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魇》笔记(四)
秦氏身上的疑云
鸳鸯自缢,引出秦氏自缢,与此前八十回内容不合,直到发现甲戌本脂评,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的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这与上问得出的结论有着必然的联系。
十二钗册子上画一美人悬梁,曲文《好事终》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
顾颉,俞平伯后来才推出,秦氏是自缢死。续书者如何得知。
绕开秦氏不谈,先谈续书者,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为秦氏的脱罪首先就值得怀疑。
”秦氏骂别人误解“情”字。“做出伤风败化之事“,也就是间接的否认扒灰的事。卫道的甲本仍嫌不够清楚,要她自己声明只管清白的风月。”
简单综合一下秦氏的疑问:
1.批者的不同解释,甲戌本回后批与靖本回前总皮箱死,但靖本回前总批多出“遗簪”“更衣”诸文。靖本眉批,有“余大发慈悲也”之言。
这是在暗示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其中有“遗簪”“更衣”的情节。而“余”字张爱玲认为是畸笏叟主观改文的的证据。
2.靖本删去了庚本“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寓意焉”。认为将元妃托梦之事嫁祸到秦氏身上。让秦氏尤可以位列于正册十二钗之中。
3.甲戌本回前总批,秦氏“一失足成千古恨”那首标题已经删去,显然在靖本总批之后。
4.甲戌本天香楼改作西帆楼,亦是为秦氏遮隐。
5.唯有“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靖本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棠村。”这句明确说明了淫丧天香楼的事情,因为秦氏的病拖过次年春分,在第二年初春方才逝世。可见秦氏先是病危,再好转,然后突然死亡,才有“纳罕”之言。
而令人生疑的是,一向为秦氏开脱的畸笏叟也赞同这一批法,有“可从此批”之言,是否此时还未亡,或是删改者另有其人?
而之后畸笏叟的三次慰劳作者,被张爱玲认为是删改文章后的心虚,对于这种看法,实在无据可查。
6.甲戌本夹批:“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这句肉麻的话显然是为秦氏脱罪的。张爱玲认为也是畸笏叟批的。
未完待续
鸳鸯自缢,引出秦氏自缢,与此前八十回内容不合,直到发现甲戌本脂评,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的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这与上问得出的结论有着必然的联系。
十二钗册子上画一美人悬梁,曲文《好事终》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
顾颉,俞平伯后来才推出,秦氏是自缢死。续书者如何得知。
绕开秦氏不谈,先谈续书者,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为秦氏的脱罪首先就值得怀疑。
”秦氏骂别人误解“情”字。“做出伤风败化之事“,也就是间接的否认扒灰的事。卫道的甲本仍嫌不够清楚,要她自己声明只管清白的风月。”
简单综合一下秦氏的疑问:
1.批者的不同解释,甲戌本回后批与靖本回前总皮箱死,但靖本回前总批多出“遗簪”“更衣”诸文。靖本眉批,有“余大发慈悲也”之言。
这是在暗示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其中有“遗簪”“更衣”的情节。而“余”字张爱玲认为是畸笏叟主观改文的的证据。
2.靖本删去了庚本“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寓意焉”。认为将元妃托梦之事嫁祸到秦氏身上。让秦氏尤可以位列于正册十二钗之中。
3.甲戌本回前总批,秦氏“一失足成千古恨”那首标题已经删去,显然在靖本总批之后。
4.甲戌本天香楼改作西帆楼,亦是为秦氏遮隐。
5.唯有“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靖本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棠村。”这句明确说明了淫丧天香楼的事情,因为秦氏的病拖过次年春分,在第二年初春方才逝世。可见秦氏先是病危,再好转,然后突然死亡,才有“纳罕”之言。
而令人生疑的是,一向为秦氏开脱的畸笏叟也赞同这一批法,有“可从此批”之言,是否此时还未亡,或是删改者另有其人?
而之后畸笏叟的三次慰劳作者,被张爱玲认为是删改文章后的心虚,对于这种看法,实在无据可查。
6.甲戌本夹批:“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这句肉麻的话显然是为秦氏脱罪的。张爱玲认为也是畸笏叟批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