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关于青春的两部电影
这几天看了两部关于青春与成长的电影。一部是赵燕国彰的《正青春》,一部是滕华涛的《失恋33天》。
之所以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说,除了因为他们都在试图阐述青春与成长这一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主题外,还因为他们都喜欢用旁白这种不知道何时开始流行的拙劣手段来讲述故事。另外《正青春》是在嘈杂的宿舍里断断续续看完,一边听着舍友的聊天,偶尔也会插上几句,所以电影看完,还没有一点点感觉。这并不全是因为我自己的不专心,其实我在看完这个电影的前2分钟后,就明白,这种片子根本搔不到我神经的兴奋点。《失恋33天》虽然带上了耳机,但是枪版的糟糕质量绝对会影响视觉的观感,更可恨的是,下来的枪版居然切掉了结局。
所以,正好两部电影可以拿出来一起发下牢骚。
《正青春》,虽然以青春为题,但其实是一部老气横秋的片子,不但剧情老套,就连旁白都显得那么有气无力。赵燕国彰据说是个河北人,我真的不敢相信,居然一个河北人可以说出这样的普通话。
片子一开始,我本以为这是个文艺片,因为灯红酒绿和老男人的回忆显得那样的湿漉漉。然后片子急转为青春偶像剧,爱情的脆弱与友情的虚妄,无聊的让人瞌睡。插科打诨的努力让这个片子像个喜剧片,阴谋背叛努力的让这个片子像个硬派港片,然而,最终,最终,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个片子居然回归了主旋律。
美好的结局放在残酷的青春里和现实中,显然已经不能用做作与虚假来形容了,我真心的希望这是导演的一种手法和嘲讽。
的确,这种本应该正常却处处显得别扭与戏谑的结局,并没有给观众美好的感觉。那种打败现实的爱情,或许真的会有,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勇气去相信了。
而陶艺师的成功也确实只能理解为有钱人的施舍与怜悯了。而这种施舍,说真的,让我恶心。
《失恋33天》就更好看了一些,无论是鲍鲸鯨的小说还是常年浸淫在家长里短的滕华涛都已经是好看的保证了。文章的娘和贱,更是突破了我的期望。我突然想起了不知道是谁说的话,电影,还是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看。
同样的用旁白来强奸观众的耳朵,但是这个强奸犯显然让人更舒服一些,同样是爱情的脆弱与友情的虚妄,但是这种脆弱与虚妄显得是那样的真实。导演的功力与技巧,可见一斑。
滕华涛聪明的没有把成长的代价这种东西来灌输给大家,但是在悲痛欲绝和失声痛哭中的调侃中,黄小仙还是成长了。这种青春电影,能达到这种地步,已经在某种角度上功德圆满了。
在以前,一般都用我很希望失恋一次来安慰失恋的朋友。因为在我眼里,失去一件东西之前,你肯定是曾经得到过这种东西。但是很显然,我这种从没恋爱过的人,更不会理解那种失去生命中某一部分的痛。
无数人曾经和我说过,男人的成熟一般都开始于第一次失恋。只有这种痛彻骨髓的教训,才能让男人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听说,受过伤的男人甚至看待世界和情感的方式都可以变的更冷静。
这个道理于女人大概也一样。
另外,整部影片最能打动我的,其实只有一句台词,自尊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好像有人打了我一棒子一般。
这让我想起了懵懂少年青葱往事神马的一大堆。那个时候,我和我暗恋的女孩,我们之间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互相不说话。
而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正在和一个同事不说话。
我用不和某一个人说话来惩罚冒犯了我或是伤害过我的人,其实到头来发现,这只不过是恶心的自尊和自己开的恶作剧。
你说话的时候没人把你当回事,你不说话的时候,就更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了。
傻逼的我,到现在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我要感谢《失恋33天》,让我在没有恋爱之前,先失恋了一次。
之所以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说,除了因为他们都在试图阐述青春与成长这一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主题外,还因为他们都喜欢用旁白这种不知道何时开始流行的拙劣手段来讲述故事。另外《正青春》是在嘈杂的宿舍里断断续续看完,一边听着舍友的聊天,偶尔也会插上几句,所以电影看完,还没有一点点感觉。这并不全是因为我自己的不专心,其实我在看完这个电影的前2分钟后,就明白,这种片子根本搔不到我神经的兴奋点。《失恋33天》虽然带上了耳机,但是枪版的糟糕质量绝对会影响视觉的观感,更可恨的是,下来的枪版居然切掉了结局。
所以,正好两部电影可以拿出来一起发下牢骚。
《正青春》,虽然以青春为题,但其实是一部老气横秋的片子,不但剧情老套,就连旁白都显得那么有气无力。赵燕国彰据说是个河北人,我真的不敢相信,居然一个河北人可以说出这样的普通话。
片子一开始,我本以为这是个文艺片,因为灯红酒绿和老男人的回忆显得那样的湿漉漉。然后片子急转为青春偶像剧,爱情的脆弱与友情的虚妄,无聊的让人瞌睡。插科打诨的努力让这个片子像个喜剧片,阴谋背叛努力的让这个片子像个硬派港片,然而,最终,最终,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个片子居然回归了主旋律。
美好的结局放在残酷的青春里和现实中,显然已经不能用做作与虚假来形容了,我真心的希望这是导演的一种手法和嘲讽。
的确,这种本应该正常却处处显得别扭与戏谑的结局,并没有给观众美好的感觉。那种打败现实的爱情,或许真的会有,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勇气去相信了。
而陶艺师的成功也确实只能理解为有钱人的施舍与怜悯了。而这种施舍,说真的,让我恶心。
《失恋33天》就更好看了一些,无论是鲍鲸鯨的小说还是常年浸淫在家长里短的滕华涛都已经是好看的保证了。文章的娘和贱,更是突破了我的期望。我突然想起了不知道是谁说的话,电影,还是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看。
同样的用旁白来强奸观众的耳朵,但是这个强奸犯显然让人更舒服一些,同样是爱情的脆弱与友情的虚妄,但是这种脆弱与虚妄显得是那样的真实。导演的功力与技巧,可见一斑。
滕华涛聪明的没有把成长的代价这种东西来灌输给大家,但是在悲痛欲绝和失声痛哭中的调侃中,黄小仙还是成长了。这种青春电影,能达到这种地步,已经在某种角度上功德圆满了。
在以前,一般都用我很希望失恋一次来安慰失恋的朋友。因为在我眼里,失去一件东西之前,你肯定是曾经得到过这种东西。但是很显然,我这种从没恋爱过的人,更不会理解那种失去生命中某一部分的痛。
无数人曾经和我说过,男人的成熟一般都开始于第一次失恋。只有这种痛彻骨髓的教训,才能让男人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听说,受过伤的男人甚至看待世界和情感的方式都可以变的更冷静。
这个道理于女人大概也一样。
另外,整部影片最能打动我的,其实只有一句台词,自尊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好像有人打了我一棒子一般。
这让我想起了懵懂少年青葱往事神马的一大堆。那个时候,我和我暗恋的女孩,我们之间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互相不说话。
而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正在和一个同事不说话。
我用不和某一个人说话来惩罚冒犯了我或是伤害过我的人,其实到头来发现,这只不过是恶心的自尊和自己开的恶作剧。
你说话的时候没人把你当回事,你不说话的时候,就更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了。
傻逼的我,到现在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我要感谢《失恋33天》,让我在没有恋爱之前,先失恋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