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提醒早产儿定期随访可以减少脑瘫的发生
如何保障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神经行为的协调发展,有效避免脑瘫、儿童聋哑、弱视发生?儿科专家建议,早产儿的随访要提前到出生后1个月,第一次随访应该到儿科神经专科门诊就诊。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未完善、生活能力低下,常需由产科母婴同室转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出院后,早产儿的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1-3个月是脑瘫诊断关键期
神经行为发育是早产儿随访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较小胎龄的极低体重儿容易并发脑白质软化,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方能诊断;而神经行为发育迟滞所导致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更需引起患儿家长的重视。据统计,未经及时治疗的中枢性协调障碍大概有10-20%会发展为脑瘫。而在出生后1-3个月即通过随访得到诊断的,患儿经过运动疗法和康复指导,能较快恢复肢体功能。但如果1岁之后才发现孩子不能站立、行走以及动作不协调、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治疗就失去了最佳时机。
听力障碍1岁前治疗最佳
由于早产儿具有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如高胆红素血症等,听力筛查也成了早产儿随访的一个重要内容。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听力检测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等优点,每次检查仅需5-10分钟。如果听力筛查检测未通过,需要转诊耳鼻喉科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明确有无听力障碍。一旦发现听力障碍,早期佩戴助听器,对于婴儿6个月至1岁的语言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儿童聋哑的发病率。
出生后2周-4周需查视网膜病
小于34周胎龄的早产儿容易并发视网膜病,由于氧对视网膜具有毒性作用,吸氧时间长、吸氧浓度高的患儿更易并发视网膜病。小胎龄的早产儿生后2周-4周应该到眼科检查有无视网膜病,并应每月随访1次,随访3个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恢复患儿正常视力的唯一手段,而延误治疗则可导致视力丧失。3岁前的视力检查还可发现弱视,及时治疗可促进视力的恢复。
早产儿出生体重落后于足月儿,然而父母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婴儿的体重,还包括个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神经行为的协调发展。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刘振玲主任医师提醒广大早产儿父母,早期发现早产儿并发症,及时治疗可获得最佳疗效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未完善、生活能力低下,常需由产科母婴同室转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出院后,早产儿的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1-3个月是脑瘫诊断关键期
神经行为发育是早产儿随访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较小胎龄的极低体重儿容易并发脑白质软化,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方能诊断;而神经行为发育迟滞所导致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更需引起患儿家长的重视。据统计,未经及时治疗的中枢性协调障碍大概有10-20%会发展为脑瘫。而在出生后1-3个月即通过随访得到诊断的,患儿经过运动疗法和康复指导,能较快恢复肢体功能。但如果1岁之后才发现孩子不能站立、行走以及动作不协调、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治疗就失去了最佳时机。
听力障碍1岁前治疗最佳
由于早产儿具有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如高胆红素血症等,听力筛查也成了早产儿随访的一个重要内容。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听力检测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等优点,每次检查仅需5-10分钟。如果听力筛查检测未通过,需要转诊耳鼻喉科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明确有无听力障碍。一旦发现听力障碍,早期佩戴助听器,对于婴儿6个月至1岁的语言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儿童聋哑的发病率。
出生后2周-4周需查视网膜病
小于34周胎龄的早产儿容易并发视网膜病,由于氧对视网膜具有毒性作用,吸氧时间长、吸氧浓度高的患儿更易并发视网膜病。小胎龄的早产儿生后2周-4周应该到眼科检查有无视网膜病,并应每月随访1次,随访3个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恢复患儿正常视力的唯一手段,而延误治疗则可导致视力丧失。3岁前的视力检查还可发现弱视,及时治疗可促进视力的恢复。
早产儿出生体重落后于足月儿,然而父母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婴儿的体重,还包括个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神经行为的协调发展。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刘振玲主任医师提醒广大早产儿父母,早期发现早产儿并发症,及时治疗可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