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中的三样美食(一)
闲来无事,翻看几本三联书店出的关于饮食文化的书:《老饕漫笔》《寒夜客来》《肚大能容》,细细品味作者心中的美食,读出其中蕴含的文化,从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些美食,不是讲究排场的大餐,也没有觥筹交错的场面和讲究的餐具,大多是非常简单的市井小吃,或者是一地一季的特产,只是从中吃出了品味,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历史。可见,好吃之人吃的是个“腔调”。
在少时的记忆里,缺吃少穿是常见的场景,但有三样东西,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美食乏善可陈的年代里留给我最挥之不去的盛宴。
一曰:萨其马。这是一种传自旗人的点心,是用鸡蛋合成的面切成小条炸制后又固定成型的一种甜食。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竟惊奇于它的奢侈:又是鸡蛋又是糖还有果料,最不得了的还用油炸透!在那个每月只有几两油供应的日子里,吃上一小块也是莫大的享受啊。在一次和妈妈一起去上班的时候,她不知遇到了什么开心事,答应到楼下的“解放副食大楼”给我买点心,由我挑!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叫做萨其马的东西,它静静地躺在一个大板子上,象隔豆腐一样的切块来卖,好容易等到了那块果料最多的,我忙不迭地边指边嚷嚷:阿姨,就是那块!这块萨其马花了妈妈整整3块钱,那时的月工资也才40块钱啊,我妈妈颇为心疼地付了钱,还嘟囔着:这死丫头,真狠!那块美丽的萨其马让我度过了一个礼拜声色犬马般的奢侈生活,因为弟弟到姥姥家了,我独享了它。至今做梦还梦到他美妙的味道,仿佛暗恋情人般的曼妙感觉和甜蜜常常在梦中出现。
如今的萨其马随处可见,包在单独的塑料包装袋里,早已经没有了奢侈的腔调。虽然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也有了不少的口味,各种牌子的萨其马在超市里还经常进行价格大战,但对它的感觉,却如同快餐文化时代追星族们的大众情人般无所谓了,偶尔吃上一块,味道,也就那样吧。
在少时的记忆里,缺吃少穿是常见的场景,但有三样东西,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美食乏善可陈的年代里留给我最挥之不去的盛宴。
一曰:萨其马。这是一种传自旗人的点心,是用鸡蛋合成的面切成小条炸制后又固定成型的一种甜食。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竟惊奇于它的奢侈:又是鸡蛋又是糖还有果料,最不得了的还用油炸透!在那个每月只有几两油供应的日子里,吃上一小块也是莫大的享受啊。在一次和妈妈一起去上班的时候,她不知遇到了什么开心事,答应到楼下的“解放副食大楼”给我买点心,由我挑!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叫做萨其马的东西,它静静地躺在一个大板子上,象隔豆腐一样的切块来卖,好容易等到了那块果料最多的,我忙不迭地边指边嚷嚷:阿姨,就是那块!这块萨其马花了妈妈整整3块钱,那时的月工资也才40块钱啊,我妈妈颇为心疼地付了钱,还嘟囔着:这死丫头,真狠!那块美丽的萨其马让我度过了一个礼拜声色犬马般的奢侈生活,因为弟弟到姥姥家了,我独享了它。至今做梦还梦到他美妙的味道,仿佛暗恋情人般的曼妙感觉和甜蜜常常在梦中出现。
如今的萨其马随处可见,包在单独的塑料包装袋里,早已经没有了奢侈的腔调。虽然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也有了不少的口味,各种牌子的萨其马在超市里还经常进行价格大战,但对它的感觉,却如同快餐文化时代追星族们的大众情人般无所谓了,偶尔吃上一块,味道,也就那样吧。