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好葫芦丝——曲佤哈文教学体会
作者:曲佤哈文
作为普及、推广葫芦丝音乐的教学工作者。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教”好葫芦丝这个工作,不是光教师一个方面能达成的。我这里讲的“教”好,意思是我们的学员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怎样叫“学有所成”?具备随时上台表演的能力。各个级别的曲子里面都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对于重点曲目脱谱跟伴奏的能力要有相当水平。什么叫“学有所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赛、表演。已经在登台表演的心理素质上有了足够经验。能经得起各种场面的考验。
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应该是做梦都想培训出“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生。
所以我说的这个“教”好,目标很高。为什么说不光是教师这一方面能达成的呢?因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较默契的配合。要达到这种默契不难,就两个字——相信。首先,学生要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葫芦丝。家长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教好葫芦丝。教师相信学生会花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
在古代,民风淳朴。大一点的乡镇都有私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一位老人家在85岁的高龄,他回忆自己以前上私塾的经历是这样说的:“小的时候,父亲觉得我到了上私塾的年龄就备了礼物带我去见老师。老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觉得我不错就收了当学生。然后让我先给孔老夫子磕头,接着给老师磕头。父亲也在一旁跟着给孔夫子和老师磕头。看到一向对我严厉的父亲这么尊敬老师,我就不敢调皮了。有一次,犯了错误被老师用戒尺打。回家后不敢告诉父亲。后来父亲无意中看到了红肿的手臂。马上带了礼物去给老师赔不是。感谢老师替自己管教了儿子。”讲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我赞成体罚学生。而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明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只要当过自己一天老师的人,也要终生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可见那时的尊师重道不是口头上说说。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当学生能把老师当父亲看待。父亲哪有不教好自己儿子的道理。
现代的社会没有了诚信,赌风盛行。家长想为小孩找合适的老师,也只能猜某某培训中心的老师可能不错。然后就像下赌注一样,先试一个月看看,效果不错呢,再试一个月。这种在沼泽里行走的感觉,我能体会,很累。
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小朋友回家都没时间练。。。但,老师你是不是教是太慢了?
(上一节课的内容没消化,怎么教后面的内容呢?)
有的家长又说,我们家孩子都上两节课了,怎么还不教乐理?
(完整的一首曲子都吹不下来,这个时候讲抽像的乐理小孩会睡着的)
有的家长说,老师我们家小朋友吹曲子的时候跟你谈条件,你不要顺着他。
(不谈好条件,小朋友一个音符都不吹。养成这个毛病不是一日之功,改掉这个坏毛病也不可能靠每周来学一次葫芦丝可以做到的。)
有的家长还说,与考级无关的曲子,就不用浪费意我们小孩时间了。她学习任务太重了。
(我好不容易看中一个可以学会循环换气的苗子,结果听到这话。。。就考级来说,考到十级也不要求一定要会循环换气。我如果是花了几节课教这个最难的技巧呢,有故意骗学费的嫌疑。不教呢,又觉得误了这个苗子。)
做老师难,想做一个培养优秀葫芦丝学生的老师更难。但最难的是什么呢?是在这些“懂”葫芦丝的家长“指导”下把学生培养得优秀。
好,现在我想再问一次,怎样教好葫芦丝?
其实就八个字——深信因果,一切随缘。
教学的因果是这样的:作为老师要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学到能系统地教授给学生。只要自己尽力去因材施教,那么将来的果报就是聪明智慧。如果教学当中是混时间,糊弄小孩和家长。以后的果报是迟钝、愚痴。就像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人比较聪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语言天赋,花相同的时间一下子可以学几门语言。我们平常人,学英语花时间多,但效果不佳。都说是别人方法好,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相同的方法给了大家,效果还是不同。所以我喜欢把“天赋”解释为前世认真做事,不糊弄别人的果报。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和小孩。能来学的都是有缘分的。就像我们经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无缘对面手难牵”。但是有缘份认识,不等于有缘分相处。所以,我们自己尽心尽力,无愧于心。
我想说再多也没用。脚踏实地。 教好葫芦丝,从这八个字开始。。。
作为普及、推广葫芦丝音乐的教学工作者。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教”好葫芦丝这个工作,不是光教师一个方面能达成的。我这里讲的“教”好,意思是我们的学员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怎样叫“学有所成”?具备随时上台表演的能力。各个级别的曲子里面都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对于重点曲目脱谱跟伴奏的能力要有相当水平。什么叫“学有所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赛、表演。已经在登台表演的心理素质上有了足够经验。能经得起各种场面的考验。
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应该是做梦都想培训出“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生。
所以我说的这个“教”好,目标很高。为什么说不光是教师这一方面能达成的呢?因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较默契的配合。要达到这种默契不难,就两个字——相信。首先,学生要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葫芦丝。家长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教好葫芦丝。教师相信学生会花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
在古代,民风淳朴。大一点的乡镇都有私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一位老人家在85岁的高龄,他回忆自己以前上私塾的经历是这样说的:“小的时候,父亲觉得我到了上私塾的年龄就备了礼物带我去见老师。老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觉得我不错就收了当学生。然后让我先给孔老夫子磕头,接着给老师磕头。父亲也在一旁跟着给孔夫子和老师磕头。看到一向对我严厉的父亲这么尊敬老师,我就不敢调皮了。有一次,犯了错误被老师用戒尺打。回家后不敢告诉父亲。后来父亲无意中看到了红肿的手臂。马上带了礼物去给老师赔不是。感谢老师替自己管教了儿子。”讲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我赞成体罚学生。而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明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只要当过自己一天老师的人,也要终生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可见那时的尊师重道不是口头上说说。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当学生能把老师当父亲看待。父亲哪有不教好自己儿子的道理。
现代的社会没有了诚信,赌风盛行。家长想为小孩找合适的老师,也只能猜某某培训中心的老师可能不错。然后就像下赌注一样,先试一个月看看,效果不错呢,再试一个月。这种在沼泽里行走的感觉,我能体会,很累。
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小朋友回家都没时间练。。。但,老师你是不是教是太慢了?
(上一节课的内容没消化,怎么教后面的内容呢?)
有的家长又说,我们家孩子都上两节课了,怎么还不教乐理?
(完整的一首曲子都吹不下来,这个时候讲抽像的乐理小孩会睡着的)
有的家长说,老师我们家小朋友吹曲子的时候跟你谈条件,你不要顺着他。
(不谈好条件,小朋友一个音符都不吹。养成这个毛病不是一日之功,改掉这个坏毛病也不可能靠每周来学一次葫芦丝可以做到的。)
有的家长还说,与考级无关的曲子,就不用浪费意我们小孩时间了。她学习任务太重了。
(我好不容易看中一个可以学会循环换气的苗子,结果听到这话。。。就考级来说,考到十级也不要求一定要会循环换气。我如果是花了几节课教这个最难的技巧呢,有故意骗学费的嫌疑。不教呢,又觉得误了这个苗子。)
做老师难,想做一个培养优秀葫芦丝学生的老师更难。但最难的是什么呢?是在这些“懂”葫芦丝的家长“指导”下把学生培养得优秀。
好,现在我想再问一次,怎样教好葫芦丝?
其实就八个字——深信因果,一切随缘。
教学的因果是这样的:作为老师要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学到能系统地教授给学生。只要自己尽力去因材施教,那么将来的果报就是聪明智慧。如果教学当中是混时间,糊弄小孩和家长。以后的果报是迟钝、愚痴。就像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人比较聪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语言天赋,花相同的时间一下子可以学几门语言。我们平常人,学英语花时间多,但效果不佳。都说是别人方法好,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相同的方法给了大家,效果还是不同。所以我喜欢把“天赋”解释为前世认真做事,不糊弄别人的果报。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和小孩。能来学的都是有缘分的。就像我们经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无缘对面手难牵”。但是有缘份认识,不等于有缘分相处。所以,我们自己尽心尽力,无愧于心。
我想说再多也没用。脚踏实地。 教好葫芦丝,从这八个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