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天气晴 III
Day3
第一站还是老舍故居。这一次选择了坐地铁到王府井站下,经过东安门大街,继续往前走到灯市口西街左转,马路右侧的第二条胡同口就是。丰富胡同19号,免费参观。这里是老舍先生解放后自美归国,自掏腰包购买的一个普通四合小院。院内就是那两棵著名的柿子树,可惜我去的时间不对,没能看到满树的柿子红红火火,只有零星几个。展馆分为介绍老舍生平、著作,以及老舍所用物件。
这里还有展出《四世同堂》的部分手稿,确如文学课上所言,老舍修改文稿时会把删改的部分涂成煤黑块那样,完全辨识不出最初的文字。
接下来的半天就是我最期盼的部分——逛胡同。坐地铁回到宾馆,再次确认了骑行路线,正式出发。我的目的地是护国寺小吃,老舍出生地,百花深处胡同,荷花市场,金丝套胡同区,烟袋斜街。
和第一天下午去辅仁大学旧址一样,沿着德胜门内大街走,与定阜街相对,可看到路牌护国寺街。这里是小吃一条街,挺热闹的,街口就是梅兰芳故居,学生证可优惠。继续往前,街左就是护国寺小吃。
从店铺斜对面的胡同进去,不多久就到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今为大小杨家胡同。
我方向感太差,加上这胡同确实如老舍所写,“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插入杨家胡同图。在里面兜了好几圈,都没找到他的出生地,《四世同堂》里的葫芦肚5号祁家大院,今为8号院。
在杨家胡同旁就是百花深处胡同。没错,就是陈升的那首“北京一夜”,“……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据说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不少音乐人在此追寻过梦想。现在都能从胡同出来的新街口大街那看到鳞次栉比的乐器店,遗风犹存。
根据上文的手绘风格地图,在恭王府那应该还有个清末民初的保存很完整的油盐铺,不过么也没找到。倒是发现附近有正规的三轮车游胡同出租点,路线应该也和我的差不多,后海南沿啦,柳荫街等地骑一圈,价格么肯定要比我这样自行骑车贵不少。不过呢,可以一路上蹭听不少段子。比如形容北京有钱人的生活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四合院按金木水火土来排,水为大,因而儿子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老爷住北边等等。在胡同里七拐八绕地找到了银锭桥,那连接着烟袋斜街、大小金丝胡同和荷花市场。荷花市场其实和后海那一圈店铺一样,全是酒吧,一到晚上灯红酒绿的。过去这里遍植荷花,又是个百货云集,百戏杂陈的市场,因而得名。
金丝套地区是指前海北沿、后海南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间的区域。这里早就是胡同游圣区了。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中,这两条胡同统称为金银色绦胡同。民国以后,“绦”谐音为“套”,分拆为大金丝套与小金丝套胡同。1965年将“套”字省略。至于名称来由,一说在明代这里是宫廷织染所在地,还有一说是因为胡同形态。北京的胡同基本为东西走向,为追求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提供理想的朝向保证。金丝套地区的西北是后海,东南是前海,后海从西北向东南,前海则相反地从东北向西南偏斜,受这两片水域的影响,这里的胡同也基本采取偏斜姿态。但在金丝套地区,四合院还是能保持正南正被朝向。原因就在于,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与倾斜的胡同之间设立了45度夹角,从而使院落与胡同之间保持了一种锯齿形状,和一种叫“绦”的织物很像,是用丝线或者棉线编织的带子,有圆形与扁平两种形状,扁平的往往有锯齿形状的花边,两者之间或许有关联。
过了银锭桥直通往烟袋斜街,得此名是因为过去这条街卖烟具。街两边都是一家家的小店售卖些潮爆小物。在街口连接的地安门外大街上的一间店铺买了芝麻陷的炸糕和糖耳朵,味道很棒。
第一站还是老舍故居。这一次选择了坐地铁到王府井站下,经过东安门大街,继续往前走到灯市口西街左转,马路右侧的第二条胡同口就是。丰富胡同19号,免费参观。这里是老舍先生解放后自美归国,自掏腰包购买的一个普通四合小院。院内就是那两棵著名的柿子树,可惜我去的时间不对,没能看到满树的柿子红红火火,只有零星几个。展馆分为介绍老舍生平、著作,以及老舍所用物件。
![]() |
![]() |
让我心心念很久的柿子树 |
![]() |
这就是老舍小时候常和姐姐一起玩的泥饽饽和羊拐 |
![]() |
老舍用过的物品和当年的室内摆设 |
这里还有展出《四世同堂》的部分手稿,确如文学课上所言,老舍修改文稿时会把删改的部分涂成煤黑块那样,完全辨识不出最初的文字。
接下来的半天就是我最期盼的部分——逛胡同。坐地铁回到宾馆,再次确认了骑行路线,正式出发。我的目的地是护国寺小吃,老舍出生地,百花深处胡同,荷花市场,金丝套胡同区,烟袋斜街。
![]() |
午后的什刹海 |
![]() |
什刹海地图 |
和第一天下午去辅仁大学旧址一样,沿着德胜门内大街走,与定阜街相对,可看到路牌护国寺街。这里是小吃一条街,挺热闹的,街口就是梅兰芳故居,学生证可优惠。继续往前,街左就是护国寺小吃。
![]() |
豌豆黄 |
从店铺斜对面的胡同进去,不多久就到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今为大小杨家胡同。
![]() |
小羊圈胡同入口 不注意 很容易错过的 |
我方向感太差,加上这胡同确实如老舍所写,“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插入杨家胡同图。在里面兜了好几圈,都没找到他的出生地,《四世同堂》里的葫芦肚5号祁家大院,今为8号院。
在杨家胡同旁就是百花深处胡同。没错,就是陈升的那首“北京一夜”,“……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据说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不少音乐人在此追寻过梦想。现在都能从胡同出来的新街口大街那看到鳞次栉比的乐器店,遗风犹存。
![]() |
此胡同名当为北京街巷名称极雅者 |
根据上文的手绘风格地图,在恭王府那应该还有个清末民初的保存很完整的油盐铺,不过么也没找到。倒是发现附近有正规的三轮车游胡同出租点,路线应该也和我的差不多,后海南沿啦,柳荫街等地骑一圈,价格么肯定要比我这样自行骑车贵不少。不过呢,可以一路上蹭听不少段子。比如形容北京有钱人的生活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四合院按金木水火土来排,水为大,因而儿子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老爷住北边等等。在胡同里七拐八绕地找到了银锭桥,那连接着烟袋斜街、大小金丝胡同和荷花市场。荷花市场其实和后海那一圈店铺一样,全是酒吧,一到晚上灯红酒绿的。过去这里遍植荷花,又是个百货云集,百戏杂陈的市场,因而得名。
金丝套地区是指前海北沿、后海南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间的区域。这里早就是胡同游圣区了。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中,这两条胡同统称为金银色绦胡同。民国以后,“绦”谐音为“套”,分拆为大金丝套与小金丝套胡同。1965年将“套”字省略。至于名称来由,一说在明代这里是宫廷织染所在地,还有一说是因为胡同形态。北京的胡同基本为东西走向,为追求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提供理想的朝向保证。金丝套地区的西北是后海,东南是前海,后海从西北向东南,前海则相反地从东北向西南偏斜,受这两片水域的影响,这里的胡同也基本采取偏斜姿态。但在金丝套地区,四合院还是能保持正南正被朝向。原因就在于,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与倾斜的胡同之间设立了45度夹角,从而使院落与胡同之间保持了一种锯齿形状,和一种叫“绦”的织物很像,是用丝线或者棉线编织的带子,有圆形与扁平两种形状,扁平的往往有锯齿形状的花边,两者之间或许有关联。
过了银锭桥直通往烟袋斜街,得此名是因为过去这条街卖烟具。街两边都是一家家的小店售卖些潮爆小物。在街口连接的地安门外大街上的一间店铺买了芝麻陷的炸糕和糖耳朵,味道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