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李欣频创意系列之一》摘录 批注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李欣频创意系列之一》摘录 批注
[批注1]
兰迪·波许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后的演讲
[批注2]
《BoBos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作者在经过一番采访和研究后,发现:这个时代是“智慧资本”和“文化产业”流行的时代,而能在这个时代崛起的人,就是那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他们这些高学历的人一脚踏在创意的波西米亚世界
[批注3]
另一脚在野心和追求商业上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这些信息时代的精英分子是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波西米亚人(Bohemain),故称他们为“BoBo族”,成败取决于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血统。
这本书中,说明了“BoBo族”必须具备高学历+高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再扩充成:高学历+高创意+高执行力+高效率+高表达力+高洞察力
[批注4]
高学历的意义是,现在大学学历已经很普遍,学历已经贬值,如果可能,你们可以往上深造,至少到硕士的学历,而这个硕士是有助于扩展你目前大学所学领域之不足,也可以是你的第二专长,让自己扎扎实实地成为信息时代真才实学的博闻者,而不是只拿到表面的学历而已;再者,高创意就是让你异军突起的关键,当你对每件事都有独到的创意观点,并且懂得如何将商业与艺术漂亮地结合起来时,你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批注5]
高执行力与高效率。未来出社会后,你就会发现怎么每个案子都比快比急,而且都很挑剔质量?你若能做得比别人又快又好,你就不必怕失业,不必怕没机会(如果你的价格合理的话)。当然,要做得比别人又快又好,就是平常没事时要多充电、演练,等案子来的时候,迅速进入状况,立即完成
[批注6]
最好还能练到会议当场修正完毕,因为档期不能等,所以工作刚开始的熬夜加班是跑不掉的,但如果客户觉得你又快又好,接下来就会自动把案子给你,你就不必担心没有案源
[批注7]
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好的表达能力,因为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再好的能力都会失去能见度,没有能见度,就没有资源——现在已经没有伯乐了,你不大可能凭着满腔的本领,在家等着伯乐来找你,伯乐都去买乐透去了,怎还会有那个美国时间跑来发掘你
[批注8]
所以你必须负责展现你自己的能力,做自己的经纪人、发言人,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基本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都要很好,即使你的工作不与文字直接相关,但只要你将来在那个专业领域有了特殊的成绩,恰好又有极佳的文字能力,就可以把经验写成书;有流畅的口才,你就可以借着演讲,把你的发现与成果分享给更多人
[批注9]
平时就有思考与自我对话的习惯,所以现在能连续讲七小时不怕没材料可说——所以趁你们还在校园,你们要善用每次上台报告,或是在校外演出的机会,把自己完美地展现出去,如果你有七分的作品,好口才可以瞬间把你的作品加到十分;你有九分的作品,但如果表达能力不好,就会降低别人聆听的兴趣(现在的人都很没耐心)
[批注10]
要保持滔滔不绝而且言之有物,平时就得存妥很多思考的粮能,了解别人的语言与想法,并随时练习系统性地表达自己的概念,熟练如何与三教九流沟通无碍。
所以,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帮你找生路,让你事半功倍;若能再注意一下自己的表达仪态,则可以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但前提是要有实力才可能撑得久
[批注11]
最后一项:高洞察力。没有这项,你就测不到风向,你会把自己摆错位子,在逆风处走三步退两步,你会很难达到目的地,所以,高洞察力可以让你看到全局之中你的位子、你的方向,你才有可能看到别人还来不及看见的趋势与机会
[批注12]
况且,你们身处在自己的世代之中,只有你们最清楚这个世代的想法与趋势;如果你能整理出类似《BoBos布波族》这种新世代文化观察的白皮书,你就可以比别人更快掌握商机,你也会成为这个世代的趋势先知,一直跑在前面给别人追
[批注13]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好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批注14]
我希望你们养成看书的习惯,不只是漫画书、动画片,还要多看一些文学书,比方诗、小说、散文,尽量多看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少看偶像们写的美容书、减肥书、写真书;多看艺术电影或纪录片,少看好莱坞的商业片——现在年轻是本钱,你花再多钱维持青春健美,还是会老,到时候你会恐慌自己什么都没有
[批注15]
但如果你看过那种到三十岁、四十岁还是充满知性风采的女人、男人,你会觉得他们越老越美,很有自信与智慧的魅力,那都是书本及人生阅历给他们的光芒,绝对不是靠保养品、减肥衣能得来的
[批注16]
多看有文字厚度的书,有助于你们增加词汇,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因为年轻历练不足,思考本来就不深,可用的词汇也不多,但好的诗可以给你新的文字表达灵感,小说则是借故事刺激你的情节想象,让你在设计图像作品时有引人入胜的主题思考。如果你惯以图像思考,平常就应该多读文字,打造出一条文字思考的路径,等文字思考能像图像思考般顺畅后
[批注17]
这两个路径可以交流成一个创意不止的圆,就像左右手、左右脑都能灵活运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比一般人更丰富。反之亦然,如果你平时以文字为主,就要帮自己多锻炼图像、影像思考的途径,有助于你打破现有的框架,大幅跳跃【《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套四本书,我仅仅是订购了存放,没有操练。这个是一些新颖科学的学习绘画的书,促进右脑思考。我的绘画技能荒废太久。唯有梦中我画面感强烈,却没有用于创作】
[批注18]
举小说《哈利·波特》《魔戒》为例,可以趁还没去看电影的时候,透过书本中的文字去大胆想象【我在看过《白夜行》的小说版本后,做梦中反倒无心催促某个画面诞生,记载于《我的知识结构梳理》】
[批注19]
看几本特殊的书,比方《盲人的星球》《潜水钟与蝴蝶》《女教皇》,以及电影《鹅毛笔》……看他们因身体、因性别、因社会体制之故,即使读写艰难,却仍然不放弃阅读或书写的欲望——等我们看过了这些辛苦的故事后,就会很庆幸自己现在能无碍地看、自由地写,如果有如此健康的眼睛、如此灵活的手可以读写却荒废不用,那真的就太暴殄天物了【《潜水...》一书当中做着仅仅靠着眼皮眨动约定的字母信号艰难托人代书】
[批注20]
电影《再见!不联络》里的一句话:人生有很多个十年,但如果刚好是十八到二十八岁,那就是一辈子了。我在十八岁到二十八岁间很专心地大量阅读,领域包括商业、文学、艺术、建筑……也尽可能地旅行、看各大影展的电影,我尝试各种类型的创作,包括新诗、散文、小说、广告文案、旅行游记……直到我二十八岁出了第一本书《诚品副作用》之后,自己的路就正式展开
[批注21]
十八至二十八岁这十年是人生相当关键、宛如地基般的黄金十年,这十年如果你可以看得清楚、站得稳,往后你就可以走得很远。请务必把握这十年
[批注22]
计划是很重要的,我目前自己有一个月的短期计划、一年的中期计划以及三年的长期计划,充实与开发自己一直是我不懈怠的功课,有恒心地按部就班,在眼前的都是可被检验执行度的计划,而不是空泛的幻想【我初步计划是:每周三篇英语文章朗读并且中译英熟悉;三篇王泽鉴论文精读,比对民法教科书;三本书或者刊物用kindle看过做笔记书摘,有必要时候把笔记再整理为资料卡片形式,便于以后逐条索引引用。】
[批注23]
套进之前提到的无常观来思考,万一有一天意外发生了,突然面临死亡之刻,你觉得还有什么没做的、很遗憾的事,就表示这件未成之事对你意义重大,就把它排在手边计划的最前面。我现在每天都要求自己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没有马虎,即使今天睡了明天不再醒来,也没有遗恨【没有做的紧迫事情?大约还是诸多古典经书总是读到一小半,就被好玩的书转移注意力】
[批注24]
我当然也会给自己弹性休息的时间,旅行也在我的计划之内。计划当然可以因现状而改变,随时修正,就像易经“豫”卦之后就是“随”卦:“豫”就是“预”,就是要有事前计划,但也必须“随”时调整,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过日子,否则你会发现三十岁来得真快,怎么一下子就一事无成,前途茫茫
[批注25]
在奥修所著的《隐藏的和谐》中提到一个观念:“生命中有某些片刻是改变会发生的时刻。身体每隔七年会改变一次,而且这个改变会每隔七年地持续下去……每隔七年,身体会来到一个旧换新的过渡时期,在这段过渡的时期,一切都处在流体的状态中,如果你希望某些新的层面能够进入生命中,这正是最佳的时刻
[批注26]
二十岁时把自己当三十岁,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的方法
你们现在多是二十岁出头,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三十岁,才能有三十岁人比较长远的眼光、智慧、稳重的架势与危机意识——三十岁的视野与景深,会让你珍惜二十岁很容易忽略的价值与质地
[批注27]
等到你们三十岁时,就要把自己当成二十岁,开始丢包袱,把自己当成新人重新学习,因为十年后你学的东西、你的经验已经不合时宜,要重来,当有把自己当新人这样的心态时,你会很谦虚,然后珍惜每次机会,认真地做好每件事
[批注28]
郑淑丽,她是一个非常自由、没有性别设限的人,极有活力,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我从她永远好奇兴奋的口气里,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龄。她永远保持最新、最巨大的爆发力,她永远有着刚出道不久般的冲劲,跑在这个世界的最前面。
之后,你就可以练就一身随时加减年龄的本事——有时可以负重跑步练脚力,有时可以丢开包袱练轻功…
[批注29]
希望这堂课,可以协助你们从彷徨与昏沉中,醒来去做梦,然后透过仔细的凝视与落实,抵达你的想望之境——这十年将是你人生之中最重要,但也可能是挫折连连的十年,所以请给自己打不死的勇气,不要半路阵亡,有志者就能事竟成
[批注30]
17.2007年9月18日,兰迪·波许(RandyPaush)在身患胰腺癌、生命还剩几个月的时候,在他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ChildhoodDreams&EnablingtheDreamofOthers),引起了旋风般的反应。演讲的视频片断在网上播出后,数以千计的人同他联系,表示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堪比乔布斯?!
[批注31]
请你们回家开始想自己的人生规划单及自我教育方案,简单地说,就是请你们花一个星期想自己、帮自己画蓝图,然后根据这张理想中的蓝本,想想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会怎么教育你自己?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什么风貌的人?你还欠缺什么能力要补足的?自己做自己的门徒,你还应该再补修那些课程?你想得越清楚,条列得越详尽,你就越清楚看见你未来的细节,你就越有可能完成你心目中的自己
[批注32]
碰触世界之前,先端详自己”。在发展出个人风格之前,我们必须由自体长出感知与觅食系统,长得越长而广泛,你的根就比较扎实,也比较不会有粮能殆尽的危险【郑也夫演讲《如何读书,如何思考》,也说起博览群书的好处,在于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扩大自己知识框架和吸纳新知识能力,让自己所写的内容更加有趣,太纯粹的专家,只能和狭窄圈子的人交流,学术文章也无趣。】
[批注33]
你们一定要有固定的阅读习惯,这阅读不只在书本,像是网络、电影、生活对话等,都是你们采集养分的来源。然后养成定期进食的习惯,就像是吃综合维他命那样,借着知识与情报,有计划地养大自己的脑容量
[批注34]
可以试着制作自己的个人秘笈,把平时吸引你的文句、DM、广告、电影对白、歌词……收集成一本你的私人宝典,依你自己的分类方式逐页补充,甚至把你突来的灵感奇想也列进去,这样做好几年之后,就可以有你私人的情报局与智库,当你临时需要时就有资源可用,但要记得注明出处【我和他人通话,会记录有趣观点。他人的发问如果引起我深入联想和回答,我也会记录整理。甚至就某个书名记录其豆瓣简介】
[批注35]
吸引你的文句、DM、广告、电影对白、歌词……收集成一本你的私人宝典,依你自己的分类方式逐页补充【我的移动硬盘有大致分类。不时会进行重新分类整理。但是增添新下载书籍的时候多,消化评注的速度慢,增添自己消化的内容,才不浪费那些辛苦下载的资料】
[批注36]
刚开始看书速度比较慢,没关系,先从两三天看一本开始,以后阅读速度快了,就可以让自己一天看一本,因为一天有很多剩余或零碎的时间【我的毛病是kindle里面装书太多,这看一下,那看一下。看过的断头书居多】
[批注37]
怎么选书,你们可以先从自己有兴趣的开始读起,然后延伸阅读,读出一个自己能乐在其中的阅读脉络,并随手绘制成一棵今年度的阅读树网【二零零五年我读《相约星期二》,二零零六年选修心理学课程,听到黄维仁录音。读《逃避自由》陷入恐惧。看完《窃听风暴》结识王怡影评,经其推荐二零零八年初期读朱学勤,构建新政治框架。二零零八年底失恋重读小王子和黑柳彻子,除读弗洛姆其他书。二零零九年毕业前发现黄维仁
[批注38]
延伸阅读【毕业前发现黄维仁的书出版,呼应了二零零五和弗洛姆。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一号主持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将大学思考的两大问题:政治自由与有意义的爱的联系,大致梳理。但是当时没有把两者联合起来促进。出于反感意识形态灌输,呼吁政治不要煽动和利用民众激情。今年看《马丁路德金自传》。发现宗教感情和价值观恰恰是当时追求种族平等的核心力量。这比起改善经济状况更让民心凝聚】
[批注39]
一路延伸阅读下去,自己的阅读轨迹就越来越广,慢慢地累积出一张属于自己的树状阅读地图;最好再搭配你规划好的人生蓝图,来设计自己的书单,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尽可能地丰足,一出社会就有条件做老板、同事们的包打听顾问,而不是什么都一问三不知的新手【法学专业本身,我反而积累不多,部门法训练多半来自司考,法理学训练,多半来自政治思想史的阅读,法学方法论近乎没有训练,纯粹思辨也没有训练】
[批注40]
你的延伸兴趣与次专长,有很多非你专业领域的书,比方艺术、美学、文学都是最好的创意来源,因为它们很滋补,像是灵魂的胎盘素【艺术本身操练极少。一直都爱慕这个领域。却迟迟没有动手。还是要勇敢尝试。开辟一个新的乐趣以及意义的来源】
[批注41]
最好每星期都去书店浏览有哪些刚出版的书,在脑中建成目录文件,每周去更新一到两次,把自己当成FBI情报员,建立专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情报网,即使没把书买回去,但以后如果需要相关的信息,你马上知道有哪些书可以买来救急。去书店亲手翻书,毕竟与在网络上查书的信息是不同的,至少你还可以翻一下里面的内容【我去翻书机会不多,多半是看看豆瓣点评、师友推荐就一时冲动地买书】
[批注42]
也别买了书就回家束之高阁,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这本书的知识——如果你的书还是白净无瑕地躺在漂亮的书架上,里面没有画出你很喜欢、对你受用的句子,没有留下你的眉批心得,书角没有任何折角的痕迹,那很难想象你已经真正读了这本书【我的很多书沦落这个地步。买kindle使用后,我反倒更加喜欢能够做电子笔记的格式的书籍。看完后笔记的粗稿也非常充足了】
[批注43]
关于“阅读”的书,比方《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我生命中的书》《阅读地图》《文字生涯》《一生的学习》《学习与知识》……都是我们在开始进行阅读蓝图前,很好的几本参考书籍【磨刀不误砍柴功,郝明义的《越读者》就足够好,他翻译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很好。还有朱青生和学生关于做学问的通信集《十九札》】
[批注44]
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是未来趋势的书,一半是老的、经典的书籍——往上往外跳跃,往下往里深耕,让你从立足点起,往最老以及最新的两端延长自己的智慧,然后自体合成一股创新纪元的力量【新知往往仅仅是入门级别的谈资。唐诺并不看好。他认为专业读者要有往某个地方孤独深入的能力和勇气。这样的喜悦更加久远】
[批注1]
兰迪·波许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后的演讲
[批注2]
《BoBos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作者在经过一番采访和研究后,发现:这个时代是“智慧资本”和“文化产业”流行的时代,而能在这个时代崛起的人,就是那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他们这些高学历的人一脚踏在创意的波西米亚世界
[批注3]
另一脚在野心和追求商业上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这些信息时代的精英分子是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波西米亚人(Bohemain),故称他们为“BoBo族”,成败取决于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血统。
这本书中,说明了“BoBo族”必须具备高学历+高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再扩充成:高学历+高创意+高执行力+高效率+高表达力+高洞察力
[批注4]
高学历的意义是,现在大学学历已经很普遍,学历已经贬值,如果可能,你们可以往上深造,至少到硕士的学历,而这个硕士是有助于扩展你目前大学所学领域之不足,也可以是你的第二专长,让自己扎扎实实地成为信息时代真才实学的博闻者,而不是只拿到表面的学历而已;再者,高创意就是让你异军突起的关键,当你对每件事都有独到的创意观点,并且懂得如何将商业与艺术漂亮地结合起来时,你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批注5]
高执行力与高效率。未来出社会后,你就会发现怎么每个案子都比快比急,而且都很挑剔质量?你若能做得比别人又快又好,你就不必怕失业,不必怕没机会(如果你的价格合理的话)。当然,要做得比别人又快又好,就是平常没事时要多充电、演练,等案子来的时候,迅速进入状况,立即完成
[批注6]
最好还能练到会议当场修正完毕,因为档期不能等,所以工作刚开始的熬夜加班是跑不掉的,但如果客户觉得你又快又好,接下来就会自动把案子给你,你就不必担心没有案源
[批注7]
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好的表达能力,因为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再好的能力都会失去能见度,没有能见度,就没有资源——现在已经没有伯乐了,你不大可能凭着满腔的本领,在家等着伯乐来找你,伯乐都去买乐透去了,怎还会有那个美国时间跑来发掘你
[批注8]
所以你必须负责展现你自己的能力,做自己的经纪人、发言人,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基本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都要很好,即使你的工作不与文字直接相关,但只要你将来在那个专业领域有了特殊的成绩,恰好又有极佳的文字能力,就可以把经验写成书;有流畅的口才,你就可以借着演讲,把你的发现与成果分享给更多人
[批注9]
平时就有思考与自我对话的习惯,所以现在能连续讲七小时不怕没材料可说——所以趁你们还在校园,你们要善用每次上台报告,或是在校外演出的机会,把自己完美地展现出去,如果你有七分的作品,好口才可以瞬间把你的作品加到十分;你有九分的作品,但如果表达能力不好,就会降低别人聆听的兴趣(现在的人都很没耐心)
[批注10]
要保持滔滔不绝而且言之有物,平时就得存妥很多思考的粮能,了解别人的语言与想法,并随时练习系统性地表达自己的概念,熟练如何与三教九流沟通无碍。
所以,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帮你找生路,让你事半功倍;若能再注意一下自己的表达仪态,则可以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但前提是要有实力才可能撑得久
[批注11]
最后一项:高洞察力。没有这项,你就测不到风向,你会把自己摆错位子,在逆风处走三步退两步,你会很难达到目的地,所以,高洞察力可以让你看到全局之中你的位子、你的方向,你才有可能看到别人还来不及看见的趋势与机会
[批注12]
况且,你们身处在自己的世代之中,只有你们最清楚这个世代的想法与趋势;如果你能整理出类似《BoBos布波族》这种新世代文化观察的白皮书,你就可以比别人更快掌握商机,你也会成为这个世代的趋势先知,一直跑在前面给别人追
[批注13]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好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批注14]
我希望你们养成看书的习惯,不只是漫画书、动画片,还要多看一些文学书,比方诗、小说、散文,尽量多看有深度、有厚度的作品,少看偶像们写的美容书、减肥书、写真书;多看艺术电影或纪录片,少看好莱坞的商业片——现在年轻是本钱,你花再多钱维持青春健美,还是会老,到时候你会恐慌自己什么都没有
[批注15]
但如果你看过那种到三十岁、四十岁还是充满知性风采的女人、男人,你会觉得他们越老越美,很有自信与智慧的魅力,那都是书本及人生阅历给他们的光芒,绝对不是靠保养品、减肥衣能得来的
[批注16]
多看有文字厚度的书,有助于你们增加词汇,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因为年轻历练不足,思考本来就不深,可用的词汇也不多,但好的诗可以给你新的文字表达灵感,小说则是借故事刺激你的情节想象,让你在设计图像作品时有引人入胜的主题思考。如果你惯以图像思考,平常就应该多读文字,打造出一条文字思考的路径,等文字思考能像图像思考般顺畅后
[批注17]
这两个路径可以交流成一个创意不止的圆,就像左右手、左右脑都能灵活运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比一般人更丰富。反之亦然,如果你平时以文字为主,就要帮自己多锻炼图像、影像思考的途径,有助于你打破现有的框架,大幅跳跃【《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套四本书,我仅仅是订购了存放,没有操练。这个是一些新颖科学的学习绘画的书,促进右脑思考。我的绘画技能荒废太久。唯有梦中我画面感强烈,却没有用于创作】
[批注18]
举小说《哈利·波特》《魔戒》为例,可以趁还没去看电影的时候,透过书本中的文字去大胆想象【我在看过《白夜行》的小说版本后,做梦中反倒无心催促某个画面诞生,记载于《我的知识结构梳理》】
[批注19]
看几本特殊的书,比方《盲人的星球》《潜水钟与蝴蝶》《女教皇》,以及电影《鹅毛笔》……看他们因身体、因性别、因社会体制之故,即使读写艰难,却仍然不放弃阅读或书写的欲望——等我们看过了这些辛苦的故事后,就会很庆幸自己现在能无碍地看、自由地写,如果有如此健康的眼睛、如此灵活的手可以读写却荒废不用,那真的就太暴殄天物了【《潜水...》一书当中做着仅仅靠着眼皮眨动约定的字母信号艰难托人代书】
[批注20]
电影《再见!不联络》里的一句话:人生有很多个十年,但如果刚好是十八到二十八岁,那就是一辈子了。我在十八岁到二十八岁间很专心地大量阅读,领域包括商业、文学、艺术、建筑……也尽可能地旅行、看各大影展的电影,我尝试各种类型的创作,包括新诗、散文、小说、广告文案、旅行游记……直到我二十八岁出了第一本书《诚品副作用》之后,自己的路就正式展开
[批注21]
十八至二十八岁这十年是人生相当关键、宛如地基般的黄金十年,这十年如果你可以看得清楚、站得稳,往后你就可以走得很远。请务必把握这十年
[批注22]
计划是很重要的,我目前自己有一个月的短期计划、一年的中期计划以及三年的长期计划,充实与开发自己一直是我不懈怠的功课,有恒心地按部就班,在眼前的都是可被检验执行度的计划,而不是空泛的幻想【我初步计划是:每周三篇英语文章朗读并且中译英熟悉;三篇王泽鉴论文精读,比对民法教科书;三本书或者刊物用kindle看过做笔记书摘,有必要时候把笔记再整理为资料卡片形式,便于以后逐条索引引用。】
[批注23]
套进之前提到的无常观来思考,万一有一天意外发生了,突然面临死亡之刻,你觉得还有什么没做的、很遗憾的事,就表示这件未成之事对你意义重大,就把它排在手边计划的最前面。我现在每天都要求自己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没有马虎,即使今天睡了明天不再醒来,也没有遗恨【没有做的紧迫事情?大约还是诸多古典经书总是读到一小半,就被好玩的书转移注意力】
[批注24]
我当然也会给自己弹性休息的时间,旅行也在我的计划之内。计划当然可以因现状而改变,随时修正,就像易经“豫”卦之后就是“随”卦:“豫”就是“预”,就是要有事前计划,但也必须“随”时调整,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过日子,否则你会发现三十岁来得真快,怎么一下子就一事无成,前途茫茫
[批注25]
在奥修所著的《隐藏的和谐》中提到一个观念:“生命中有某些片刻是改变会发生的时刻。身体每隔七年会改变一次,而且这个改变会每隔七年地持续下去……每隔七年,身体会来到一个旧换新的过渡时期,在这段过渡的时期,一切都处在流体的状态中,如果你希望某些新的层面能够进入生命中,这正是最佳的时刻
[批注26]
二十岁时把自己当三十岁,三十岁时把自己当二十岁的方法
你们现在多是二十岁出头,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三十岁,才能有三十岁人比较长远的眼光、智慧、稳重的架势与危机意识——三十岁的视野与景深,会让你珍惜二十岁很容易忽略的价值与质地
[批注27]
等到你们三十岁时,就要把自己当成二十岁,开始丢包袱,把自己当成新人重新学习,因为十年后你学的东西、你的经验已经不合时宜,要重来,当有把自己当新人这样的心态时,你会很谦虚,然后珍惜每次机会,认真地做好每件事
[批注28]
郑淑丽,她是一个非常自由、没有性别设限的人,极有活力,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我从她永远好奇兴奋的口气里,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龄。她永远保持最新、最巨大的爆发力,她永远有着刚出道不久般的冲劲,跑在这个世界的最前面。
之后,你就可以练就一身随时加减年龄的本事——有时可以负重跑步练脚力,有时可以丢开包袱练轻功…
[批注29]
希望这堂课,可以协助你们从彷徨与昏沉中,醒来去做梦,然后透过仔细的凝视与落实,抵达你的想望之境——这十年将是你人生之中最重要,但也可能是挫折连连的十年,所以请给自己打不死的勇气,不要半路阵亡,有志者就能事竟成
[批注30]
17.2007年9月18日,兰迪·波许(RandyPaush)在身患胰腺癌、生命还剩几个月的时候,在他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ChildhoodDreams&EnablingtheDreamofOthers),引起了旋风般的反应。演讲的视频片断在网上播出后,数以千计的人同他联系,表示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堪比乔布斯?!
[批注31]
请你们回家开始想自己的人生规划单及自我教育方案,简单地说,就是请你们花一个星期想自己、帮自己画蓝图,然后根据这张理想中的蓝本,想想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会怎么教育你自己?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什么风貌的人?你还欠缺什么能力要补足的?自己做自己的门徒,你还应该再补修那些课程?你想得越清楚,条列得越详尽,你就越清楚看见你未来的细节,你就越有可能完成你心目中的自己
[批注32]
碰触世界之前,先端详自己”。在发展出个人风格之前,我们必须由自体长出感知与觅食系统,长得越长而广泛,你的根就比较扎实,也比较不会有粮能殆尽的危险【郑也夫演讲《如何读书,如何思考》,也说起博览群书的好处,在于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扩大自己知识框架和吸纳新知识能力,让自己所写的内容更加有趣,太纯粹的专家,只能和狭窄圈子的人交流,学术文章也无趣。】
[批注33]
你们一定要有固定的阅读习惯,这阅读不只在书本,像是网络、电影、生活对话等,都是你们采集养分的来源。然后养成定期进食的习惯,就像是吃综合维他命那样,借着知识与情报,有计划地养大自己的脑容量
[批注34]
可以试着制作自己的个人秘笈,把平时吸引你的文句、DM、广告、电影对白、歌词……收集成一本你的私人宝典,依你自己的分类方式逐页补充,甚至把你突来的灵感奇想也列进去,这样做好几年之后,就可以有你私人的情报局与智库,当你临时需要时就有资源可用,但要记得注明出处【我和他人通话,会记录有趣观点。他人的发问如果引起我深入联想和回答,我也会记录整理。甚至就某个书名记录其豆瓣简介】
[批注35]
吸引你的文句、DM、广告、电影对白、歌词……收集成一本你的私人宝典,依你自己的分类方式逐页补充【我的移动硬盘有大致分类。不时会进行重新分类整理。但是增添新下载书籍的时候多,消化评注的速度慢,增添自己消化的内容,才不浪费那些辛苦下载的资料】
[批注36]
刚开始看书速度比较慢,没关系,先从两三天看一本开始,以后阅读速度快了,就可以让自己一天看一本,因为一天有很多剩余或零碎的时间【我的毛病是kindle里面装书太多,这看一下,那看一下。看过的断头书居多】
[批注37]
怎么选书,你们可以先从自己有兴趣的开始读起,然后延伸阅读,读出一个自己能乐在其中的阅读脉络,并随手绘制成一棵今年度的阅读树网【二零零五年我读《相约星期二》,二零零六年选修心理学课程,听到黄维仁录音。读《逃避自由》陷入恐惧。看完《窃听风暴》结识王怡影评,经其推荐二零零八年初期读朱学勤,构建新政治框架。二零零八年底失恋重读小王子和黑柳彻子,除读弗洛姆其他书。二零零九年毕业前发现黄维仁
[批注38]
延伸阅读【毕业前发现黄维仁的书出版,呼应了二零零五和弗洛姆。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一号主持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将大学思考的两大问题:政治自由与有意义的爱的联系,大致梳理。但是当时没有把两者联合起来促进。出于反感意识形态灌输,呼吁政治不要煽动和利用民众激情。今年看《马丁路德金自传》。发现宗教感情和价值观恰恰是当时追求种族平等的核心力量。这比起改善经济状况更让民心凝聚】
[批注39]
一路延伸阅读下去,自己的阅读轨迹就越来越广,慢慢地累积出一张属于自己的树状阅读地图;最好再搭配你规划好的人生蓝图,来设计自己的书单,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的知识尽可能地丰足,一出社会就有条件做老板、同事们的包打听顾问,而不是什么都一问三不知的新手【法学专业本身,我反而积累不多,部门法训练多半来自司考,法理学训练,多半来自政治思想史的阅读,法学方法论近乎没有训练,纯粹思辨也没有训练】
[批注40]
你的延伸兴趣与次专长,有很多非你专业领域的书,比方艺术、美学、文学都是最好的创意来源,因为它们很滋补,像是灵魂的胎盘素【艺术本身操练极少。一直都爱慕这个领域。却迟迟没有动手。还是要勇敢尝试。开辟一个新的乐趣以及意义的来源】
[批注41]
最好每星期都去书店浏览有哪些刚出版的书,在脑中建成目录文件,每周去更新一到两次,把自己当成FBI情报员,建立专属于你自己的知识情报网,即使没把书买回去,但以后如果需要相关的信息,你马上知道有哪些书可以买来救急。去书店亲手翻书,毕竟与在网络上查书的信息是不同的,至少你还可以翻一下里面的内容【我去翻书机会不多,多半是看看豆瓣点评、师友推荐就一时冲动地买书】
[批注42]
也别买了书就回家束之高阁,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这本书的知识——如果你的书还是白净无瑕地躺在漂亮的书架上,里面没有画出你很喜欢、对你受用的句子,没有留下你的眉批心得,书角没有任何折角的痕迹,那很难想象你已经真正读了这本书【我的很多书沦落这个地步。买kindle使用后,我反倒更加喜欢能够做电子笔记的格式的书籍。看完后笔记的粗稿也非常充足了】
[批注43]
关于“阅读”的书,比方《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我生命中的书》《阅读地图》《文字生涯》《一生的学习》《学习与知识》……都是我们在开始进行阅读蓝图前,很好的几本参考书籍【磨刀不误砍柴功,郝明义的《越读者》就足够好,他翻译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很好。还有朱青生和学生关于做学问的通信集《十九札》】
[批注44]
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是未来趋势的书,一半是老的、经典的书籍——往上往外跳跃,往下往里深耕,让你从立足点起,往最老以及最新的两端延长自己的智慧,然后自体合成一股创新纪元的力量【新知往往仅仅是入门级别的谈资。唐诺并不看好。他认为专业读者要有往某个地方孤独深入的能力和勇气。这样的喜悦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