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就是乡下人
记得第一次听到韩寒的名字还是高中时,那时韩寒已经凭借三重门火了很久了,自己带着后知后觉的心态把那本书读了一遍,而这给我带来的惊艳与感叹却是始料未及的,说是震撼也不为过。那时的我不知道文章原来可以这么写的,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的,高中生活原来可以这么青涩酸甜的,联想到作者的年龄,只让我想到山外山人外人这句话了。
数年过去,韩寒从一个学生转变为社会青年,韩寒依旧是那个韩寒,但青春的烦恼早已离他远去,从他眼中我看到的是国家、社会、生活、文化、和未来。而我在亦步亦趋的跟随着这样的脚步的同时,仍会对他感到由衷的赞叹,无论是对那独特且一针见血的思考,还是对其桀骜的人生信仰。
偶然又读到他的文章,不禁对人-故乡-城市这一关系浮想联翩。
今日文汇报:我生来就是乡下人 (韩寒)
我是一个很爱家乡的人。
希望我的故乡可以让每个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自己容身的地方;那样的城市才是有腔调的。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他很多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的影响。
我母亲当时非常焦虑,因为我是农村户口,妈妈担心我将来谈不上恋爱。其实当时我已经谈恋爱了,小学五年级,那时候的恋爱比较单纯,女朋友从来不问家里房子有多大。当时我们互相留了电话——那个时候能装电话就已经表示家境不错了——有的时候通过电话聊天。我觉得我家的电话哪儿都好,就是声音有点空灵,后来才知道爸妈也在楼上听。我不知道户口有很重要的意义,好在现在户口不是那么重要的,只要有套房子就可以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我也喜欢上海周边的一些小城市,在那种地方开一个“肯德基”都会让人觉得很温暖,而不是像上海有那么多的“中心”,但跟我却没有什么关系。我后来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也是郊区,在望京。
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命中注定,住的地方始终在郊区。在上海以前在金山,后来在松江。可能是天生更喜欢郊区,“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嘛——虽然现在乡下的白云天也不多了。
我觉得城市应该是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首先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其实并没有垮掉,他们只是外表上看去有些垮掉,内心是有理想的。如果中国要出现这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理想。旅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80年代还有很多年轻人去流浪,现在如果有人去流浪一定被认为不正常。歌词中经常有“让心去流浪”的说法,这意味着人的身体还在城市。
我最近发现老是攒不下钱来,虽然我的收入还算不错——完税后写作能有200万收入,赛车能有100万收入,我是个合格的纳税人——因为身边的朋友都该到买房子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缺钱会想到我,其实我住的房子也很破。他们的问题是,如何将生活过下去。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我的同学无论是生活还是恋爱都非常现实。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出来并不是忙自己的事业,更多的是被房子所困扰。一方面房子替代了户口,一方面上海这个城市不能给人安全感。生活成本越来越贵,出租车是13块钱起步,地铁是3块钱起步,汽油又涨价了。我住在松江,现在因为办杂志有一个工作室在浦东,但从家里到浦东,要开车两小时,平均时速13公里。
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这100万个理想诞生出一到两个新富。
我认为上海还不是一个真正大都市,因为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大都市是可以安居乐业的。不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适合冒险家的地方不适合居民居住。
上海是我的故乡,有些地方请我去,有的说送我别墅,我都不愿意去。我是一个很爱家乡的人。我发现现在农民都未必那么热爱自己的土地和故乡了。我在老家有一所老房子,我觉得到那里就像回到根一样。有一次听说要拆迁,我坚决不同意,不能拆我的房子,给我多少钱也没用,我爷爷也很着急,让我想办法不把这个房子拆掉。爷爷说能不能搞一个故居,我说爷爷你把我当谁啊?幸好,我们那里原来想搞一个物流城,黄了,后来想搞一个雕塑园,又黄了,引起上面的注意,派人来调查,怎么会搞一个黄一个,结果我们那块地的拆迁就慎重起来,有幸得以生存下去,房子还留在那,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我很高兴告诉邻居这个房子不用拆了。但是发现邻居不一定那么高兴。我邻居的邻居的儿子在上海上学,我发现他跟我不一样的是,他可能相中了上海这个地方,看不起以前的那个土地,希望和以前所有的土地关系决裂,好歹在镇上买一套公寓,两三代人住在一起也愿意。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是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故乡了。这让我心里不是特别好的滋味。如果一个城市的人没有信仰,没有理想,连家园都没有,那这样一个城市在我的眼里是没有腔调的。
希望我的故乡可以让每个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自己容身的地方。那样的城市才是有腔调的。
韩寒被删部分博文[太犀利了]:http://blog.renren.com/blog/259942115/463405426
(标题小透露: 《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 《快来吧,快走吧》 《而你们在怕什么》 《十块钱更实在》 《把魔术演成话剧》 《你是小明吗》 《中国官员必修课之第一讲 <兰州悲剧>》 《从今天起,做一个低俗的人》 《我只是在猜想》)
网购省钱必备-伊淘返现客户端: www.99etao.com
数年过去,韩寒从一个学生转变为社会青年,韩寒依旧是那个韩寒,但青春的烦恼早已离他远去,从他眼中我看到的是国家、社会、生活、文化、和未来。而我在亦步亦趋的跟随着这样的脚步的同时,仍会对他感到由衷的赞叹,无论是对那独特且一针见血的思考,还是对其桀骜的人生信仰。
偶然又读到他的文章,不禁对人-故乡-城市这一关系浮想联翩。
今日文汇报:我生来就是乡下人 (韩寒)
我是一个很爱家乡的人。
希望我的故乡可以让每个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自己容身的地方;那样的城市才是有腔调的。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他很多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的影响。
我母亲当时非常焦虑,因为我是农村户口,妈妈担心我将来谈不上恋爱。其实当时我已经谈恋爱了,小学五年级,那时候的恋爱比较单纯,女朋友从来不问家里房子有多大。当时我们互相留了电话——那个时候能装电话就已经表示家境不错了——有的时候通过电话聊天。我觉得我家的电话哪儿都好,就是声音有点空灵,后来才知道爸妈也在楼上听。我不知道户口有很重要的意义,好在现在户口不是那么重要的,只要有套房子就可以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我也喜欢上海周边的一些小城市,在那种地方开一个“肯德基”都会让人觉得很温暖,而不是像上海有那么多的“中心”,但跟我却没有什么关系。我后来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也是郊区,在望京。
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命中注定,住的地方始终在郊区。在上海以前在金山,后来在松江。可能是天生更喜欢郊区,“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嘛——虽然现在乡下的白云天也不多了。
我觉得城市应该是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首先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其实并没有垮掉,他们只是外表上看去有些垮掉,内心是有理想的。如果中国要出现这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理想。旅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80年代还有很多年轻人去流浪,现在如果有人去流浪一定被认为不正常。歌词中经常有“让心去流浪”的说法,这意味着人的身体还在城市。
我最近发现老是攒不下钱来,虽然我的收入还算不错——完税后写作能有200万收入,赛车能有100万收入,我是个合格的纳税人——因为身边的朋友都该到买房子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缺钱会想到我,其实我住的房子也很破。他们的问题是,如何将生活过下去。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我的同学无论是生活还是恋爱都非常现实。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出来并不是忙自己的事业,更多的是被房子所困扰。一方面房子替代了户口,一方面上海这个城市不能给人安全感。生活成本越来越贵,出租车是13块钱起步,地铁是3块钱起步,汽油又涨价了。我住在松江,现在因为办杂志有一个工作室在浦东,但从家里到浦东,要开车两小时,平均时速13公里。
中国的大城市就是这样,毁灭100万个理想,用这100万个理想诞生出一到两个新富。
我认为上海还不是一个真正大都市,因为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大都市是可以安居乐业的。不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适合冒险家的地方不适合居民居住。
上海是我的故乡,有些地方请我去,有的说送我别墅,我都不愿意去。我是一个很爱家乡的人。我发现现在农民都未必那么热爱自己的土地和故乡了。我在老家有一所老房子,我觉得到那里就像回到根一样。有一次听说要拆迁,我坚决不同意,不能拆我的房子,给我多少钱也没用,我爷爷也很着急,让我想办法不把这个房子拆掉。爷爷说能不能搞一个故居,我说爷爷你把我当谁啊?幸好,我们那里原来想搞一个物流城,黄了,后来想搞一个雕塑园,又黄了,引起上面的注意,派人来调查,怎么会搞一个黄一个,结果我们那块地的拆迁就慎重起来,有幸得以生存下去,房子还留在那,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我很高兴告诉邻居这个房子不用拆了。但是发现邻居不一定那么高兴。我邻居的邻居的儿子在上海上学,我发现他跟我不一样的是,他可能相中了上海这个地方,看不起以前的那个土地,希望和以前所有的土地关系决裂,好歹在镇上买一套公寓,两三代人住在一起也愿意。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是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故乡了。这让我心里不是特别好的滋味。如果一个城市的人没有信仰,没有理想,连家园都没有,那这样一个城市在我的眼里是没有腔调的。
希望我的故乡可以让每个来这里的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自己容身的地方。那样的城市才是有腔调的。
韩寒被删部分博文[太犀利了]:http://blog.renren.com/blog/259942115/463405426
(标题小透露: 《孩子们,你们扫了爷爷的兴》 《快来吧,快走吧》 《而你们在怕什么》 《十块钱更实在》 《把魔术演成话剧》 《你是小明吗》 《中国官员必修课之第一讲 <兰州悲剧>》 《从今天起,做一个低俗的人》 《我只是在猜想》)
网购省钱必备-伊淘返现客户端: www.99et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