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与台港蜀黍不得不说的故事(下)
上篇“http://www.douban.com/note/187502714/
自打一沾上书,兴趣就无法遏制的蔓延,仿佛仲春的藤蔓,一经东风,怎么长都有意外的美丽。素性懒惰,修剪自然从无此念,或许庞杂,可毕竟是欣欣的意思。钱存训在大陆出过一册《书于竹帛》,那只是他的博士论文,而《造纸与印刷》则是李约瑟所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的第一分册,可见此书之重要与水准。
《醉石山农印稿残篇(限定版)》为香港天舒兄所赠,甫得此书,不由惊呼这才是书(http://www.douban.com/note/108459483/)。
《文艺绍兴》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去年行程匆匆,公司年会后安排旅游止一日,线路还特长,在博物院总共不过两小时,除了那块肉与那棵白菜,实在没时间细细看,书画馆人少,东西好,不禁匆匆穿厅而过时恨恨,俺一定要杀回来,住它一礼拜。
俺籍贯江苏武进,所以这本《武进食单》是万不可错过的,闲来翻翻,口水直流,都是家常做法,直可依样画葫芦,小宴时或能小试牛刀。
吴梅的《顧曲麈談》,以前未曾细看,一直认作”塵談”,后来独到知堂与王稼句谈麈尾的文章,才明白过来,前几日又见白化文新书也有一篇,但所述未见新意,只不知白此文与王稼句文何者为先。
吕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是民国三十六年印行的中学教师的参考书,书中所述文法,例句甚多,我以为学文法无非就是多读,会归纳总结,善加应用自然有得,而此类参考书就是做此等工作,什么都归纳好了,为后来者省却多少时间,而民国三十六年,正是神州板荡,而依然有人做这样事,可见本不必人人都在潮流里乘风破浪的。
若说什么书可以常读常新,《论语》与《庄子》于中国人而言肯定是不可忽略的选项,世间的出入,止在此二书之间,一直有心搜罗各种注本,台港自然亦不可少,来日可期罢。
《影印国粹学报旧刊全集》凡二十一册,民国六十三年出版,广陵有新印,价甚昂。
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史导论》,正中书局民国五十七年第九版,自此书问世十七年间,印行九版,自有其道理,我总相信好书总是最多人群选择的结果。
未翻《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前,总囿于种种误导,“封建”两字直害死人,所谓妇女权益,自古就有保障,并非男子可以一封休书了事的。
买《前瞻台湾》只是想了解台湾的教育是如何一路走来,其实问题总是具有普遍性的,结果的不同完全在于态度不同,在于执政者如何看待教育。但你说即使当权者读了会有什么改变吗?我说不会的。他比你清楚,教育的力量在哪里。所以,我说,不合作,且不要信他。
读陈寅恪先生的书,或者了解他的一生,这本汪荣祖的《史家陈寅恪传》不可不读,人物传记如果仅仅停留于猎奇,那与《故事会》不过是五十步百步之间,尤其是陈寅恪。
很多人读书都是由文学开始,最后以历史为归宿,我就是很好的例子。
西安事变无疑在近代史上至为关键,虽然历史无从假设,但大家都懂的。之前看过国内出版的关于西安事变后国内的新闻史料专辑,决然与宣传机器相左,收这些西安事变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单行本,无非是多一些了解的意思。
琉球始末一直是兴趣所在,此类书籍见到就收。《中国民族史》有大陆的精装影印本,但蓝纹书封宛如青花瓷般诱人,所谓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样的罢。
《晚晴七十年》,再次感谢卡车千里之外带回大陆,再次邀请来无锡吃饭喝茶。
王云五《八十自述》开头就讲到抗战后国共和谈,读后结合相关资料,不难明白到底是谁要打内战。《宋代祠禄制度考实》,永远记得新亚苏太,就问了我一声,是自己看吗?我回答是。就给了我个白菜价。这几日,阿剑来锡盘桓,我又问起老太太身体康健否,祝她长寿:)
至此,所有台版蜀黍全部列队完毕,汝之砒霜,我之蜜糖,每本书总有一段记忆在,往后,愈发是要靠回忆活着的罢。
自打一沾上书,兴趣就无法遏制的蔓延,仿佛仲春的藤蔓,一经东风,怎么长都有意外的美丽。素性懒惰,修剪自然从无此念,或许庞杂,可毕竟是欣欣的意思。钱存训在大陆出过一册《书于竹帛》,那只是他的博士论文,而《造纸与印刷》则是李约瑟所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的第一分册,可见此书之重要与水准。
![]() |
《醉石山农印稿残篇(限定版)》为香港天舒兄所赠,甫得此书,不由惊呼这才是书(http://www.douban.com/note/108459483/)。
![]() |
《文艺绍兴》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去年行程匆匆,公司年会后安排旅游止一日,线路还特长,在博物院总共不过两小时,除了那块肉与那棵白菜,实在没时间细细看,书画馆人少,东西好,不禁匆匆穿厅而过时恨恨,俺一定要杀回来,住它一礼拜。
![]() |
俺籍贯江苏武进,所以这本《武进食单》是万不可错过的,闲来翻翻,口水直流,都是家常做法,直可依样画葫芦,小宴时或能小试牛刀。
![]() |
吴梅的《顧曲麈談》,以前未曾细看,一直认作”塵談”,后来独到知堂与王稼句谈麈尾的文章,才明白过来,前几日又见白化文新书也有一篇,但所述未见新意,只不知白此文与王稼句文何者为先。
![]() |
吕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是民国三十六年印行的中学教师的参考书,书中所述文法,例句甚多,我以为学文法无非就是多读,会归纳总结,善加应用自然有得,而此类参考书就是做此等工作,什么都归纳好了,为后来者省却多少时间,而民国三十六年,正是神州板荡,而依然有人做这样事,可见本不必人人都在潮流里乘风破浪的。
![]() |
若说什么书可以常读常新,《论语》与《庄子》于中国人而言肯定是不可忽略的选项,世间的出入,止在此二书之间,一直有心搜罗各种注本,台港自然亦不可少,来日可期罢。
![]() |
![]() |
《影印国粹学报旧刊全集》凡二十一册,民国六十三年出版,广陵有新印,价甚昂。
![]() |
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史导论》,正中书局民国五十七年第九版,自此书问世十七年间,印行九版,自有其道理,我总相信好书总是最多人群选择的结果。
![]() |
未翻《唐代婚姻法与婚姻实态》前,总囿于种种误导,“封建”两字直害死人,所谓妇女权益,自古就有保障,并非男子可以一封休书了事的。
![]() |
买《前瞻台湾》只是想了解台湾的教育是如何一路走来,其实问题总是具有普遍性的,结果的不同完全在于态度不同,在于执政者如何看待教育。但你说即使当权者读了会有什么改变吗?我说不会的。他比你清楚,教育的力量在哪里。所以,我说,不合作,且不要信他。
![]() |
读陈寅恪先生的书,或者了解他的一生,这本汪荣祖的《史家陈寅恪传》不可不读,人物传记如果仅仅停留于猎奇,那与《故事会》不过是五十步百步之间,尤其是陈寅恪。
![]() |
很多人读书都是由文学开始,最后以历史为归宿,我就是很好的例子。
![]() |
西安事变无疑在近代史上至为关键,虽然历史无从假设,但大家都懂的。之前看过国内出版的关于西安事变后国内的新闻史料专辑,决然与宣传机器相左,收这些西安事变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单行本,无非是多一些了解的意思。
![]() |
琉球始末一直是兴趣所在,此类书籍见到就收。《中国民族史》有大陆的精装影印本,但蓝纹书封宛如青花瓷般诱人,所谓一见钟情大概就是这样的罢。
![]() |
《晚晴七十年》,再次感谢卡车千里之外带回大陆,再次邀请来无锡吃饭喝茶。
![]() |
王云五《八十自述》开头就讲到抗战后国共和谈,读后结合相关资料,不难明白到底是谁要打内战。《宋代祠禄制度考实》,永远记得新亚苏太,就问了我一声,是自己看吗?我回答是。就给了我个白菜价。这几日,阿剑来锡盘桓,我又问起老太太身体康健否,祝她长寿:)
![]() |
至此,所有台版蜀黍全部列队完毕,汝之砒霜,我之蜜糖,每本书总有一段记忆在,往后,愈发是要靠回忆活着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