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公愤之奶粉
本来此类大事,不会上我的blog,个体太微观,思考太宏观,本来就是一种痛苦。
但是这个奶粉事件,的确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无辜的孩子无奈的父母无耻的厂商,他们组成了一道无形的人墙,责令我们停下来思考。
这远不是食品的问题,中国人的心性已经磨练得很坚韧了,一连串食品事故让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全然免疫,只要吃不死,也不怕吃得不干不净了。
但是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或者杨宝所说的尿素,想起来还是让人头皮发麻,这或许已经是一种行业潜规则进而成为一种行业“规范”。
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某位“机敏”的员工提出:别家企业用此手段牟利,我们何不一试?
我愿意相信大多数企业老总心中存有基本的畏惧感和良知,他们于是会拒绝,甚至会批评一番:质量和信誉才是企业的根本嘛。
但是一年或者更久以后,它面对着众混混而独亏本的状态时,他发现市场靠得其实是出镜率及造势,利润来自取巧和泯灭良知。
这是一个被动同流合污的过程,因为每个企业在竞争中,首要考虑的往往是怎样错活下去。
那么归根结蒂,我们不能指望企业坚持真理,因为这个社会为恶的成本太低。媒体在哪里?质监局在哪里?政府在哪里?行业协会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杨业也是社会运行机制不利的受害者,除同流,你只能出局。
一直记得袁志刚老师的那段话:中国人既不信教,也不信佛,更不信奉共产主义,他们对过去现在将来没有丝毫畏惧感,没有道德的底线,没有无为的底线。
说的很有道理,有人表示食品安全只是偶然性问题,毕竟你看我们都活下来了,没有人认为中国人至此远离牛奶。但是我不同意,这是一个整体性问题,道德感严重缺失,整个社会的集体扭曲。不要在事情发生以后,出来说要负责,引咎辞职,国民的安全感不会因此恢复。
天涯上那句:把孩子生在中国本身就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其实很同意。只是对大多数改变不了现状的所有人,我们的出路只有选择不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