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逝去的一切
她掩面:我仍爱着他。
坐在我对面这个女子,是我多年的好友Ceci。
当年小学毕业典礼过后在回家的小岔道上,她追上我,递给我一封信,说祝贺我取得第一名,希望能在初中班级见到我,成为好朋友。
那封信,包括日后所有的信笺,我都保留。她的字很漂亮。
现在坐在这咖啡馆里,距离我们大学毕业已两年。
据说人生短促,不可耽误,学业工作婚姻生子,各有时间。
像我这样一直游荡在京沪不愿受束缚的女子,结婚生子遥遥无期。
她不同,毕业后即回家,真心想忘记过去,然后恋爱结婚。她母亲亦十分积极,安排各色人等相亲,闺蜜笑谈中直接以此男开什么车为代号,比如今天见的是尼桑男,生活有情趣可惜为人不叫人放心;上周见的宝马男对她一见倾心,可是据说高中时候竟然曾是某女的男友,不可不可;诸如此类。
其实,不过一句话:她仍爱着他。
我对着她掩面的双手,轻轻念给她听:La magie du premier amour,c’est d’ignorer qu’il puisse finir un jour.
初恋的魔力在于我们从未意识到会有结束的一天。
她的二外是法语,当初我与初恋男友分手死去活来,她便从武汉寄信来安慰我。
而我的法语课程刚刚开始,缘由十分现实,与我交往三个月的男人允诺年末假期的目的地是PARIS,我们会在塞纳河畔住二十天。我不想参观各色博物馆时如白痴,更不想错过经典各色美食,做详细旅行准备已经是我的习惯,只不过这次多一门语言。何况一切费用勿需我负担,多学一样有益无害。
自十七岁开始,与我交往男性人数已逾十人,我再无对待初恋男友那样的心情与人纠缠三年之久,分分合合,筋疲力尽。
青春是拿来浪费的,好吧,我已经浪费过了,那种因为年轻带来的残酷和不遗余力的深爱此生不会再有,我亦不会再信。
我只能说我理解,Ceci的念念不忘。
Ceci眼睛很大,小时候微胖,后来骨感。学生时代文采斐然,我们鸿雁传书每封字数均有三千,作文这件事从来不在我们叹气的范畴。
我们的共同点太多,喜欢去天台,扫遍图书馆的散文和小说,我爱陈丹燕她喜徐志摩,余秋雨和安妮宝贝正当红。篮球队训练时我们是球场的常客,梅雨季的时候淋雨奔跑,放晴有阳光的午后在公园无所事事看人钓鱼……
那真是一段好时光。
她抬起脸来,泪眼婆娑。
我突然很想知道,若我们都能活到八十岁,是否还能坐在阳光的斜影里谈论初恋的男生,以及各种纠结。
对于现在的我们,那种少年时代的气味,还没有离开太久,或许因人而异。
任何涵盖青春的故事,总是不可避免的残酷,那是每一个人不如成年之后必须舍弃的桥段,所以当时的一切的一切,你务必血淋淋地割断它,以便让自己长大,或者哪怕让自己相信自己长大了。
少年与成人,暧昧与清晰、天真与事故、孱弱与茁壮,如此锋利劈开的两个世界。
在你内心强大的那一瞬间,风魔又伤感的青春期从此不见。
这些话我与Ceci也讨论过。
她后来说,她心里面坚信,仁慈的时间一定有给过我们三秒钟的默哀。Lily,你有感觉到过吗?
我耸耸肩,不置可否。
这是我习惯性的处理方式。
每个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内心强大,行事洒脱。
只有Ceci知道,我内心与她一样敏感脆弱。
我十二分地明白,那隆重的默哀,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短短三秒,一片静悄悄。
然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我不愿讨论过去,回忆令人悲伤,而且反刍的情节必定世俗。
我曾与旧情人再见面。
我时常怀疑是否自己太具有大无畏精神,所以才总自以为大度。
三天矜持之后我们还是赤诚相见。
他说我比读书时候丰满了。
我倒是真心觉得他身材变形过于夸张,难道婚姻是这样毁人不倦的?我怎么都不会忘记他在篮球场上的表现是如何令我着迷。
这真是老掉牙的故事。
我很少回家,一年三四次,和Ceci的友谊纯粹升华为精神上的支持。我隐约知道,我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以及点滴的日常生活,已经渐行渐远。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揭开这一层膜去面对事实,一厢情愿坚信我们有十三年的感情打底。
我从包里取出纸巾递给她。看了咖啡馆里的时钟,指针已经走向四点。
转头看门口,Ceci的妈妈已经和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挽着手臂笑谈着走进来,我见过她,她丈夫是公交公司副总,和我妈妈的单位一样,都是交通局附属单位,在同一个楼里办公。后面跟了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男生,皮肤很白,眼睛细长,鼻子典型东方人扁塌。
我便与Ceci告别,说晚上通电话。
这便是两个半月前我和她最后一次见面。
我记得她说对他印象平平,两天后我回京,再未提及过这件事。
此时此刻,我刚从前台拿到Ceci的婚宴请柬,十月大婚,新郎即是他。
每个值得我关注的女孩结婚,我心里总有小小的失落和担忧。
我总是觉得一个清新灵秀的女孩儿又即将步入尘世的生活里,我当然希望她们都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及能量,在人生新的旅程中绽放更美的光芒。
但是据我所知,很少很少。
抑或,是我将人生想象地太虚张声势?每天一早醒来,难道都要把活不活下去,如何活更好重新变成一个问题来辩论吗?
比如花朵,就那么安静地成长,仿佛一个哈欠,她打开,她凋落,她羞涩,她美丽,她绽放,她枯萎。她过得很好没有遗憾。
而我,和刘瑜一样,在这里自作多情为自己、为别人伤感。
她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多么长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他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实践的问题,而那些沉重的,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的本身。
我自诩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女青年,可是我必须承认有时候我确实暗暗嫉妒那些家庭主妇。
可是当真有人说可以提供这样的生活给我,我又踌躇起来。
所以我只是偶尔嫉妒那个可能的自己。天天逛个小街,做个头发,保养一下手指甲脚趾甲,当然还有面部护理全身SPA。午后阳光咖啡或者哈根达斯,手捧小说。伊恩麦克尤恩或者E.M.福斯特就很好了, 如果杜拉斯或者多丽丝赖辛 ,我就已经开始攀登四姑娘山了,多年前我打算攀登似水年华,但是大约只到了100多页就戛然而止了, 卡夫卡这座珠穆朗玛我一直犯憷,尚未打理好装备。隔三岔五要在厨房研究出新惊喜来,无论水果塔还是苏芙厘,或者海鲜芝士大披萨,以養家人。还有还有,每周看两部话剧,听一次音乐会,周末京沪圣诞香港春节毛里求斯。
但是,你知道有些事,也就说说而已。
现实无比坚硬。
至少比你的理想更坚硬。
Ceci说,每个季节来临的时候,让我感觉到的时候,比如发现玉兰树上得绿色绒芽了,或者梧桐叶子飘在车窗前面了,我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但是后来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然后就又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
所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子了。
收到请柬后的某日午后,昏睡,梦境交替,然后在金黄色的夕阳中醒转。
我伸出双臂,触摸到微小尘埃汹涌的光束。
在梦里,我见到Ceci。我在公交车站等车,她走过来,戴着白色的围巾,在灰色的梦的背景里十分醒目,说了一些话之后道别离开,她一边走,那围巾一边落下来,我急忙忙伸手接住,喊她,她却没听见,自顾没入人群里。
坐在我对面这个女子,是我多年的好友Ceci。
当年小学毕业典礼过后在回家的小岔道上,她追上我,递给我一封信,说祝贺我取得第一名,希望能在初中班级见到我,成为好朋友。
那封信,包括日后所有的信笺,我都保留。她的字很漂亮。
现在坐在这咖啡馆里,距离我们大学毕业已两年。
据说人生短促,不可耽误,学业工作婚姻生子,各有时间。
像我这样一直游荡在京沪不愿受束缚的女子,结婚生子遥遥无期。
她不同,毕业后即回家,真心想忘记过去,然后恋爱结婚。她母亲亦十分积极,安排各色人等相亲,闺蜜笑谈中直接以此男开什么车为代号,比如今天见的是尼桑男,生活有情趣可惜为人不叫人放心;上周见的宝马男对她一见倾心,可是据说高中时候竟然曾是某女的男友,不可不可;诸如此类。
其实,不过一句话:她仍爱着他。
我对着她掩面的双手,轻轻念给她听:La magie du premier amour,c’est d’ignorer qu’il puisse finir un jour.
初恋的魔力在于我们从未意识到会有结束的一天。
她的二外是法语,当初我与初恋男友分手死去活来,她便从武汉寄信来安慰我。
而我的法语课程刚刚开始,缘由十分现实,与我交往三个月的男人允诺年末假期的目的地是PARIS,我们会在塞纳河畔住二十天。我不想参观各色博物馆时如白痴,更不想错过经典各色美食,做详细旅行准备已经是我的习惯,只不过这次多一门语言。何况一切费用勿需我负担,多学一样有益无害。
自十七岁开始,与我交往男性人数已逾十人,我再无对待初恋男友那样的心情与人纠缠三年之久,分分合合,筋疲力尽。
青春是拿来浪费的,好吧,我已经浪费过了,那种因为年轻带来的残酷和不遗余力的深爱此生不会再有,我亦不会再信。
我只能说我理解,Ceci的念念不忘。
Ceci眼睛很大,小时候微胖,后来骨感。学生时代文采斐然,我们鸿雁传书每封字数均有三千,作文这件事从来不在我们叹气的范畴。
我们的共同点太多,喜欢去天台,扫遍图书馆的散文和小说,我爱陈丹燕她喜徐志摩,余秋雨和安妮宝贝正当红。篮球队训练时我们是球场的常客,梅雨季的时候淋雨奔跑,放晴有阳光的午后在公园无所事事看人钓鱼……
那真是一段好时光。
她抬起脸来,泪眼婆娑。
我突然很想知道,若我们都能活到八十岁,是否还能坐在阳光的斜影里谈论初恋的男生,以及各种纠结。
对于现在的我们,那种少年时代的气味,还没有离开太久,或许因人而异。
任何涵盖青春的故事,总是不可避免的残酷,那是每一个人不如成年之后必须舍弃的桥段,所以当时的一切的一切,你务必血淋淋地割断它,以便让自己长大,或者哪怕让自己相信自己长大了。
少年与成人,暧昧与清晰、天真与事故、孱弱与茁壮,如此锋利劈开的两个世界。
在你内心强大的那一瞬间,风魔又伤感的青春期从此不见。
这些话我与Ceci也讨论过。
她后来说,她心里面坚信,仁慈的时间一定有给过我们三秒钟的默哀。Lily,你有感觉到过吗?
我耸耸肩,不置可否。
这是我习惯性的处理方式。
每个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内心强大,行事洒脱。
只有Ceci知道,我内心与她一样敏感脆弱。
我十二分地明白,那隆重的默哀,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短短三秒,一片静悄悄。
然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我不愿讨论过去,回忆令人悲伤,而且反刍的情节必定世俗。
我曾与旧情人再见面。
我时常怀疑是否自己太具有大无畏精神,所以才总自以为大度。
三天矜持之后我们还是赤诚相见。
他说我比读书时候丰满了。
我倒是真心觉得他身材变形过于夸张,难道婚姻是这样毁人不倦的?我怎么都不会忘记他在篮球场上的表现是如何令我着迷。
这真是老掉牙的故事。
我很少回家,一年三四次,和Ceci的友谊纯粹升华为精神上的支持。我隐约知道,我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以及点滴的日常生活,已经渐行渐远。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揭开这一层膜去面对事实,一厢情愿坚信我们有十三年的感情打底。
我从包里取出纸巾递给她。看了咖啡馆里的时钟,指针已经走向四点。
转头看门口,Ceci的妈妈已经和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挽着手臂笑谈着走进来,我见过她,她丈夫是公交公司副总,和我妈妈的单位一样,都是交通局附属单位,在同一个楼里办公。后面跟了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男生,皮肤很白,眼睛细长,鼻子典型东方人扁塌。
我便与Ceci告别,说晚上通电话。
这便是两个半月前我和她最后一次见面。
我记得她说对他印象平平,两天后我回京,再未提及过这件事。
此时此刻,我刚从前台拿到Ceci的婚宴请柬,十月大婚,新郎即是他。
每个值得我关注的女孩结婚,我心里总有小小的失落和担忧。
我总是觉得一个清新灵秀的女孩儿又即将步入尘世的生活里,我当然希望她们都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以及能量,在人生新的旅程中绽放更美的光芒。
但是据我所知,很少很少。
抑或,是我将人生想象地太虚张声势?每天一早醒来,难道都要把活不活下去,如何活更好重新变成一个问题来辩论吗?
比如花朵,就那么安静地成长,仿佛一个哈欠,她打开,她凋落,她羞涩,她美丽,她绽放,她枯萎。她过得很好没有遗憾。
而我,和刘瑜一样,在这里自作多情为自己、为别人伤感。
她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多么长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他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实践的问题,而那些沉重的,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的本身。
我自诩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女青年,可是我必须承认有时候我确实暗暗嫉妒那些家庭主妇。
可是当真有人说可以提供这样的生活给我,我又踌躇起来。
所以我只是偶尔嫉妒那个可能的自己。天天逛个小街,做个头发,保养一下手指甲脚趾甲,当然还有面部护理全身SPA。午后阳光咖啡或者哈根达斯,手捧小说。伊恩麦克尤恩或者E.M.福斯特就很好了, 如果杜拉斯或者多丽丝赖辛 ,我就已经开始攀登四姑娘山了,多年前我打算攀登似水年华,但是大约只到了100多页就戛然而止了, 卡夫卡这座珠穆朗玛我一直犯憷,尚未打理好装备。隔三岔五要在厨房研究出新惊喜来,无论水果塔还是苏芙厘,或者海鲜芝士大披萨,以養家人。还有还有,每周看两部话剧,听一次音乐会,周末京沪圣诞香港春节毛里求斯。
但是,你知道有些事,也就说说而已。
现实无比坚硬。
至少比你的理想更坚硬。
Ceci说,每个季节来临的时候,让我感觉到的时候,比如发现玉兰树上得绿色绒芽了,或者梧桐叶子飘在车窗前面了,我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但是后来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然后就又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
所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子了。
收到请柬后的某日午后,昏睡,梦境交替,然后在金黄色的夕阳中醒转。
我伸出双臂,触摸到微小尘埃汹涌的光束。
在梦里,我见到Ceci。我在公交车站等车,她走过来,戴着白色的围巾,在灰色的梦的背景里十分醒目,说了一些话之后道别离开,她一边走,那围巾一边落下来,我急忙忙伸手接住,喊她,她却没听见,自顾没入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