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这个学期离我越来越远。终于有了心情+勇气来记录过去恶梦一样的四个月。
9月份,
带着在peer度过的夏天的鸡血残迹,到北京跟一众p大弟弟妹妹欢聚一番,大家都很热情很真诚,然而当时就有一点点沮丧的发现我真的是个不合群的人,超过5个人的聚会就会让我感到压力。尤其是这几个人跟我的亲密程度几乎成等号。我会不知道该坐在谁身边。当时在鸡血的鼓舞下我压抑住了隐隐的不安。
当然也有跟蛋蛋黑妈瑶燕子卓亚一通狂聚。这样想来自己何其幸运,你们为我在北京建了一个家,不管怎样来投奔你们就是了。某天晚上挤在蛋蛋床上跟她闲聊,快要入梦时蛋蛋告诉我一个伤感的八卦。迟钝如我是真的没有感受到。
最后一晚去跟p大众聚餐,北外对面的鱼头泡饼。黑妈一直陪着我走到天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那一刻我觉得其实我们是相通的。分开以后我给她发了短信,别跟奶茶妹妹过不去了。当时天已经黑了,走在天桥上我挺感伤的,然而也沉溺在感伤情怀里面,黑妈我们这样的青年就是这样虐的!
带着以上两种感情的残余,对2个studio生活的一点点不安跟兴奋,我就飞回了北国。那个时候应该是最好的时候吧,刚刚结束一件还算不错的事,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眼前有一个需要好好把握的重要的学期。
然后就开学了
知道studio题目那天上午还去了ikea,走出地铁口的刹那被带着夏天味道的太阳刺到眼睛的画面到现在还是不需要用力回想就会在脑袋里晃来晃去。梦洁打来电话,兴奋的说了一堆。“竞赛”,“奖金”等等等等字眼刺激着我的听觉。
当时是真觉得,会是个有意思的作业,可以学到很多,更重要的是,是第一次做这种有长度(也就意味着有深度?)的project,好好做,应该是portfolio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吧。(我发现自己的点跟去年一样肤浅。。。哎)
下午到了学校,年轻的老师,完完全全多伦多背景,死丢丢作业是三个别墅,绿色住宅。第一周的任务是找module。跟同伴磨合(开始真的以为是磨合,最后才发现,撕扯都难以形容的感觉)
其实当时就生出一种不喜欢,我以为作业会更好玩。尤其选的是一个竞赛,不是应该更加抽象么。别墅,绿色,这个具象的题材,放在一个倒是够抽象的基地上,
。。。。。。
阿!真是痛苦写不下去。
其实本来想浓墨重彩的写这个studio有多让我讨厌,因为找同伴不慎(其实也没什么不慎的,我也没什么好选。)以及自己不愿意学习又害怕尝试,过分追求不存在的可笑的幼稚的完美,导致了我最后非常不喜欢自己做的东西。
脑子里一直在回荡去年某学长说的一句话,老师不喜欢你做的东西其实没关系,自己不喜欢自己做东西问题才比较严重。严重同意,可是那说的就是我阿。
现在发现我讨厌到连狠狠把它写出来的欲望都没了。回忆起来满是痛苦。
总之接下来的10月,11月,12月初的日子很简单很简单,刷的一下就过去。
每天宅在家刷豆瓣,刷,刷。沉溺在别人的悲喜不可自拔。
有一段过的很不节制,想吃就吃,想看无聊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就看。
偶尔看看建筑网站,憋一憋idea,然后责备反思自己有多没天赋,有多不适合学建筑,就睡。
虽然过上了中国时间,但其实睡的很多。
虽然睡的很多,但是根本没睡好过。
以前懒的见很多从前的同学,还说,忙,很忙拉。
现在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每天在家上网,忙个p阿。
10月的时候我还很挣扎,
花很多时间,没有结果也无所谓。
还会很想追问,为什么呢?怎么可以这样呢?写邮件给老师。得到回复以后生出更多为什么。
有次我说,我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老师一副忍耐的样子,恩,那么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敷衍做别的作业,把课drop成4门,还对自己说是为了设计课做的值得的牺牲。
11月我已经渐渐放弃了。
想到每周一下午就觉得是种煎熬,那个时候是真的没办法接受自己。就好像我牺牲了一切去做一件事,那件事却做shi了。一瞬间也没有心情转换情绪,就承认自己的失败,去做别的事。
更恐怖的是,一直以来生活都围着建筑打转(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真的觉得如果不继续学建筑,我要怎么办呢?),于是对建筑失去信心以后,现在好像连生活都失去了。
对自己极度没有信心,以前的考研计划第一次那么坚定想抛掉。开始盘算要怎么混毕业。
也开始软弱到接受了父母给我编织的另一个也很美好的世界。
12月第一次用那么敷衍的态度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
放弃掉了这个讨厌的作业。每天要告诉自己很多遍,完成它。完成它。
其实不过是个作业,谁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把它看的那么重。我自己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终于想通,因为我害怕被落下。
我害怕这个作业做不好,作品集太单薄,继而申请不到好学校,找不到想要的工作,成为不了想成为的那种建筑师。能在一个没劲作业上绑上那么一大串负担,我佩服自己。
遇见真实自己的瞬间往往有点血淋淋的。
其实我早就承认自己没天赋,总以为可以靠努力,还有热情。
也许依旧可以吧。虽然我也会分不清楚,看到黄声远的讲座时候的感动,到底是理想作祟还是乌龟的逃避情绪作祟。
有时候觉得建筑跟写作一样,只是一种媒介,为的是抒发一种感情或者发出一种声音。抒发感情所需功力极深,像我这种活在象牙塔里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做不到。发出一种声音,我却连这个欲望都没有。
我不想成为精英,不想代表别人,不想拯救任何人,不想。。。
我没有崇高理想,就希望脚踏实地做点什么,心里踏实就好。却不知道该踏哪块地?
当没有目的运用一种媒介的时候,唯一能获得内心满足感的只有美感那种虚妄的东西了。
在美感这点上我的眼与手距离又太远。
而且喜欢一个媒介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就有点虚荣,甚至虚伪呢?
还好我还是没有放弃。
对与错的迷茫继续。对自己的不满继续。对这片土地没有爱继续。
但我终于又可以坦然说出年轻时候的焦虑是一种财富,而不是陷在焦虑里面长期失语了。
所以再不堪再矫情也得记录。
这次是逃避也好,应付也罢,我得先爬出来吧。
至少我学会了问自己的心,
我总很装b的标榜自己关注生活。仔细想想我连生活都不曾有过阿。
春光乍泄里面最后,梁朝伟去台湾看到了张震的父母,才明白为什么张震敢满世界游荡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世界上总有个角落在等待自己的。
这些拥有应该是勇气的催化剂而非锁住自己的圈套。
以下转自黄声远的那个演讲。
放鬆
2
敬愛的家長:
歲末,是家人團聚的時節,
各位的孩子在宜蘭,雖不若夏季天天笑容燦爛,
漫步在倒影山色的水田之中,成長卻稍未停歇。
3
對這些青年同事,我真心充滿敬意
(如果我那兩個女兒二十年後,能夠像其中任何一位一樣
,我想作夢都會笑醒)。
4
夥伴們來自全國各地,以往我根本
不敢去想他們一次又一次返鄉,又離開的各位的心情。
5
但是慢慢的我才了解到,
因為真正保住了那一顆「心」,保存了「真」
才真正保住了對家人的感謝與依戀,
保住了要長久在一起的關鍵素質。
6
距離,
乍看是問題,卻反而讓大家看的更遠、靠的更近。
願意讓他們來,各位是何等特別的父母!
7
這幾年我和大家雖然已經沒有住在一起,
儘可能參與這批青年建築師在宜蘭的部分生活,
確實讓我既羨慕又心驚,
那份專注的長期累積,
將會開展出多大的能量?
8
天亮,每個人用自己的步伐,
沿著田邊,帶著小狗,在吃早餐上的路上,
盤算一下今天的節奏。
9
走回工作室,一攤攤令人興奮的模型,
由於不必一定要什麼,倒也自在舒適,
而這各自在當然也隨著感覺一路延伸到設計裡。
10
房子也渴望自由,房子也需要放鬆,
空間的孕育如同胎教
他們在這個年紀就已能體會….
有了自由的節奏,就有時間經營自己想走的路。
11
來這裡一年多以後,
最強而有力的「人生第一次」就可以在各方面蓄勢登場,
同事們個個想要儘早獨當一面從責任和壓力下高速成長。
然而一站上第一線,
有時候聽到他們為了求全而委屈的深夜流淚,
曾經歷的老馬都不知道該不該把放開的手扶回去!
12
夥伴們說,如果最後能到達美麗的高原,
享受涼風輕拂的自在,
過程裡的摔跤和瘀傷,就不算什麼了。
13
於是真正要問的是,什麼才是那個美麗的高原?
14
不夠了解每一個人在老家的脾氣,
倒是在這裡,
怎麼分工,怎麼支援,為了學習而時有角色交換,
十幾年來這一切幾乎都是年輕人互動喬出來的。
15
我其實不完全知道大家是怎麼辦到,
只感覺到新世代普遍更能懂得欣賞別人。
16
選擇暫時避開時尚都會的青年,
若不是有強烈的不羈天性,
就是對終極自由有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野心。
17
會來這裡的孩子,相對的本來就充滿了安全感。
我相信那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一直都有各位的愛,
讓他們有勇氣選擇新時代的新道路,
18
讓自己有機會專心,發展出獨特的能力和見解,
讓被局現在各式各樣框框裡的芸芸眾生
有道理愈來愈需要他。
19
各位所支持的新一代的孩子,已經沒有台灣不如人的意識,
不再每件事情比來比去,不再有狹窄的階段性目標。
想要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不是給別人看的,
而是由自己定義,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順便還可以生活。
20
自由,一直在這群青年人身邊,
只是愈來愈大,多數人不敢相信而已。
21
所以每次聽到學生表達我是如何陪他們一路走來,
給了他勇氣,我的感覺卻正是相反,
22
是他們的行動,讓我有機會觸到了人生的奧秘,
是他們的真心,讓我確信田中央能夠走到這個階段,
未來就還有更多的事可以去做。
23
常有人笑我為什麼每次演講畫面的最後,
都是出現那句「建築是一生的邀請…」,
這份邀請確實是代價沉重,讓我一生都不知如何償還。
24
悠悠歲月中,
總有學生父親生病,有學生母親心情不好;
出了國身體還是有狀況,結了婚老婆想做的事還是沒人幫忙。
25
還有因我們的鼓勵而走上建築之路的學生,
當父親進出加護病房,仍然得面對學校的壓力…
26
做的不夠好怎麼對的起這些付出?
專業,究竟是為了什麼?
混戰中,有些決定,其實只是為了留下一些痕跡,
紀念投身的青年的付出。
27
在這些終於被蓋出來的空間裡,
我總是看得到他們認真的臉龐、
偶爾混一下之後的慚愧、以及想要超越的意志
28
想要超過我的要求,超越好壞,
實現直覺清明的那份決心!
29
他們通常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用創意把新能力凝結成是可以扳倒成見的槓桿。
30
這是年輕無可取代的天賦,老天最美得安排
有時候業主都願意等他們,歷史也在等,各位呢?
31
一直很感謝我的父母放手讓我飛翔,
讓我至今面對一批一批自己很喜歡的學生、實習生,
有了學習說再見的榜樣。
有信心這些一起走過的朋友無論是回到故鄉
或是留在這個像學一校般的家園,
和一起扮演園丁的角色:大家仍會遠距離互相打氣,
更了解生命,更不會忘記這個集體形塑出來的自在校風……
32
假如您以為孩子們聽不進自己的關心,
真實是,午夜時分他們來找我,談的多半是各位家長,
還有從小到大被比來比去的各種「成功的」案例。
33
在邁向壯麗寬闊原野之際,
他們本來可以走得更遠,為了摯愛的父母而有了躊躇,
困惑不知如何提醒我們或許忽略了,
他們有不同條件,就有機會開啟我們想像不到的美麗花園,
書寫出我們不曾看出來的台灣。
34
各位在意的,他們不是不做,只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
讓我們一起學習放心,放心的給他們機會。
35
他們工作時一貫的專注,不就是我們追求一生的境界?
不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想要的「善」的力量?
今早照例到小水池游了一陣,回田中央的路上,
忍不住停下車來,欣賞冬陽普照在休耕水田的美景。
一群小鳥飛過頭頂,
第一次可以聽到這麼清楚的振翅之聲,
那聲音如此有力,
希望您也能聽見…
9月份,
带着在peer度过的夏天的鸡血残迹,到北京跟一众p大弟弟妹妹欢聚一番,大家都很热情很真诚,然而当时就有一点点沮丧的发现我真的是个不合群的人,超过5个人的聚会就会让我感到压力。尤其是这几个人跟我的亲密程度几乎成等号。我会不知道该坐在谁身边。当时在鸡血的鼓舞下我压抑住了隐隐的不安。
当然也有跟蛋蛋黑妈瑶燕子卓亚一通狂聚。这样想来自己何其幸运,你们为我在北京建了一个家,不管怎样来投奔你们就是了。某天晚上挤在蛋蛋床上跟她闲聊,快要入梦时蛋蛋告诉我一个伤感的八卦。迟钝如我是真的没有感受到。
最后一晚去跟p大众聚餐,北外对面的鱼头泡饼。黑妈一直陪着我走到天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那一刻我觉得其实我们是相通的。分开以后我给她发了短信,别跟奶茶妹妹过不去了。当时天已经黑了,走在天桥上我挺感伤的,然而也沉溺在感伤情怀里面,黑妈我们这样的青年就是这样虐的!
带着以上两种感情的残余,对2个studio生活的一点点不安跟兴奋,我就飞回了北国。那个时候应该是最好的时候吧,刚刚结束一件还算不错的事,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眼前有一个需要好好把握的重要的学期。
然后就开学了
知道studio题目那天上午还去了ikea,走出地铁口的刹那被带着夏天味道的太阳刺到眼睛的画面到现在还是不需要用力回想就会在脑袋里晃来晃去。梦洁打来电话,兴奋的说了一堆。“竞赛”,“奖金”等等等等字眼刺激着我的听觉。
当时是真觉得,会是个有意思的作业,可以学到很多,更重要的是,是第一次做这种有长度(也就意味着有深度?)的project,好好做,应该是portfolio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吧。(我发现自己的点跟去年一样肤浅。。。哎)
下午到了学校,年轻的老师,完完全全多伦多背景,死丢丢作业是三个别墅,绿色住宅。第一周的任务是找module。跟同伴磨合(开始真的以为是磨合,最后才发现,撕扯都难以形容的感觉)
其实当时就生出一种不喜欢,我以为作业会更好玩。尤其选的是一个竞赛,不是应该更加抽象么。别墅,绿色,这个具象的题材,放在一个倒是够抽象的基地上,
。。。。。。
阿!真是痛苦写不下去。
其实本来想浓墨重彩的写这个studio有多让我讨厌,因为找同伴不慎(其实也没什么不慎的,我也没什么好选。)以及自己不愿意学习又害怕尝试,过分追求不存在的可笑的幼稚的完美,导致了我最后非常不喜欢自己做的东西。
脑子里一直在回荡去年某学长说的一句话,老师不喜欢你做的东西其实没关系,自己不喜欢自己做东西问题才比较严重。严重同意,可是那说的就是我阿。
现在发现我讨厌到连狠狠把它写出来的欲望都没了。回忆起来满是痛苦。
总之接下来的10月,11月,12月初的日子很简单很简单,刷的一下就过去。
每天宅在家刷豆瓣,刷,刷。沉溺在别人的悲喜不可自拔。
有一段过的很不节制,想吃就吃,想看无聊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就看。
偶尔看看建筑网站,憋一憋idea,然后责备反思自己有多没天赋,有多不适合学建筑,就睡。
虽然过上了中国时间,但其实睡的很多。
虽然睡的很多,但是根本没睡好过。
以前懒的见很多从前的同学,还说,忙,很忙拉。
现在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每天在家上网,忙个p阿。
10月的时候我还很挣扎,
花很多时间,没有结果也无所谓。
还会很想追问,为什么呢?怎么可以这样呢?写邮件给老师。得到回复以后生出更多为什么。
有次我说,我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老师一副忍耐的样子,恩,那么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敷衍做别的作业,把课drop成4门,还对自己说是为了设计课做的值得的牺牲。
11月我已经渐渐放弃了。
想到每周一下午就觉得是种煎熬,那个时候是真的没办法接受自己。就好像我牺牲了一切去做一件事,那件事却做shi了。一瞬间也没有心情转换情绪,就承认自己的失败,去做别的事。
更恐怖的是,一直以来生活都围着建筑打转(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真的觉得如果不继续学建筑,我要怎么办呢?),于是对建筑失去信心以后,现在好像连生活都失去了。
对自己极度没有信心,以前的考研计划第一次那么坚定想抛掉。开始盘算要怎么混毕业。
也开始软弱到接受了父母给我编织的另一个也很美好的世界。
12月第一次用那么敷衍的态度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
放弃掉了这个讨厌的作业。每天要告诉自己很多遍,完成它。完成它。
其实不过是个作业,谁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把它看的那么重。我自己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终于想通,因为我害怕被落下。
我害怕这个作业做不好,作品集太单薄,继而申请不到好学校,找不到想要的工作,成为不了想成为的那种建筑师。能在一个没劲作业上绑上那么一大串负担,我佩服自己。
遇见真实自己的瞬间往往有点血淋淋的。
其实我早就承认自己没天赋,总以为可以靠努力,还有热情。
也许依旧可以吧。虽然我也会分不清楚,看到黄声远的讲座时候的感动,到底是理想作祟还是乌龟的逃避情绪作祟。
有时候觉得建筑跟写作一样,只是一种媒介,为的是抒发一种感情或者发出一种声音。抒发感情所需功力极深,像我这种活在象牙塔里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做不到。发出一种声音,我却连这个欲望都没有。
我不想成为精英,不想代表别人,不想拯救任何人,不想。。。
我没有崇高理想,就希望脚踏实地做点什么,心里踏实就好。却不知道该踏哪块地?
当没有目的运用一种媒介的时候,唯一能获得内心满足感的只有美感那种虚妄的东西了。
在美感这点上我的眼与手距离又太远。
而且喜欢一个媒介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就有点虚荣,甚至虚伪呢?
还好我还是没有放弃。
对与错的迷茫继续。对自己的不满继续。对这片土地没有爱继续。
但我终于又可以坦然说出年轻时候的焦虑是一种财富,而不是陷在焦虑里面长期失语了。
所以再不堪再矫情也得记录。
这次是逃避也好,应付也罢,我得先爬出来吧。
至少我学会了问自己的心,
我总很装b的标榜自己关注生活。仔细想想我连生活都不曾有过阿。
春光乍泄里面最后,梁朝伟去台湾看到了张震的父母,才明白为什么张震敢满世界游荡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世界上总有个角落在等待自己的。
这些拥有应该是勇气的催化剂而非锁住自己的圈套。
以下转自黄声远的那个演讲。
放鬆
2
敬愛的家長:
歲末,是家人團聚的時節,
各位的孩子在宜蘭,雖不若夏季天天笑容燦爛,
漫步在倒影山色的水田之中,成長卻稍未停歇。
3
對這些青年同事,我真心充滿敬意
(如果我那兩個女兒二十年後,能夠像其中任何一位一樣
,我想作夢都會笑醒)。
4
夥伴們來自全國各地,以往我根本
不敢去想他們一次又一次返鄉,又離開的各位的心情。
5
但是慢慢的我才了解到,
因為真正保住了那一顆「心」,保存了「真」
才真正保住了對家人的感謝與依戀,
保住了要長久在一起的關鍵素質。
6
距離,
乍看是問題,卻反而讓大家看的更遠、靠的更近。
願意讓他們來,各位是何等特別的父母!
7
這幾年我和大家雖然已經沒有住在一起,
儘可能參與這批青年建築師在宜蘭的部分生活,
確實讓我既羨慕又心驚,
那份專注的長期累積,
將會開展出多大的能量?
8
天亮,每個人用自己的步伐,
沿著田邊,帶著小狗,在吃早餐上的路上,
盤算一下今天的節奏。
9
走回工作室,一攤攤令人興奮的模型,
由於不必一定要什麼,倒也自在舒適,
而這各自在當然也隨著感覺一路延伸到設計裡。
10
房子也渴望自由,房子也需要放鬆,
空間的孕育如同胎教
他們在這個年紀就已能體會….
有了自由的節奏,就有時間經營自己想走的路。
11
來這裡一年多以後,
最強而有力的「人生第一次」就可以在各方面蓄勢登場,
同事們個個想要儘早獨當一面從責任和壓力下高速成長。
然而一站上第一線,
有時候聽到他們為了求全而委屈的深夜流淚,
曾經歷的老馬都不知道該不該把放開的手扶回去!
12
夥伴們說,如果最後能到達美麗的高原,
享受涼風輕拂的自在,
過程裡的摔跤和瘀傷,就不算什麼了。
13
於是真正要問的是,什麼才是那個美麗的高原?
14
不夠了解每一個人在老家的脾氣,
倒是在這裡,
怎麼分工,怎麼支援,為了學習而時有角色交換,
十幾年來這一切幾乎都是年輕人互動喬出來的。
15
我其實不完全知道大家是怎麼辦到,
只感覺到新世代普遍更能懂得欣賞別人。
16
選擇暫時避開時尚都會的青年,
若不是有強烈的不羈天性,
就是對終極自由有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野心。
17
會來這裡的孩子,相對的本來就充滿了安全感。
我相信那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一直都有各位的愛,
讓他們有勇氣選擇新時代的新道路,
18
讓自己有機會專心,發展出獨特的能力和見解,
讓被局現在各式各樣框框裡的芸芸眾生
有道理愈來愈需要他。
19
各位所支持的新一代的孩子,已經沒有台灣不如人的意識,
不再每件事情比來比去,不再有狹窄的階段性目標。
想要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不是給別人看的,
而是由自己定義,可以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順便還可以生活。
20
自由,一直在這群青年人身邊,
只是愈來愈大,多數人不敢相信而已。
21
所以每次聽到學生表達我是如何陪他們一路走來,
給了他勇氣,我的感覺卻正是相反,
22
是他們的行動,讓我有機會觸到了人生的奧秘,
是他們的真心,讓我確信田中央能夠走到這個階段,
未來就還有更多的事可以去做。
23
常有人笑我為什麼每次演講畫面的最後,
都是出現那句「建築是一生的邀請…」,
這份邀請確實是代價沉重,讓我一生都不知如何償還。
24
悠悠歲月中,
總有學生父親生病,有學生母親心情不好;
出了國身體還是有狀況,結了婚老婆想做的事還是沒人幫忙。
25
還有因我們的鼓勵而走上建築之路的學生,
當父親進出加護病房,仍然得面對學校的壓力…
26
做的不夠好怎麼對的起這些付出?
專業,究竟是為了什麼?
混戰中,有些決定,其實只是為了留下一些痕跡,
紀念投身的青年的付出。
27
在這些終於被蓋出來的空間裡,
我總是看得到他們認真的臉龐、
偶爾混一下之後的慚愧、以及想要超越的意志
28
想要超過我的要求,超越好壞,
實現直覺清明的那份決心!
29
他們通常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用創意把新能力凝結成是可以扳倒成見的槓桿。
30
這是年輕無可取代的天賦,老天最美得安排
有時候業主都願意等他們,歷史也在等,各位呢?
31
一直很感謝我的父母放手讓我飛翔,
讓我至今面對一批一批自己很喜歡的學生、實習生,
有了學習說再見的榜樣。
有信心這些一起走過的朋友無論是回到故鄉
或是留在這個像學一校般的家園,
和一起扮演園丁的角色:大家仍會遠距離互相打氣,
更了解生命,更不會忘記這個集體形塑出來的自在校風……
32
假如您以為孩子們聽不進自己的關心,
真實是,午夜時分他們來找我,談的多半是各位家長,
還有從小到大被比來比去的各種「成功的」案例。
33
在邁向壯麗寬闊原野之際,
他們本來可以走得更遠,為了摯愛的父母而有了躊躇,
困惑不知如何提醒我們或許忽略了,
他們有不同條件,就有機會開啟我們想像不到的美麗花園,
書寫出我們不曾看出來的台灣。
34
各位在意的,他們不是不做,只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
讓我們一起學習放心,放心的給他們機會。
35
他們工作時一貫的專注,不就是我們追求一生的境界?
不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想要的「善」的力量?
今早照例到小水池游了一陣,回田中央的路上,
忍不住停下車來,欣賞冬陽普照在休耕水田的美景。
一群小鳥飛過頭頂,
第一次可以聽到這麼清楚的振翅之聲,
那聲音如此有力,
希望您也能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