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系统的不同
每个人的记忆系统都不一样,所以严格说来没什么记性好记性差之分。
我很羡慕那些看完书看完电影过很久还能把故事具体完整地复述下来的人,他们记得故事的先后发展顺序,记得人物关系,记得里面每个人物的名字,讲得得绘声绘色,且不说讲故事的功夫有多了得,光是要记得对我而言都是难事一桩。
很多电影、小说,上周才看,这周我就忘得精光。偶尔倒是能记得几句印象深刻的台词,有特点的画面,但要和别人讲,真是无稽之谈。
为此,我思考过一个问题,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看书看电影,究竟是不是一件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可以和另一个很多人质疑我的问题放在一起说。我喜欢读小说胜过杂文、散文,遇到过好几个朋友是完全不读小说的,给的理由也很充分,小说都是虚构的,别人想象中的东西去读一遍有何意义。我觉得用“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的反驳理由不具说服力。所以很多东西得回到个人体验上,比如我认为尽管小说的本体是虚构的,但是它所遵循的逻辑和心理是真实的,比如小说主角他杀了一个人,这件事情也许是虚构的的。但是他为什么杀人,杀人前做了怎样的思考?这个心理及逻辑是真实的,甚至在我们个人的日常思维里出现过。我着迷于这些东西。所以有时候我可能很快把故事给忘记了,但是里面人物的某些思维、理论,面对某些事情时的心理曾经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或者潜移默化地将显现在我的生活里,甚至成为我的态度。这个问题同样解释了我仍然会花大把时间去阅读和观影上。我从中汲取的可能是提炼过的东西,适合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参照。虽然现在看来,要把感受转化为态度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很清楚自己记忆系统的劣势,同样也有优势,我对于自己有记忆以来的整个成长轨迹几乎了然于心。如果每天写一个成长故事,我相信我可以不间断地写。当然我自己的故事也包括和我故事发生关系的人与物。这个优势现在看来真是给自己平添烦恼,除非有一天我出名了有人邀请我写自传。哈哈。
我很羡慕那些看完书看完电影过很久还能把故事具体完整地复述下来的人,他们记得故事的先后发展顺序,记得人物关系,记得里面每个人物的名字,讲得得绘声绘色,且不说讲故事的功夫有多了得,光是要记得对我而言都是难事一桩。
很多电影、小说,上周才看,这周我就忘得精光。偶尔倒是能记得几句印象深刻的台词,有特点的画面,但要和别人讲,真是无稽之谈。
为此,我思考过一个问题,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看书看电影,究竟是不是一件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可以和另一个很多人质疑我的问题放在一起说。我喜欢读小说胜过杂文、散文,遇到过好几个朋友是完全不读小说的,给的理由也很充分,小说都是虚构的,别人想象中的东西去读一遍有何意义。我觉得用“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的反驳理由不具说服力。所以很多东西得回到个人体验上,比如我认为尽管小说的本体是虚构的,但是它所遵循的逻辑和心理是真实的,比如小说主角他杀了一个人,这件事情也许是虚构的的。但是他为什么杀人,杀人前做了怎样的思考?这个心理及逻辑是真实的,甚至在我们个人的日常思维里出现过。我着迷于这些东西。所以有时候我可能很快把故事给忘记了,但是里面人物的某些思维、理论,面对某些事情时的心理曾经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或者潜移默化地将显现在我的生活里,甚至成为我的态度。这个问题同样解释了我仍然会花大把时间去阅读和观影上。我从中汲取的可能是提炼过的东西,适合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参照。虽然现在看来,要把感受转化为态度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很清楚自己记忆系统的劣势,同样也有优势,我对于自己有记忆以来的整个成长轨迹几乎了然于心。如果每天写一个成长故事,我相信我可以不间断地写。当然我自己的故事也包括和我故事发生关系的人与物。这个优势现在看来真是给自己平添烦恼,除非有一天我出名了有人邀请我写自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