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关于诗,《关于西塘》,像艳遇一样忧伤
CD保存了造音童鞋音色的沧桑质感,比乌托邦现场要纯澈,刚刚好。当时乍听还怪这家伙的声音好听得有些过了,就像身在西塘时竟还有心思嗔怪美梦之溢美。事后又感慨,为什么那时不能全身心、十二分的浸泡其中?——“活在当下”竟是如此之难,于是总生活在别处,而别处的生活总充满了怀念。
但人这种动物的妙处就在于总会找一些物件儿、或创造一些情景,赖以溶解、晕染、宣泄那些感怀。比如这张《关于西塘》,像一场子虚乌有的、艳遇一样的忧伤。
循环听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发生在春天里的感动被封存到冬天,经过小小的发酵,愈发上头、走心。
这是一张装帧朴素制作也朴素的牒,看上去像西塘的墨顶白墙,听起来又像桌上那壶淡淡的青梅酒,醉人于幽幽绵绵之间。
八首歌听下来,有歌者深沉的个人化情绪者如第一首喝醉了的歌,可能因为性别和性格的差别,尚未激起太多的共鸣,至少我喝醉了可没那么稳重,我会成为一个轻浮的酒鬼。最后一首,是《回家》吧?有远方、草原粗犷的气息。老造的唱腔有些藏范儿。只听了三四遍,就记住了这么多。
《我是清白的》,有点儿愤青的调侃,但不是我喜欢的范儿,同样有趣的《你弄死我呗》倒更可爱一些。这些来自于西塘日常生活的点滴小情趣小玩意儿音乐小品,我表示可以想象,但想象很单薄,没有太丰满的共鸣。
《爱情诗》和《关于西塘》,这两首花枝招展的好听小曲足以让我成为造老师的脑残粉,本着认真负责的粉丝态度,我会努力多听几遍其他几首。现在终于可以说说个人偏爱的这两首歌了:爱情、诗——俨然是西塘在过客们心中的关键词,所以,醉好听啦。
—————————分————————————割————————————线—————————
关于爱情,关于诗,即便有性别性格甚至价值观的差别,也都不能阻止共鸣的发生,仅仅作为一首歌或者一首诗的名字,《爱情诗》已具备与生俱来的动人DNA。
歌词质朴且不俗——“一朵清香的花,盛开在幽谷里”。久居人群漩涡中的焦虑灵魂,谁不向往幽谷?幽谷里清香的花,能激起你怎样的想象?在孤陋的记忆存储中搜索,用浅薄的语言表达出来,恐怕唯有“空谷幽兰”,像为爱跳下断肠崖的小龙女,在过儿的心中留下一抹洁白,柔弱堪怜,坚韧可敬,“蒲草韧如丝”,生死相许,黯然销魂,浊泪悲白发……
一个姑娘对于一个理想中的姑娘的想象也就到这个程度吧,毕竟这都是男作者杜撰出来的理想化形象。
当然歌者也是一个男生,他有一颗柔软忧伤的心和一副沧桑粗粝的嗓音,为了梦里那朵“永恒的花”“放下了一切,从远方赶来”,为她歌唱、带她去远方,“两个人在路上就不会孤单”,“一起去看绿水青山”……
只是,那位姑娘在哪一座山边?青山绿水还有几分纯粹天然?
小伙子都在梦想这样一位姑娘,姑娘都在等待着心上人驾着七彩祥云而来,带上她去远方。但命运弄人,他与她总无法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相遇。
爱情好像来过,在很久很久以前。所以,他们相信爱情。
爱情定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所以,他们不敢期待。
他空跋涉,因为失落而怅惘;
她空等待,因为寂寞而忧伤。
他与她,永隔一江水,远隔万重山。
镜中月、水中花,情不情、无事忙。
以上是从歌词简约的文字缝隙里妄自揣度出的风月无边,而催生这些想象的,是与言表的歌词相得益彰但更引人遐想的旋律。一把简单的木吉他,一副浅吟低唱的好嗓子,偶尔自唱自和,若即若离、漫不经心的鼓点儿,适时地敲打出召唤着的远方,一一、一一,伴着花的清香回荡在幽谷里,寂寞而又明亮,于绝望处希望。
只有在远方寂静的幽谷,或在古老的小镇西塘,才能酿出这样质朴无华却不卑不亢的爱情梦想,美得像一首纯粹的小诗。
———————分—————————————割————————————线—————————
春末夏初的西塘,已经熙攘得让人隐忧。华灯初上,从塘东街拐了个弯,喧嚣的尽头,站着穿黑T恤戴黑框眼镜长相憨厚的老造,像个不专业的“吧托儿”,用脸上的纯朴和只言片语间的真诚吸引我走进了乌托邦。
刚开张的乌托邦,玻璃天花板上还铺着没干透的稻草,屋子里的木头桌椅似乎都透着青葱,墙角还残存着装修时的沙土,氤氲的灯光仿佛也蒙着新鲜的灰尘。非周末的日子没什么客人,更没有能挑战七杯长岛冰茶的壮士,只有甜得不太像酒的青梅酒。
瘦弱的蚊子姑娘轻唱着陈绮贞和张悬,伴着老造的手鼓,刚柔并济,纤细而铿锵——这是家有些情怀的酒吧,惊喜。老造抱起了吉他,亮出了沧桑粗粝的嗓子,竟然好听得有些过分。各种汪峰李志张玮玮……愈发惊喜,也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位酒吧歌手的原创歌曲解除了戒备,比如《关于西塘》。
只是当时尚未离别,不能全解个中真味,加之后来又意外多逗留了一晚两天,更多的细碎感触被揉进了关于西塘的记忆里。以至于从春到夏、秋过冬尽,终于有勇气、有力气去回想那段时光。刚好这时,再次听到了《关于西塘》。
西塘,这个不大的地方,捧着一段悠闲的时光;这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勾勒着过客的快乐和悲伤。
小弄堂里仰望狭窄的天空,干净的淡蓝,几缕破碎的阳光,掉在轻舞的浅粉色格子床单上,像低飞的灵魂,自由、简单、快乐。
巷子里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斑驳着千年的睿智与沧桑,仿佛连草丛里的蚂蚁背上都写满了秘密,偶尔窥见一个小洞,便会忍不住猜测里面有没有住着小王子的狐狸。
墨顶白墙堆砌切割出一间间盛满故事的老屋,审视着浮躁和喧嚣,宠辱不惊,安详自若。
喝茶聊家常、品酒话时光、蹲在巷口无所事事、坐在河边发烫的石条上晃荡着脚丫子、啜一口红彤彤的果汁晒太阳、在小弄堂寻找印花的布裙子、钻进一间咖啡馆拾起似水流年……你会相信,如果,幸福不在路口,便在路的尽头——在这样的强大而镇定的气场里,一切悠闲、一切心安理得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小河里的渔船悠悠晃晃,姑娘打望的是灯火明灭处的舞台姐妹,咿呀吟哦的越剧和着清酒小菜,古雅,还透着淡淡的胭脂香。
烟雨蒙蒙,落在弯弯的柳树上、石桥上,皴皱了河面上茜纱灯的倒影,叫醒了浅底翔鱼,淋湿了路上的小伙子和姑娘。
好雨知时节,廊棚下长长的僵持被这突如其来的微凉无声和解。水穷处的芦苇丛也安静了,风在呢喃,细雨如丝,小心翼翼地敲打着雕花窗棂。
不加冰的青梅酒,抚平心上的忧伤,又招惹新的忧伤。江南的夜,似梦还醒,若醉若狂。
把世界遗忘,留在这里吧,不厌其烦地闲晃下去、慢慢变老。
吉他郎心似铁,到了这里竟成绕指柔,发出江南丝竹般的叹息,婉转似软语,慵懒如时光。
留下吧!直到不得不离去,去向“应该去的地方”。
而那个地方又是哪里?樊笼里?还是光的尽头、永恒的黑暗里、不悲不喜的宁静里?
但人这种动物的妙处就在于总会找一些物件儿、或创造一些情景,赖以溶解、晕染、宣泄那些感怀。比如这张《关于西塘》,像一场子虚乌有的、艳遇一样的忧伤。
循环听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发生在春天里的感动被封存到冬天,经过小小的发酵,愈发上头、走心。
这是一张装帧朴素制作也朴素的牒,看上去像西塘的墨顶白墙,听起来又像桌上那壶淡淡的青梅酒,醉人于幽幽绵绵之间。
八首歌听下来,有歌者深沉的个人化情绪者如第一首喝醉了的歌,可能因为性别和性格的差别,尚未激起太多的共鸣,至少我喝醉了可没那么稳重,我会成为一个轻浮的酒鬼。最后一首,是《回家》吧?有远方、草原粗犷的气息。老造的唱腔有些藏范儿。只听了三四遍,就记住了这么多。
《我是清白的》,有点儿愤青的调侃,但不是我喜欢的范儿,同样有趣的《你弄死我呗》倒更可爱一些。这些来自于西塘日常生活的点滴小情趣小玩意儿音乐小品,我表示可以想象,但想象很单薄,没有太丰满的共鸣。
《爱情诗》和《关于西塘》,这两首花枝招展的好听小曲足以让我成为造老师的脑残粉,本着认真负责的粉丝态度,我会努力多听几遍其他几首。现在终于可以说说个人偏爱的这两首歌了:爱情、诗——俨然是西塘在过客们心中的关键词,所以,醉好听啦。
—————————分————————————割————————————线—————————
关于爱情,关于诗,即便有性别性格甚至价值观的差别,也都不能阻止共鸣的发生,仅仅作为一首歌或者一首诗的名字,《爱情诗》已具备与生俱来的动人DNA。
歌词质朴且不俗——“一朵清香的花,盛开在幽谷里”。久居人群漩涡中的焦虑灵魂,谁不向往幽谷?幽谷里清香的花,能激起你怎样的想象?在孤陋的记忆存储中搜索,用浅薄的语言表达出来,恐怕唯有“空谷幽兰”,像为爱跳下断肠崖的小龙女,在过儿的心中留下一抹洁白,柔弱堪怜,坚韧可敬,“蒲草韧如丝”,生死相许,黯然销魂,浊泪悲白发……
一个姑娘对于一个理想中的姑娘的想象也就到这个程度吧,毕竟这都是男作者杜撰出来的理想化形象。
当然歌者也是一个男生,他有一颗柔软忧伤的心和一副沧桑粗粝的嗓音,为了梦里那朵“永恒的花”“放下了一切,从远方赶来”,为她歌唱、带她去远方,“两个人在路上就不会孤单”,“一起去看绿水青山”……
只是,那位姑娘在哪一座山边?青山绿水还有几分纯粹天然?
小伙子都在梦想这样一位姑娘,姑娘都在等待着心上人驾着七彩祥云而来,带上她去远方。但命运弄人,他与她总无法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相遇。
爱情好像来过,在很久很久以前。所以,他们相信爱情。
爱情定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所以,他们不敢期待。
他空跋涉,因为失落而怅惘;
她空等待,因为寂寞而忧伤。
他与她,永隔一江水,远隔万重山。
镜中月、水中花,情不情、无事忙。
以上是从歌词简约的文字缝隙里妄自揣度出的风月无边,而催生这些想象的,是与言表的歌词相得益彰但更引人遐想的旋律。一把简单的木吉他,一副浅吟低唱的好嗓子,偶尔自唱自和,若即若离、漫不经心的鼓点儿,适时地敲打出召唤着的远方,一一、一一,伴着花的清香回荡在幽谷里,寂寞而又明亮,于绝望处希望。
只有在远方寂静的幽谷,或在古老的小镇西塘,才能酿出这样质朴无华却不卑不亢的爱情梦想,美得像一首纯粹的小诗。
———————分—————————————割————————————线—————————
春末夏初的西塘,已经熙攘得让人隐忧。华灯初上,从塘东街拐了个弯,喧嚣的尽头,站着穿黑T恤戴黑框眼镜长相憨厚的老造,像个不专业的“吧托儿”,用脸上的纯朴和只言片语间的真诚吸引我走进了乌托邦。
刚开张的乌托邦,玻璃天花板上还铺着没干透的稻草,屋子里的木头桌椅似乎都透着青葱,墙角还残存着装修时的沙土,氤氲的灯光仿佛也蒙着新鲜的灰尘。非周末的日子没什么客人,更没有能挑战七杯长岛冰茶的壮士,只有甜得不太像酒的青梅酒。
瘦弱的蚊子姑娘轻唱着陈绮贞和张悬,伴着老造的手鼓,刚柔并济,纤细而铿锵——这是家有些情怀的酒吧,惊喜。老造抱起了吉他,亮出了沧桑粗粝的嗓子,竟然好听得有些过分。各种汪峰李志张玮玮……愈发惊喜,也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位酒吧歌手的原创歌曲解除了戒备,比如《关于西塘》。
只是当时尚未离别,不能全解个中真味,加之后来又意外多逗留了一晚两天,更多的细碎感触被揉进了关于西塘的记忆里。以至于从春到夏、秋过冬尽,终于有勇气、有力气去回想那段时光。刚好这时,再次听到了《关于西塘》。
西塘,这个不大的地方,捧着一段悠闲的时光;这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勾勒着过客的快乐和悲伤。
小弄堂里仰望狭窄的天空,干净的淡蓝,几缕破碎的阳光,掉在轻舞的浅粉色格子床单上,像低飞的灵魂,自由、简单、快乐。
巷子里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斑驳着千年的睿智与沧桑,仿佛连草丛里的蚂蚁背上都写满了秘密,偶尔窥见一个小洞,便会忍不住猜测里面有没有住着小王子的狐狸。
墨顶白墙堆砌切割出一间间盛满故事的老屋,审视着浮躁和喧嚣,宠辱不惊,安详自若。
喝茶聊家常、品酒话时光、蹲在巷口无所事事、坐在河边发烫的石条上晃荡着脚丫子、啜一口红彤彤的果汁晒太阳、在小弄堂寻找印花的布裙子、钻进一间咖啡馆拾起似水流年……你会相信,如果,幸福不在路口,便在路的尽头——在这样的强大而镇定的气场里,一切悠闲、一切心安理得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小河里的渔船悠悠晃晃,姑娘打望的是灯火明灭处的舞台姐妹,咿呀吟哦的越剧和着清酒小菜,古雅,还透着淡淡的胭脂香。
烟雨蒙蒙,落在弯弯的柳树上、石桥上,皴皱了河面上茜纱灯的倒影,叫醒了浅底翔鱼,淋湿了路上的小伙子和姑娘。
好雨知时节,廊棚下长长的僵持被这突如其来的微凉无声和解。水穷处的芦苇丛也安静了,风在呢喃,细雨如丝,小心翼翼地敲打着雕花窗棂。
不加冰的青梅酒,抚平心上的忧伤,又招惹新的忧伤。江南的夜,似梦还醒,若醉若狂。
把世界遗忘,留在这里吧,不厌其烦地闲晃下去、慢慢变老。
吉他郎心似铁,到了这里竟成绕指柔,发出江南丝竹般的叹息,婉转似软语,慵懒如时光。
留下吧!直到不得不离去,去向“应该去的地方”。
而那个地方又是哪里?樊笼里?还是光的尽头、永恒的黑暗里、不悲不喜的宁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