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当代艺术家张洹
![]() |
为鱼塘增高水位(1997年,北京) |
![]() |
问孔子:张洹个展(硅胶、有机玻璃2011年10月15日上海外滩美术馆) |
![]() |
国庆1959 |
![]() |
和和谐谐(2010年5月,镜面不锈钢) |
![]() |
丰收(2009,木刻、混合材料) |
![]() |
塞魅丽(歌剧,比利时皇家歌剧院,比利时布鲁塞尔,2009年) |
![]() |
塞魅丽(歌剧,比利时皇家歌剧院,比利时布鲁塞尔,2009年) |
![]() |
三头六臂(2008年,钢和铜) |
![]() |
三腿佛(2008年,钢和铜) |
![]() |
巨人3号(2008年,牛皮,钢,木头和泡沫塑料) |
![]() |
希望隧道(2010年,铜,铁,钢,铝和木头) |
![]() |
如来(2009年, 香灰、铁和木头) |
张洹:戏问孔子
2011年11月11日 23:24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邦彦
2011年10月15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重新开幕之际,《问孔子:张洹个展》作为首展面向公众开放。美术馆二楼展厅,黑色帷幕之后,一座尺寸巨大的裸体孔子胸像矗立在展厅中央的方形水池之中,细看之下,孔子的心脏部位安装了伸缩装置,夸张地起伏,仿佛心跳。尽管水池中的老人家面带微笑,但超大的体量、半裸的上身、仿真硅胶的质地,还是带给人感官上的不适。
在和媒体闲聊之中,张洹说,他觉得这个孔子像的体量还远不够大,若能在上海金茂大厦旁边放一座一样高的孔子像,才差不多。为什么选择孔子作为主题?他说,希望塑造一个宗教化的孔圣人形象,但又剥去其外衣,将其置身水中,沉浮无定论。
这位以制造“奇观”著称的艺术家,1965年出生于在河南安阳。20年前,他因自虐式的行为艺术创作开始在艺术圈内闻名。1994年,在作品《十二平方米》中,张洹浑身涂满鱼油和蜂蜜坐在肮脏的公厕里,蝇虫蜂拥而至;1995年,他和一群来自北京“东村”的自由艺术家,联袂创作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成为艺术圈内经久不衰的谈资。1998年,张洹移居美国纽约,在那完成了惊人作品“生肉行走”——他在自己的全身贴满生肉片然后走上街头。这一系列的前卫艺术作品虽然招致了很多批评,很多人说他追求猎奇、做作、形式化,但同时也帮他迅速在艺术界累积知名度。2001年他的装置作品《和平》中,张洹以自己为原型制作了一个全身贴满金箔的裸体模型,这件作品在2007年的苏富比拍卖中以40万美元成交。
2005年,张洹从纽约回国,落户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家工作室。2009年,他买下了在汶川地震中被困了49天而幸存的“猪刚强”,圈养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宣称以此来宣扬博爱与重生。后来,张洹不仅执著于行为艺术、装置设计和画展,还导演了亨德尔的古典歌剧《塞莫勒》。
所以,作为一个嗅觉敏锐的艺术家,他显然意识到了孔子在现代社会的身价走势,既然孔夫子能够成为学术议题、影视剧主角甚至文化广场上的铜像,那么,他同样可以走进艺术世界。
他在外滩美术馆的四楼至六楼建造了一个高达12米的铁笼,笼子里躺着一个机器人孔子,旁边生活着9只猕猴,孔子重复着站立和倒下的机械动作,借此来暗喻原始的欲望、文明的启蒙和自然的生态。这不是张洹第一次运用活体动物装置做艺术,笼内的生态显然与他此前的行为艺术家身份更加契合。只可怜这些猕猴,将在形状恐怖的孔子身边生活三个月之久,不仅这群猴子的眼神已经涣散,笼边的观众也被震惊得无话可说,甚至有位记者,当场即被眼前的场景吓晕。
而作为展览的最后一个“包袱”,位于美术馆附近的联合教堂广场上,还摆放着一个活体装置。在一幢水泥房子里,有一个重达20吨、直径2米、长9米的古树躯干,里面栖居了上亿只白蚁和蚁类生物。为了防止蚂蚁跑出来,这枝树干被铁丝网和透明幕帘层层包围,参观者可以步入水泥房子参观,室内空间狭小,灯光昏暗,你的鼻尖距离忙忙碌碌的白蚁,不过几厘米。看似和孔子毫无联系,张洹却又给出大家另一个绝妙的解释,白蚁社会印证了孔子的核心理论“礼”,恪守社会秩序,筑巢、采食、清扫、喂养伙伴、守卫家园,才能够生生不息。
整部展览仿佛一出“戏”,抑或是张洹导演的表演剧场,召唤人们速来围观。为了广纳宾客,外滩美术馆向公众免费提供咖啡,确实,观赏完这一系列展览,是需要一杯咖啡来镇静一下。也许艺术家张洹要问孔子的问题很多,只是不知道,孔子要怎么回答他。
(图片转载自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10916/000536.htm#p=1,文字转载自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xzsuibi/20111111/50509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