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渡不過的“巨流河”——《宝岛一村》
在台灣作家齊邦媛的書中,這樣描述著這條巨流河:“巨流河是清代稱呼遼河的名字,她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遼寧百姓的母親河。”
1949那一年,時局的動盪,讓齊邦媛一家從這條巨流河,被沖到了位於台灣南端“啞口海”,這是鵝鑾鼻燈塔下的一泓灣流,據說洶湧海浪衝擊到此,聲消音減。
齊邦媛的書中講述了一個並未園區的時代,關於兩代人從巨流河落到啞口海的故事。
無獨有偶,賴聲川的《寶島一村》也講述著個時代的故事。
二十世紀,是埋藏巨大悲傷的世紀。
1949年,國共恩仇激起滔天巨浪,傾覆無數家庭的命運之舟。望著那渡不過的巨流河,湧上心頭的是無奈與鄉愁、劇烈的家國之痛。
週日,和幾玄在保利大飽眼福,欣賞了《寶島一村》。3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看的如癡如醉,時而感傷時而大笑。
演員的表演很到位,更有屈中恒這樣的影帝加盟;故事很簡單,人物很普通,看似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卻以千萬人中的幾家人反映著大時代背景下的眷村生活。
當初滿懷信心的說“年底前反攻大陸”一直到一輩子終老于寶島……國共對峙造成的生離死別、終生遺憾,已經遠非“鄉愁”二字所能概括。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每當劇中響起這首歌,每個眷村人心中想的是自己家鄉的永定河、黃河、漢水、淮河……說不盡的美好江河,而江水每夜嗚咽地流過。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南腔北調,蝸居在一座座小小的眷村里。眷村的生活是封閉的,就像劇中二毛所說:這圍牆里的生活都不是真實。真實世界里,眷村的人們始終揮不去外省人的標籤。
從1950年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春節,到2006年眷村的拆遷。劇中將這近一甲子的滄桑一一表現。記得在劇末,小毛收到父親在其滿月時的信,信中寫道:“希望那一天,沒有戰爭;希望那一天,生活美好。”
台灣作家楊照在其文中寫道:台灣的眷村是離亂歷史的產物,長久保留了離亂的印記。
我想,父輩所承受的家國之痛或許會在這些從眷村走出來的孩子身上無盡的傳承。
還記得,劇中人物得知蔣公去世,都痛哭道:“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到不了的遠方,回不去的故鄉……希望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PS:看到賴聲川真人超激動。主辦方劇終還給每一位觀眾準備了“鄉愁包子”!!特別有愛。我和幾玄都認為這是今年看過最棒的話劇。它就像一首盪氣迴腸的史詩,任世人咀嚼,品位,反思。
1949那一年,時局的動盪,讓齊邦媛一家從這條巨流河,被沖到了位於台灣南端“啞口海”,這是鵝鑾鼻燈塔下的一泓灣流,據說洶湧海浪衝擊到此,聲消音減。
齊邦媛的書中講述了一個並未園區的時代,關於兩代人從巨流河落到啞口海的故事。
無獨有偶,賴聲川的《寶島一村》也講述著個時代的故事。
二十世紀,是埋藏巨大悲傷的世紀。
1949年,國共恩仇激起滔天巨浪,傾覆無數家庭的命運之舟。望著那渡不過的巨流河,湧上心頭的是無奈與鄉愁、劇烈的家國之痛。
週日,和幾玄在保利大飽眼福,欣賞了《寶島一村》。3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看的如癡如醉,時而感傷時而大笑。
演員的表演很到位,更有屈中恒這樣的影帝加盟;故事很簡單,人物很普通,看似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卻以千萬人中的幾家人反映著大時代背景下的眷村生活。
當初滿懷信心的說“年底前反攻大陸”一直到一輩子終老于寶島……國共對峙造成的生離死別、終生遺憾,已經遠非“鄉愁”二字所能概括。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每當劇中響起這首歌,每個眷村人心中想的是自己家鄉的永定河、黃河、漢水、淮河……說不盡的美好江河,而江水每夜嗚咽地流過。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南腔北調,蝸居在一座座小小的眷村里。眷村的生活是封閉的,就像劇中二毛所說:這圍牆里的生活都不是真實。真實世界里,眷村的人們始終揮不去外省人的標籤。
從1950年在台灣度過的第一個春節,到2006年眷村的拆遷。劇中將這近一甲子的滄桑一一表現。記得在劇末,小毛收到父親在其滿月時的信,信中寫道:“希望那一天,沒有戰爭;希望那一天,生活美好。”
台灣作家楊照在其文中寫道:台灣的眷村是離亂歷史的產物,長久保留了離亂的印記。
我想,父輩所承受的家國之痛或許會在這些從眷村走出來的孩子身上無盡的傳承。
還記得,劇中人物得知蔣公去世,都痛哭道:“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到不了的遠方,回不去的故鄉……希望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PS:看到賴聲川真人超激動。主辦方劇終還給每一位觀眾準備了“鄉愁包子”!!特別有愛。我和幾玄都認為這是今年看過最棒的話劇。它就像一首盪氣迴腸的史詩,任世人咀嚼,品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