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小洲村
以往去大学城,常常路过瀛洲生态园,只知道挨着大学城很近,到处都是果树,那里叫做海珠区万亩果园,号称广州的南肺。虽然也常常路过小洲便桥,一座为了连接大学城和广州市区临时搭建的小桥,但并不真对小洲有什么概念。
后来听说小洲一带的乞儿鸡非常出名,食客如云。又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看了小斌在线网站,一个专门介绍广州名胜古迹的网站。其中关于小洲的网页,简直美极了,于是想着有机会去看看这个传说中广府地区最美的水乡,还有那么多艺术家在那里住着,更让人感到这个神秘的村落的浪漫、美丽之处。
中午到了小洲,先去吃饭。路边实在太壮观了,路两旁都是小车,人们成群结队地从城区到小洲去吃饭。原来,我们常常看到的水乡果林里面,竟然都是食客如云的饭馆。因为乞儿鸡那里人都在排队,等不及,只好去另外一家人少一些的馆子,填饱肚子。周围到处都是荔枝或者杨桃树,环境也是相当不错。
从高速桥下,走过小桥,进入了小洲。首先就是简氏宗祠,看起来很漂亮,但据说前半部都是最近才修好的,后来才发现,整个村子,很多地方都在搞土建。或许,这是政府在旅游方面的规划所致?虽然挺乱的,游人也比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些狭窄的麻石路上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游客,本地村民很少的。
简氏宗祠据说是清代建筑,建筑结构很有特点,总共两进的房子,里面一进,是二层楼,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通路都是在两侧,而侧面厢房与北方四合院式的又不同,是由连成一体的好几个房间构成的。但是,说实话,去了山西看过那么多宋金元明时代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实在有些提不起兴趣。除了对一些建筑式样和雕饰花纹以及色彩的搭配以外,其他地方并无特别关注。
那里正在举办一个画展,都是以小洲村的风光为主题。因为还没有看过小洲村,自然就无从欣赏。想先看遍整个村子,以后有机会再来品味画家们的画笔,是否真的揭示出这个陌生的村落的美丽所在。于是,任意所之地开始在这个村庄里游走。
小洲其实一点儿也不小,一个卖水果的女子说,一整天也未必能逛完。最后,走累了,和两个老人家在那里聊天,她们只会说白话,我只能说普通话,这样一问一答,也能顺利交流,我还真要说自己,粤语听力有进步。原来,小洲竟然有1000多年的历史,人口也达到差不多10000人。看来,小洲之小,并不不能说明今天的小洲。
从何氏宗祠往右走,向南上小桥,最吸引人都就是两株极大的莲雾,横在河道边,莲雾与市面上台湾进口的经过改良的相比,要小很多,似乎也比较偏粉红,不似进口的多是紫红色。再往南走,感到不对头,怎么都是果林呢?原来走错路,又兜回大路上了。
返回,一路沿着河水前行,这才是想象中的水乡小洲。有不少有年头的房屋和古迹。比如蚝壳屋,最晚大概也是清代的建筑,三面墙的都是用蚝壳砌成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蚝壳屋后面,有一个明代的古井,至今还能用,井口很小。突然想起过去到南越宫署遗址去玩,看到那里发掘出很多南北朝、唐宋时代的古井,不过那些井早就被埋掉了。还看到一些书院、祠堂、天后宫之类的,很多地方都不开放,因为是私宅。
如果小洲仅止于此,大概不会吸引我的。吸引我的,还是那几乎无处不在的小河。之所以叫做小洲,就是因为四周都是珠江的大小河道、河涌,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岛,故而叫做小洲。人们的房屋,很多就依河而建。河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桥,都有很好听的名字,比如低洲桥,细桥、翰墨桥、娘妈桥等等,每隔十几米,河边就会有几个极结实、平整的麻石砌成的台阶,一直砌到水面以下。人们用水就水桶,从岸边的房子里下来打水。水清澈还说不上,但没有什么明显的工业污染,则是肯定的。最美的地方,我以为是翰墨桥一带的。孩子们在桥上、水边玩耍,大人们到水边打水,河里还时不时有小船来打捞垃圾,包括水葫芦,还有人们扔的一些塑料瓶之类的。
最后来到靠东北角的登瀛古码头,这里江面要开阔很多,码头上泊着一条看似颇有年头的船。码头旁边很多人,那两棵很大的榕树下面,是本村村民在那里打扑克,围着很多村民在看。码头旁则多是游客。我们在榕树下一条长长的石凳坐下,旁边还有一棵极为粗壮的大树,忘记叫什么树了。虽然骄阳当头,在江边树下的石凳上,还是感觉很风凉。在人声的喧嚣中,在古树下,听着微微的江水流淌的声音,我竟然躺在石凳上睡了一会儿。美妙之极。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在乡下庭院里睡觉的感觉,人在那时,与自然同在。
不过,跟阿婆们聊天,说起这里的水果真好吃。我们在路边的水果市场买了十块钱三斤的杨桃,漂亮极了,都用小塑料袋一个个包起,边走边吃,很甜,水分很足,却没有渣的。记得过去买过进口杨桃,将近二十块钱一斤,滋味却不如这三块钱一斤的。就问阿婆,是不是主要靠卖水果赚钱?阿婆说,没得钱赚的。重水果,特别是杨桃很费工夫,却卖不上价钱。或许旅游设施建好,来旅游的人多了,再加上收门票,会有得赚?阿婆们认为,收钱人们就不会来了。
说话间,阿婆的一条体形中等的黄狗,就在门前的石板路边上睡着,还有轻轻的鼾声,身体非常放松和舒展,真是相当优雅啊。我们就赶紧给小狗拍了几张照片,阿婆笑着说,很多路过的人,都喜欢给它拍照的。
希望旅游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给淳朴的小洲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喧嚣和烦扰,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并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传统。小洲,这个没有壮美风光、深厚历史底蕴,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我会时常跑去发呆,在码头的树荫下,酣睡一会儿。虽然很多熟悉小洲的人都说,小洲已经不复当年美景了,但我还是觉得那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小憩的地方。
小斌在线拍的小洲照片网址:http://www.pgbin.com/gz/sj/xiaozc/gz_sj_xiaozc.htm
后来听说小洲一带的乞儿鸡非常出名,食客如云。又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看了小斌在线网站,一个专门介绍广州名胜古迹的网站。其中关于小洲的网页,简直美极了,于是想着有机会去看看这个传说中广府地区最美的水乡,还有那么多艺术家在那里住着,更让人感到这个神秘的村落的浪漫、美丽之处。
中午到了小洲,先去吃饭。路边实在太壮观了,路两旁都是小车,人们成群结队地从城区到小洲去吃饭。原来,我们常常看到的水乡果林里面,竟然都是食客如云的饭馆。因为乞儿鸡那里人都在排队,等不及,只好去另外一家人少一些的馆子,填饱肚子。周围到处都是荔枝或者杨桃树,环境也是相当不错。
从高速桥下,走过小桥,进入了小洲。首先就是简氏宗祠,看起来很漂亮,但据说前半部都是最近才修好的,后来才发现,整个村子,很多地方都在搞土建。或许,这是政府在旅游方面的规划所致?虽然挺乱的,游人也比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些狭窄的麻石路上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游客,本地村民很少的。
简氏宗祠据说是清代建筑,建筑结构很有特点,总共两进的房子,里面一进,是二层楼,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通路都是在两侧,而侧面厢房与北方四合院式的又不同,是由连成一体的好几个房间构成的。但是,说实话,去了山西看过那么多宋金元明时代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实在有些提不起兴趣。除了对一些建筑式样和雕饰花纹以及色彩的搭配以外,其他地方并无特别关注。
那里正在举办一个画展,都是以小洲村的风光为主题。因为还没有看过小洲村,自然就无从欣赏。想先看遍整个村子,以后有机会再来品味画家们的画笔,是否真的揭示出这个陌生的村落的美丽所在。于是,任意所之地开始在这个村庄里游走。
小洲其实一点儿也不小,一个卖水果的女子说,一整天也未必能逛完。最后,走累了,和两个老人家在那里聊天,她们只会说白话,我只能说普通话,这样一问一答,也能顺利交流,我还真要说自己,粤语听力有进步。原来,小洲竟然有1000多年的历史,人口也达到差不多10000人。看来,小洲之小,并不不能说明今天的小洲。
从何氏宗祠往右走,向南上小桥,最吸引人都就是两株极大的莲雾,横在河道边,莲雾与市面上台湾进口的经过改良的相比,要小很多,似乎也比较偏粉红,不似进口的多是紫红色。再往南走,感到不对头,怎么都是果林呢?原来走错路,又兜回大路上了。
返回,一路沿着河水前行,这才是想象中的水乡小洲。有不少有年头的房屋和古迹。比如蚝壳屋,最晚大概也是清代的建筑,三面墙的都是用蚝壳砌成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蚝壳屋后面,有一个明代的古井,至今还能用,井口很小。突然想起过去到南越宫署遗址去玩,看到那里发掘出很多南北朝、唐宋时代的古井,不过那些井早就被埋掉了。还看到一些书院、祠堂、天后宫之类的,很多地方都不开放,因为是私宅。
如果小洲仅止于此,大概不会吸引我的。吸引我的,还是那几乎无处不在的小河。之所以叫做小洲,就是因为四周都是珠江的大小河道、河涌,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岛,故而叫做小洲。人们的房屋,很多就依河而建。河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小桥,都有很好听的名字,比如低洲桥,细桥、翰墨桥、娘妈桥等等,每隔十几米,河边就会有几个极结实、平整的麻石砌成的台阶,一直砌到水面以下。人们用水就水桶,从岸边的房子里下来打水。水清澈还说不上,但没有什么明显的工业污染,则是肯定的。最美的地方,我以为是翰墨桥一带的。孩子们在桥上、水边玩耍,大人们到水边打水,河里还时不时有小船来打捞垃圾,包括水葫芦,还有人们扔的一些塑料瓶之类的。
最后来到靠东北角的登瀛古码头,这里江面要开阔很多,码头上泊着一条看似颇有年头的船。码头旁边很多人,那两棵很大的榕树下面,是本村村民在那里打扑克,围着很多村民在看。码头旁则多是游客。我们在榕树下一条长长的石凳坐下,旁边还有一棵极为粗壮的大树,忘记叫什么树了。虽然骄阳当头,在江边树下的石凳上,还是感觉很风凉。在人声的喧嚣中,在古树下,听着微微的江水流淌的声音,我竟然躺在石凳上睡了一会儿。美妙之极。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在乡下庭院里睡觉的感觉,人在那时,与自然同在。
不过,跟阿婆们聊天,说起这里的水果真好吃。我们在路边的水果市场买了十块钱三斤的杨桃,漂亮极了,都用小塑料袋一个个包起,边走边吃,很甜,水分很足,却没有渣的。记得过去买过进口杨桃,将近二十块钱一斤,滋味却不如这三块钱一斤的。就问阿婆,是不是主要靠卖水果赚钱?阿婆说,没得钱赚的。重水果,特别是杨桃很费工夫,却卖不上价钱。或许旅游设施建好,来旅游的人多了,再加上收门票,会有得赚?阿婆们认为,收钱人们就不会来了。
说话间,阿婆的一条体形中等的黄狗,就在门前的石板路边上睡着,还有轻轻的鼾声,身体非常放松和舒展,真是相当优雅啊。我们就赶紧给小狗拍了几张照片,阿婆笑着说,很多路过的人,都喜欢给它拍照的。
希望旅游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给淳朴的小洲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喧嚣和烦扰,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并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传统。小洲,这个没有壮美风光、深厚历史底蕴,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我会时常跑去发呆,在码头的树荫下,酣睡一会儿。虽然很多熟悉小洲的人都说,小洲已经不复当年美景了,但我还是觉得那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小憩的地方。
小斌在线拍的小洲照片网址:http://www.pgbin.com/gz/sj/xiaozc/gz_sj_xiaoz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