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梦想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代的教育先行者都拥有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他们不断地思考探索,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描绘着自己教育梦想的蓝图。从夸美纽斯到洪堡,无论是教育的美梦还是噩梦,都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产生着影响。我们传承着他们对教育的精华思想,吸取反思着失败教育的教训,于是我们对教育有了自己的梦想,并决心为这个梦想,克服障碍和困难,一步步前行。我,对于教育,也有着自己的梦想。
一、对于学生的教育梦想
在西方的一段时期内,儿童的地位很低,人们认为儿童是有罪的,所以大人是可以随意鞭打儿童的。而在现在的社会,儿童的地位已经上升了。尤其是在中国,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儿童显然已经成了家庭的中心。再加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工作者,学生越来越复杂化。所以,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学生,一定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家庭,经历等方方面面。夸美纽斯认为:一个自我强大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武尔夫对此指出,所有的无意识的经历和对人类不足的认识都被压制了,而没有表现出来。[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教育人类学(张志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所以,学生的经历和本性有时候是不可以忽视的。在一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是一个总是拖后腿的兵,从小就懦弱依赖他人,他的班长史今非常的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家庭原因,所以从不放弃他,总是从各种小事上不断地激励他,最终使许三多成为了军区的兵尖子。虽然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班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细致的教育引导每个学生。但我还是特别的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史今之于许三多那样,从个体的自身出发,去了解我们学生的经历和环境,认识他们本性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方式,应该是那种小班式的教学,一个老师带五六个学生,课堂也不一定是开展在教室里,可以在操场、公园、集市等任何一个地方。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导教育他们,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成长。我对于学生的教育梦想就像《论语》中曾点所说的那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于教师的教育梦想
教师,总是被人认为是完美人格的。虽然我不认为教师一定要是完美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我想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隐性知识,学生在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着老师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思想。
除了注意个人的修养外,我觉得教师还应该着眼于学生。洪堡的教育理论的中心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他没有把国家、社会,而是把具有独特个性、特定需要、看法和能力的个人作为其教育人类学理论的中心。[ 张志坤.由身体回归引发的教育反思—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思想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 第2期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人上,而不是其他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正如卢梭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贯彻标准方针的手段,而是重视和发展儿童的自我。1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名师,应着眼于“师”而不是“名”。我觉得这句话值得很多老师反思。作为一名教师,重在传道授业解惑,去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还记得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做公开课,提前就把谁回答哪个问题安排好了,上课时,真的很形式,只是给别人看的。这个经历让我现在每看到公开课都在内心质疑一下。我知道,很多老师的公开课讲得真的是很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不乏有些老师,只是追求一个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我真的很希望教师不要本末倒置,一定要在有生的教育生涯中,倾注经历于教师的本分。
当然有修养,倾注经历于本分的教师,也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觉得教师还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富于创新。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了,教师只有不断的向课堂中融入新鲜的元素和理念,才能得到学生热爱和认同。而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闲暇和游戏时间,给他们提供更多自我塑造的机会,这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新立.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儿童游戏“斗鸡”的内在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7 第4期
]
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想,虽然他是那样的乌托邦,一时还无法实现,但就如沃尔夫所说:在白日梦中,我们清晰的诉说着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不是那些关于过去的乌托邦,而是面向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些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前进的号角,拥有它们,我们便可以通过现实的每一分努力不断获得成功。幻想可以改变事物的进程,并使它更加完美。1我会努力一步步向我的教育梦想的方向前进!
一、对于学生的教育梦想
在西方的一段时期内,儿童的地位很低,人们认为儿童是有罪的,所以大人是可以随意鞭打儿童的。而在现在的社会,儿童的地位已经上升了。尤其是在中国,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儿童显然已经成了家庭的中心。再加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工作者,学生越来越复杂化。所以,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学生,一定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家庭,经历等方方面面。夸美纽斯认为:一个自我强大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武尔夫对此指出,所有的无意识的经历和对人类不足的认识都被压制了,而没有表现出来。[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教育人类学(张志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所以,学生的经历和本性有时候是不可以忽视的。在一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是一个总是拖后腿的兵,从小就懦弱依赖他人,他的班长史今非常的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家庭原因,所以从不放弃他,总是从各种小事上不断地激励他,最终使许三多成为了军区的兵尖子。虽然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班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细致的教育引导每个学生。但我还是特别的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史今之于许三多那样,从个体的自身出发,去了解我们学生的经历和环境,认识他们本性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方式,应该是那种小班式的教学,一个老师带五六个学生,课堂也不一定是开展在教室里,可以在操场、公园、集市等任何一个地方。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导教育他们,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成长。我对于学生的教育梦想就像《论语》中曾点所说的那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于教师的教育梦想
教师,总是被人认为是完美人格的。虽然我不认为教师一定要是完美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我想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隐性知识,学生在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着老师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思想。
除了注意个人的修养外,我觉得教师还应该着眼于学生。洪堡的教育理论的中心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他没有把国家、社会,而是把具有独特个性、特定需要、看法和能力的个人作为其教育人类学理论的中心。[ 张志坤.由身体回归引发的教育反思—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思想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 第2期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人上,而不是其他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正如卢梭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种贯彻标准方针的手段,而是重视和发展儿童的自我。1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名师,应着眼于“师”而不是“名”。我觉得这句话值得很多老师反思。作为一名教师,重在传道授业解惑,去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还记得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做公开课,提前就把谁回答哪个问题安排好了,上课时,真的很形式,只是给别人看的。这个经历让我现在每看到公开课都在内心质疑一下。我知道,很多老师的公开课讲得真的是很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不乏有些老师,只是追求一个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我真的很希望教师不要本末倒置,一定要在有生的教育生涯中,倾注经历于教师的本分。
当然有修养,倾注经历于本分的教师,也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觉得教师还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富于创新。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了,教师只有不断的向课堂中融入新鲜的元素和理念,才能得到学生热爱和认同。而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闲暇和游戏时间,给他们提供更多自我塑造的机会,这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新立.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儿童游戏“斗鸡”的内在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7 第4期
]
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想,虽然他是那样的乌托邦,一时还无法实现,但就如沃尔夫所说:在白日梦中,我们清晰的诉说着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不是那些关于过去的乌托邦,而是面向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些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前进的号角,拥有它们,我们便可以通过现实的每一分努力不断获得成功。幻想可以改变事物的进程,并使它更加完美。1我会努力一步步向我的教育梦想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