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见证时代进步
上个世纪80年代,手表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一种贵重的生活用品。在我的家乡,广西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手表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它和收音机、缝纫机并称家庭用品“三大件”。因此在童年的记忆里,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到县城出差的父亲给我带回来了一个小小的电子手表,说是花了15元钱买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我更是连睡觉也戴着它,生怕被别人抢走了似的。可是,由于这个本来就是玩具的手表质量不怎么样,戴了一段时间后,与正确时间差得越来越远。不久,被我一扔了事。
1990年,父亲用了一头大肥猪的钱,花300多元买了块“名威”自动手表。他的旧机械表便给了正在上初中的我。在高兴了一段时间后,我便不再喜欢那个很笨重的家伙:每天要按时上发条,否则就会“睡大觉”;由于用得时间太长,表面的玻璃已被磨花了,显得很旧;走的时间也不是很准……我的目光又瞄上了父亲那块不用上发条的“名威”自动表。
1993年临近中考时,我终于向父亲开口了:“爹,我这表走得不准,把你的手表给我吧!”父亲脱下他的“名威表”:“先借你几天吧,要是考起了就把它给你。”那一年,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父亲直接把我送到了学校里。临走前,他郑重地将那块“名威”自动表递到了我的手里。这只手表一直伴随我读完了三年中专,直到我回到老家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这块表一直被我视若珍宝。
后来,我调到了县城工作,买了手机,这表便被闲置起来了。如今,工资上涨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按理说买个手表不再是困难的事,可自从有了传呼机、手机,许多人就感觉手表是个“累赘”,干脆连戴也懒得戴了。如今,在我身边的朋友中,已很少有人戴表了,即便有,那也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在家乡通了手机信号后,我也干脆花一千多元钱为父亲买了个手机,既可看时间,也可打电话。
从几元钱的电子表到几百元的机械表,从视戴手表为“稀奇”,到用不着戴手表。在远去的嘀嗒声中,一块小小的手表,见证的不正是这时代的进步吗?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到县城出差的父亲给我带回来了一个小小的电子手表,说是花了15元钱买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我更是连睡觉也戴着它,生怕被别人抢走了似的。可是,由于这个本来就是玩具的手表质量不怎么样,戴了一段时间后,与正确时间差得越来越远。不久,被我一扔了事。
1990年,父亲用了一头大肥猪的钱,花300多元买了块“名威”自动手表。他的旧机械表便给了正在上初中的我。在高兴了一段时间后,我便不再喜欢那个很笨重的家伙:每天要按时上发条,否则就会“睡大觉”;由于用得时间太长,表面的玻璃已被磨花了,显得很旧;走的时间也不是很准……我的目光又瞄上了父亲那块不用上发条的“名威”自动表。
1993年临近中考时,我终于向父亲开口了:“爹,我这表走得不准,把你的手表给我吧!”父亲脱下他的“名威表”:“先借你几天吧,要是考起了就把它给你。”那一年,我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父亲直接把我送到了学校里。临走前,他郑重地将那块“名威”自动表递到了我的手里。这只手表一直伴随我读完了三年中专,直到我回到老家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这块表一直被我视若珍宝。
后来,我调到了县城工作,买了手机,这表便被闲置起来了。如今,工资上涨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按理说买个手表不再是困难的事,可自从有了传呼机、手机,许多人就感觉手表是个“累赘”,干脆连戴也懒得戴了。如今,在我身边的朋友中,已很少有人戴表了,即便有,那也仅仅是一种装饰品。在家乡通了手机信号后,我也干脆花一千多元钱为父亲买了个手机,既可看时间,也可打电话。
从几元钱的电子表到几百元的机械表,从视戴手表为“稀奇”,到用不着戴手表。在远去的嘀嗒声中,一块小小的手表,见证的不正是这时代的进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