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吕克贝松说:“电影只是一片阿司匹林。”真的是这样,大部分电影不会真正让人学到然后改变什么。有一些电影似乎很有内涵,一个原因是电影的手法,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会营造出内涵。因为一些电影的内容给我们惯常的心理带来冲击,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的阅历的浅薄环境的限制而对接触的新内容产生一种“叹为观止”的心理,那种内容并不是深意。比如黑天鹅的对摆脱束缚的欲望,荒野生存对原始生命力的呼唤,搏击俱乐部中另一个真实的自我,蝴蝶效应中人生的选择与放弃。触碰这些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见不到的内容很让人沉迷,让人觉得自己触碰到了一个更新的或者更深的世界。但实际上它们是没有什么深意,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内涵从来不会脱离现实高高在上,它们关乎于每一个普通的个体,每一种平凡的生活。因为上述的新内容产生的震撼,过几天就会消退,我们会完全回到现实的生活,或许以后想起这些电影还会稍有遐想,但它们参与不了我们的生活。
补充来说,上述的电影在大部分电影中内容已经算深刻的一类,完全没有深度的电影才如茫茫的海洋。
大部分电影就是这样,当你因为每天的生活有些疲惫麻木时给你一些补充和滋润,也仅此而已,它们不会稍稍撼动人的脚步。我们的天性和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灵,想要改变心灵是可以的,但需要全面的环境和教育,而不是几件艺术品。看电影或看书多的人不会比看得少的人思想更加深刻,或许前者能说很多大道理,但那些道理只是浮于表面,这些人也只是多了一些包装。电影没有教育的力量。
上面的感受,其实是来源于我看的几部“不只是阿司匹林”的电影,我还是相信会有那么一些电影有力量稍稍改变一个人的,而不会在时间面前软弱无力,这也就是我心中有内涵的电影和五分电影。这种电影也是引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和心灵轨迹不同,会产生作用的电影也不同。它们需要内涵,也需要手法。但有两类电影更容易有这种力量,一种是时间跨度非常短的电影,比如一节课,一场会议,它们异常的真实细腻,有冲击力,贴近生活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联想自己会做出什么选择,应该做出什么选择;另一种是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电影,比如一个人的一生,让荧幕外的人阅尽一个人生的花开花落,电影会选的人生或许有特别之处,但绝对是普通人的人生,它们平淡但深远。这些电影或许只会改变心灵的一丝一毫,但已经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我希望更多的品尝电影,更多的发现与拥抱我心中的五分电影。
补充来说,上述的电影在大部分电影中内容已经算深刻的一类,完全没有深度的电影才如茫茫的海洋。
大部分电影就是这样,当你因为每天的生活有些疲惫麻木时给你一些补充和滋润,也仅此而已,它们不会稍稍撼动人的脚步。我们的天性和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灵,想要改变心灵是可以的,但需要全面的环境和教育,而不是几件艺术品。看电影或看书多的人不会比看得少的人思想更加深刻,或许前者能说很多大道理,但那些道理只是浮于表面,这些人也只是多了一些包装。电影没有教育的力量。
上面的感受,其实是来源于我看的几部“不只是阿司匹林”的电影,我还是相信会有那么一些电影有力量稍稍改变一个人的,而不会在时间面前软弱无力,这也就是我心中有内涵的电影和五分电影。这种电影也是引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和心灵轨迹不同,会产生作用的电影也不同。它们需要内涵,也需要手法。但有两类电影更容易有这种力量,一种是时间跨度非常短的电影,比如一节课,一场会议,它们异常的真实细腻,有冲击力,贴近生活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联想自己会做出什么选择,应该做出什么选择;另一种是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电影,比如一个人的一生,让荧幕外的人阅尽一个人生的花开花落,电影会选的人生或许有特别之处,但绝对是普通人的人生,它们平淡但深远。这些电影或许只会改变心灵的一丝一毫,但已经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我希望更多的品尝电影,更多的发现与拥抱我心中的五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