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先生講解《遊園驚夢》
《遊園驚夢》,湯顯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統稱《驚夢》,其中“觀之不足由他繾……”那支曲牌,也不叫[尾聲],而叫[隔尾],戲至此未完。在乾隆年間《綴白裘》裡已分為遊園和驚夢兩折,[隔尾]也改成[尾聲]了。
我來解釋一下。
遊園
先談《遊園》。
[繞地遊],杜麗娘上唱:“夢迴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這三句是劇作者介紹杜麗娘在一個春天的早晨起床後,站在幽靜的庭院裡,聽到黃鶯的叫聲。一上場就寫出她獨居深閨,悶悶無聊的心情。
杜在小鑼裡出場,九龍口站住,開始唱“夢迴鶯囀”,再慢慢地邊唱邊走,唱完“院”字,轉身向裡走去,接著春香就上場了。她剛出場,披著斗篷,不能多做戲,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鶯囀”向高處一指,“深院”平著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春香用輕快的步子上場,邊唱邊走,“盡”字已到台口,“沉煙”穿手、蹲身,“拋殘繡線”做理線式,“恁今春關情似去年”進門,轉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樣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應該比杜麗娘快些,動作也要活潑些,否則就分不出她們之間的年齡和身份了。因此,崑曲裡把她們分別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念畢站在小邊。
杜念:“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梅關”是指大庾嶺,廣東、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設有梅關。這是說杜麗娘清晨起來,帶著隔夜的殘妝遙望梅關。
春念:“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這是從春香的口中在刻劃小姐的應時春妝。
杜念:“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這是說杜麗娘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煩悶,割也割不斷,越理越亂。
春念:“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
這是說杜麗娘已經告訴催促開花的黃鶯和燕子要愛惜春光,留給她們多看幾看。
以上幾句念白都押了韻,這是劇作者藉了劇中人之口,在向觀眾介紹一些劇中的主要情節。柳夢梅家住嶺南,他從廣東到江西來,必經過大庾嶺,“望斷梅關”,暗指杜麗娘日後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夢梅,事實上杜麗娘當時並沒有真的在望梅關,春香也不可能對鶯燕下命令。所以除了“宜春髻子”一句,春香有左手掐腰,右手指頭的身段外,其餘都沒有做派,下面念的才正式進入戲裡的生活。
杜念:“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掃除花徑麼?”
春念:“已吩咐過了。”
杜念:“取鏡台過來。” 春念:“曉得。”
春香下場取了鏡台再上場。
春念:“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台在此。”
杜念:“放下。”
春念:“是。”
春香把鏡台放在大邊斜擺著的桌子上。
杜念:“好天氣也。”
這是一句叫起板來唱的念白。 “也”字的念法,要先由細而慢慢地放出來。
[步步嬌],這支曲子的內容是描寫杜麗娘在閨房的生活。
杜唱:“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上句是說明幽靜的庭院裡吹來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裡飄蕩的樣子,由飄來的一線游絲引起了杜麗娘的萬縷情絲。
“來”字站起來,春香有一句夾白:“請小姐梳妝。”
杜麗娘就邊走邊唱走向妝台。
“院”字坐下。 “搖漾”,春香替她解下包頭,還做一下梳頭的姿勢。
杜唱:“停半晌。”
這句的意思是歇一會兒,沒有身段可做。春想利用這個時間,給杜麗娘脫斗篷。
杜唱:“整花鈿。”
整理鬢花後站起來。
杜唱:“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沒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 “菱花”是鏡子,這就是說杜麗娘在鏡子裡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半個臉。
“沒揣菱花”,左手扶桌,右手翻袖高舉,先看桌上擺著的大鏡子,再看春香在她背後舉著的小鏡子,然後回來又看一次大鏡子。 “偷人半面”,杜、春二人轉身臉衝裡,照前樣看三次。
杜唱:“迤逗的彩雲偏。”
“迤逗”是牽惹的意思。這是說,剛才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半個臉,因而牽掣著只能看見雲鬟的偏影。 “彩雲偏”,杜在大邊,可再照照鏡子,或整整衣袖。春香回身去取折扇、團扇各一柄。
杜唱:“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這句的意思是說,老關在屋裡,誰能看見我呢?
“我步香閨”,杜轉身仍在大邊,接過春香給她拿的折扇,投袖。 “全身現”,用合著的扇子向外指半個圈。
[醉扶歸],這支曲子跟上面的[步步嬌]是連著唱的。
春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
湯顯祖原著裡,這兩句仍規定由杜麗娘唱,它在“你道”前面,春香有一句夾白:“今日穿插的好”,文氣銜接。等搬上舞台後,就改為春香唱了。這一改動很早,遠在《綴白裘》裡已經如此。拿曲文的“你道”來說,春香唱勉強的很,但從表演上講,上句的末一個“現”字和“你道”之間的唱腔接的太緊,這地方要夾上面的一句白是有困難的,觀眾既聽不清楚,又會攪亂杜麗娘的唱;如果春香不夾這句白,杜麗娘唱“你道”二字也是落空。當年老輩演員們可能是發現了這一難題。既然杜、春二人誰唱都落空,而原著裡春香的夾白和杜麗娘這兩句唱詞,同樣都寫的是春香在讚美小姐的穿戴,春香在這齣戲裡唱的機會少,要給她找點戲,改由她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翠生生”是顏色鮮豔,“茜”是絳紅色。上句是指杜麗娘身上穿的鮮豔的裙衫,下句是指她頭上戴的鑲嵌著多種光燦燦的寶石簪子。
“你道翠生生”,杜、春二人雙進門,轉身仍歸大邊。 “出落的裙衫兒茜”,杜麗娘隨著唱腔的節奏,慢慢打開扇子,用右手指扶著扇面,頭部左右三擺看自己的裙子。同時,春香也隨著節奏有三次指裙的身段:先右手背過去,用左手指裙,又翻過來臉衝外,把團扇靠在手臂上,用雙手指裙。 “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杜麗娘上一步站在台口的中間,春香用輕快的步子走過來,在杜的身後,先左後右地兩次替她整簪,杜麗娘也在前面配合春香的整簪動作,用打開的扇子先右後左地擺兩下。唱完這句,春歸小邊,杜退大邊。
杜唱:“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這是杜麗娘聽到春香對她的讚美,抱著一種欣慰的情感,道出自己的愛好,“愛好”就是喜愛美麗的意思。 “一生兒愛好”,兩手捧胸,衝春香看一下,表示她從小就是愛美。 “是天然”背著雙手微微點頭,顯出愉快的樣子。
二人合唱:“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恰三春”,邊唱邊走出閨房,杜麗娘出門站大邊,春香關好門歸小邊。 “無人見”,杜、春二人同把扇子在面部左右晃三晃,做遮面的身段,表示無人看見。這種身段在崑曲裡叫“三羞”。
這時杜麗娘剛出閨房,承受庭院裡的春光,臉上應該露出賞春的心情。
合唱:“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二人要對扯圓場,杜從裡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 “鳥驚喧”,杜已扯到小邊台角,向右面高指。
合唱:“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羞花”,仍在小邊台角往下一指。 “閉月”,衝大邊台角走去,手比月亮,向左高看。 “花愁顫”,用扇略抖。
以上兩句是暗地裡形容杜麗娘的美貌。唱到這裡,已來在花園門口了。
春念:“來此已是花園門首,請小姐進去。”
二人先後進門,轉身挖開,杜在小邊,春歸大邊。杜先左右環顧一番,帶有感慨情緒念出下面的話白。
杜念:“進得園來,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
杜念完了,春在大邊蹲身向下一指。春念:“這是金魚池。”
春念完了,杜從小邊過來,春轉到杜的背後,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
杜念:“池館蒼苔一片青。”
左手舉扇,右手向外指。春從杜的身後繞回小邊。
春念:“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金鈴”有兩種解釋:一說是系在樹上的護花鈴,為的是驚走飛鳥;一說是系在鞋上的小鈴鐺。古代女子被關在屋裡,不許隨便外出,往往雜佩隨身,鞋上有鈴,使她走起路來有聲音,這也是當時以為能限製女子行動的一種無上妙法。如從曲文的對仗來看,以鞋對襪,最見工整,“疼煞”的形容也才貼切。要拿身段的對襯來講,上句“繡襪”低指腳下,下句“金鈴”高指樹上,這倒比較合適。兩說何去何從,還有待於仔細研究。
杜念:“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春念:“便是。”
[皂羅袍],杜麗娘在花園裡有兩支曲子,這是第一支,它的內容著重在描寫杜的游春傷感。
杜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這時杜麗娘剛進花園,首先接觸到的是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應該露出賞春的愉快心情。
“原來”、“奼紫”,杜在台中間的大邊,左右投袖。從“嫣紅”起打開扇子,走到大邊台角,春香也轉到了上場門角。 “遍”字杜、春二人同時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著抖。
杜唱:“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杜麗娘在園內看見斷井殘垣的殘敗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聯繫到自己的心事,她就傷春起來了。 “似這般都付與”,二人又變換部位,杜在下場門角,春在小邊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對面式的高矮像。 “斷井”往下指,“頹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轉身同歸台中間,杜在大邊。 “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賞心樂事”,二人並立台口,互相搭肩。 “誰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時互對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來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誰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馬上能把杜麗娘傷春的情緒透露出來,足見名家手筆之妙。
杜唱:“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朝飛”句,二人對扯圓場,杜從裡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 “雲霞”句,雙進門,杜仍在小邊,雙手拿扇,左右各搖擺一下,再向遠處一指。
杜唱:“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雨絲”句,二人同向後倒一步,各用扇抖著,雙手打圈兩次,並隨著打圈的節奏下蹲。 “煙波”句,都用雲步斜著向下場門角移動,各把扇子倒拿著,做出搖船的姿勢。
上面四句,是說杜麗娘看到翠軒、畫船,聯想起園內晴天和陰雨的景緻。
杜唱:“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錦屏人”是泛指富貴中人,“韶光”就是春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中人平日只知道爭權奪利,哪裡有時間來欣賞這些天然美景呢?
“錦屏人”,杜回身邊唱邊走,向小邊台角走去。 “韶光”,伸出雙臂,比出滿園的春光。 “賤”字一扭頭從小邊走到大邊,表示輕視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這是進了花園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內容是描繪一些園中實景——青山和花鳥。裡面有杜麗娘看到的,也有聽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這裡的“青山”並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過是園林中的一些點綴,類如長滿了青苔綠草的假山或是土山。這裡的杜鵑指的是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花不會叫,為什麼要用“啼”呢?因為也有一種鳥名叫杜鵑,相傳它常哭出血來,所以作者藉用“啼”字來形容花的紅艷。
“遍青山”,在大邊台角朝上一看。 “啼紅了”,邊唱邊走到下場門角。 “杜鵑”,合扇倒拿畫圈。
杜唱:“那荼蘼外菸絲醉軟。”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春香領著杜麗娘走到上場門角,衝荼蘼架看一下。 “菸絲”,兩手纏著打兩個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開花,趕不上春天,作者寫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麗娘自傷落在後面。 “那牡丹”,從上場門角斜著衝大邊台角走去。 “雖好”,在大邊台角用合著的扇子在左手心裡拍三下,雙手衝外一攤,表示遺憾的意思。 “他春歸怎占得先”,杜舉起左手拿著打開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後面稍後一些,舉起右手拿的團扇,再衝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麗娘三處看花,都是由春香領著她走的,每處看花前,春香還分別有如下的夾白:“小姐,杜鵑花開的好盛嚇。”“這是荼蘼架。”“是花多開,那牡丹還早呢。” 杜唱:“閒凝眄。”
春香領著走,從大邊台角向左轉身,杜麗娘仍歸大邊。這句唱裡樂隊方面有鶯燕叫聲的效果,二人有仰面側耳傾聽鳥聲的身段。春香還有夾白:“小姐,你看鶯燕叫得好聽嚇。”念完,二人同時向裡轉一個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聽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語明如翦。”
從“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後,杜右手倒拿著打開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擺動,用雲步斜著向台前移動,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從“聽嚦嚦”起,杜、春二人再向裡轉一個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舉,右手翻袖高舉,春右手執扇高舉,左手伸開向外指,二人同時衝上場門角退著走蹉步,一直走到“聲”字才亮住。 “溜”字,杜轉身,“的”字扇交右手,平著舉起,“圓”字左手外指。這時春也轉身衝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唱完這句,杜歸大邊。
春念:“這園子委實觀之不足。”
杜念:“提他怎麼?”
春念:“留些餘興,明日再來耍子罷。”
杜念:“有理。”
[尾聲],這支曲子是說杜麗娘在游春傷感以後,沒有興致再留戀園景,惘然迴轉閨房。
杜唱:“觀之不足由他繾。” 從“之”字起,跨出園門,邊唱邊走了一個圓場,表示她們遊畢回房去了。
杜唱:“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這一句還在圓場裡唱,沒有很多身段,只是平伸右手,隨著節奏輕輕幾按就行了。唱到“是枉然”,已經面衝外,做個攤手的身段。
以上兩句的意思是:“滿園子的春光纏綿,由它去罷,我沒有興致多玩賞了。即便是賞遍了十二處亭台,也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杜唱:“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倒不如”,已經走到閨房,杜衝房門一望。 “興盡”,春香開門。 “回家”,杜、春先後進門。 “閒過遣”,杜把扇子交給春,春替杜脫去穿在外面的這間帔,杜進內場椅坐下。
春念:“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時,我去看看老夫人再來。”
杜念:“去去就來。”
春念:“曉得。瓶插映山紫,爐添沈水香。”
春香邊唸邊走下場。
《遊園》到此為止,下面就是《驚夢》開始了。
驚夢
春香在小鑼裡用輕快的步子走下了場。杜麗娘獨坐在內場椅上,小鑼一聲一聲慢慢地打著,等到鑼聲打住,場上已經完全靜下來了,這才開始念下面的一段獨白。
杜念:“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嚇,春,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困人也。”
這段獨白,念的聲音要收斂些。她坐在內場椅上,沒有多少身段,完全要靠念得輕重適當,配合著臉上、身上那種懶洋洋的樣子,來描寫杜麗娘的因傷春而困倦。末句“好困人也”的念法,首先要念得慢,每個字似斷非斷,逐步低沉下去。這種極度幽靜的氣氛,不難把觀眾帶進戲裡。
[山坡羊],這是杜麗娘夢前唱的一支曲子,內容是描寫她遊園回來,勾起了心事,換句話說,就是她想找一個很滿意的對象。這種心事,要在今天來講,太不成問題了,可是在封建社會裡,吃人的禮教對於女子的婚姻向來是不給予自由的。這齣戲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反映出那時候的深閨少女對包辦婚姻的痛苦。杜麗娘不過是千千萬萬女子當中的一個鮮明的例子而已。這支曲子是表達她心理難以告人的話,我們在唱、做方面,必須要細緻、深入,更要做得含蓄,唱得靜。
杜唱:“沒亂裡春情難遣。”
這支曲子一開頭就說她心裡煩悶,對大好春光,實在是難以排遣。
杜唱:“驀地裡懷人幽怨。”
這是說她突然引起了滿腹的幽怨,這裡的“懷人”並沒有專指哪一個人。
“驀地裡”,扶著桌子慢慢起來,又坐下。表示她輾轉反側的情態。 “懷人幽怨”,用手撫胸,表示她一肚子的幽怨。
杜唱:“則為俺生小嬋娟。”
“生小嬋娟”就是從小美麗的意思。
“則為俺”,站起來,邊唱邊走到桌子右邊。 “小”字腔裡,左手扶桌。 “嬋娟”,用右手下垂的水袖配合著略微抬起腳跟的右腳,隨著節奏輕輕地來回搖晃兩下,表示顧影自憐的意思。 “娟”字腔尾,在一記“扎”的板上有一投袖。
杜唱:“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
這句是杜麗娘對她未來婚姻的一種願望,希望找到一個門第相當的如意郎君,成為美滿夫妻,好的像神仙眷屬一樣(“一例”就是一樣)。唱上句和本句時,臉上應該帶著一點欣悅的神氣。在這支曲子裡,除這兩句以外,都在苦悶氣氛中。
“揀名門”,離開桌子,向大邊走過去。 “一例一例裡神”,用右手先右後左,再歸右,指三下,唱完已走到大邊。 “仙眷”,右手搭袖,左臂伸開,左手翻袖,踏步慢慢下蹲,完成一個“臥魚”的身段。
杜唱:“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這句是說,什麼良緣?良緣究竟在哪裡呢?這樣耽誤下去,就把我的青春拋得很遠了。
“甚良緣”,手心朝外,雙手一先一後,都在做擺手的樣子,同時臉微側,頭微搖,表示良緣在哪裡呢? “把青春”已走回小邊,右手做挑眉式。 “拋的遠”,在“遠”字腔裡用袖向外甩出去。
杜唱:“俺的睡情誰見?”
“誰見”攤雙手。
杜唱:“則索要因循靦腆。”
這是說,我的願望只能擺在心裡,老是這樣因循下去,臉上又不好意思露出來。
“則索要”,從小邊台角慢慢向下場門角斜著後退。 “靦腆”,邊退步邊用袖遮臉,做出兩次羞態,在“靦”“腆”腔各做一次。
杜唱:“問幽夢誰邊?”
這裡的幽夢和前面的睡情,劇作者都是為下面的做夢點題,他告訴觀眾,杜麗娘在想好夢,好夢就快來了。
“幽夢”,轉身走到桌子中間。 “誰邊”,向外一指。
杜唱:“和春光暗流轉。”
自己的青春隨著春光消逝了。
“春光”,往上看一下。 “轉”字伸右手指朝下打一圈,表示春光在暗中流轉。
杜唱:“遷延。”
身靠桌子,兩手在背後扶桌,踏步微微下蹲。 “延”字腔尾投袖。
杜唱:“這衷懷哪處言?” 、
“這衷懷”。離桌向前走。 “哪處言”,攤雙手。
杜唱:“淹煎。” 心裡焦急。
“淹”字已從台的中間慢慢走到小邊台角。 “煎”字又從小邊台角斜著向下場門角退去,用手揉胸表示“淹”,搓手錶示“煎”。
杜唱:“潑殘生,除問天。”
她管不了自己的一生幸福了,除非去問天吧。一個青春少女,作者用到“殘生”的字眼,說明劇中人的傷心苦悶已經達到極點了。
“潑殘生”,已退到桌子左邊。 “潑”字右手翻袖向桌後走。 “除問天”,站在內場椅前,用右手高指,雙目也隨著凝視高空,臉上還要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緒。在樂隊吹打[萬年歡]曲牌中,兩手先做困倦態,眼神逐漸收斂,身子慢慢坐下,托腮合眼,臉要向外,才能顯露出睡情。
吹打住,睡魔神手持合著的一對小圓鏡出場。
睡魔神念:“睡魔睡魔,紛紛馥郁,一夢悠悠,何曾睡熟?某睡魔神是也,今有柳夢梅與杜麗娘有姻緣之分,奉花神之命,著我勾引他二人香魂入夢者。”
念畢,在吹打[萬年歡]牌子中,分開兩鏡,左鏡貼胸,高舉右鏡,從上場門把柳夢梅引出來。柳夢梅手執柳枝,雙袖高拱,遮住臉出場,被引到大邊側身站住。睡魔神縮回右鏡,伸出左鏡照住柳,用右鏡在桌上一拍,再舉鏡把杜麗娘由小邊引出。杜麗娘抬起左袖擋臉,在小邊與柳夢梅對面立定。這時睡魔神事畢,悄悄地合鏡,從杜麗娘身後繞到杜的右邊,先沖柳、杜二人一看,再看看台下觀眾,然後一笑下場。杜、柳相對移步,愈走愈近,等到杜抬起的左手碰著柳拱著的右手,二人同時放下袖子,相見之下,柳有驚喜的表示,杜因害羞,又把左袖抬起,擋住柳的視線。
柳念:“姐姐,小生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裡,恰好在花園內,折得垂柳半折。姐姐淹通詩書,何不作詩一首,以賞此柳枝乎?”
此時柳左手執枝,念到“柳枝乎”,用右手指一下柳枝。杜聽柳念畢,偷看柳。
杜念:“那生素昧生平,因何到此?”
這不是杜對柳講話,而是心裡轉的念頭,所以左袖仍擋住臉。念到“到此”,又偷看柳一次,恰好柳也在看她。四目相對,杜害羞,趕快又用左袖擋住。
柳念:“姐姐,咱一片虔心愛煞你哩!”
柳右手穿袖、翻袖,左手把柳枝大在右肘上,左腿微彎,右腳靴尖翹起,念到“哩”字,柳用右手把杜抬起的左袖輕輕往下按,杜含羞,又換用右手的袖子來擋住柳的視線。
柳唱:“則為你如花美眷。”
這一句的身段,柳的手和頭是要配合了來做的。右手先把柳枝拈過來,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口,在面部來回晃三次:第一次“你”字,手在右邊,頭偏左邊。第二次“花”字,手在左邊,頭偏右邊。第三次“美”字,手又回到右邊,頭又偏在左邊。這三晃身段裡,手和頭的部位正好相反。等唱到“眷”字,手又回到左邊,在腔尾亮住。
柳唱:“似水流年。”
“似水”,柳右手執柳枝,左手投袖。 “流”字,柳枝交左手。 “年”字,右手投袖,這是杜也投左袖,在“年”字腔尾的一記板上,無意中與柳手相碰。二人對看一下,杜趕緊轉過臉去,含羞仍遮住臉,柳含笑後退一步。
柳唱:“是答兒、閒尋遍。”
“是答兒”,柳右手穿袖,向右轉身,右手翻袖。杜向右轉身,仍站小邊。在“遍”字腔裡柳亮高像,杜亮矮像。 “遍”字腔尾對眼光。
柳唱:“在幽閨自憐。”
“在幽閨”,柳右腳向後撤,右手穿袖,翻袖,向右平抬著,左轉身向裡走。 “自憐”,把柳枝插在桌上花瓶裡,馬上又走到大邊台口。杜在柳向裡轉的時候,也向右慢慢轉身,仍站小邊台口,擋住臉。
柳念:“姐姐,我和你那答兒講話去。”
柳右腿微彎,左腳前伸,靴尖微微翹起。 、
杜念:“哪裡去?” 杜放下袖來,抬眼看柳,二人對一次眼光。杜又抬袖擋住。
柳念:“哪。”接唱:“轉過這芍藥欄前。”
“哪”字後面有一記板,柳在板上用右手抓著杜的左腕,杜即換右手擋住臉。下面柳、杜二人配合著有左右指三次的身段:從“轉過這”開始,柳向左橫走兩步,左手一環向左指,右腳從後面繞到左腳的左邊,把相亮在“芍”字上。這時杜站在柳的右邊,當柳向左指的時候,杜右手搭袖,右腳踏步,微蹲,隨著柳指的方向看去(第一次指)。 “欄”字剛出口,柳回過頭來向右指,左腳從後面繞到右腳的右邊,杜也回過頭來向右看,左腳踏步(第二次指)。 “欄”字腔中柳、杜又迴向左指一下,和第一次的指法相同(第三次指)。 “前”字腔尾,二人對眼光。
柳唱:“緊靠著湖山石邊。”
“緊靠著”,柳右手穿袖,右腳上步,二人轉身臉衝裡,杜仍在小邊,柳改用左手抓住杜的右腕,下面也有左右三次指的身段,與上句裡的指法相似。 “山”字右指,“石”字左指,“邊”字又右指。 “邊”字快唱完,二人對眼光。唱完這句,杜轉身歸大邊,柳轉身歸小邊。
柳唱:“和你把領口松、衣帶寬。”
“和你把領口松”,柳雙手同時搭袖,抱形,在胸前交叉著表示“領口”,又把雙袖輕輕投下來表示“松”的意思。 “衣帶寬”,雙手平抬起,兩袖下垂,左右來回晃三下,然後先翻左袖,再翻右袖,在“寬”字上向大邊杜站的部位輕輕撲過去。因為杜要向左轉身躲避,所以必須撲在杜的右邊,右腳靴尖微微翹起,袖子輕輕放下,杜很輕快地向左轉身到了小邊。這種輕快動作,既表示了愉快心情,又描寫了夢中人飄忽蹁躚的形態。
柳唱:“袖梢兒揾著牙儿苫也。”
“袖梢兒”,柳轉身站在大邊。 “牙”字,左腳微翹靴尖,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子,右手指著臉。 “兒”字,左手背在後面,右手用食指、中指夾住杜擋臉的左袖,慢慢拉開往下落,形成V形。 “苫”字,右腳稍稍懸空,由外往裡,來回晃蕩幾次,一直晃到“也”字唱完為止。杜的身子也隨著節奏微晃幾下。
柳唱:“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上句“也”字腔尾一記板上,二人雙進門,柳仍在大邊,與杜斜對面立,杜的臉仍偏右,避開柳的注視。 “則待你忍耐”,柳雙手撩起衣襟,走到杜的背後左側,放下衣襟,雙翻袖。 “溫存”,用雙袖輕撫杜的雙肩,翹左腳,杜在前面也配合著柳的動作,上身做輕微地搖晃,微蹲。
合唱:“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是那處”,杜在小邊,柳在大邊,各打背躬。 “見”字,都回過身來對眼光。 “相看”,二人同時穿袖,杜向右轉,柳向左轉,都仍站在原處臉衝裡。 “看”字,又對一次眼光。 “儼然”,二人又回過身來臉衝外。
合唱:“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早難道好處”,二人各衝外唱,唱到“逢”字,都回過身來相對立,各用兩個食指相碰的比一下,表示“相逢”的意思,等到二人對上眼光,杜又立即把手縮回。 “無一”,二人衝外雙攤手。柳又在“一言”中穿袖,一翻兩翻袖,在樂隊吹的[萬年歡]曲牌中,向小邊的杜輕輕撲去,左腳靴尖翹起,這次要撲在杜的左邊。杜向右轉身躲到下場門角,擋住臉,連蹲帶轉身偷看柳。同時,柳見撲了個空,慢慢向左右兩看,左手穿袖,翻袖擋臉,右手背在後面,翹左腳,亮靴底,也向左偷看杜。在一記小鑼聲中,二人對眼光,杜又含羞擋臉,慢慢站起來。柳雙手撩起衣襟,兩腳先後抬起打小圈子,先右腳,後左腳,再右腳,共打三次,然後用小竄步向下場門角走過去,放下衣襟,扶杜下場。
杜麗娘在夢中的表演,我是抓住“羞”和“愛”兩個字來刻劃的。她看見了柳夢梅,認為是合乎理想的對象,當然會愛他,但是封建時代關在屋裡的宦門小姐,很難有接觸一個陌生男子的機會,所以她遇到了柳夢梅,必然又會害羞。既愛又羞,既羞又愛,在她的夢中一直是糾纏在一起的。
杜、柳夢會中的兩支曲子,都是小生唱的,旦角只有兩句合唱。夢醒後,杜母來跟女兒講了幾句話,隨即下場。杜念:“娘啊,你叫孩兒看書,不知哪一種書才消得我悶懷喲!”用這兩句念白叫起來唱。
[綿搭絮],這支曲子的內容,是描繪醒後的感慨和對夢境的留戀,它比前面那支[山坡羊],情緒更深了一層,應該唱得更細、更靜。
杜唱:“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
“雨香雲片”,左手扯著水袖,表示纏綿的意味。 “才到夢兒邊”,“才”字起板,回身進門,走到桌子的小邊坐下。
杜唱:“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無奈高堂”,拱拱手。 “喚醒”,翻左袖。 “紗窗”,右手向前指窗。 “睡不便”,雙手朝外翻,微微搖頭,表示不方便。
杜唱:“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潑新鮮”站起來慢慢向前走一步,雙手搭袖、抱肩。 “冷汗”,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口,露出右手,用中指在眉間拭汗,輕輕向外一彈。
杜唱:“閃得俺心憂步嚲。”
“心憂”,用手揉胸。 “步嚲”,腳步微露不穩的姿態,後退一步,靠著桌子。
杜唱:“意軟鬟偏。”
扶桌表示倦態。
杜唱:“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則待去眠。”
“不爭多”,向椅前走去。 “神情”,微微攤手。 “坐起誰忺”,坐下,站起,又懶洋洋坐下。 “眠”字用手一指,唱完托腮。這次的托腮,不閉眼睛,和前面入夢時的身段不同,是表示還在回憶夢境。
[尾聲]春香上念:“晚妝銷粉印,春潤費香篝。”念畢進門站小邊,接念:“啊,小姐,被已熏好,歇息去吧。”
杜念:“攙我來。”
杜唱:“困春心,遊賞倦。”
扶著春香站起來走,邊唱邊走半個圓場。
杜唱:“也不索香熏繡被眠。”
走到小邊台角,轉身,蹲下做鋪被的樣子。
杜唱:“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這支[尾聲]的最後一收,簡練蘊藉,妙不可言,杜麗娘留戀夢境的心情,躍然而出,並為後面“尋夢”做了伏線。
“春嚇”,左手扶著春香,沖右往上指。 “有心情”,扶著春香左轉一個正圈,仍歸原位。唱到“不”字行腔剛完,輕輕推開春香。 “遠”字,左腳上一步,沖右再往上一指,身子慢慢蹲下,眼要看得遠,表示她還在想剛才的夢,想著想著出了神,彎腿朝前微微一沖。春香急扶小姐一下,等杜站好了,慢慢後退。杜投袖,轉身,扶著春香悵然下場。
注:這是梅先生於一九六一年為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所作的報告。他首先對全部劇文,逐句解釋,並且在講話的同時,將表情、身段、部位做了詳細的分析。講話稿是由許源來先生記錄和整理的。
我來解釋一下。
遊園
先談《遊園》。
[繞地遊],杜麗娘上唱:“夢迴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這三句是劇作者介紹杜麗娘在一個春天的早晨起床後,站在幽靜的庭院裡,聽到黃鶯的叫聲。一上場就寫出她獨居深閨,悶悶無聊的心情。
杜在小鑼裡出場,九龍口站住,開始唱“夢迴鶯囀”,再慢慢地邊唱邊走,唱完“院”字,轉身向裡走去,接著春香就上場了。她剛出場,披著斗篷,不能多做戲,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鶯囀”向高處一指,“深院”平著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春香用輕快的步子上場,邊唱邊走,“盡”字已到台口,“沉煙”穿手、蹲身,“拋殘繡線”做理線式,“恁今春關情似去年”進門,轉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樣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應該比杜麗娘快些,動作也要活潑些,否則就分不出她們之間的年齡和身份了。因此,崑曲裡把她們分別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念畢站在小邊。
杜念:“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梅關”是指大庾嶺,廣東、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設有梅關。這是說杜麗娘清晨起來,帶著隔夜的殘妝遙望梅關。
春念:“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這是從春香的口中在刻劃小姐的應時春妝。
杜念:“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這是說杜麗娘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煩悶,割也割不斷,越理越亂。
春念:“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
這是說杜麗娘已經告訴催促開花的黃鶯和燕子要愛惜春光,留給她們多看幾看。
以上幾句念白都押了韻,這是劇作者藉了劇中人之口,在向觀眾介紹一些劇中的主要情節。柳夢梅家住嶺南,他從廣東到江西來,必經過大庾嶺,“望斷梅關”,暗指杜麗娘日後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夢梅,事實上杜麗娘當時並沒有真的在望梅關,春香也不可能對鶯燕下命令。所以除了“宜春髻子”一句,春香有左手掐腰,右手指頭的身段外,其餘都沒有做派,下面念的才正式進入戲裡的生活。
杜念:“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掃除花徑麼?”
春念:“已吩咐過了。”
杜念:“取鏡台過來。” 春念:“曉得。”
春香下場取了鏡台再上場。
春念:“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台在此。”
杜念:“放下。”
春念:“是。”
春香把鏡台放在大邊斜擺著的桌子上。
杜念:“好天氣也。”
這是一句叫起板來唱的念白。 “也”字的念法,要先由細而慢慢地放出來。
[步步嬌],這支曲子的內容是描寫杜麗娘在閨房的生活。
杜唱:“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上句是說明幽靜的庭院裡吹來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裡飄蕩的樣子,由飄來的一線游絲引起了杜麗娘的萬縷情絲。
“來”字站起來,春香有一句夾白:“請小姐梳妝。”
杜麗娘就邊走邊唱走向妝台。
“院”字坐下。 “搖漾”,春香替她解下包頭,還做一下梳頭的姿勢。
杜唱:“停半晌。”
這句的意思是歇一會兒,沒有身段可做。春想利用這個時間,給杜麗娘脫斗篷。
杜唱:“整花鈿。”
整理鬢花後站起來。
杜唱:“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沒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 “菱花”是鏡子,這就是說杜麗娘在鏡子裡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半個臉。
“沒揣菱花”,左手扶桌,右手翻袖高舉,先看桌上擺著的大鏡子,再看春香在她背後舉著的小鏡子,然後回來又看一次大鏡子。 “偷人半面”,杜、春二人轉身臉衝裡,照前樣看三次。
杜唱:“迤逗的彩雲偏。”
“迤逗”是牽惹的意思。這是說,剛才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半個臉,因而牽掣著只能看見雲鬟的偏影。 “彩雲偏”,杜在大邊,可再照照鏡子,或整整衣袖。春香回身去取折扇、團扇各一柄。
杜唱:“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這句的意思是說,老關在屋裡,誰能看見我呢?
“我步香閨”,杜轉身仍在大邊,接過春香給她拿的折扇,投袖。 “全身現”,用合著的扇子向外指半個圈。
[醉扶歸],這支曲子跟上面的[步步嬌]是連著唱的。
春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
湯顯祖原著裡,這兩句仍規定由杜麗娘唱,它在“你道”前面,春香有一句夾白:“今日穿插的好”,文氣銜接。等搬上舞台後,就改為春香唱了。這一改動很早,遠在《綴白裘》裡已經如此。拿曲文的“你道”來說,春香唱勉強的很,但從表演上講,上句的末一個“現”字和“你道”之間的唱腔接的太緊,這地方要夾上面的一句白是有困難的,觀眾既聽不清楚,又會攪亂杜麗娘的唱;如果春香不夾這句白,杜麗娘唱“你道”二字也是落空。當年老輩演員們可能是發現了這一難題。既然杜、春二人誰唱都落空,而原著裡春香的夾白和杜麗娘這兩句唱詞,同樣都寫的是春香在讚美小姐的穿戴,春香在這齣戲裡唱的機會少,要給她找點戲,改由她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翠生生”是顏色鮮豔,“茜”是絳紅色。上句是指杜麗娘身上穿的鮮豔的裙衫,下句是指她頭上戴的鑲嵌著多種光燦燦的寶石簪子。
“你道翠生生”,杜、春二人雙進門,轉身仍歸大邊。 “出落的裙衫兒茜”,杜麗娘隨著唱腔的節奏,慢慢打開扇子,用右手指扶著扇面,頭部左右三擺看自己的裙子。同時,春香也隨著節奏有三次指裙的身段:先右手背過去,用左手指裙,又翻過來臉衝外,把團扇靠在手臂上,用雙手指裙。 “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杜麗娘上一步站在台口的中間,春香用輕快的步子走過來,在杜的身後,先左後右地兩次替她整簪,杜麗娘也在前面配合春香的整簪動作,用打開的扇子先右後左地擺兩下。唱完這句,春歸小邊,杜退大邊。
杜唱:“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這是杜麗娘聽到春香對她的讚美,抱著一種欣慰的情感,道出自己的愛好,“愛好”就是喜愛美麗的意思。 “一生兒愛好”,兩手捧胸,衝春香看一下,表示她從小就是愛美。 “是天然”背著雙手微微點頭,顯出愉快的樣子。
二人合唱:“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恰三春”,邊唱邊走出閨房,杜麗娘出門站大邊,春香關好門歸小邊。 “無人見”,杜、春二人同把扇子在面部左右晃三晃,做遮面的身段,表示無人看見。這種身段在崑曲裡叫“三羞”。
這時杜麗娘剛出閨房,承受庭院裡的春光,臉上應該露出賞春的心情。
合唱:“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二人要對扯圓場,杜從裡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 “鳥驚喧”,杜已扯到小邊台角,向右面高指。
合唱:“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羞花”,仍在小邊台角往下一指。 “閉月”,衝大邊台角走去,手比月亮,向左高看。 “花愁顫”,用扇略抖。
以上兩句是暗地裡形容杜麗娘的美貌。唱到這裡,已來在花園門口了。
春念:“來此已是花園門首,請小姐進去。”
二人先後進門,轉身挖開,杜在小邊,春歸大邊。杜先左右環顧一番,帶有感慨情緒念出下面的話白。
杜念:“進得園來,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
杜念完了,春在大邊蹲身向下一指。春念:“這是金魚池。”
春念完了,杜從小邊過來,春轉到杜的背後,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
杜念:“池館蒼苔一片青。”
左手舉扇,右手向外指。春從杜的身後繞回小邊。
春念:“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金鈴”有兩種解釋:一說是系在樹上的護花鈴,為的是驚走飛鳥;一說是系在鞋上的小鈴鐺。古代女子被關在屋裡,不許隨便外出,往往雜佩隨身,鞋上有鈴,使她走起路來有聲音,這也是當時以為能限製女子行動的一種無上妙法。如從曲文的對仗來看,以鞋對襪,最見工整,“疼煞”的形容也才貼切。要拿身段的對襯來講,上句“繡襪”低指腳下,下句“金鈴”高指樹上,這倒比較合適。兩說何去何從,還有待於仔細研究。
杜念:“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春念:“便是。”
[皂羅袍],杜麗娘在花園裡有兩支曲子,這是第一支,它的內容著重在描寫杜的游春傷感。
杜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這時杜麗娘剛進花園,首先接觸到的是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應該露出賞春的愉快心情。
“原來”、“奼紫”,杜在台中間的大邊,左右投袖。從“嫣紅”起打開扇子,走到大邊台角,春香也轉到了上場門角。 “遍”字杜、春二人同時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著抖。
杜唱:“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杜麗娘在園內看見斷井殘垣的殘敗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聯繫到自己的心事,她就傷春起來了。 “似這般都付與”,二人又變換部位,杜在下場門角,春在小邊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對面式的高矮像。 “斷井”往下指,“頹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轉身同歸台中間,杜在大邊。 “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賞心樂事”,二人並立台口,互相搭肩。 “誰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時互對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來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誰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馬上能把杜麗娘傷春的情緒透露出來,足見名家手筆之妙。
杜唱:“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朝飛”句,二人對扯圓場,杜從裡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 “雲霞”句,雙進門,杜仍在小邊,雙手拿扇,左右各搖擺一下,再向遠處一指。
杜唱:“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雨絲”句,二人同向後倒一步,各用扇抖著,雙手打圈兩次,並隨著打圈的節奏下蹲。 “煙波”句,都用雲步斜著向下場門角移動,各把扇子倒拿著,做出搖船的姿勢。
上面四句,是說杜麗娘看到翠軒、畫船,聯想起園內晴天和陰雨的景緻。
杜唱:“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錦屏人”是泛指富貴中人,“韶光”就是春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中人平日只知道爭權奪利,哪裡有時間來欣賞這些天然美景呢?
“錦屏人”,杜回身邊唱邊走,向小邊台角走去。 “韶光”,伸出雙臂,比出滿園的春光。 “賤”字一扭頭從小邊走到大邊,表示輕視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這是進了花園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內容是描繪一些園中實景——青山和花鳥。裡面有杜麗娘看到的,也有聽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這裡的“青山”並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過是園林中的一些點綴,類如長滿了青苔綠草的假山或是土山。這裡的杜鵑指的是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花不會叫,為什麼要用“啼”呢?因為也有一種鳥名叫杜鵑,相傳它常哭出血來,所以作者藉用“啼”字來形容花的紅艷。
“遍青山”,在大邊台角朝上一看。 “啼紅了”,邊唱邊走到下場門角。 “杜鵑”,合扇倒拿畫圈。
杜唱:“那荼蘼外菸絲醉軟。”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春香領著杜麗娘走到上場門角,衝荼蘼架看一下。 “菸絲”,兩手纏著打兩個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開花,趕不上春天,作者寫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麗娘自傷落在後面。 “那牡丹”,從上場門角斜著衝大邊台角走去。 “雖好”,在大邊台角用合著的扇子在左手心裡拍三下,雙手衝外一攤,表示遺憾的意思。 “他春歸怎占得先”,杜舉起左手拿著打開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後面稍後一些,舉起右手拿的團扇,再衝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麗娘三處看花,都是由春香領著她走的,每處看花前,春香還分別有如下的夾白:“小姐,杜鵑花開的好盛嚇。”“這是荼蘼架。”“是花多開,那牡丹還早呢。” 杜唱:“閒凝眄。”
春香領著走,從大邊台角向左轉身,杜麗娘仍歸大邊。這句唱裡樂隊方面有鶯燕叫聲的效果,二人有仰面側耳傾聽鳥聲的身段。春香還有夾白:“小姐,你看鶯燕叫得好聽嚇。”念完,二人同時向裡轉一個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聽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語明如翦。”
從“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後,杜右手倒拿著打開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擺動,用雲步斜著向台前移動,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從“聽嚦嚦”起,杜、春二人再向裡轉一個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舉,右手翻袖高舉,春右手執扇高舉,左手伸開向外指,二人同時衝上場門角退著走蹉步,一直走到“聲”字才亮住。 “溜”字,杜轉身,“的”字扇交右手,平著舉起,“圓”字左手外指。這時春也轉身衝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唱完這句,杜歸大邊。
春念:“這園子委實觀之不足。”
杜念:“提他怎麼?”
春念:“留些餘興,明日再來耍子罷。”
杜念:“有理。”
[尾聲],這支曲子是說杜麗娘在游春傷感以後,沒有興致再留戀園景,惘然迴轉閨房。
杜唱:“觀之不足由他繾。” 從“之”字起,跨出園門,邊唱邊走了一個圓場,表示她們遊畢回房去了。
杜唱:“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這一句還在圓場裡唱,沒有很多身段,只是平伸右手,隨著節奏輕輕幾按就行了。唱到“是枉然”,已經面衝外,做個攤手的身段。
以上兩句的意思是:“滿園子的春光纏綿,由它去罷,我沒有興致多玩賞了。即便是賞遍了十二處亭台,也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杜唱:“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倒不如”,已經走到閨房,杜衝房門一望。 “興盡”,春香開門。 “回家”,杜、春先後進門。 “閒過遣”,杜把扇子交給春,春替杜脫去穿在外面的這間帔,杜進內場椅坐下。
春念:“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時,我去看看老夫人再來。”
杜念:“去去就來。”
春念:“曉得。瓶插映山紫,爐添沈水香。”
春香邊唸邊走下場。
《遊園》到此為止,下面就是《驚夢》開始了。
驚夢
春香在小鑼裡用輕快的步子走下了場。杜麗娘獨坐在內場椅上,小鑼一聲一聲慢慢地打著,等到鑼聲打住,場上已經完全靜下來了,這才開始念下面的一段獨白。
杜念:“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嚇,春,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困人也。”
這段獨白,念的聲音要收斂些。她坐在內場椅上,沒有多少身段,完全要靠念得輕重適當,配合著臉上、身上那種懶洋洋的樣子,來描寫杜麗娘的因傷春而困倦。末句“好困人也”的念法,首先要念得慢,每個字似斷非斷,逐步低沉下去。這種極度幽靜的氣氛,不難把觀眾帶進戲裡。
[山坡羊],這是杜麗娘夢前唱的一支曲子,內容是描寫她遊園回來,勾起了心事,換句話說,就是她想找一個很滿意的對象。這種心事,要在今天來講,太不成問題了,可是在封建社會裡,吃人的禮教對於女子的婚姻向來是不給予自由的。這齣戲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反映出那時候的深閨少女對包辦婚姻的痛苦。杜麗娘不過是千千萬萬女子當中的一個鮮明的例子而已。這支曲子是表達她心理難以告人的話,我們在唱、做方面,必須要細緻、深入,更要做得含蓄,唱得靜。
杜唱:“沒亂裡春情難遣。”
這支曲子一開頭就說她心裡煩悶,對大好春光,實在是難以排遣。
杜唱:“驀地裡懷人幽怨。”
這是說她突然引起了滿腹的幽怨,這裡的“懷人”並沒有專指哪一個人。
“驀地裡”,扶著桌子慢慢起來,又坐下。表示她輾轉反側的情態。 “懷人幽怨”,用手撫胸,表示她一肚子的幽怨。
杜唱:“則為俺生小嬋娟。”
“生小嬋娟”就是從小美麗的意思。
“則為俺”,站起來,邊唱邊走到桌子右邊。 “小”字腔裡,左手扶桌。 “嬋娟”,用右手下垂的水袖配合著略微抬起腳跟的右腳,隨著節奏輕輕地來回搖晃兩下,表示顧影自憐的意思。 “娟”字腔尾,在一記“扎”的板上有一投袖。
杜唱:“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
這句是杜麗娘對她未來婚姻的一種願望,希望找到一個門第相當的如意郎君,成為美滿夫妻,好的像神仙眷屬一樣(“一例”就是一樣)。唱上句和本句時,臉上應該帶著一點欣悅的神氣。在這支曲子裡,除這兩句以外,都在苦悶氣氛中。
“揀名門”,離開桌子,向大邊走過去。 “一例一例裡神”,用右手先右後左,再歸右,指三下,唱完已走到大邊。 “仙眷”,右手搭袖,左臂伸開,左手翻袖,踏步慢慢下蹲,完成一個“臥魚”的身段。
杜唱:“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這句是說,什麼良緣?良緣究竟在哪裡呢?這樣耽誤下去,就把我的青春拋得很遠了。
“甚良緣”,手心朝外,雙手一先一後,都在做擺手的樣子,同時臉微側,頭微搖,表示良緣在哪裡呢? “把青春”已走回小邊,右手做挑眉式。 “拋的遠”,在“遠”字腔裡用袖向外甩出去。
杜唱:“俺的睡情誰見?”
“誰見”攤雙手。
杜唱:“則索要因循靦腆。”
這是說,我的願望只能擺在心裡,老是這樣因循下去,臉上又不好意思露出來。
“則索要”,從小邊台角慢慢向下場門角斜著後退。 “靦腆”,邊退步邊用袖遮臉,做出兩次羞態,在“靦”“腆”腔各做一次。
杜唱:“問幽夢誰邊?”
這裡的幽夢和前面的睡情,劇作者都是為下面的做夢點題,他告訴觀眾,杜麗娘在想好夢,好夢就快來了。
“幽夢”,轉身走到桌子中間。 “誰邊”,向外一指。
杜唱:“和春光暗流轉。”
自己的青春隨著春光消逝了。
“春光”,往上看一下。 “轉”字伸右手指朝下打一圈,表示春光在暗中流轉。
杜唱:“遷延。”
身靠桌子,兩手在背後扶桌,踏步微微下蹲。 “延”字腔尾投袖。
杜唱:“這衷懷哪處言?” 、
“這衷懷”。離桌向前走。 “哪處言”,攤雙手。
杜唱:“淹煎。” 心裡焦急。
“淹”字已從台的中間慢慢走到小邊台角。 “煎”字又從小邊台角斜著向下場門角退去,用手揉胸表示“淹”,搓手錶示“煎”。
杜唱:“潑殘生,除問天。”
她管不了自己的一生幸福了,除非去問天吧。一個青春少女,作者用到“殘生”的字眼,說明劇中人的傷心苦悶已經達到極點了。
“潑殘生”,已退到桌子左邊。 “潑”字右手翻袖向桌後走。 “除問天”,站在內場椅前,用右手高指,雙目也隨著凝視高空,臉上還要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緒。在樂隊吹打[萬年歡]曲牌中,兩手先做困倦態,眼神逐漸收斂,身子慢慢坐下,托腮合眼,臉要向外,才能顯露出睡情。
吹打住,睡魔神手持合著的一對小圓鏡出場。
睡魔神念:“睡魔睡魔,紛紛馥郁,一夢悠悠,何曾睡熟?某睡魔神是也,今有柳夢梅與杜麗娘有姻緣之分,奉花神之命,著我勾引他二人香魂入夢者。”
念畢,在吹打[萬年歡]牌子中,分開兩鏡,左鏡貼胸,高舉右鏡,從上場門把柳夢梅引出來。柳夢梅手執柳枝,雙袖高拱,遮住臉出場,被引到大邊側身站住。睡魔神縮回右鏡,伸出左鏡照住柳,用右鏡在桌上一拍,再舉鏡把杜麗娘由小邊引出。杜麗娘抬起左袖擋臉,在小邊與柳夢梅對面立定。這時睡魔神事畢,悄悄地合鏡,從杜麗娘身後繞到杜的右邊,先沖柳、杜二人一看,再看看台下觀眾,然後一笑下場。杜、柳相對移步,愈走愈近,等到杜抬起的左手碰著柳拱著的右手,二人同時放下袖子,相見之下,柳有驚喜的表示,杜因害羞,又把左袖抬起,擋住柳的視線。
柳念:“姐姐,小生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裡,恰好在花園內,折得垂柳半折。姐姐淹通詩書,何不作詩一首,以賞此柳枝乎?”
此時柳左手執枝,念到“柳枝乎”,用右手指一下柳枝。杜聽柳念畢,偷看柳。
杜念:“那生素昧生平,因何到此?”
這不是杜對柳講話,而是心裡轉的念頭,所以左袖仍擋住臉。念到“到此”,又偷看柳一次,恰好柳也在看她。四目相對,杜害羞,趕快又用左袖擋住。
柳念:“姐姐,咱一片虔心愛煞你哩!”
柳右手穿袖、翻袖,左手把柳枝大在右肘上,左腿微彎,右腳靴尖翹起,念到“哩”字,柳用右手把杜抬起的左袖輕輕往下按,杜含羞,又換用右手的袖子來擋住柳的視線。
柳唱:“則為你如花美眷。”
這一句的身段,柳的手和頭是要配合了來做的。右手先把柳枝拈過來,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口,在面部來回晃三次:第一次“你”字,手在右邊,頭偏左邊。第二次“花”字,手在左邊,頭偏右邊。第三次“美”字,手又回到右邊,頭又偏在左邊。這三晃身段裡,手和頭的部位正好相反。等唱到“眷”字,手又回到左邊,在腔尾亮住。
柳唱:“似水流年。”
“似水”,柳右手執柳枝,左手投袖。 “流”字,柳枝交左手。 “年”字,右手投袖,這是杜也投左袖,在“年”字腔尾的一記板上,無意中與柳手相碰。二人對看一下,杜趕緊轉過臉去,含羞仍遮住臉,柳含笑後退一步。
柳唱:“是答兒、閒尋遍。”
“是答兒”,柳右手穿袖,向右轉身,右手翻袖。杜向右轉身,仍站小邊。在“遍”字腔裡柳亮高像,杜亮矮像。 “遍”字腔尾對眼光。
柳唱:“在幽閨自憐。”
“在幽閨”,柳右腳向後撤,右手穿袖,翻袖,向右平抬著,左轉身向裡走。 “自憐”,把柳枝插在桌上花瓶裡,馬上又走到大邊台口。杜在柳向裡轉的時候,也向右慢慢轉身,仍站小邊台口,擋住臉。
柳念:“姐姐,我和你那答兒講話去。”
柳右腿微彎,左腳前伸,靴尖微微翹起。 、
杜念:“哪裡去?” 杜放下袖來,抬眼看柳,二人對一次眼光。杜又抬袖擋住。
柳念:“哪。”接唱:“轉過這芍藥欄前。”
“哪”字後面有一記板,柳在板上用右手抓著杜的左腕,杜即換右手擋住臉。下面柳、杜二人配合著有左右指三次的身段:從“轉過這”開始,柳向左橫走兩步,左手一環向左指,右腳從後面繞到左腳的左邊,把相亮在“芍”字上。這時杜站在柳的右邊,當柳向左指的時候,杜右手搭袖,右腳踏步,微蹲,隨著柳指的方向看去(第一次指)。 “欄”字剛出口,柳回過頭來向右指,左腳從後面繞到右腳的右邊,杜也回過頭來向右看,左腳踏步(第二次指)。 “欄”字腔中柳、杜又迴向左指一下,和第一次的指法相同(第三次指)。 “前”字腔尾,二人對眼光。
柳唱:“緊靠著湖山石邊。”
“緊靠著”,柳右手穿袖,右腳上步,二人轉身臉衝裡,杜仍在小邊,柳改用左手抓住杜的右腕,下面也有左右三次指的身段,與上句裡的指法相似。 “山”字右指,“石”字左指,“邊”字又右指。 “邊”字快唱完,二人對眼光。唱完這句,杜轉身歸大邊,柳轉身歸小邊。
柳唱:“和你把領口松、衣帶寬。”
“和你把領口松”,柳雙手同時搭袖,抱形,在胸前交叉著表示“領口”,又把雙袖輕輕投下來表示“松”的意思。 “衣帶寬”,雙手平抬起,兩袖下垂,左右來回晃三下,然後先翻左袖,再翻右袖,在“寬”字上向大邊杜站的部位輕輕撲過去。因為杜要向左轉身躲避,所以必須撲在杜的右邊,右腳靴尖微微翹起,袖子輕輕放下,杜很輕快地向左轉身到了小邊。這種輕快動作,既表示了愉快心情,又描寫了夢中人飄忽蹁躚的形態。
柳唱:“袖梢兒揾著牙儿苫也。”
“袖梢兒”,柳轉身站在大邊。 “牙”字,左腳微翹靴尖,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子,右手指著臉。 “兒”字,左手背在後面,右手用食指、中指夾住杜擋臉的左袖,慢慢拉開往下落,形成V形。 “苫”字,右腳稍稍懸空,由外往裡,來回晃蕩幾次,一直晃到“也”字唱完為止。杜的身子也隨著節奏微晃幾下。
柳唱:“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上句“也”字腔尾一記板上,二人雙進門,柳仍在大邊,與杜斜對面立,杜的臉仍偏右,避開柳的注視。 “則待你忍耐”,柳雙手撩起衣襟,走到杜的背後左側,放下衣襟,雙翻袖。 “溫存”,用雙袖輕撫杜的雙肩,翹左腳,杜在前面也配合著柳的動作,上身做輕微地搖晃,微蹲。
合唱:“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是那處”,杜在小邊,柳在大邊,各打背躬。 “見”字,都回過身來對眼光。 “相看”,二人同時穿袖,杜向右轉,柳向左轉,都仍站在原處臉衝裡。 “看”字,又對一次眼光。 “儼然”,二人又回過身來臉衝外。
合唱:“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早難道好處”,二人各衝外唱,唱到“逢”字,都回過身來相對立,各用兩個食指相碰的比一下,表示“相逢”的意思,等到二人對上眼光,杜又立即把手縮回。 “無一”,二人衝外雙攤手。柳又在“一言”中穿袖,一翻兩翻袖,在樂隊吹的[萬年歡]曲牌中,向小邊的杜輕輕撲去,左腳靴尖翹起,這次要撲在杜的左邊。杜向右轉身躲到下場門角,擋住臉,連蹲帶轉身偷看柳。同時,柳見撲了個空,慢慢向左右兩看,左手穿袖,翻袖擋臉,右手背在後面,翹左腳,亮靴底,也向左偷看杜。在一記小鑼聲中,二人對眼光,杜又含羞擋臉,慢慢站起來。柳雙手撩起衣襟,兩腳先後抬起打小圈子,先右腳,後左腳,再右腳,共打三次,然後用小竄步向下場門角走過去,放下衣襟,扶杜下場。
杜麗娘在夢中的表演,我是抓住“羞”和“愛”兩個字來刻劃的。她看見了柳夢梅,認為是合乎理想的對象,當然會愛他,但是封建時代關在屋裡的宦門小姐,很難有接觸一個陌生男子的機會,所以她遇到了柳夢梅,必然又會害羞。既愛又羞,既羞又愛,在她的夢中一直是糾纏在一起的。
杜、柳夢會中的兩支曲子,都是小生唱的,旦角只有兩句合唱。夢醒後,杜母來跟女兒講了幾句話,隨即下場。杜念:“娘啊,你叫孩兒看書,不知哪一種書才消得我悶懷喲!”用這兩句念白叫起來唱。
[綿搭絮],這支曲子的內容,是描繪醒後的感慨和對夢境的留戀,它比前面那支[山坡羊],情緒更深了一層,應該唱得更細、更靜。
杜唱:“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
“雨香雲片”,左手扯著水袖,表示纏綿的意味。 “才到夢兒邊”,“才”字起板,回身進門,走到桌子的小邊坐下。
杜唱:“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無奈高堂”,拱拱手。 “喚醒”,翻左袖。 “紗窗”,右手向前指窗。 “睡不便”,雙手朝外翻,微微搖頭,表示不方便。
杜唱:“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潑新鮮”站起來慢慢向前走一步,雙手搭袖、抱肩。 “冷汗”,左手拈著右手的袖口,露出右手,用中指在眉間拭汗,輕輕向外一彈。
杜唱:“閃得俺心憂步嚲。”
“心憂”,用手揉胸。 “步嚲”,腳步微露不穩的姿態,後退一步,靠著桌子。
杜唱:“意軟鬟偏。”
扶桌表示倦態。
杜唱:“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則待去眠。”
“不爭多”,向椅前走去。 “神情”,微微攤手。 “坐起誰忺”,坐下,站起,又懶洋洋坐下。 “眠”字用手一指,唱完托腮。這次的托腮,不閉眼睛,和前面入夢時的身段不同,是表示還在回憶夢境。
[尾聲]春香上念:“晚妝銷粉印,春潤費香篝。”念畢進門站小邊,接念:“啊,小姐,被已熏好,歇息去吧。”
杜念:“攙我來。”
杜唱:“困春心,遊賞倦。”
扶著春香站起來走,邊唱邊走半個圓場。
杜唱:“也不索香熏繡被眠。”
走到小邊台角,轉身,蹲下做鋪被的樣子。
杜唱:“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這支[尾聲]的最後一收,簡練蘊藉,妙不可言,杜麗娘留戀夢境的心情,躍然而出,並為後面“尋夢”做了伏線。
“春嚇”,左手扶著春香,沖右往上指。 “有心情”,扶著春香左轉一個正圈,仍歸原位。唱到“不”字行腔剛完,輕輕推開春香。 “遠”字,左腳上一步,沖右再往上一指,身子慢慢蹲下,眼要看得遠,表示她還在想剛才的夢,想著想著出了神,彎腿朝前微微一沖。春香急扶小姐一下,等杜站好了,慢慢後退。杜投袖,轉身,扶著春香悵然下場。
注:這是梅先生於一九六一年為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所作的報告。他首先對全部劇文,逐句解釋,並且在講話的同時,將表情、身段、部位做了詳細的分析。講話稿是由許源來先生記錄和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