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圣法印 (台大晨曦社,蔡老師的教示)
佛學學習小組有許多依止西藏上師的師兄,常把「空性」掛在嘴邊,然實不知所云。最近小組又來了呂真觀氏的學生,宣揚其把「常見」當「真如」的創見,所以把蔡老師這篇文章翻出來分享。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Help
标题: 《空性圣法印-1》
时间: Sat Apr 16 17:23:11 2005
《空性圣法印-1》【答 悟饭同学】
>有人问什么是不二空性..我都看不懂别人的回答..
>呜..请大大学长解说一下啦,,,拜托 orz
大家解释的都很好啊,要我来解释只会使你更加胡涂而已。不过,休息多休息,有道是“春日正好眠”,这昏昏欲睡的天气里没孩子可打,不如打打电脑,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给你消消遣。
其实佛经里(大正藏1-21册)并没有“不二空性”这词儿,我们可以找到“不二”和“空性”,但就是找不到这四字长在一块儿的怪词。是谁发明这词儿的呢?那不是学佛者关心的问题。学佛者应关心的是“空性”。
世尊说空性是【法印】,“印”是确认的意思,用来确认佛的法的东西叫法印。这是世尊教给我们悟道的“有形”指标,它不是打高空,而是确实可以去实作、观察的现象。
如果硬要把“不二”和“空性”扯在一起,那就是像北京烤鸭店一样,不二一词大概是有人为了分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而设的,所以北京烤鸭店只叫北京烤鸭店,其他的真北京、真正北京、正北京、正宗北京、真正正宗北京、甚至“不二北京、真不二北京”等等没完没了的店号统统不是北京烤鸭店。
世尊说的空性就是空性,没有不二,也没有其它多出来的多头或多尾的空性。世尊说了四十九年的法,总说就是要行者去证这个空性。他用了各种方法来说明如何去观察并证明他所说的空性。
有一部经是学佛者要倒背如流加如流倒背的经,叫《法印经》,有人说《心经》是入门最佳的经,此乃大谬。入门者看了心经会悟道的,我输你一条素火腿(恕不折换现金),初学者看了《心经》不但不会悟,反而更胡涂,顶多和大悲咒一样,跟着CD的节拍唱唱卡拉而已。
但是佛说这部《法印经》不同,它有明确的目标,有实验的行法,还有验证的手续,我们来简介一下:(T02n0104)
┬┬┬┬┬┬┬┬┬┬┬┬┬┬┬┬┬┬┬┬┬┬┬┬┬┬┬┬┬┬
p0500b17║佛说法印经
p0500b20║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开经)
p0500b21║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比丘)众俱。
p0500b22║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
p0500b23║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
p0500b24║如善作意。记念思惟。
时诸苾刍。即白佛言。
p0500b25║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
佛言。苾刍。
p0500b26║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
┴┴┴┴┴┴┴┴┴┴┴┴┴┴┴┴┴┴┴┴┴┴┴┴┴┴┴┴┴┴
最后一句就是重点:『离诸知见』。知见就是感官和意识所能分辨的东东。感官和意识不能起作用的东东,就叫空性。为什么呢?世尊解释道:
┬┬┬┬┬┬┬┬┬┬┬┬┬┬┬┬┬┬┬┬┬┬┬┬┬┬┬┬┬┬
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
p0500b28║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
p0500b29║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
p0500c01║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
由于世尊的解说,我们知道空性所该有的特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
只要你的国文程度不是把“反省”解读成“反对省政府”的话,上面这一段就没问题,这一句的大意再一次落在:『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有着”就是有所附着,不附着在感官和意识的判断上。
“诸法亦然”的意思是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去观察空性,最后你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什么结果?就是『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世尊教的观空方法里面,可由任一个感官去观察空性,所以说“诸法亦然”。
世尊再度强调认识空性的重要:
┬┬┬┬┬┬┬┬┬┬┬┬┬┬┬┬┬┬┬┬┬┬┬┬┬┬┬┬┬┬┬
p0500c02║复次诸苾刍。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
p0500c03║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
p0500c04║是即诸佛所归趣故。是故汝等。谛听谛受。记念思惟。
p0500c05║如实观察。
┴┴┴┴┴┴┴┴┴┴┴┴┴┴┴┴┴┴┴┴┴┴┴┴┴┴┴┴┴┴┴
空性就是三个解脱门,门者就是方法,所谓的“门道”也。世尊要学者『如实观察』,如何观察?以下就是如实一二三:
┬┬┬┬┬┬┬┬┬┬┬┬┬┬┬┬┬┬┬┬┬┬┬┬┬┬┬┬┬┬┬
p0500c06║复次苾刍。若有修行者。当往林间。
p0500c07║或居树下诸寂静处。如实观察。
┴┴┴┴┴┴┴┴┴┴┴┴┴┴┴┴┴┴┴┴┴┴┴┴┴┴┴┴┴┴┴
首先要找一块很安静的地方,森林里、树下或其它安静的地方,只要咱们如实观察时不要突然来个“把晡~~把晡~~”或是“土窑鸡~~好吃的土窑鸡搁来啊”就好。坐好后观察什么?观察这个:
┬┬┬┬┬┬┬┬┬┬┬┬┬┬┬┬┬┬┬┬┬┬┬┬┬┬┬┬┬┬┬
p0500c08║如实观察:色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
p0500c09║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
离。住平等见。
┴┴┴┴┴┴┴┴┴┴┴┴┴┴┴┴┴┴┴┴┴┴┴┴┴┴┴┴┴┴┴
就这么简单,只有这么一个“二条守”而已,有同学或许会说“这有什么,我早就知道了啊”,顺便还能再贴一次《心经》呢。贴贴经文抄点大师说谁都会作,问题是我们知道触觉是如何是苦、如何不定、如何消失的吗?如实观察,就是有如真实物件一样的看着它如何苦、如何空、如何无常的过程。
这个空性也叫『圣法印』,静坐思惟空性的行为也叫“圣默然”或者叫“贤圣默然”。同学们参加线上读经时一定读过这名词(还没参加的同学们就卡紧来啊,请看 BudaDigest版)。
曾经观察过“色”是如何苦空无常的人,这才能厌离色。住(保持)平等见(不受影响)。再也不被色所左右。其它受、行、想、识一样。这看来没什么,但了解是一回事,而如实观察又是另一回事的。
为何世尊先要我们们观察这个呢?他说:
┬┬┬┬┬┬┬┬┬┬┬┬┬┬┬┬┬┬┬┬┬┬┬┬┬┬┬┬┬┬┬
p0500c10║诸苾刍。诸蕴(色受想行识)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
p0500c11║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
p0500c12║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
┴┴┴┴┴┴┴┴┴┴┴┴┴┴┴┴┴┴┴┴┴┴┴┴┴┴┴┴┴┴┴
如实观察过五蕴皆空后也才知道“离诸知见”是怎么回事。有了这个“空性观察”的心得后这才完成第一个解脱门叫【空解脱门】。通常我们“修习多修习”的就是这个观五蕴皆空的空解脱门。古来为了“如何观”也生出了许多的问题,像打坐如何打、姿势怎样才是正确,连要用哪个鼻孔呼吸都有人讲究,但世尊这里并不强调那些。反正同学们只要能如实观察到离诸知见是怎么回事,那就对啦。
如果这一部份成功了,世尊说接着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
p0500c13║复次住三摩地。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
p0500c14║如是声、香、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
p0500c15║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
┴┴┴┴┴┴┴┴┴┴┴┴┴┴┴┴┴┴┴┴┴┴┴┴┴┴┴┴┴┴┴
三摩地也叫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三摩帝、三昧等等林林总总和北京王麻子的种种店名一样多,这个三摩地的意译是:等至、正受或正定现前。
等至是离诸知见后身心所感受的平等安和之境,等至顾名思义就是“共同达到”的意思,相信常打坐的同学们一定会有这么个令自己感动的沉静安和的经验,这就是“身心共同达到化境”的觉受,至于有没有增加一甲子功力?世尊怹老人家就没再说柳,同学们若是打坐后感到金光强强滚的话,那多少有功效啦。:D
当然等至、三昧等等各宗各派的详说也是五花八门,这里世尊精要的指出,空解脱门会舍去了五蕴中的“色受”二个主要的蕴相,之后在这里更进一步的会去掉“想”的思维。
当心无杂念、一念不兴而身心同等舒泰时便是入了等至的境地,之前开始打坐时的各种身心之痛全消失,有这个体验后就是进入了第二项的【无想解脱门】了。
这一阶段由于是观“色声香味触法”六项,所以境界会特别多,有些同学会看到东东、听到东东、嗅到东东等等反正是东东来东东去的应接不暇,很多人会有“我成功了、我有神通了”的兴奋,从此就能说别人的前世啦、预测吉凶啦,开始了成为另一个教主的人生旅程。
神通境是一个过程,但是世尊要求学者也不要被神通所惑,咱们的神通部老老老学长大目揵连当年也是如此,当他进入神通境时心思也不定,老跟着神通起伏,世尊立时出现提醒他不要松懈了,这则故事记载在《杂阿含》里。
--(1/2)--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Help
标题: 《空性圣法印-2》
时间: Sat Apr 16 17:32:25 2005
《空性圣法印-2》
有一次大目揵连对比丘们谈到他修法的经验,当时目揵连在山上,世尊则在城里作客讲法,他想如何进行“圣默然”呢?他想起世尊教的方法:『若有比丘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圣默然。』第二禅粗略的分别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第一项『空解脱门』的“色、受”二项俱灭。
大目揵连心想我就如此的去作:
┬┬┬┬┬┬┬┬┬┬┬┬┬┬┬┬┬┬┬┬┬┬┬┬┬┬┬┬┬┬┬
p0132a20║复作是念。
p0132a21║我今亦当圣默然。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
p0132a22║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具足住多住。
多住已。复有觉有观心起。
┴┴┴┴┴┴┴┴┴┴┴┴┴┴┴┴┴┴┴┴┴┴┴┴┴┴┴┴┴┴┴
最后一句是他“多住已”本来已经能保持无觉无观三昧的,但是却又有了心念;『复有觉有观心起』这就是这第二项的“色声香味触法”的现象,境界现前,心绪又起,这时世尊在城里知道了,以神通力出现来提醒他,目揵连说:
┬┬┬┬┬┬┬┬┬┬┬┬┬┬┬┬┬┬┬┬┬┬┬┬┬┬┬┬┬┬┬
p0132a23║尔时。世尊知我心念。于竹园精舍没。
p0132a24║于耆阇崛山中现于我前。语我言:『目揵连。
p0132a25║汝当圣默然。莫生放逸。』我闻世尊说已。
p0132a26║即复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
p0132a27║第二禅具足住。如是再三。佛亦再三教我。
p0132a28║汝当圣默然。莫放逸。
p0132a29║我即复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
p0132b01║第三禅具足住。
┴┴┴┴┴┴┴┴┴┴┴┴┴┴┴┴┴┴┴┴┴┴┴┴┴┴┴┴┴┴┴
同学们,大目揵连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里『如是再三。佛亦再三教我:「汝当圣默然。莫放逸」』一再的起起落落,可见这道关卡多么不容易过关。
直到最后“无想”境界能稳定保持才算是『第三禅具足』成就了『无想解脱门』。目揵连对比丘们说,如果要说“佛子”的定义是由“听到佛所教的,依佛法而去作、得到如同佛的分身成就”的话,我目揵连就是佛子。原文是说『若正说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者。则我身是也。所以者何?我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所以同学们“听从佛说、依循佛法、成就佛分”人人就是佛子。大目揵连强调:
┬┬┬┬┬┬┬┬┬┬┬┬┬┬┬┬┬┬┬┬┬┬┬┬┬┬┬┬┬┬┬
p0132b04║以少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
p0132b05║譬如转轮圣王长太子。虽未灌顶。已得王法方便。
p0132b06║能得五欲功德。我亦如是。为佛之子。
p0132b07║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于一日中。
p0132b08║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三教授我。
p0132b09║以大人处所建立于我。尊者大目揵连说此经已。
p0132b10║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
上句中“以少方便”就是一项一项的来,先观色、再观声之类的渐进方法,这叫少方便,不是一下子统观全部。第四行的“不劝方便”就是不必花很多时间,随时随量的进行一心正受,自得平等,世尊在别经也提过这个观念。
以大目揵连的悟性在这一关都要世尊再三提醒才行,咱们末法顽愚当然更加辛苦,老老老师兄可以不勤方便,咱们可得修习多修习一定要“精勤方便”才行。
入了这『无想解脱门』后世尊说:
┬┬┬┬┬┬┬┬┬┬┬┬┬┬┬┬┬┬┬┬┬┬┬┬┬┬┬┬┬┬┬
p0500c16║入是解脱门已。即得知见清净。由是清净故。
p0500c17║即贪瞋痴皆悉灭尽。彼灭尽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
p0500c18║即离我见及我所见。即了诸见。无所生起。
p0500c19║无所依止。
┴┴┴┴┴┴┴┴┴┴┴┴┴┴┴┴┴┴┴┴┴┴┴┴┴┴┴┴┴┴┴
这才没了“我见”和“我所见”。简单的解释“我见”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我所见”就是由感官所得到的看法,因为“见”字无论是指思想或感官其实都是“心”的作用,所以世尊再再的强调『内净一心』的要诀。而我见和我所见通常也合并称为我见,同学们读经时不要忘了。
离了我见之后怎样啊?再看世尊怎说的:
┬┬┬┬┬┬┬┬┬┬┬┬┬┬┬┬┬┬┬┬┬┬┬┬┬┬┬┬┬┬┬
p0500c20║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
p0500c21║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
p0500c22║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
p0500c23║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
┴┴┴┴┴┴┴┴┴┴┴┴┴┴┴┴┴┴┴┴┴┴┴┴┴┴┴┴┴┴┴
到了这一关连“识”也空了,自然无有造作,也就是没有行为反应,五蕴的“行识”到此皆空。《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在这个第三解脱门的地方达到的,而这里也就是《心经、大般若经》等等般若法门所强调的“甚深般若”或“深般若”法门。因为到了这一步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属第三级的层次,故名“深般若”。
通常这里就入了四禅,接下了就可以证知世尊所说的境界了:
┬┬┬┬┬┬┬┬┬┬┬┬┬┬┬┬┬┬┬┬┬┬┬┬┬┬┬┬┬┬┬
p0500c24║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着。证法寂灭。
┴┴┴┴┴┴┴┴┴┴┴┴┴┴┴┴┴┴┴┴┴┴┴┴┴┴┴┴┴┴┴
上面“法寂灭”一词就是涅盘,知道诸法寂灭的实况,也就是得到了“涅盘智”。因为证实了世尊所说的涅盘境,故称『证法寂灭』,也由于涅盘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无上菩提、或诸佛菩提,简称“菩提”,故也称『证菩提』。
最后世尊强调:
┬┬┬┬┬┬┬┬┬┬┬┬┬┬┬┬┬┬┬┬┬┬┬┬┬┬┬┬┬┬┬
p0500c25║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
p0500c26║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
p0500c27║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
p0500c28║《佛说法印经》
┴┴┴┴┴┴┴┴┴┴┴┴┴┴┴┴┴┴┴┴┴┴┴┴┴┴┴┴┴┴┴
由上可知圣法印,有三个方法(解脱门),一般也常把这个通称为“三法印”,即是『空、无想(无我)、无作』三阶段。世尊灭后,群说并起,学佛者为了判断所闻是否为佛说,就依这个三法印来判断所闻的是真是伪。
但三法印后世又有更强的出现叫四法印、随后又有最强的一法印出来,于是无上法印也出笼,终于王麻子法印又一堆,学佛者当记得世尊所说只有一个『圣法印』。而圣法印就是空性,这是证涅盘的不二法门。
祝同学们修习多修习,精勤方便早证菩提。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2/2)--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Help
标题: 《空性圣法印-1》
时间: Sat Apr 16 17:23:11 2005
《空性圣法印-1》【答 悟饭同学】
>有人问什么是不二空性..我都看不懂别人的回答..
>呜..请大大学长解说一下啦,,,拜托 orz
大家解释的都很好啊,要我来解释只会使你更加胡涂而已。不过,休息多休息,有道是“春日正好眠”,这昏昏欲睡的天气里没孩子可打,不如打打电脑,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给你消消遣。
其实佛经里(大正藏1-21册)并没有“不二空性”这词儿,我们可以找到“不二”和“空性”,但就是找不到这四字长在一块儿的怪词。是谁发明这词儿的呢?那不是学佛者关心的问题。学佛者应关心的是“空性”。
世尊说空性是【法印】,“印”是确认的意思,用来确认佛的法的东西叫法印。这是世尊教给我们悟道的“有形”指标,它不是打高空,而是确实可以去实作、观察的现象。
如果硬要把“不二”和“空性”扯在一起,那就是像北京烤鸭店一样,不二一词大概是有人为了分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而设的,所以北京烤鸭店只叫北京烤鸭店,其他的真北京、真正北京、正北京、正宗北京、真正正宗北京、甚至“不二北京、真不二北京”等等没完没了的店号统统不是北京烤鸭店。
世尊说的空性就是空性,没有不二,也没有其它多出来的多头或多尾的空性。世尊说了四十九年的法,总说就是要行者去证这个空性。他用了各种方法来说明如何去观察并证明他所说的空性。
有一部经是学佛者要倒背如流加如流倒背的经,叫《法印经》,有人说《心经》是入门最佳的经,此乃大谬。入门者看了心经会悟道的,我输你一条素火腿(恕不折换现金),初学者看了《心经》不但不会悟,反而更胡涂,顶多和大悲咒一样,跟着CD的节拍唱唱卡拉而已。
但是佛说这部《法印经》不同,它有明确的目标,有实验的行法,还有验证的手续,我们来简介一下:(T02n0104)
┬┬┬┬┬┬┬┬┬┬┬┬┬┬┬┬┬┬┬┬┬┬┬┬┬┬┬┬┬┬
p0500b17║佛说法印经
p0500b20║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开经)
p0500b21║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比丘)众俱。
p0500b22║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
p0500b23║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谛听谛受。
p0500b24║如善作意。记念思惟。
时诸苾刍。即白佛言。
p0500b25║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
佛言。苾刍。
p0500b26║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
┴┴┴┴┴┴┴┴┴┴┴┴┴┴┴┴┴┴┴┴┴┴┴┴┴┴┴┴┴┴
最后一句就是重点:『离诸知见』。知见就是感官和意识所能分辨的东东。感官和意识不能起作用的东东,就叫空性。为什么呢?世尊解释道:
┬┬┬┬┬┬┬┬┬┬┬┬┬┬┬┬┬┬┬┬┬┬┬┬┬┬┬┬┬┬
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
p0500b28║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
p0500b29║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
p0500c01║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
由于世尊的解说,我们知道空性所该有的特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
只要你的国文程度不是把“反省”解读成“反对省政府”的话,上面这一段就没问题,这一句的大意再一次落在:『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有着”就是有所附着,不附着在感官和意识的判断上。
“诸法亦然”的意思是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去观察空性,最后你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什么结果?就是『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世尊教的观空方法里面,可由任一个感官去观察空性,所以说“诸法亦然”。
世尊再度强调认识空性的重要:
┬┬┬┬┬┬┬┬┬┬┬┬┬┬┬┬┬┬┬┬┬┬┬┬┬┬┬┬┬┬┬
p0500c02║复次诸苾刍。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
p0500c03║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
p0500c04║是即诸佛所归趣故。是故汝等。谛听谛受。记念思惟。
p0500c05║如实观察。
┴┴┴┴┴┴┴┴┴┴┴┴┴┴┴┴┴┴┴┴┴┴┴┴┴┴┴┴┴┴┴
空性就是三个解脱门,门者就是方法,所谓的“门道”也。世尊要学者『如实观察』,如何观察?以下就是如实一二三:
┬┬┬┬┬┬┬┬┬┬┬┬┬┬┬┬┬┬┬┬┬┬┬┬┬┬┬┬┬┬┬
p0500c06║复次苾刍。若有修行者。当往林间。
p0500c07║或居树下诸寂静处。如实观察。
┴┴┴┴┴┴┴┴┴┴┴┴┴┴┴┴┴┴┴┴┴┴┴┴┴┴┴┴┴┴┴
首先要找一块很安静的地方,森林里、树下或其它安静的地方,只要咱们如实观察时不要突然来个“把晡~~把晡~~”或是“土窑鸡~~好吃的土窑鸡搁来啊”就好。坐好后观察什么?观察这个:
┬┬┬┬┬┬┬┬┬┬┬┬┬┬┬┬┬┬┬┬┬┬┬┬┬┬┬┬┬┬┬
p0500c08║如实观察:色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离。住平等见。
p0500c09║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是苦、是空、是无常,当生厌
离。住平等见。
┴┴┴┴┴┴┴┴┴┴┴┴┴┴┴┴┴┴┴┴┴┴┴┴┴┴┴┴┴┴┴
就这么简单,只有这么一个“二条守”而已,有同学或许会说“这有什么,我早就知道了啊”,顺便还能再贴一次《心经》呢。贴贴经文抄点大师说谁都会作,问题是我们知道触觉是如何是苦、如何不定、如何消失的吗?如实观察,就是有如真实物件一样的看着它如何苦、如何空、如何无常的过程。
这个空性也叫『圣法印』,静坐思惟空性的行为也叫“圣默然”或者叫“贤圣默然”。同学们参加线上读经时一定读过这名词(还没参加的同学们就卡紧来啊,请看 BudaDigest版)。
曾经观察过“色”是如何苦空无常的人,这才能厌离色。住(保持)平等见(不受影响)。再也不被色所左右。其它受、行、想、识一样。这看来没什么,但了解是一回事,而如实观察又是另一回事的。
为何世尊先要我们们观察这个呢?他说:
┬┬┬┬┬┬┬┬┬┬┬┬┬┬┬┬┬┬┬┬┬┬┬┬┬┬┬┬┬┬┬
p0500c10║诸苾刍。诸蕴(色受想行识)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
p0500c11║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
p0500c12║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
┴┴┴┴┴┴┴┴┴┴┴┴┴┴┴┴┴┴┴┴┴┴┴┴┴┴┴┴┴┴┴
如实观察过五蕴皆空后也才知道“离诸知见”是怎么回事。有了这个“空性观察”的心得后这才完成第一个解脱门叫【空解脱门】。通常我们“修习多修习”的就是这个观五蕴皆空的空解脱门。古来为了“如何观”也生出了许多的问题,像打坐如何打、姿势怎样才是正确,连要用哪个鼻孔呼吸都有人讲究,但世尊这里并不强调那些。反正同学们只要能如实观察到离诸知见是怎么回事,那就对啦。
如果这一部份成功了,世尊说接着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
p0500c13║复次住三摩地。观诸色境。皆悉灭尽。离诸有想。
p0500c14║如是声、香、味、触、法。亦皆灭尽离诸有想。
p0500c15║如是观察名为无想解脱门。
┴┴┴┴┴┴┴┴┴┴┴┴┴┴┴┴┴┴┴┴┴┴┴┴┴┴┴┴┴┴┴
三摩地也叫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三摩帝、三昧等等林林总总和北京王麻子的种种店名一样多,这个三摩地的意译是:等至、正受或正定现前。
等至是离诸知见后身心所感受的平等安和之境,等至顾名思义就是“共同达到”的意思,相信常打坐的同学们一定会有这么个令自己感动的沉静安和的经验,这就是“身心共同达到化境”的觉受,至于有没有增加一甲子功力?世尊怹老人家就没再说柳,同学们若是打坐后感到金光强强滚的话,那多少有功效啦。:D
当然等至、三昧等等各宗各派的详说也是五花八门,这里世尊精要的指出,空解脱门会舍去了五蕴中的“色受”二个主要的蕴相,之后在这里更进一步的会去掉“想”的思维。
当心无杂念、一念不兴而身心同等舒泰时便是入了等至的境地,之前开始打坐时的各种身心之痛全消失,有这个体验后就是进入了第二项的【无想解脱门】了。
这一阶段由于是观“色声香味触法”六项,所以境界会特别多,有些同学会看到东东、听到东东、嗅到东东等等反正是东东来东东去的应接不暇,很多人会有“我成功了、我有神通了”的兴奋,从此就能说别人的前世啦、预测吉凶啦,开始了成为另一个教主的人生旅程。
神通境是一个过程,但是世尊要求学者也不要被神通所惑,咱们的神通部老老老学长大目揵连当年也是如此,当他进入神通境时心思也不定,老跟着神通起伏,世尊立时出现提醒他不要松懈了,这则故事记载在《杂阿含》里。
--(1/2)--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
作者: abstsai (白非白) 看板: BudaHelp
标题: 《空性圣法印-2》
时间: Sat Apr 16 17:32:25 2005
《空性圣法印-2》
有一次大目揵连对比丘们谈到他修法的经验,当时目揵连在山上,世尊则在城里作客讲法,他想如何进行“圣默然”呢?他想起世尊教的方法:『若有比丘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圣默然。』第二禅粗略的分别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第一项『空解脱门』的“色、受”二项俱灭。
大目揵连心想我就如此的去作:
┬┬┬┬┬┬┬┬┬┬┬┬┬┬┬┬┬┬┬┬┬┬┬┬┬┬┬┬┬┬┬
p0132a20║复作是念。
p0132a21║我今亦当圣默然。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
p0132a22║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具足住多住。
多住已。复有觉有观心起。
┴┴┴┴┴┴┴┴┴┴┴┴┴┴┴┴┴┴┴┴┴┴┴┴┴┴┴┴┴┴┴
最后一句是他“多住已”本来已经能保持无觉无观三昧的,但是却又有了心念;『复有觉有观心起』这就是这第二项的“色声香味触法”的现象,境界现前,心绪又起,这时世尊在城里知道了,以神通力出现来提醒他,目揵连说:
┬┬┬┬┬┬┬┬┬┬┬┬┬┬┬┬┬┬┬┬┬┬┬┬┬┬┬┬┬┬┬
p0132a23║尔时。世尊知我心念。于竹园精舍没。
p0132a24║于耆阇崛山中现于我前。语我言:『目揵连。
p0132a25║汝当圣默然。莫生放逸。』我闻世尊说已。
p0132a26║即复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
p0132a27║第二禅具足住。如是再三。佛亦再三教我。
p0132a28║汝当圣默然。莫放逸。
p0132a29║我即复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三昧生喜乐。
p0132b01║第三禅具足住。
┴┴┴┴┴┴┴┴┴┴┴┴┴┴┴┴┴┴┴┴┴┴┴┴┴┴┴┴┴┴┴
同学们,大目揵连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里『如是再三。佛亦再三教我:「汝当圣默然。莫放逸」』一再的起起落落,可见这道关卡多么不容易过关。
直到最后“无想”境界能稳定保持才算是『第三禅具足』成就了『无想解脱门』。目揵连对比丘们说,如果要说“佛子”的定义是由“听到佛所教的,依佛法而去作、得到如同佛的分身成就”的话,我目揵连就是佛子。原文是说『若正说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者。则我身是也。所以者何?我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所以同学们“听从佛说、依循佛法、成就佛分”人人就是佛子。大目揵连强调:
┬┬┬┬┬┬┬┬┬┬┬┬┬┬┬┬┬┬┬┬┬┬┬┬┬┬┬┬┬┬┬
p0132b04║以少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
p0132b05║譬如转轮圣王长太子。虽未灌顶。已得王法方便。
p0132b06║能得五欲功德。我亦如是。为佛之子。
p0132b07║不勤方便。得禅.解脱.三昧.正受。于一日中。
p0132b08║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三教授我。
p0132b09║以大人处所建立于我。尊者大目揵连说此经已。
p0132b10║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
上句中“以少方便”就是一项一项的来,先观色、再观声之类的渐进方法,这叫少方便,不是一下子统观全部。第四行的“不劝方便”就是不必花很多时间,随时随量的进行一心正受,自得平等,世尊在别经也提过这个观念。
以大目揵连的悟性在这一关都要世尊再三提醒才行,咱们末法顽愚当然更加辛苦,老老老师兄可以不勤方便,咱们可得修习多修习一定要“精勤方便”才行。
入了这『无想解脱门』后世尊说:
┬┬┬┬┬┬┬┬┬┬┬┬┬┬┬┬┬┬┬┬┬┬┬┬┬┬┬┬┬┬┬
p0500c16║入是解脱门已。即得知见清净。由是清净故。
p0500c17║即贪瞋痴皆悉灭尽。彼灭尽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
p0500c18║即离我见及我所见。即了诸见。无所生起。
p0500c19║无所依止。
┴┴┴┴┴┴┴┴┴┴┴┴┴┴┴┴┴┴┴┴┴┴┴┴┴┴┴┴┴┴┴
这才没了“我见”和“我所见”。简单的解释“我见”就是自己的想法、看法,“我所见”就是由感官所得到的看法,因为“见”字无论是指思想或感官其实都是“心”的作用,所以世尊再再的强调『内净一心』的要诀。而我见和我所见通常也合并称为我见,同学们读经时不要忘了。
离了我见之后怎样啊?再看世尊怎说的:
┬┬┬┬┬┬┬┬┬┬┬┬┬┬┬┬┬┬┬┬┬┬┬┬┬┬┬┬┬┬┬
p0500c20║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
p0500c21║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
p0500c22║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
p0500c23║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
┴┴┴┴┴┴┴┴┴┴┴┴┴┴┴┴┴┴┴┴┴┴┴┴┴┴┴┴┴┴┴
到了这一关连“识”也空了,自然无有造作,也就是没有行为反应,五蕴的“行识”到此皆空。《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在这个第三解脱门的地方达到的,而这里也就是《心经、大般若经》等等般若法门所强调的“甚深般若”或“深般若”法门。因为到了这一步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属第三级的层次,故名“深般若”。
通常这里就入了四禅,接下了就可以证知世尊所说的境界了:
┬┬┬┬┬┬┬┬┬┬┬┬┬┬┬┬┬┬┬┬┬┬┬┬┬┬┬┬┬┬┬
p0500c24║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着。证法寂灭。
┴┴┴┴┴┴┴┴┴┴┴┴┴┴┴┴┴┴┴┴┴┴┴┴┴┴┴┴┴┴┴
上面“法寂灭”一词就是涅盘,知道诸法寂灭的实况,也就是得到了“涅盘智”。因为证实了世尊所说的涅盘境,故称『证法寂灭』,也由于涅盘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无上菩提、或诸佛菩提,简称“菩提”,故也称『证菩提』。
最后世尊强调:
┬┬┬┬┬┬┬┬┬┬┬┬┬┬┬┬┬┬┬┬┬┬┬┬┬┬┬┬┬┬┬
p0500c25║佛告诸苾刍。如是名为圣法印。
p0500c26║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
p0500c27║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
p0500c28║《佛说法印经》
┴┴┴┴┴┴┴┴┴┴┴┴┴┴┴┴┴┴┴┴┴┴┴┴┴┴┴┴┴┴┴
由上可知圣法印,有三个方法(解脱门),一般也常把这个通称为“三法印”,即是『空、无想(无我)、无作』三阶段。世尊灭后,群说并起,学佛者为了判断所闻是否为佛说,就依这个三法印来判断所闻的是真是伪。
但三法印后世又有更强的出现叫四法印、随后又有最强的一法印出来,于是无上法印也出笼,终于王麻子法印又一堆,学佛者当记得世尊所说只有一个『圣法印』。而圣法印就是空性,这是证涅盘的不二法门。
祝同学们修习多修习,精勤方便早证菩提。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
--(2/2)--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婴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