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稿费常识(转)
图书稿费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经常起争执的问题,在出版社数年,遇到的冲突多由出版社结算稿费不及时、作者对稿酬计算方法不理解等方面引起,下面根据我的认识说明图书稿费中的一些问题。
一、常见的三种支付方式及计算方法
图书稿费常见的有版税、千字稿酬、一次性付酬三种形式,它们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1.千字稿酬制
稿费=基本稿酬+印数稿酬-个人所得税
其中
基本稿酬=Y元/每千字×千字
印数稿酬=印数(以千册为单位)×基本稿酬×M%。
说明1: Y(单位:元/每千字)一般为30至100元/每千字之间,多数在30元或稍高,突破50元的就很少了,还有一部分是低于30元的(汇编类的千字稿酬标准更低);
说明2:千字的核算方法通常按版面字数计,如,如Microsoft Word 默认为A4页面,每页排44行,每行40字,则一页A4的版面字数为44×40=1760字,即1.76千字。高校教材多为16开,每页1482字,有时按1500字估算。
说明3:印数(以千册为单位,不满千册按千册计),如果印3100册,则为“4”。
说明4:M一般数额很小,多数情况下为1%。
说明5:图书重印后只支付印数稿酬,印数稿酬一般情况下很少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针对大多数图书千字稿酬和一次性稿酬区别不大。
2.一次性付酬
这没什么说的,谈好合同后按合同约定给钱完事,标准可参照千字稿酬中的基本稿酬计算,或者另行确定。
3.版税制
稿费=图书定价×版税率×发行数(或实际销售数)-个人所得税
说明1:版税率通常在7%至10%之间。
说明2:发行数(或实际销售数),最早的是指印数,也有出版社对自己销售能力非常有信心,为简化计算而采用印数(这样说好听一些,实际早期的版税根据规定采用印数,至今有的出版社未改而已),也有的社不计算样书和退货。
说明3:正常情况下销售数和印数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如果相差20%之内一般都是正常的。以下等式用以简单说明图书印出来后的去向:
印数=库存数+发货数-退货数-报废数-样书数
实际销售数=发货数-退货数
退货率我没详细的数据,印象中教材的退货率一般应该在5%之内,样书数就几十册,不过现在随着教材营销力度的加大,一般教材的样书可能达几百册甚至上千册。
说明4:各社支付的稿费用的实际销售数是否包含报废和样书这两项则根据各社自已的规定执行,不太一致。
说明5:报废的产生由以下几种原因,图书破损,不能再销售;环境变化使书不能再销售使用,如2007年财务政策变化致使大批财务类图书报废;老旧积压图书,失去销售可能。
说明6:作者实际所得稿费为已代扣个人所得税后的稿费。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参考:根据国家税务规定,稿费不高于800于不纳税;稿费高于800元但不高于4000元,缴纳超过800元数额的14%;稿费高于4000元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具体请参阅相关税务规定)。
二、稿费中常见的几种问题释疑
1.超高版税
不少教师经常会被游说以高版税,超过10%,甚至有的接近20%。这种超高版税在正常情况下国内外均多用于畅销书,如于丹《论语》感悟、《哈利·波特》等,而且接近20%的也是很少很少的。在高校教材中采用高版税制多为非正常合同,如版税与包销量挂钩,老师承诺出版后自用N千册才会得到超高版税,否则没戏。正常教材的版税一般在7%至9%之间,10%的都很少。
正常情况下各社版税率差距不大,作者的收入和教材的销售量线性相关,建议作者选择该教材类别里的强势社,如外语类的外研社、上外社、机械类的机工社等,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2.千字稿酬与版制制PK
三种稿费支付方式如何选择呢?如果排除一次性付酬,对比千字稿酬制和版税制各有如下特点。
千字稿酬制支付时间早,一般在出版后一至三个月;版税制则有些晚,一般要实现销售后支付,随着图书重印及销售会细水长流的流进作者口袋,结算时间有的按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有的在重印时结上次稿费。
千字稿酬基本上与图书印刷数量无关,版税制高度与销售量相关。不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千字稿酬不是还有一块是印数稿酬吗?实际上这一块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印个几千册也就百把十元,不信您去算一下。
千字稿酬与版税的平衡点一般在七八千册之间,低于此数,千字稿酬拿稿费多,高于此数版税制拿稿酬多。
我个人倾向于版税制,很少与作者签千字稿酬制,原因是版税制能更好的调动作者积极性编好书,并且维护好、共同营销好,对出版社与作者均有利,千字稿酬则有一锤子买卖的嫌疑。
3.图书销售数据公开的问题
不少作者会问,销售数到哪里去查呢?现在在出版社外部基本上不可能查到某本书的销售数据,但出版社内容很容易,且不视为机密。作者可以向责任编辑索要销售数据,我建议出版社在支付稿费时附上图书销售清单或经常向作者通报图书销售情况。
另外还会一些作者会问,现在什么都能造假,出版社会不会在销售数据上造假呢?有我不敢说全部,但可以说绝大部分出版社不会在这上面去做假或隐瞒,何者?没必要,特别是大出版社。
按常规印数应印在图书版权页上,作者可以以此对照稿费结算情况,只要误差在10%范围内都是正常的。但现在有些出版社不印印数,对此还是向出版社索要印制或销售数据即可解决。
4.稿费拖欠问题
估计遇到此问题的作者不少,但一般来说大的出版社有可能拖延稿费,但不会欠着不给,现在各大出版社信息系统做得都不很完善,由人工完成稿费支付的各个环节,难免有错漏,所以作者最好在有疑问时向责任编询问一下一般即能解决。但极个别不守信用的出版或工作室也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作者拿起法律武器。
5.个人所得税问题
以前计算机个人所得税只需要作者身份证号,现在则要所有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个人所得税基数按(稿费数÷主参编人数)来确定。如某本书稿费4000元,该书共有5人参编,且均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人均稿费800元,则不用再纳个人所得税,但如果只提供了4个人的身份证,则还是要扣一点点税的,如果只有一个身份证复印件,则扣得税就不是一点点了。
预付稿酬。预付稿酬是现在出版社拉拢畅销书作者常用的方法,根据对图书销量的预测,交稿前预先支付一部分稿费。据说2004年克林顿的自传取得了预付稿酬1200万美元,花城出版社为《王蒙自传》付出200万预付稿酬。无论预付稿酬多少,其实出版社都是按版税制在核算,比如某本书估计能卖10万册,按此算的总版税是20万,那先预付10万给作者也未偿不可。但关键是预测能否准确,书最终只卖了3万册,那出版社就亏了,超出预付稿酬部分,出版社会继续向作者支付。
预付稿酬只有名人名家能拿到,只有N多出版社争抢同一本稿源时能拿到,一般的书,不可能有此待遇,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刚才有位不知名的作者咨询版税、版权使用费、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些对于普通作者来说的确容易混淆,下面解释解释(以图书范围为限):
版税(版权使用费):是图书稿酬支付的一种方式,版税是现在通用叫法,但容易引起误解,不知道的有可能会当成国家税收的一种。有学者建议改称版权使用费,似比较合理。
版税率:版税率是用于计算版税数额的百分比,一般是6%至10%。听说有畅销书作者版税率高达16%以上,估计是有可能的,普通作者就别想了,10%已经算非常高的了,一般是7%或8%。
稿费=图书定价×图书印数或销量×版税率
个人所得税:国家税收,由出版社从作者稿费中直接代扣代缴,分阶段扣税。
收入不超过4000元稿酬的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800元)×20%×(1-30%)
=(稿酬总收入-800元)×14%
收入超过4000元稿酬的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1-20%)]×20%×(1-30%)
=稿酬总收入额×11.2%
注1:30%是暂减征的额度,中间的20%是国家规定的个人所提税税率。
注2:按规定“稿酬总收入”是指“每个人从每个品种图书所取得的稿酬总收入为纳税基数计算征收”,但这样算的话对于小印量多次重印的书来说,所需要缴个人所得税额可能会有所增加,而且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好象一般好象多按一个印次的稿酬计一次,具体的不太懂,也没研究过。
补充:
注3:图书印数或实际销售量,高校教材一般两者之间有20%左右的差距(此数据没详细统计过,是估值),根据哪个数据核算要看出版社,各社的销售数据在社外不好查实,但大社一般都不太会做假。按印数结算的7%的版税,大体上应该和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的8%结算的版税差不多。
注4:现在图书工作室很多,有些也极具活力。但工作室无出版权,财务上也就无法支付稿费,如果稿费是由工作室支付,则扣税可能不会按稿酬个人所得税计算,具体如何,不知道。
转自http://blog.sina.com.cn/wan73
一、常见的三种支付方式及计算方法
图书稿费常见的有版税、千字稿酬、一次性付酬三种形式,它们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1.千字稿酬制
稿费=基本稿酬+印数稿酬-个人所得税
其中
基本稿酬=Y元/每千字×千字
印数稿酬=印数(以千册为单位)×基本稿酬×M%。
说明1: Y(单位:元/每千字)一般为30至100元/每千字之间,多数在30元或稍高,突破50元的就很少了,还有一部分是低于30元的(汇编类的千字稿酬标准更低);
说明2:千字的核算方法通常按版面字数计,如,如Microsoft Word 默认为A4页面,每页排44行,每行40字,则一页A4的版面字数为44×40=1760字,即1.76千字。高校教材多为16开,每页1482字,有时按1500字估算。
说明3:印数(以千册为单位,不满千册按千册计),如果印3100册,则为“4”。
说明4:M一般数额很小,多数情况下为1%。
说明5:图书重印后只支付印数稿酬,印数稿酬一般情况下很少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针对大多数图书千字稿酬和一次性稿酬区别不大。
2.一次性付酬
这没什么说的,谈好合同后按合同约定给钱完事,标准可参照千字稿酬中的基本稿酬计算,或者另行确定。
3.版税制
稿费=图书定价×版税率×发行数(或实际销售数)-个人所得税
说明1:版税率通常在7%至10%之间。
说明2:发行数(或实际销售数),最早的是指印数,也有出版社对自己销售能力非常有信心,为简化计算而采用印数(这样说好听一些,实际早期的版税根据规定采用印数,至今有的出版社未改而已),也有的社不计算样书和退货。
说明3:正常情况下销售数和印数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如果相差20%之内一般都是正常的。以下等式用以简单说明图书印出来后的去向:
印数=库存数+发货数-退货数-报废数-样书数
实际销售数=发货数-退货数
退货率我没详细的数据,印象中教材的退货率一般应该在5%之内,样书数就几十册,不过现在随着教材营销力度的加大,一般教材的样书可能达几百册甚至上千册。
说明4:各社支付的稿费用的实际销售数是否包含报废和样书这两项则根据各社自已的规定执行,不太一致。
说明5:报废的产生由以下几种原因,图书破损,不能再销售;环境变化使书不能再销售使用,如2007年财务政策变化致使大批财务类图书报废;老旧积压图书,失去销售可能。
说明6:作者实际所得稿费为已代扣个人所得税后的稿费。个人所得税计算办法参考:根据国家税务规定,稿费不高于800于不纳税;稿费高于800元但不高于4000元,缴纳超过800元数额的14%;稿费高于4000元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具体请参阅相关税务规定)。
二、稿费中常见的几种问题释疑
1.超高版税
不少教师经常会被游说以高版税,超过10%,甚至有的接近20%。这种超高版税在正常情况下国内外均多用于畅销书,如于丹《论语》感悟、《哈利·波特》等,而且接近20%的也是很少很少的。在高校教材中采用高版税制多为非正常合同,如版税与包销量挂钩,老师承诺出版后自用N千册才会得到超高版税,否则没戏。正常教材的版税一般在7%至9%之间,10%的都很少。
正常情况下各社版税率差距不大,作者的收入和教材的销售量线性相关,建议作者选择该教材类别里的强势社,如外语类的外研社、上外社、机械类的机工社等,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2.千字稿酬与版制制PK
三种稿费支付方式如何选择呢?如果排除一次性付酬,对比千字稿酬制和版税制各有如下特点。
千字稿酬制支付时间早,一般在出版后一至三个月;版税制则有些晚,一般要实现销售后支付,随着图书重印及销售会细水长流的流进作者口袋,结算时间有的按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有的在重印时结上次稿费。
千字稿酬基本上与图书印刷数量无关,版税制高度与销售量相关。不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千字稿酬不是还有一块是印数稿酬吗?实际上这一块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印个几千册也就百把十元,不信您去算一下。
千字稿酬与版税的平衡点一般在七八千册之间,低于此数,千字稿酬拿稿费多,高于此数版税制拿稿酬多。
我个人倾向于版税制,很少与作者签千字稿酬制,原因是版税制能更好的调动作者积极性编好书,并且维护好、共同营销好,对出版社与作者均有利,千字稿酬则有一锤子买卖的嫌疑。
3.图书销售数据公开的问题
不少作者会问,销售数到哪里去查呢?现在在出版社外部基本上不可能查到某本书的销售数据,但出版社内容很容易,且不视为机密。作者可以向责任编辑索要销售数据,我建议出版社在支付稿费时附上图书销售清单或经常向作者通报图书销售情况。
另外还会一些作者会问,现在什么都能造假,出版社会不会在销售数据上造假呢?有我不敢说全部,但可以说绝大部分出版社不会在这上面去做假或隐瞒,何者?没必要,特别是大出版社。
按常规印数应印在图书版权页上,作者可以以此对照稿费结算情况,只要误差在10%范围内都是正常的。但现在有些出版社不印印数,对此还是向出版社索要印制或销售数据即可解决。
4.稿费拖欠问题
估计遇到此问题的作者不少,但一般来说大的出版社有可能拖延稿费,但不会欠着不给,现在各大出版社信息系统做得都不很完善,由人工完成稿费支付的各个环节,难免有错漏,所以作者最好在有疑问时向责任编询问一下一般即能解决。但极个别不守信用的出版或工作室也是存在的,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作者拿起法律武器。
5.个人所得税问题
以前计算机个人所得税只需要作者身份证号,现在则要所有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个人所得税基数按(稿费数÷主参编人数)来确定。如某本书稿费4000元,该书共有5人参编,且均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人均稿费800元,则不用再纳个人所得税,但如果只提供了4个人的身份证,则还是要扣一点点税的,如果只有一个身份证复印件,则扣得税就不是一点点了。
预付稿酬。预付稿酬是现在出版社拉拢畅销书作者常用的方法,根据对图书销量的预测,交稿前预先支付一部分稿费。据说2004年克林顿的自传取得了预付稿酬1200万美元,花城出版社为《王蒙自传》付出200万预付稿酬。无论预付稿酬多少,其实出版社都是按版税制在核算,比如某本书估计能卖10万册,按此算的总版税是20万,那先预付10万给作者也未偿不可。但关键是预测能否准确,书最终只卖了3万册,那出版社就亏了,超出预付稿酬部分,出版社会继续向作者支付。
预付稿酬只有名人名家能拿到,只有N多出版社争抢同一本稿源时能拿到,一般的书,不可能有此待遇,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刚才有位不知名的作者咨询版税、版权使用费、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些对于普通作者来说的确容易混淆,下面解释解释(以图书范围为限):
版税(版权使用费):是图书稿酬支付的一种方式,版税是现在通用叫法,但容易引起误解,不知道的有可能会当成国家税收的一种。有学者建议改称版权使用费,似比较合理。
版税率:版税率是用于计算版税数额的百分比,一般是6%至10%。听说有畅销书作者版税率高达16%以上,估计是有可能的,普通作者就别想了,10%已经算非常高的了,一般是7%或8%。
稿费=图书定价×图书印数或销量×版税率
个人所得税:国家税收,由出版社从作者稿费中直接代扣代缴,分阶段扣税。
收入不超过4000元稿酬的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800元)×20%×(1-30%)
=(稿酬总收入-800元)×14%
收入超过4000元稿酬的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稿酬总收入额×(1-20%)]×20%×(1-30%)
=稿酬总收入额×11.2%
注1:30%是暂减征的额度,中间的20%是国家规定的个人所提税税率。
注2:按规定“稿酬总收入”是指“每个人从每个品种图书所取得的稿酬总收入为纳税基数计算征收”,但这样算的话对于小印量多次重印的书来说,所需要缴个人所得税额可能会有所增加,而且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好象一般好象多按一个印次的稿酬计一次,具体的不太懂,也没研究过。
补充:
注3:图书印数或实际销售量,高校教材一般两者之间有20%左右的差距(此数据没详细统计过,是估值),根据哪个数据核算要看出版社,各社的销售数据在社外不好查实,但大社一般都不太会做假。按印数结算的7%的版税,大体上应该和按实际销售数结算的8%结算的版税差不多。
注4:现在图书工作室很多,有些也极具活力。但工作室无出版权,财务上也就无法支付稿费,如果稿费是由工作室支付,则扣税可能不会按稿酬个人所得税计算,具体如何,不知道。
转自http://blog.sina.com.cn/wan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