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一,“文明人”与“野蛮人”
常常看到有人旅行回来抱怨所到之处的人是如何的野蛮,旅馆饭店的服务态度怎么差,自己的遭遇是何等的悲惨。我想这种结果大多来自“文明人”心态。此次旅行,我亲眼所见,不少人俨然一副“文明人”的姿态。面对被他们认为是“野蛮人”的当地人的时候,他们认为粗鲁和无礼就是应该给他们的态度。
在郎木寺,一位与我一起上山的年近40的“人民教师”手持长枪短炮,对着上学途中的藏族小学生说:“嗨,过来我给你照相”,然后就不断地按下快门,尽管对方十分反感地用手遮脸和躲开,这位老师也没有停下快门;
我去山坡上感受藏民的天葬仪式,看到天葬台附近聚集了很多人,参加天葬仪式的亡者亲属一再阻拦,说不要靠近、不要拍照。但是“文明人”们依然乐此不疲、甚至坚持不懈的向前冲,将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天葬者,不停地按下快门。
虽然我很佩服他们的坚持精神,但这些对人性没有丝毫尊重的行为让我深感难堪和不解。
你们来自大城市、你们受过“高等教育”、你们人模狗样的穿上几千上万的户外装备、你们拿着好几万上十万的单反相机和长枪短炮、你们开着几十万上百万的越野车。然后你们就认为自己是“文明人”了么?
二,和谐社会
这次旅行,我没有确定的路线和目的地,只是想到一些小地方走走。所到之处,无论县市还是村镇,不管当地百姓生活条件多么艰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多么破败,都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有一个富丽堂皇的“正腐大楼”和“淫民会堂”,还有一些紧跟其后的银行、电网、通信、石油公司。这和周围的商铺民居在一起看起来十分的不和谐。这个成天高喊“和谐”的社会连和谐的外衣都没有,何来的和谐?
三,拦路抢劫
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收费站”。不管国道省道还是乡镇小路,几乎都是十里一营五里一寨——“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还厚颜无耻的写着那句冠冕堂皇的话:“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和拦路抢劫有何两样?
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今年夏天,中越南海之争紧张之时,越南领导人放言——“如果中国胆敢武力夺岛,我们就直接攻入北京城”。中国人马上笑道——“大哥,您也太不了解中国了吧,从越南进入中国广西,广西到北京的过路过桥费你交得起么”?
四,防人之心也可无
出门在外,我常常很仔细,特别是在车站、车上、旅店之类的地方,我很怕被人骗。
这次在从达仓朗木去拉卜楞的车上,一位长头发藏族小伙主动和我聊天,还拿出了他买的当地的水果给我吃,甚至在中途停车休息时他买吃的也给我买了一份。我心里有所戒备,但是又有点好意难却的感觉。直到下车后他搭出租车送我到旅舍并离开后我才放心下来。
从临夏去兰州的时候,到车站最后一班长途车已经发走了,我不得不和别人拼私人小车,于是四个人坐了一个回族小伙的桑塔纳。一路上我很是担心,生怕被拉错地方或者骗钱。所以言谈当中我故意暗示我经常来回临夏兰州之间,一副当地人的样子。可我就不是个装模作样的料,在后来的聊天中我还是露出破绽,让人家知道我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的外地人。到兰州时旁边的人问司机是不是可以送她到家,结果司机说:你们几个到停车点下车,这位外地的兄弟对兰州不熟,我可以送他到住处。
五,我也亏过人
我并没有把旅行当成生活的常态的理想,但是我觉得旅行是了解世界从而认识自己必要的经历。所以我说了一句被朋友嘲笑很酸、很煽情的话——“去远方,寻找自己”!当然,我说的远方不一定非得是距离遥远的地方,或许就在离你不远处,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只是没有被发现。
我们都知道,作为泱泱天朝的子民,我们不得不背负很多物质和精神的压力,常常不得身心去旅行。所以我经常借助出差、假期回家等各种机缘看看所到之处。这种没有专门安排的借机旅行也都让我收获颇丰。
当然,事无完美,我也有过“亏人”的旅行。
那就是去上海看世博会。酷逼的研究攻略、酷逼的订机票订酒店、酷逼的每天数小时的排队、焦躁抱怨。。。。。。人潮人海,劳命伤财。而世博会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空洞无聊、华而不实。
那不是旅行,那是亏人。
每次想到那次傻逼行为我就想到“亏人”这个词。“亏人”是我家乡的方言,意思大概和“头被驴踢了”或“头被门夹了”之类的词意思差不多吧。
六,盘缠
穆斯林一生最重要和必须的旅行就是朝觐,而朝觐必须要带的盘缠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盘缠,一种是物质盘缠。物质盘缠不用说就是支持吃住行的费用,而精神盘缠才是朝觐最重要的前提。朝觐的精神盘缠就是对圣地的向往和虔诚的求知的心,只有带着这颗心去朝觐才会有真正的感受、学习和脱胎换骨的变化。相反,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景物的外表,哪怕去多少次也不会完成朝觐的使命,也就失去了朝觐的意义。
其实我们一般的旅行也是一样的,吃住行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了解、感受和学习的心态,或者说好奇心。而且我认为在吃住行方面越简单越平民化就越能够了解到更多。我这次南陇旅行十几天只有一半时间是住在旅社,农家、朋友处和清真寺都有留宿过。我的住宿费用总共180块,大部分费用是车费,加上吃饭,平均每天不到100块。差不多是去年去世博会每天平均费用的1/6。
所以,我觉得获得大多数知识与幸福是不需要太多钱的,需要的是那种热情和心态。
旅行记录:http://www.douban.com/note/177861957/
常常看到有人旅行回来抱怨所到之处的人是如何的野蛮,旅馆饭店的服务态度怎么差,自己的遭遇是何等的悲惨。我想这种结果大多来自“文明人”心态。此次旅行,我亲眼所见,不少人俨然一副“文明人”的姿态。面对被他们认为是“野蛮人”的当地人的时候,他们认为粗鲁和无礼就是应该给他们的态度。
在郎木寺,一位与我一起上山的年近40的“人民教师”手持长枪短炮,对着上学途中的藏族小学生说:“嗨,过来我给你照相”,然后就不断地按下快门,尽管对方十分反感地用手遮脸和躲开,这位老师也没有停下快门;
我去山坡上感受藏民的天葬仪式,看到天葬台附近聚集了很多人,参加天葬仪式的亡者亲属一再阻拦,说不要靠近、不要拍照。但是“文明人”们依然乐此不疲、甚至坚持不懈的向前冲,将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天葬者,不停地按下快门。
虽然我很佩服他们的坚持精神,但这些对人性没有丝毫尊重的行为让我深感难堪和不解。
你们来自大城市、你们受过“高等教育”、你们人模狗样的穿上几千上万的户外装备、你们拿着好几万上十万的单反相机和长枪短炮、你们开着几十万上百万的越野车。然后你们就认为自己是“文明人”了么?
二,和谐社会
这次旅行,我没有确定的路线和目的地,只是想到一些小地方走走。所到之处,无论县市还是村镇,不管当地百姓生活条件多么艰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多么破败,都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有一个富丽堂皇的“正腐大楼”和“淫民会堂”,还有一些紧跟其后的银行、电网、通信、石油公司。这和周围的商铺民居在一起看起来十分的不和谐。这个成天高喊“和谐”的社会连和谐的外衣都没有,何来的和谐?
三,拦路抢劫
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收费站”。不管国道省道还是乡镇小路,几乎都是十里一营五里一寨——“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还厚颜无耻的写着那句冠冕堂皇的话:“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和拦路抢劫有何两样?
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今年夏天,中越南海之争紧张之时,越南领导人放言——“如果中国胆敢武力夺岛,我们就直接攻入北京城”。中国人马上笑道——“大哥,您也太不了解中国了吧,从越南进入中国广西,广西到北京的过路过桥费你交得起么”?
四,防人之心也可无
出门在外,我常常很仔细,特别是在车站、车上、旅店之类的地方,我很怕被人骗。
这次在从达仓朗木去拉卜楞的车上,一位长头发藏族小伙主动和我聊天,还拿出了他买的当地的水果给我吃,甚至在中途停车休息时他买吃的也给我买了一份。我心里有所戒备,但是又有点好意难却的感觉。直到下车后他搭出租车送我到旅舍并离开后我才放心下来。
从临夏去兰州的时候,到车站最后一班长途车已经发走了,我不得不和别人拼私人小车,于是四个人坐了一个回族小伙的桑塔纳。一路上我很是担心,生怕被拉错地方或者骗钱。所以言谈当中我故意暗示我经常来回临夏兰州之间,一副当地人的样子。可我就不是个装模作样的料,在后来的聊天中我还是露出破绽,让人家知道我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的外地人。到兰州时旁边的人问司机是不是可以送她到家,结果司机说:你们几个到停车点下车,这位外地的兄弟对兰州不熟,我可以送他到住处。
五,我也亏过人
我并没有把旅行当成生活的常态的理想,但是我觉得旅行是了解世界从而认识自己必要的经历。所以我说了一句被朋友嘲笑很酸、很煽情的话——“去远方,寻找自己”!当然,我说的远方不一定非得是距离遥远的地方,或许就在离你不远处,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只是没有被发现。
我们都知道,作为泱泱天朝的子民,我们不得不背负很多物质和精神的压力,常常不得身心去旅行。所以我经常借助出差、假期回家等各种机缘看看所到之处。这种没有专门安排的借机旅行也都让我收获颇丰。
当然,事无完美,我也有过“亏人”的旅行。
那就是去上海看世博会。酷逼的研究攻略、酷逼的订机票订酒店、酷逼的每天数小时的排队、焦躁抱怨。。。。。。人潮人海,劳命伤财。而世博会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空洞无聊、华而不实。
那不是旅行,那是亏人。
每次想到那次傻逼行为我就想到“亏人”这个词。“亏人”是我家乡的方言,意思大概和“头被驴踢了”或“头被门夹了”之类的词意思差不多吧。
六,盘缠
穆斯林一生最重要和必须的旅行就是朝觐,而朝觐必须要带的盘缠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盘缠,一种是物质盘缠。物质盘缠不用说就是支持吃住行的费用,而精神盘缠才是朝觐最重要的前提。朝觐的精神盘缠就是对圣地的向往和虔诚的求知的心,只有带着这颗心去朝觐才会有真正的感受、学习和脱胎换骨的变化。相反,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景物的外表,哪怕去多少次也不会完成朝觐的使命,也就失去了朝觐的意义。
其实我们一般的旅行也是一样的,吃住行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了解、感受和学习的心态,或者说好奇心。而且我认为在吃住行方面越简单越平民化就越能够了解到更多。我这次南陇旅行十几天只有一半时间是住在旅社,农家、朋友处和清真寺都有留宿过。我的住宿费用总共180块,大部分费用是车费,加上吃饭,平均每天不到100块。差不多是去年去世博会每天平均费用的1/6。
所以,我觉得获得大多数知识与幸福是不需要太多钱的,需要的是那种热情和心态。
旅行记录:http://www.douban.com/note/1778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