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我爱你
巴黎,我爱 - [观影 film]
這部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片合集,20个小節,每節不超過5分鐘。
單凴海報上那麽多顯赫的名字,就值得一看。更何況,說的是巴黎……
說說印象深的幾個片段。
蒙馬特 Montmartre
導演/演員:Bruno Podalydes
一個好不容易找到泊車位的話癆男人,得意地坐在車里從倒后鏡中打望路人。
一個女人經過,恰好暈倒在他車旁。
男人把女人扶到車里休息,女人漸漸囘過神來,說我能握着你的手嗎?這讓我感覺舒服一點。
男人把手伸給她,嗯,我也感覺舒服點。
過一會兒,女人說我有個約會快到了。
男人說我送你吧,反正我也沒什麽事。
車子徐徐開出……
一段感情這樣開始,或許。
馬黑區 Le Marais
導演:Gus Van Sant,坎城金獎導演 《心靈捕手》《大象》
演員:凱薩獎最佳新人獎,法國最炙手新生代男演員)
馬黑區是巴黎同性戀最集中的地區,有很多chic的商店、酒吧。
一間小小絲網印刷厰里,年輕俊美的兩個男子邂逅,上演「断臂山」另一章。
《漫長婚約》男主角Gaspard Ulliel飾演那个美少年,一如既往的清澈。
杜伊勒利花園 Tuileries
導演:Joel et Ethan Coen 美國影壇奇才兄弟檔《真情假愛》《冰血暴》《快閃殺手》
Steve Buscemi飾演的美國觀光客演出地鐵驚魂記。
他那張經常出現在變態殺人狂影片里的老臉,此刻顯得滑稽白癡。
應該是剛剛看完了盧浮宮出來,他翻看着手里的遊客手冊,沉浸在美妙的蒙娜麗莎幻夢之中。
對面站臺上的一對情侶(阿人模樣)在親熱,Steve不識相地望定人家。
男生被激怒,粗口亂飆,女生阻攔,但男生還不罷休。
對面的地鐵來了,女生跳上車就走,男生落魄。
而那女的不知怎麽竟跑到Steve這邊,一把攬過Steve,吻。
Steve想起遊客手冊里說的傳染病,驚惶中。
男生趕過站臺來,將Steve一頓暴揍,兩人粗俗親熱,嘻哈離去,留下無辜、滑稽、愚蠢的Steve。
諷刺得很。
遠離16區 Loin du 16e
導演:Walter Salles,巴西新電影教父,《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這是一個讓人悵然若失的故事。
女主角給住在16區的有錢人當保姆,自己的孩子放在托兒所。
5分鐘里全是細節:女主角奔忙於郊區和16區之間的公車、地鐵閒。
她在雇主家和自己家的嬰兒床邊唱同一首搖籃曲,溫柔到極致。
當女主人說要晚囘來一小時她的表情,真真是巴黎外籍勞工辛酸錄。
13區 Porte de Choisy
導演:杜可風
這一節的取景地是米最熟悉的場景,Porte de Choisy,國家圖書館。
可是這一節看得人稀里糊塗,七孔生煙,語焉不詳的故事,標簽式的中國元素,再沒別的了。
P.S.髮廊女老闆真的長得很像米認識的某某。
巴士底 Bastille
導演:Isabel Coixet,西班牙導演,《沒有我的日子》
中年婚姻中下決心要離開的丈夫,準備在小飯館與妻子說分手。
開口之前,妻子說自己弭患絕症將不久于人世,丈夫終于隱忍,陪着她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
中年人的愛情是一份責任。
人物間沒有對白,由畫外音陳述和音樂的抑揚來交待情節,讓人想起《天使艾美麗》。
勝利廣場 Place des Victoires
導演:Nobuhiro Suwa,日本實驗導演,《廣島別戀》《二分之一的母親》
印象深,因爲是茱麗葉比諾什。
她演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時常遊蕩在午夜時分的廣場上,似幻似真地與愛子重逢。
說實話這一節不算好,但責任在編劇不在演員。
艾非爾鐵塔 Tour Eiffe
導演:Sylvain Chomet,《佳麗村三姐妹》
默劇和小丑的表現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小丑住在鐵塔旁,因爲騷擾遊客被鋃鐺入獄,在拘留所里,他遇到這一生的靈魂伴侶。
片尾,小丑的兒子囘望小丑夫婦,他們一抹臉,愁容變歡顔,帶淚笑容感人。
拉雪茲神父公墓 Pere-Lachaise
導演:Wes Craven,美國新一代驚悚大師,《紅眼》《驚聲尖叫》
擅長驚慄片的Wes Craven玩起文藝來,仍是神神怪怪的荒誕。
一對英國情侶在王爾德墓前起爭執,王爾德從墓裡跑出來管人家務事。
王爾德的墓在拉雪玆最有人氣,墓碑上縂是印滿紅唇印,今天墓園管理處剛擦乾淨,明天又鋪天蓋地。
14區 14e arrondissement
導演:Alexander Payne,金球獎金獎導演,《心的方向》《尋找新方向》
辭職來到巴黎的美國女人,在巴黎14區寂寞遊走。
咬不准發音的美式法語,公園的寂寞長椅……巴黎就在眼前,但巴黎離自己好像比任何時候都要遠。
她喃喃自語:也許那是我早已遺忘的什麼,或是一生中都讓我迷戀的什麼,
但我只能告訴你,我仍然同樣地感受到快樂及悲傷,不過不是太過悲傷,
因為,我感受到自己真實地活著,是的,活著!
想起自己初到巴黎的那個冬天,灰冷的季節,萬里外的故園,也是感到哀愁,但也不是那麽哀愁。
我漸漸感受到的豐盛,是活着的感覺。
也許,就是從那個冬天,我愛上了巴黎,也覺得巴黎愛上了我。
![]() |
這部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片合集,20个小節,每節不超過5分鐘。
單凴海報上那麽多顯赫的名字,就值得一看。更何況,說的是巴黎……
說說印象深的幾個片段。
![]() |
蒙馬特 Montmartre
導演/演員:Bruno Podalydes
一個好不容易找到泊車位的話癆男人,得意地坐在車里從倒后鏡中打望路人。
一個女人經過,恰好暈倒在他車旁。
男人把女人扶到車里休息,女人漸漸囘過神來,說我能握着你的手嗎?這讓我感覺舒服一點。
男人把手伸給她,嗯,我也感覺舒服點。
過一會兒,女人說我有個約會快到了。
男人說我送你吧,反正我也沒什麽事。
車子徐徐開出……
一段感情這樣開始,或許。
![]() |
馬黑區 Le Marais
導演:Gus Van Sant,坎城金獎導演 《心靈捕手》《大象》
演員:凱薩獎最佳新人獎,法國最炙手新生代男演員)
馬黑區是巴黎同性戀最集中的地區,有很多chic的商店、酒吧。
一間小小絲網印刷厰里,年輕俊美的兩個男子邂逅,上演「断臂山」另一章。
《漫長婚約》男主角Gaspard Ulliel飾演那个美少年,一如既往的清澈。
![]() |
杜伊勒利花園 Tuileries
導演:Joel et Ethan Coen 美國影壇奇才兄弟檔《真情假愛》《冰血暴》《快閃殺手》
Steve Buscemi飾演的美國觀光客演出地鐵驚魂記。
他那張經常出現在變態殺人狂影片里的老臉,此刻顯得滑稽白癡。
應該是剛剛看完了盧浮宮出來,他翻看着手里的遊客手冊,沉浸在美妙的蒙娜麗莎幻夢之中。
對面站臺上的一對情侶(阿人模樣)在親熱,Steve不識相地望定人家。
男生被激怒,粗口亂飆,女生阻攔,但男生還不罷休。
對面的地鐵來了,女生跳上車就走,男生落魄。
而那女的不知怎麽竟跑到Steve這邊,一把攬過Steve,吻。
Steve想起遊客手冊里說的傳染病,驚惶中。
男生趕過站臺來,將Steve一頓暴揍,兩人粗俗親熱,嘻哈離去,留下無辜、滑稽、愚蠢的Steve。
諷刺得很。
![]() |
遠離16區 Loin du 16e
導演:Walter Salles,巴西新電影教父,《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這是一個讓人悵然若失的故事。
女主角給住在16區的有錢人當保姆,自己的孩子放在托兒所。
5分鐘里全是細節:女主角奔忙於郊區和16區之間的公車、地鐵閒。
她在雇主家和自己家的嬰兒床邊唱同一首搖籃曲,溫柔到極致。
當女主人說要晚囘來一小時她的表情,真真是巴黎外籍勞工辛酸錄。
![]() |
13區 Porte de Choisy
導演:杜可風
這一節的取景地是米最熟悉的場景,Porte de Choisy,國家圖書館。
可是這一節看得人稀里糊塗,七孔生煙,語焉不詳的故事,標簽式的中國元素,再沒別的了。
P.S.髮廊女老闆真的長得很像米認識的某某。
![]() |
巴士底 Bastille
導演:Isabel Coixet,西班牙導演,《沒有我的日子》
中年婚姻中下決心要離開的丈夫,準備在小飯館與妻子說分手。
開口之前,妻子說自己弭患絕症將不久于人世,丈夫終于隱忍,陪着她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
中年人的愛情是一份責任。
人物間沒有對白,由畫外音陳述和音樂的抑揚來交待情節,讓人想起《天使艾美麗》。
![]() |
勝利廣場 Place des Victoires
導演:Nobuhiro Suwa,日本實驗導演,《廣島別戀》《二分之一的母親》
印象深,因爲是茱麗葉比諾什。
她演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時常遊蕩在午夜時分的廣場上,似幻似真地與愛子重逢。
說實話這一節不算好,但責任在編劇不在演員。
![]() |
艾非爾鐵塔 Tour Eiffe
導演:Sylvain Chomet,《佳麗村三姐妹》
默劇和小丑的表現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小丑住在鐵塔旁,因爲騷擾遊客被鋃鐺入獄,在拘留所里,他遇到這一生的靈魂伴侶。
片尾,小丑的兒子囘望小丑夫婦,他們一抹臉,愁容變歡顔,帶淚笑容感人。
![]() |
拉雪茲神父公墓 Pere-Lachaise
導演:Wes Craven,美國新一代驚悚大師,《紅眼》《驚聲尖叫》
擅長驚慄片的Wes Craven玩起文藝來,仍是神神怪怪的荒誕。
一對英國情侶在王爾德墓前起爭執,王爾德從墓裡跑出來管人家務事。
王爾德的墓在拉雪玆最有人氣,墓碑上縂是印滿紅唇印,今天墓園管理處剛擦乾淨,明天又鋪天蓋地。
14區 14e arrondissement
導演:Alexander Payne,金球獎金獎導演,《心的方向》《尋找新方向》
辭職來到巴黎的美國女人,在巴黎14區寂寞遊走。
咬不准發音的美式法語,公園的寂寞長椅……巴黎就在眼前,但巴黎離自己好像比任何時候都要遠。
她喃喃自語:也許那是我早已遺忘的什麼,或是一生中都讓我迷戀的什麼,
但我只能告訴你,我仍然同樣地感受到快樂及悲傷,不過不是太過悲傷,
因為,我感受到自己真實地活著,是的,活著!
想起自己初到巴黎的那個冬天,灰冷的季節,萬里外的故園,也是感到哀愁,但也不是那麽哀愁。
我漸漸感受到的豐盛,是活着的感覺。
也許,就是從那個冬天,我愛上了巴黎,也覺得巴黎愛上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