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再有
11月26日,在cifvf2011的闭幕礼结束后,终于和应亮合了张影,我拿了一卷hp5迫冲到3200度,不知道出来的影像会是什么样貌。但这样的影像可以留下就很高兴了,因为这样的心情也许不复再有了。
我还能记得填专业的时候,一志愿写了油画,我爸问我二志愿报什么,我想当然的说,雕塑么估计一志愿录不上二志愿没戏的吧。要么弄个特别点的玩玩,编导啊?爸爸说随便你,我想编导也许是拍电视剧的。。那该多无聊,要么摄影吧,当时看了很多王家卫和岩井俊二的片子,觉得摄影师很牛逼啊。 我爸爸说可以啊 也许挺好的,图片还是影视呢,我说 影视估计要牛逼一点吧。。要么影视吧。谁知道呢 反正考着玩玩的,顺路考一下这个学校吧。
谁料一路顺了4年。分数超过一些吧,还是被录到了第二专业。
08年我刚来这个城市,然后对这一切充满着不习惯和难以接受。我心目中想象的是一帮热爱绘画的人一天到晚搞在一起讨论画画,当代艺术之类的东西。结果却很扫兴的发现一节画画的课都没有。自己画画吧,感觉身边的气氛好像不是很有热情继续了。 身边的朋友还比较陌生,所幸的是同宿舍的朋友人品都挺好而且还蛮好相处的。但还有一些人的自以为是尤为让我反感。没办法,这种人现在还那样。我也持续抱有着对这些人的成见。所以整个是一个烦躁的心情。到处去认识了一些奇怪的人,加入一个什么社团,问里面的同专业的学姐 我们以后能不能拍电影啊。 她说 不太可能吧。 当时认为电影就是用胶片拍的吧,一定要那种很大很大的,一开后面就嗡嗡转的机器才可以拍电影呢,那才叫电影诺。可是,我们学校什么都不给我们呃,什么器材都没有诶,噢。。借过一个小DV和190P。 但是根本不够一个班用诶,其他器材,滑轨,摇臂又不能用,又没有灯具。后来开的高清平台连机器都要一天300块出租给我们。
而且老师好像也都不是学电影的呢,都不教我们什么技术。只有吴老师上课比较有意思,可以谈一些比较有趣的社会性话题,又能教会我们很多基础的技术。其他课感觉跟想象的充实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
为什么交那么多学费都好像没人管我们一样诶。 学的都不是电影嘛,同学好像都没怎么看过电影一样的嘛。 去他吗的,当时以为我自己多屌类,其实算个屁,算个什么啊。也不过就是个影迷罢了。
我记得小时候苏州4台一直会放 阿飞正传 ,东邪西毒,重庆森林什么的。 那是我最开始觉得电影是 美的吧。
阴差阳错,又看了岩井俊二的片子。哈哈,文艺青年都懂得。
又看了教父啊,阿甘正传啊很多这种。
大一看了很多别的片子,喜欢上了大卫芬奇的 搏击俱乐部 太棒了。 喜欢了,穆赫兰道,迷墙,傀儡人生。这样。很多好看的片子。让我对电影特别特别有兴趣。特别特别。
好像学了这个也不能拍电影一样。好无聊, 换专业吧 还是学油画吧 去画画吧 我坚信我要是画画画的很好 以后肯定也可以拍电影呢, 我对美起码有深刻的理解吧,电影不就是个 美的东西么。
然后我一方面打听着如何去转这个专业,一方面又在到处和 独立影像社啊 这些人玩。 都是很好玩的人呢。 用现在的话说 一帮文艺青年吧。 在咖啡馆放片 和导演现场连线。 对我来讲都是很新奇的啊。然后就到处搭讪啊什么的。
11月份来了。 cifvf 2008是这个独立影展的第二届。我在网上看到消息,有两天的放片,他们说南坪离我这边近一点,。我去南坪看好了,重庆真的还蛮大的,苏州啊,城里骑车的话到哪都可以在半小时多吧。重庆就不啊。都很远。然后找路又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南坪区政府旁边蛮小的一个放映厅,叫 江之南影院。 那个放映点现在已经被取消了。
我进去的时候已经放到一半了电影,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剧情长片,讲农村的基督教的,是甘小二的《举自尘土》,然后中间放了2个短片,有雷磊的一个动画,下午放了赵晔的《马乌甲》。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 独立电影,就是觉得真是好看,好像明白什么是电影了。虽然后来觉得那天明白的是
什么是拍电影。那个片子成为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活了十八九岁最喜欢的一个片。
但是我好像终于看到一个可以拍电影的办法。不是用胶片,也不用花很多很多的钱,不用管审查,不用管拍出来挣钱吗,有观众看吗。数字机器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希望。我觉得我有个好点的摄影机就可以拍电影了。 我操 那可是电影啊。 不是电影而已,是他吗真电影。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不知道车站在哪里,但是我就一直走。我也不知道我走了多久,经过一天的起早和看片已经很累了,但是我觉得我就是停不下来,我的腿停不下来,我要一直往前面走。听不到马路上的人声和车鸣。
结束之后我给每个我看过的片子的导演发了E-mail 并向他们讨DVD,很多人都回信了竟然。跟我讨论了很多想法,但大部分因为版权没办法给我DVD。
结果赵晔刻了一张 《马乌甲》给我。
我不转专业了
换专业的钱我买了相机和HDV机器。
那时候我们班有2个哥们买了2台机器 一台2万5 一台3万
有人去学别的了。
我觉得,我喜欢留下来继续做这件事情。
然后在独立影像群里认识了一个女生,她也喜欢电影。聊了很多,和她一起看画展,话剧,去西西弗看电影。她看了很多电影,听了很多张CD,写很多文字。懂得倾听和分享,温柔。我想对她表达我的好感,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我记得她说最喜欢《2001太空漫游》,《碧海蓝天》 然后就是《马乌甲》了,可以排到她的TOP3。我便不告诉她我有马乌甲的碟子,刻了送给她。
可以有一个也那么喜欢电影的女朋友太好了。这样我拍的东西总会有观众的。至少还有她一个人肯认真把我拍的东西看完吧。
第二个学期来了,9月的重庆不是人呆的,我们早早过来交钱,然后就放了高温假。我们住在宿舍的顶楼,天热的人除了苟延残喘没什么别的力气,然后我又看了对我接下来这两年特别重要的作品。
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我只看了5分钟就关掉了。
后来我试着去看杨德昌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那是一部4个小时的长片。
在写岩井俊二的一本书中看见片名,说莉莉周有些是学他的。
我抱着看10分钟就关掉的心态。
坐在40多度的宿舍里面,从下午1点看到了晚上5点。
一刻也没有停下。
我草,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啊。
又看了一遍《一一》。
这部片子不用多说。
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折服。
这个片子是至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电影。他在影像语言上太过于精致。
以至我现在甚至有些害怕他,他对我影响太大了,我怕自己陷入一种模式,一种固定的东西。
但是当时他让我很想去拍东西。
10月的时候,我有了一个自己的HDV机器,那台机器花了爸妈2万5.我马上去拍了半个纪录片和一个剧情片。
和我的两个好朋友还有我的女朋友一起拍的剧情片。虽然最后对成片不是很满意,但是真是一个很好的回忆。
然后啊
CIFVF 2009开始啦。 大家好,请叫我摄像志愿者。
在沙坪坝电影院的2号厅,我们拍了开幕式。顾桃导演的Q&A。
还有一个演员叫尚于博,他也赞助了本次的影展。采访的时候我看着还有媒体来,草,这种人,还不是借机炒作。你真的喜欢独立电影嘛,算了吧你。
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挺好玩的女孩子,是影视动画职业技术学院出品的 《叽里咕噜巴巴猫》简称叽吧猫的 配音演员。
然后看了赵晔的《扎赉诺尔》摄影一如既往的美,讲述了最后一个蒸汽火车的下岗,年轻的学徒送阔别家乡数十年的师傅,沿着铁路线一直走到了家乡的故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没有马乌甲里面那种 安静的残酷。
看了很多剧情片。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香火》《牛郎织女》《上海公园》《寻找智美跟登》《玲玲的花园》
还有《晒棉被的好天气》。
台湾的一个短片,晒棉被的好天气。
没有看到神作 《牛皮》比较遗憾。
腼腆的我也没有和他们多交流。
我还没有作品呢,怎么和你们交流呀。等我有了作品我再跟你们聊好了。
她也陪着我看了全程,那段日子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美的吧。
因为原来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每次见面也要坐很久的车,然后又不会有很多时间在一起。这段时间是在一起最长的了。
后来啊,第二年啦,我们第一届的学长要毕业啦。
跟大象哥拍了我们专业极富盛名的 《MW》噢
成片是个1分30秒的预告,但是演职人员字幕有2分半。
和胖老师,胖导拍了《关于时间的N次选择》。
真他妈怀念那时候的胖导啊~ 哈哈哈。
虫子哥给我一个真牛比的印象。
他们教我拍照,用胶片呐,我真正的开始用胶片照相啦,那对我很重要啊。
然后大学的一半就过去了。
MW杀青饭上面我偷偷喝了很多,就吐了。不知道是为什么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是他们要毕业啊,我也只是一个2号机位么。我拍的素材也许只能用到几秒吧。
这个春天和夏天我们都呆在一起,一起做东西吃,去唱歌,到长江边去玩,看世界杯。
那是最长的一次。
然后我拍了很多她的照片。
亲手冲洗了出来。
那好像是我最最充实的一年吧。
接着我们拍了曾哥一个小片。技术上成熟了很多,
但是这个我为什么没有什么拍电影的感觉呢。
去年拍的《小步舞曲》MV 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一点陈老师的味道都没有。
这算什么
真失败。
为什么不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呢?
可是当然也要考虑剧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啊。
那要妥协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可以呢?
我多么希望大家一起磨合起来,一起一直做东西,一直磨合到大家都喜欢一样很好很好的东西,然后做出来。
现在我还这样的希望。也许我们毕业以后不能在一起。
能不能各自锻炼一下 再到一起来拍我们的片子呢。
你们还喜欢电影吗。
CIFVF2010来了。
开幕影片《回到达县》很好看。
更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在这个沙坪坝电影院的1号厅看了开幕影片。
这个300坐的大厅是这里最大的。隔壁正放着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而我们的独立电影也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观众。
期间也有像《算命》《再见北京》这样好看的纪录片,一些香港台湾的好看的剧情短片。
闭幕时候小老虎和雷磊的音乐真棒!
我们因为看影展差点被老师处分。
因为教学检查来的时候,我们还没跟老师协调好。出了一些小误会。
隔天老师生气了,找我们开会。
我们下午1点想看香港演艺学院的片子。
没有回去。
结果老师要处分我们5个人。
可笑吗?
那时候我们班因为学院对我们专业的支持太差,已经有很多人跑去给老师打工做动画。
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也有不少人一学期也不怎么来上课。
只有我们还算一直在拍片子,在想拍片子。
开这种会我们没去,好多人也没去。
你却不让我们看影展。
还要单独罚我们5个?
那他妈其他人算什么。
老师你是不是自卑啊。自己被纸枷锁吓的不敢乱动,却要吐我们口水。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了他们。
但是那一年我什么都没拍成。
我拍了很多照片。看了一些好片子,像是库斯图里卡,基耶洛夫斯基,安哲罗普特,安东尼奥尼,这些欧洲大腕的片子也看了不少。
拍照方面,终于有些明白组照了。我想我对摄影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吧。然而我不太会拍人。也不会拍那些时尚的片子。我想我拍的这些,给以前的朋友看应该他们都觉得挺没意思的吧。
我记得第一次把照片拿给喻老师看的时候,心里特别的紧张。好像他做出的评论会是一句判词一样,就此决定了我这一年拍照的意义。
所幸结果还是温暖人心的。
半年后又是一季毕业创作。
我们一起奋战了前后一个多月吧。
从最开始的热情,憧憬,到看到剧本和演员后的众多疑问。
然后拍摄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人的欣喜,坚持,和矛盾。
说实话我对片子还是很失望的。
但是我觉得和大家在一起玩,很高兴。很爽。
小武哥,勇哥,继续加油啊!
片子最后和他的名字一样结局了。
《不存在》
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干的,。
毕业展的时候,一个奇怪的巧合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学姐。
她本来似乎也是那个大组的。
然后他们把剧本改了,弄到了一起。
她觉得拍不了自己想拍的了。
退出一个人自己拍,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顶了很多压力。
却还要被说是别人的作品。
说是她男朋友的功劳。
我在写我那个 1号和2号的故事。
1号呢想把自己上传到网络上得到永生噢。
2号呢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吧,为了现实奔波。
我的两个面吧。
可是呢故事最后也不知道他成功没有。
剧本尾声有一句“1号在门外感受到一种被抛弃和抛弃别人的自由。”
我一直在写剧本啊,然后我想要拍一个自己的片子。自己的片子。
和独立影展里面放的一样的,有表达的。
和我喜欢的那些导演们一样的。
这学期又过去了。
和她在重庆的两年也过去了。
她回到原来的地方,一千五百公里。
期间四月到六月的时候,她每次回来毕业答辩,交论文,和老师吃饭。我们都短暂的相聚,然后火车站总是下雨。怎么和东邪西毒里面说的一样,我都幻听到张国荣那个配音了。难道是我们在伤心吗。我们又没有在伤心。
最后送她走的路上我按掉了2个胶卷。
很久以后才可以再见了吧。
夏天又是很快过去。
去了大连,开学又去了云南。
中秋节和那位要处分我们的老师喝hi了。
又抱又哭。
老师你真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你不管怎样都是我们老师,我们爱你。
旁边没喝的女生说,真不知道你们是在演戏,还是真被感动了。
那点酒并不多吧。
但是大家好像都喝醉了一样。说了很多话,我也做了一些滥情的动作。
吐了2次。
我真是太不能喝了。
但是我很伤心啊。
为什么要弄成这样呢。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感动了,还是在演戏。
都有吧。
老师哭了,我们对视的那一刻,我操,分明大家都那么清醒。
她就是真哭吗。
难道这些都是假的吗
也不是。
到底是什么呢。
说不出来的很难过。
感觉。跟喝酒一样,喝到那个程度,你吐也吐不出来,整个身体都没法控制,但是偏偏大脑又那么清醒。
为什么要那么清醒,糊里糊涂不是更快乐吗,你要知道那么多干嘛?你又不能改变什么,你又没有能力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东西,难道你就知道很多了吗。
10月的时候,工作了的她有时候会打电话来哭。政府单位的压力太大了。我只能在这边安静的听着,也不知道说什么。想想自己这几年都会了什么呢,好像除了花钱的本事什么都没学会吧。也许她就要离开了吧。我也不愿这样拖着她。
我想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才可以拍出我的作品来。我还要再去过各种不一样的生活,去发现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再努力一点,再专注一点。还不够,还不够。
我害怕去过一个特别稳定的生活。
我害怕我的以后没有了可能性。
11月初的时候,我回家拍了一个自己的片子。
为了让这四年不遗憾度过。我总算还是拍了一个自己想拍的剧本。
和晒棉被的好天气有点像。也是写家里的事情。
这些年来家庭对我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老师。
14号我们拍完回来重庆。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是爸爸妈妈玩的很高兴。
还剩下一场戏没拍。因为我的失误和犹豫我们拖到重庆来拍。
过程中一度我很沮丧,很焦躁。晚上会醒来。
每个镜头都需要自己确认,去构图,担心的太多,没有放开。
然后造成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有一场取消了没及时通知到演员。我手机又没电了
那是我高中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在那边等了一个小时。
真对不起她。但这是我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回忆。永远可以鼓励我。
真谢谢你。
20号
CIFVF 2011开幕了。
开幕影片也是一个拍自己家庭的片子,后来和导演聊了会,他还蛮有趣的。炯哥 噢? 嘿嘿。
影展越来越大了,已经不是08年那个只有两天,在2个小厅放映的规模了。连去年获得金棕榈的泰国导演也带了他的短片过来放。会有影迷在重大的图书馆和沙区文化馆来回赶场,会有十几岁的观众来看,提问。
闭幕的时候,应亮告诉我们这个影展的赞助人,尚于博。今年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了。
我现在开始相信,他们其实都是爱电影的人,即使有着别的目的,不爱电影也不会去赞助独立影展这样的事情。
然后放着重庆嘉陵江索道被拆那几天的影像,市民走到那里去合影留念。
当电影开始放映的时候,周围的光暗下来,我开始看那些观众。
屏幕的光映到每个人脸上。他们有的很兴奋,有的很茫然,有的像在思索,有的低头看着手机,有的睡着了,有的很专注。
他们应该都热爱着电影,或者正准备去爱她。
26日,在cifvf2011的闭幕礼结束后,和应亮合了张影
影像可以留下就很高兴了。那样的心情也许不复再有。
这四年就这样过去,我也快要离开这里。
我看了完整的四年。
08年刚看完疾走了一个小时的心情也不复再有了,我开始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忠实的影迷。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片子,口味又叼,喜爱好片子,想拍出来。
我们那些坐在电影院里的人啊,都是影迷。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电影才变得有了意义。
下周一要去拍我这部片子的最后一场戏。能在这四年里看到这个影展,拍了一个自己想拍的东西,已经很高兴了。特别感谢朋友们的帮助。
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吧,哪怕以后还是要跟生活妥协,还是拍不了自己想拍的东西,那么写成剧本放在抽屉里。
然后过着大家都过的生活,只不过新出什么片子都要看,周末要去参加独立影像社的活动,跟大家聊着那些闷片们,强迫别人不许去看那些脑残的“中国大片”,在网上跟别人吵的不可开交,有机会再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西屋墓园看看杨德昌长眠的地方,看看库布里克那个故居。
他们那么无私,和我们一起分享了生命的延伸。
于重庆
2011.12.02
我还能记得填专业的时候,一志愿写了油画,我爸问我二志愿报什么,我想当然的说,雕塑么估计一志愿录不上二志愿没戏的吧。要么弄个特别点的玩玩,编导啊?爸爸说随便你,我想编导也许是拍电视剧的。。那该多无聊,要么摄影吧,当时看了很多王家卫和岩井俊二的片子,觉得摄影师很牛逼啊。 我爸爸说可以啊 也许挺好的,图片还是影视呢,我说 影视估计要牛逼一点吧。。要么影视吧。谁知道呢 反正考着玩玩的,顺路考一下这个学校吧。
谁料一路顺了4年。分数超过一些吧,还是被录到了第二专业。
08年我刚来这个城市,然后对这一切充满着不习惯和难以接受。我心目中想象的是一帮热爱绘画的人一天到晚搞在一起讨论画画,当代艺术之类的东西。结果却很扫兴的发现一节画画的课都没有。自己画画吧,感觉身边的气氛好像不是很有热情继续了。 身边的朋友还比较陌生,所幸的是同宿舍的朋友人品都挺好而且还蛮好相处的。但还有一些人的自以为是尤为让我反感。没办法,这种人现在还那样。我也持续抱有着对这些人的成见。所以整个是一个烦躁的心情。到处去认识了一些奇怪的人,加入一个什么社团,问里面的同专业的学姐 我们以后能不能拍电影啊。 她说 不太可能吧。 当时认为电影就是用胶片拍的吧,一定要那种很大很大的,一开后面就嗡嗡转的机器才可以拍电影呢,那才叫电影诺。可是,我们学校什么都不给我们呃,什么器材都没有诶,噢。。借过一个小DV和190P。 但是根本不够一个班用诶,其他器材,滑轨,摇臂又不能用,又没有灯具。后来开的高清平台连机器都要一天300块出租给我们。
而且老师好像也都不是学电影的呢,都不教我们什么技术。只有吴老师上课比较有意思,可以谈一些比较有趣的社会性话题,又能教会我们很多基础的技术。其他课感觉跟想象的充实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
为什么交那么多学费都好像没人管我们一样诶。 学的都不是电影嘛,同学好像都没怎么看过电影一样的嘛。 去他吗的,当时以为我自己多屌类,其实算个屁,算个什么啊。也不过就是个影迷罢了。
我记得小时候苏州4台一直会放 阿飞正传 ,东邪西毒,重庆森林什么的。 那是我最开始觉得电影是 美的吧。
阴差阳错,又看了岩井俊二的片子。哈哈,文艺青年都懂得。
又看了教父啊,阿甘正传啊很多这种。
大一看了很多别的片子,喜欢上了大卫芬奇的 搏击俱乐部 太棒了。 喜欢了,穆赫兰道,迷墙,傀儡人生。这样。很多好看的片子。让我对电影特别特别有兴趣。特别特别。
好像学了这个也不能拍电影一样。好无聊, 换专业吧 还是学油画吧 去画画吧 我坚信我要是画画画的很好 以后肯定也可以拍电影呢, 我对美起码有深刻的理解吧,电影不就是个 美的东西么。
然后我一方面打听着如何去转这个专业,一方面又在到处和 独立影像社啊 这些人玩。 都是很好玩的人呢。 用现在的话说 一帮文艺青年吧。 在咖啡馆放片 和导演现场连线。 对我来讲都是很新奇的啊。然后就到处搭讪啊什么的。
11月份来了。 cifvf 2008是这个独立影展的第二届。我在网上看到消息,有两天的放片,他们说南坪离我这边近一点,。我去南坪看好了,重庆真的还蛮大的,苏州啊,城里骑车的话到哪都可以在半小时多吧。重庆就不啊。都很远。然后找路又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南坪区政府旁边蛮小的一个放映厅,叫 江之南影院。 那个放映点现在已经被取消了。
我进去的时候已经放到一半了电影,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剧情长片,讲农村的基督教的,是甘小二的《举自尘土》,然后中间放了2个短片,有雷磊的一个动画,下午放了赵晔的《马乌甲》。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叫 独立电影,就是觉得真是好看,好像明白什么是电影了。虽然后来觉得那天明白的是
什么是拍电影。那个片子成为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活了十八九岁最喜欢的一个片。
但是我好像终于看到一个可以拍电影的办法。不是用胶片,也不用花很多很多的钱,不用管审查,不用管拍出来挣钱吗,有观众看吗。数字机器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希望。我觉得我有个好点的摄影机就可以拍电影了。 我操 那可是电影啊。 不是电影而已,是他吗真电影。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不知道车站在哪里,但是我就一直走。我也不知道我走了多久,经过一天的起早和看片已经很累了,但是我觉得我就是停不下来,我的腿停不下来,我要一直往前面走。听不到马路上的人声和车鸣。
结束之后我给每个我看过的片子的导演发了E-mail 并向他们讨DVD,很多人都回信了竟然。跟我讨论了很多想法,但大部分因为版权没办法给我DVD。
结果赵晔刻了一张 《马乌甲》给我。
我不转专业了
换专业的钱我买了相机和HDV机器。
那时候我们班有2个哥们买了2台机器 一台2万5 一台3万
有人去学别的了。
我觉得,我喜欢留下来继续做这件事情。
然后在独立影像群里认识了一个女生,她也喜欢电影。聊了很多,和她一起看画展,话剧,去西西弗看电影。她看了很多电影,听了很多张CD,写很多文字。懂得倾听和分享,温柔。我想对她表达我的好感,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我记得她说最喜欢《2001太空漫游》,《碧海蓝天》 然后就是《马乌甲》了,可以排到她的TOP3。我便不告诉她我有马乌甲的碟子,刻了送给她。
可以有一个也那么喜欢电影的女朋友太好了。这样我拍的东西总会有观众的。至少还有她一个人肯认真把我拍的东西看完吧。
第二个学期来了,9月的重庆不是人呆的,我们早早过来交钱,然后就放了高温假。我们住在宿舍的顶楼,天热的人除了苟延残喘没什么别的力气,然后我又看了对我接下来这两年特别重要的作品。
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我只看了5分钟就关掉了。
后来我试着去看杨德昌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那是一部4个小时的长片。
在写岩井俊二的一本书中看见片名,说莉莉周有些是学他的。
我抱着看10分钟就关掉的心态。
坐在40多度的宿舍里面,从下午1点看到了晚上5点。
一刻也没有停下。
我草,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啊。
又看了一遍《一一》。
这部片子不用多说。
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折服。
这个片子是至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电影。他在影像语言上太过于精致。
以至我现在甚至有些害怕他,他对我影响太大了,我怕自己陷入一种模式,一种固定的东西。
但是当时他让我很想去拍东西。
10月的时候,我有了一个自己的HDV机器,那台机器花了爸妈2万5.我马上去拍了半个纪录片和一个剧情片。
和我的两个好朋友还有我的女朋友一起拍的剧情片。虽然最后对成片不是很满意,但是真是一个很好的回忆。
然后啊
CIFVF 2009开始啦。 大家好,请叫我摄像志愿者。
在沙坪坝电影院的2号厅,我们拍了开幕式。顾桃导演的Q&A。
还有一个演员叫尚于博,他也赞助了本次的影展。采访的时候我看着还有媒体来,草,这种人,还不是借机炒作。你真的喜欢独立电影嘛,算了吧你。
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挺好玩的女孩子,是影视动画职业技术学院出品的 《叽里咕噜巴巴猫》简称叽吧猫的 配音演员。
然后看了赵晔的《扎赉诺尔》摄影一如既往的美,讲述了最后一个蒸汽火车的下岗,年轻的学徒送阔别家乡数十年的师傅,沿着铁路线一直走到了家乡的故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没有马乌甲里面那种 安静的残酷。
看了很多剧情片。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香火》《牛郎织女》《上海公园》《寻找智美跟登》《玲玲的花园》
还有《晒棉被的好天气》。
台湾的一个短片,晒棉被的好天气。
没有看到神作 《牛皮》比较遗憾。
腼腆的我也没有和他们多交流。
我还没有作品呢,怎么和你们交流呀。等我有了作品我再跟你们聊好了。
她也陪着我看了全程,那段日子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美的吧。
因为原来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每次见面也要坐很久的车,然后又不会有很多时间在一起。这段时间是在一起最长的了。
后来啊,第二年啦,我们第一届的学长要毕业啦。
跟大象哥拍了我们专业极富盛名的 《MW》噢
成片是个1分30秒的预告,但是演职人员字幕有2分半。
和胖老师,胖导拍了《关于时间的N次选择》。
真他妈怀念那时候的胖导啊~ 哈哈哈。
虫子哥给我一个真牛比的印象。
他们教我拍照,用胶片呐,我真正的开始用胶片照相啦,那对我很重要啊。
然后大学的一半就过去了。
MW杀青饭上面我偷偷喝了很多,就吐了。不知道是为什么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是他们要毕业啊,我也只是一个2号机位么。我拍的素材也许只能用到几秒吧。
这个春天和夏天我们都呆在一起,一起做东西吃,去唱歌,到长江边去玩,看世界杯。
那是最长的一次。
然后我拍了很多她的照片。
亲手冲洗了出来。
那好像是我最最充实的一年吧。
接着我们拍了曾哥一个小片。技术上成熟了很多,
但是这个我为什么没有什么拍电影的感觉呢。
去年拍的《小步舞曲》MV 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是一点陈老师的味道都没有。
这算什么
真失败。
为什么不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呢?
可是当然也要考虑剧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啊。
那要妥协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可以呢?
我多么希望大家一起磨合起来,一起一直做东西,一直磨合到大家都喜欢一样很好很好的东西,然后做出来。
现在我还这样的希望。也许我们毕业以后不能在一起。
能不能各自锻炼一下 再到一起来拍我们的片子呢。
你们还喜欢电影吗。
CIFVF2010来了。
开幕影片《回到达县》很好看。
更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在这个沙坪坝电影院的1号厅看了开幕影片。
这个300坐的大厅是这里最大的。隔壁正放着好莱坞的商业大片。
而我们的独立电影也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观众。
期间也有像《算命》《再见北京》这样好看的纪录片,一些香港台湾的好看的剧情短片。
闭幕时候小老虎和雷磊的音乐真棒!
我们因为看影展差点被老师处分。
因为教学检查来的时候,我们还没跟老师协调好。出了一些小误会。
隔天老师生气了,找我们开会。
我们下午1点想看香港演艺学院的片子。
没有回去。
结果老师要处分我们5个人。
可笑吗?
那时候我们班因为学院对我们专业的支持太差,已经有很多人跑去给老师打工做动画。
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也有不少人一学期也不怎么来上课。
只有我们还算一直在拍片子,在想拍片子。
开这种会我们没去,好多人也没去。
你却不让我们看影展。
还要单独罚我们5个?
那他妈其他人算什么。
老师你是不是自卑啊。自己被纸枷锁吓的不敢乱动,却要吐我们口水。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了他们。
但是那一年我什么都没拍成。
我拍了很多照片。看了一些好片子,像是库斯图里卡,基耶洛夫斯基,安哲罗普特,安东尼奥尼,这些欧洲大腕的片子也看了不少。
拍照方面,终于有些明白组照了。我想我对摄影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吧。然而我不太会拍人。也不会拍那些时尚的片子。我想我拍的这些,给以前的朋友看应该他们都觉得挺没意思的吧。
我记得第一次把照片拿给喻老师看的时候,心里特别的紧张。好像他做出的评论会是一句判词一样,就此决定了我这一年拍照的意义。
所幸结果还是温暖人心的。
半年后又是一季毕业创作。
我们一起奋战了前后一个多月吧。
从最开始的热情,憧憬,到看到剧本和演员后的众多疑问。
然后拍摄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人的欣喜,坚持,和矛盾。
说实话我对片子还是很失望的。
但是我觉得和大家在一起玩,很高兴。很爽。
小武哥,勇哥,继续加油啊!
片子最后和他的名字一样结局了。
《不存在》
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干的,。
毕业展的时候,一个奇怪的巧合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学姐。
她本来似乎也是那个大组的。
然后他们把剧本改了,弄到了一起。
她觉得拍不了自己想拍的了。
退出一个人自己拍,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顶了很多压力。
却还要被说是别人的作品。
说是她男朋友的功劳。
我在写我那个 1号和2号的故事。
1号呢想把自己上传到网络上得到永生噢。
2号呢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吧,为了现实奔波。
我的两个面吧。
可是呢故事最后也不知道他成功没有。
剧本尾声有一句“1号在门外感受到一种被抛弃和抛弃别人的自由。”
我一直在写剧本啊,然后我想要拍一个自己的片子。自己的片子。
和独立影展里面放的一样的,有表达的。
和我喜欢的那些导演们一样的。
这学期又过去了。
和她在重庆的两年也过去了。
她回到原来的地方,一千五百公里。
期间四月到六月的时候,她每次回来毕业答辩,交论文,和老师吃饭。我们都短暂的相聚,然后火车站总是下雨。怎么和东邪西毒里面说的一样,我都幻听到张国荣那个配音了。难道是我们在伤心吗。我们又没有在伤心。
最后送她走的路上我按掉了2个胶卷。
很久以后才可以再见了吧。
夏天又是很快过去。
去了大连,开学又去了云南。
中秋节和那位要处分我们的老师喝hi了。
又抱又哭。
老师你真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你不管怎样都是我们老师,我们爱你。
旁边没喝的女生说,真不知道你们是在演戏,还是真被感动了。
那点酒并不多吧。
但是大家好像都喝醉了一样。说了很多话,我也做了一些滥情的动作。
吐了2次。
我真是太不能喝了。
但是我很伤心啊。
为什么要弄成这样呢。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感动了,还是在演戏。
都有吧。
老师哭了,我们对视的那一刻,我操,分明大家都那么清醒。
她就是真哭吗。
难道这些都是假的吗
也不是。
到底是什么呢。
说不出来的很难过。
感觉。跟喝酒一样,喝到那个程度,你吐也吐不出来,整个身体都没法控制,但是偏偏大脑又那么清醒。
为什么要那么清醒,糊里糊涂不是更快乐吗,你要知道那么多干嘛?你又不能改变什么,你又没有能力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东西,难道你就知道很多了吗。
10月的时候,工作了的她有时候会打电话来哭。政府单位的压力太大了。我只能在这边安静的听着,也不知道说什么。想想自己这几年都会了什么呢,好像除了花钱的本事什么都没学会吧。也许她就要离开了吧。我也不愿这样拖着她。
我想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才可以拍出我的作品来。我还要再去过各种不一样的生活,去发现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再努力一点,再专注一点。还不够,还不够。
我害怕去过一个特别稳定的生活。
我害怕我的以后没有了可能性。
11月初的时候,我回家拍了一个自己的片子。
为了让这四年不遗憾度过。我总算还是拍了一个自己想拍的剧本。
和晒棉被的好天气有点像。也是写家里的事情。
这些年来家庭对我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老师。
14号我们拍完回来重庆。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是爸爸妈妈玩的很高兴。
还剩下一场戏没拍。因为我的失误和犹豫我们拖到重庆来拍。
过程中一度我很沮丧,很焦躁。晚上会醒来。
每个镜头都需要自己确认,去构图,担心的太多,没有放开。
然后造成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有一场取消了没及时通知到演员。我手机又没电了
那是我高中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在那边等了一个小时。
真对不起她。但这是我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回忆。永远可以鼓励我。
真谢谢你。
20号
CIFVF 2011开幕了。
开幕影片也是一个拍自己家庭的片子,后来和导演聊了会,他还蛮有趣的。炯哥 噢? 嘿嘿。
影展越来越大了,已经不是08年那个只有两天,在2个小厅放映的规模了。连去年获得金棕榈的泰国导演也带了他的短片过来放。会有影迷在重大的图书馆和沙区文化馆来回赶场,会有十几岁的观众来看,提问。
闭幕的时候,应亮告诉我们这个影展的赞助人,尚于博。今年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了。
我现在开始相信,他们其实都是爱电影的人,即使有着别的目的,不爱电影也不会去赞助独立影展这样的事情。
然后放着重庆嘉陵江索道被拆那几天的影像,市民走到那里去合影留念。
当电影开始放映的时候,周围的光暗下来,我开始看那些观众。
屏幕的光映到每个人脸上。他们有的很兴奋,有的很茫然,有的像在思索,有的低头看着手机,有的睡着了,有的很专注。
他们应该都热爱着电影,或者正准备去爱她。
26日,在cifvf2011的闭幕礼结束后,和应亮合了张影
影像可以留下就很高兴了。那样的心情也许不复再有。
这四年就这样过去,我也快要离开这里。
我看了完整的四年。
08年刚看完疾走了一个小时的心情也不复再有了,我开始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个忠实的影迷。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片子,口味又叼,喜爱好片子,想拍出来。
我们那些坐在电影院里的人啊,都是影迷。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电影才变得有了意义。
下周一要去拍我这部片子的最后一场戏。能在这四年里看到这个影展,拍了一个自己想拍的东西,已经很高兴了。特别感谢朋友们的帮助。
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吧,哪怕以后还是要跟生活妥协,还是拍不了自己想拍的东西,那么写成剧本放在抽屉里。
然后过着大家都过的生活,只不过新出什么片子都要看,周末要去参加独立影像社的活动,跟大家聊着那些闷片们,强迫别人不许去看那些脑残的“中国大片”,在网上跟别人吵的不可开交,有机会再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西屋墓园看看杨德昌长眠的地方,看看库布里克那个故居。
他们那么无私,和我们一起分享了生命的延伸。
于重庆
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