑比克,就是问路小黑告诉你后也不忘要上几块钱。
修好了轮胎我们又上路了。这一次修理厂的保安告诉了我们哪里可以去换轮胎。同事说那个地方就在台湾大使馆附近。于是当靠近大使馆的时候,我跑下车拍了几张照片。这大使馆在姆巴巴内市区边上,黄色的琉璃瓦,好像一座庙。青天白日的标志,横幅上写着庆祝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我们在修车铺把车胎补好,只花了20分钟的时间,而收费只有30多人民币。在莫桑比克这个数字至少要乘以10。
中午在台湾人开的饭馆吃饭。因为台湾是斯威士兰的友好邻邦,很多台湾人在这边工作。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华人样子的人进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从哪里来做什么。在其他非洲国家,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同事曾经在斯威士兰生活过几年,他告诉我,这台湾饭店的服务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年了。服务员告诉我们,她马上要退休了,而且她也要做祖母了。可看上去她只有40岁的样子呢。点菜的时候我跑到了附近的邮局,买了几张邮票。邮局的老职员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还帮我换了很多当地的硬币,装到一个袋子里。我问他寄邮票到中国要多少钱,他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录着,从斯威士兰寄到中国,一张平信是3元人民币左右,而寄一张明信片的邮资不到人民币2元。
如果看到那一连串的统计数字,如果百度或者google斯威士兰,你会觉得这是个很差劲的国家。你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人民彬彬有礼,甚至是警察。在莫桑我们最不想遇到的就是当地的警察,因为无论何时什么状莫桑的警察都会管你要钱。而斯威士兰的警察很少找中国人的麻烦,例行检查后会对你说一句一路平安。我发现我开始喜欢这个国家了。可惜没有缘分待下去。我们在那天下午返回了莫桑比克边界。
周日那天我们出发去斯威士兰躲签。同行的有两个同事,其中一位同事的妻子和4岁的女儿。车向南行驶穿过马普托市区,离市区越远,铁皮顶土墙房逐渐增多。经过破旧的城镇无所事事的人。在路上同事告诉我,我们的司机吉娜住在离市区30公里的地方。每天很早要起床赶公交车来上班,晚上又要赶路回家。她的工作只有不到2000元人民币,丈夫死的早,一个人要养活好多孩子。
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的边界地带是山区,公路逐渐上升到山顶,那里有一座小镇子。葡萄牙人当年修建的建筑还保留完好。上面写着日期是从1940-1950年期间。不知不觉车开到了边卡。
这边卡实在不起眼,只有几个士兵站在门口,漫不经心的检查了我们的车,放行。在莫桑比克处盖了章进入中间地带,那里居然也有个免税店。所谓的免税店不过是个简易的铁皮顶房。由于我们已经办好了斯威士兰的签字,入境也很顺利。在卫生间我看到放洗手液的瓶子旁边的小篮子里有几十个印度产的避孕套。顺手拿了几个,不知道是不是超大号的。
斯威士兰的艾滋病感染率很高,尽管这个国家只有100多万人口,却拥有好几项世界第一。不过这些第一的头衔都跟不幸相关。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官方统计的艾滋病感染率40%以上。世界上平均人口寿命最低的国家。非洲唯一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也是南部非洲唯一跟台湾建交的国家。
穿越边界后的景色大不相同。莫桑比克处是凋敝和破败,与之相比,斯威士兰连公路都显得闪亮起来。路的两边是喷水灌溉的甘蔗林。据说这里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食糖。这个季节甘蔗还只长的半米高,郁郁葱葱。我看到甘蔗地不远处有个制糖厂。甘蔗地里竖着一个牌子:皇家甘蔗地。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皇家农场,皇家旅店,甚至皇家SPA。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财产由国王所有。尽管斯威士兰的人类发展指数很低,但斯威士兰国王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富的君主之一。国王的权利很大,解散议会后,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实行裆禁包禁。
听到英语觉得很亲切,因为在莫桑比克,人人都讲葡语。在斯威士兰的几天,好几次我们都习惯性的跟当地人打招呼:amigo,对方会很奇怪吧。
斯威士兰的首都叫姆巴巴内,这是个只有6万人口的小城。以中国的标准看来他只能叫做小镇。尽管没有高大的建筑和宽阔的马路,市区内倒也整洁干净。只是一座巨大的烂尾楼有点大煞风景。离首都不远是著名的恩祖威尼山谷,也是当地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芦苇节就在此举行。
我们出了首都朝piggy peak驶去。那里有斯威士兰最美的山区。在猪峰那边的野生保护区,租了一间小木屋。木屋有两个独立的卧室和饭厅。厅内有烤箱,微波炉,冰箱和一整套的餐具和厨具。尽管是夏天,早晚的天气比较凉。厅内有火炉,火炉旁堆积了一小堆劈柴。
我们的邻居是一群羚羊,不过它们对我们这些访客并不怎么热情,只顾低头吃草。
放下东西,同事带我们去当地最好的一家自助餐厅。餐厅内布置的很好,食品充沛。价格只每人100多兰特。我烤了些烤肉和贝壳,又吃了些蛋糕。餐厅下面是个游泳池,远处看去是一望无际的树林和草原。
回木屋的路上,不断有交通标志上画着一只牛。在非洲这种标志很常见。在南非的开普敦我甚至看到了画有松鼠的交通标志牌。一路上我们都在赞叹这连绵的群山。
我们到了山顶上一处林场。高大笔直的树木参天。中间是一条路径。车停在路边。我们沿路走到林间的高尔夫球场,球场上空无一人。路的两把掉下来绿色的刺团,原来是栗子树。我伸手去抓却被刺中了手。地上的栗子有些已经被掰开了。除了栗子树,还有榛子树。路的尽头是个幼儿园。一棵大树下有20几个木头墩子。大概是老师跟小朋友讲话的地方。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Maguga大坝。大坝的一边有小心鳄鱼的标志,湖面上有两艘小游船。人偌大个湖上,只有几个人在坝上。天逐渐黑了下来,我们就在湖边的饭馆吃饭。我点了一份牛排,一杯当地的啤酒,牌子叫SB。当地的中国人都叫他SB啤酒。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夜幕降临在人工湖上。
回到小木屋,草原上的夜晚很安静。
第二天一早,同事的小女儿多多早早就起床跟妈妈一起去采摘野果。他们摘了一些蓝莓。我们用烤箱热了些昨天餐厅给我们的面包黄油和番茄酱。我一直想有这么一个大烤箱用来烤肉和蛋糕。他们还摘了野花插在矿泉水水瓶里。我们去市中心的超市买了些牛排回来吃。下午开车到山边登山。
走了20分钟我就把同事给甩在了身后,我走的很快,山涧中有一条小溪。我降到溪底,小溪清澈见底。可我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大概是很少有人来,小径都淹没在杂草中了。于是我自己开辟了一条路爬上去,又绕到另一边,看到了溪水形成了一个瀑布。站在山顶上满眼是一望无际青色的群山。山的尽头就是南非国了。我站在山顶驻足观看了好一阵子,然后对着群山道别。我又沿着另一条路走,走下了山谷,山谷下是树林和灌木丛。下到谷底只听到水声却看不见水流,原来水流淹没在灌木下。我沿着这小溪走了好一阵子。光是听着水流的声音就够让人开心的。
同事开着车在平台上等我,我们又开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看到有一群羚羊在那里吃草。走近了发现有一只斑马在其中。远处还有一群狒狒在奔跑。山顶上各种野花和不知名字的草。望着山谷。我知道今生再不会回这里不免有点感伤。
我们去看了同事以前的房东,是一位印度人,印度人的老婆是上海人,她来非洲已经几十年了。她最初嫁给了一个香港人,丈夫死后又嫁给了这印度人,前夫留下的女儿现在开普敦上学。他们俩在院子里养了3条大狗。小女孩有点害怕狗。印度人笑着说,这些狗不咬人的,只是想跟你玩。印度人请我们到屋里坐。对我们说姆巴巴内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开车不注意,就错过了。而且晚上死气沉沉,没有马普托热闹。我想起了每个周末,马普托住处外的通宵Party。老板娘给我们倒茶,她的桌子上插了一些草。小女孩抓了几根草玩,老板娘说:这是柠檬草,她在院子里种了很多,喝茶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或者放在房间里。用手搓这草会发出柠檬的味道。老板娘告诉我她刚来斯威士兰的时候曾去过莫桑比克,那时候莫桑比克还在打仗。公路上都是被炮弹炸的坑。有时候边界会关闭,还要担心地雷。
晚上在一家酒店吃饭,要了一份意大利面+牛肉,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顿意大利面。回到小木屋,关掉车灯,之间漫天的星斗,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繁星了。好像只有在小时候,那时候天空还很纯净没有被灯光污染。我想起了有一年学前班开家长会。那是一个晚上,家长们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我们一群小朋友就在外面看星星。多少年过去了,又见到了璀璨的繁星,可是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早上又一直羚羊在我们的福特Ranger附近吃草,还放了一连串的屁。四岁的小妹妹拉着我要跟我赛跑。她管我叫强叔,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我们几个坐在餐厅里吃饭聊天。羚羊在外面的野地上吃饭。白色的小羊羔一直跟在妈妈身边。
上午我们参观了一个玻璃厂,有10几年了历史了,所有的玻璃制品都是来自回收。玻璃厂的宣传栏上挂着玻璃收集的照片,下面的注释写着:在斯威士兰,很多低收入家庭的主要家庭是回收玻璃。我们看到了玻璃加工的车间,穿着红色制服的黑工拿着长长的铁杆,铁杆的一头是暗红色的融态玻璃。他们熟练的走来走去,好像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中的小人。在玻璃商店里我买了个玻璃的河马,样子很可爱。
当我们进入玻璃厂的时候,一个开着路虎defender的白人老头在我们车后喊着。我们这才发现后车胎已经瘪了。几个人从未动手换过轮胎,却也尝试着把换好了备胎,玻璃厂的保安来帮忙。可是备胎的尺寸比正常的轮胎细了一号。离开了玻璃厂后,我们到处找修车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汽车修理厂的标志,我们就跟着误打误撞走到了一个水塘,水塘里的一棵树上站满了一树的水鸟,到了修理厂,保安告知我们,这里面是修引擎的,没有轮胎可供更换。我们请求进入给轮胎打些气。小黑很热情的帮我们开门。我们开到了车间内,发现这个修理厂是修理农用车和卡车的。工厂内的工人跑过来帮忙。并不要我们一分钱。这在其他非洲国家是很少见的。在其他的一些非洲国家比如莫桑比克,就是问路小黑告诉你后也不忘要上几块钱。
修好了轮胎我们又上路了。这一次修理厂的保安告诉了我们哪里可以去换轮胎。同事说那个地方就在台湾大使馆附近。于是当靠近大使馆的时候,我跑下车拍了几张照片。这大使馆在姆巴巴内市区边上,黄色的琉璃瓦,好像一座庙。青天白日的标志,横幅上写着庆祝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我们在修车铺把车胎补好,只花了20分钟的时间,而收费只有30多人民币。在莫桑比克这个数字至少要乘以10。
中午在台湾人开的饭馆吃饭。因为台湾是斯威士兰的友好邻邦,很多台湾人在这边工作。吃饭的时候,有几个华人样子的人进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从哪里来做什么。在其他非洲国家,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同事曾经在斯威士兰生活过几年,他告诉我,这台湾饭店的服务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0年了。服务员告诉我们,她马上要退休了,而且她也要做祖母了。可看上去她只有40岁的样子呢。点菜的时候我跑到了附近的邮局,买了几张邮票。邮局的老职员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还帮我换了很多当地的硬币,装到一个袋子里。我问他寄邮票到中国要多少钱,他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录着,从斯威士兰寄到中国,一张平信是3元人民币左右,而寄一张明信片的邮资不到人民币2元。
如果看到那一连串的统计数字,如果百度或者google斯威士兰,你会觉得这是个很差劲的国家。你不会想到这么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人民彬彬有礼,甚至是警察。在莫桑我们最不想遇到的就是当地的警察,因为无论何时什么状莫桑的警察都会管你要钱。而斯威士兰的警察很少找中国人的麻烦,例行检查后会对你说一句一路平安。我发现我开始喜欢这个国家了。可惜没有缘分待下去。我们在那天下午返回了莫桑比克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